魂牵梦萦故乡的琦君.doc
《魂牵梦萦故乡的琦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魂牵梦萦故乡的琦君.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魂牵梦萦故乡的琦君每次读琦君的文章,我总被她的乡情、善心所感动,进而对她怀有深深的敬意和仰慕。琦君,这位温州籍的奇女子,一生笔耕不辍,享誉全球,让地球人认识了她的故乡,认识她生命中所遇的人、事、景、物,体察着她的发现,感动着她的感动,品味着她的感悟。作品弥散着尘埃落定后的洁净、清新,淡定、坦然。文如其人,我想她创作成就的取得、作品风格的形成自然与个人的际遇,独到的性情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关。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她的父亲本是位师长,酷爱中国古典文学,一心希望爱女成为才女。于是早早的为她请了一位姓叶的老师教习古诗文和写作。以书香为伴的小琦君聪慧过人。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
2、州,入弘道女中,饱览群书,也初显创作才能。后凭优秀的成绩直接升入之江大学,成为词学家夏承焘先生的得意弟子。毕业后曾在上海汇文女中及故乡县中教书。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年,期间挤出时间写作。后因丈夫赴美任职,定居美国。她过海漂洋,越走离故乡越远,儿时的记忆因时空的变迁愈发美丽;如烟的乡愁,萦绕心中、堆砌心田。她曾这样深情地写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她于年开始创作,在小说、散文、儿童文学创作方面造诣颇深,相继出版了烟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菁姐等50多本文学作品,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琦君写得最
3、好最多的是怀乡思亲的散文。怀念亲人,写母亲的最为动情也最为成功。单是标题中有“母亲”字眼的作品就有:母亲新婚时母亲那个时代母亲的偏方母亲的手艺母亲母亲母亲的教导母心似天空等。在她的笔下,母亲虽识字不多,却通情达理、勤劳能干、虔诚信佛、恪守“妇德”;没有什么“大道理”,却以实际行动,言传身教。在绣花中琦君写到: 母亲绣两朵梅花,对女儿说:“这双拖鞋要寄去给你爸爸穿,还要再绣一双。”琦君抢着说她要。母亲瞪她一眼:“小孩子穿什么绣花拖鞋”接着低声说:“是绣给你那如花似玉的二妈穿的”。琦君不平,问为什么。“你不懂!”做母亲地叹口气,说“我如果只绣一双,你爸爸一定会让给她穿,自己反而不穿。倒不如我索性绣
4、两双,让他们成双成对吧”。这位旧式的妇女在情感上被丈夫抛弃后,独自默默的承受着非人的痛苦与屈辱,默默地牺牲了自己的爱,成全了所爱之人的爱情,显得如此善良、豁达。琦君曾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母亲的好心肠。”她感受、秉承了母亲的善心,人生路上寻寻觅觅,采撷着至真至善至美的一切。长大后的琦君对母亲的依恋和思念之情更加深切,感人。在母亲的金手表中她深情的写到: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身体不太好。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我一点都不知道, 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默默地逝世了。 这份锥心
5、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慈母之爱,昊天罔极。几十年来,我只能努力好好做人,但又何能报答亲恩于万一呢?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地,这份自然流露的锥心的忏悔,总能触动我们的心弦。求真讲情是她为人的信条;情是她文章中不变的基调。琦君曾说:“写作贵在诚字,有真心才会有真情,绝不可为文造情。” 对琦君为人、创作影响深远的除了这位慈母外,还有夏承焘先生。师恩永难忘,夏先生也是她怀乡思亲散文中最常忆念的亲人。她在留予他年说梦痕、吾师和鹧鸪天怀念夏承焘师等作品都提到了夏先生对她的教诲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魂牵梦萦 故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9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