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吹拂欧洲的“中国风.doc
《精品文档吹拂欧洲的“中国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吹拂欧洲的“中国风.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吹拂欧洲的“中国风”(视线)本报记者董宏君 人民日报 ( 2012年07月22日 08 版)苏格兰纹章餐盘,清康熙年间(约1715年1720年)产自中国江西景德镇。中国人物图咖啡壶,约1770年1775年英国伍斯特瓷器厂生产。均藏于大英博物馆。今年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日。 2012年6月22日至2013年1月6日,“瓷之韵英国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馆藏瓷器精品展”作为特别为百周年筹备的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一段中西方交流的历史,藉由“会说英文”和“会说中文”的瓷器,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来自英伦的148件套精品瓷器,从宋代、明代早期的外销瓷,到欧洲在中国的定制瓷,再
2、到清中期欧洲的仿制瓷,生动地展示了瓷器贸易带来的中西对话。一艘商船在湛蓝色的海上扬帆航行,船尾飘扬着蓝白红三色荷兰国旗,船首是荷兰港口米德尔堡的旗帜,东印度公司的旗帜则高高悬挂于桅杆之上。这场景被描绘在一件瓷盘的盘心上。盘沿装饰着粉色的花边,上部椭圆形的开光内有荷兰铭文,记录了公元1756年,弗里堡号在广州停靠的情景。这只瓷盘是这艘商船的大副为他的中国之行定制的一件纪念品。此刻它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瓷之韵”的展览中被展出。它仿佛一份航海日志,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一个大航海的时代,让人们看见了一段大航海时代瓷器的历史西方世界对中国瓷器的狂热追求、中国的外销瓷热潮以及中国瓷器对欧洲制瓷业的巨大影响。
3、被追捧的“中国风”外销瓷在中国很少见,因为它们往往是为外国市场定向生产的。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形象地将此次他们带来的瓷器称为“会说英文”的瓷器和“会说中文”的瓷器,前者指的是中国的外销瓷,而后者则是指在欧洲生产的中国瓷器。这一形象的说法,有趣地诠释了中西方通过瓷器进行深度交流的历史。销往欧洲的瓷器,装饰图案起初完全是中国风格,随着欧洲皇室贵族对瓷器需求的增加,欧式内容的装饰图案逐渐增多。外销瓷中还有很多“中西杂糅”的图案,留下了中欧文化交融的历史印迹。最初,有海员为了纪念一次航行,军队将领为了纪念一次战事,把自己绘制好的图案交给中国工匠,烧制出属于自己的“纪念品”。每年夏季,来自欧洲的
4、船舶甫一抵达广州,中国的中介人就能拿到特别的订单。当欧洲人准备返航时,景德镇或广州的作坊已经按订单完成了交货。这类“订单”在运往欧洲的大宗瓷器中虽只占极小的一部分,但它给中国的陶工和画工带来了启发。于是,圣经里的插图,流行的印刷品、铜版画、银行券以及硬币、银器等上面的图案都成为瓷器作坊里仿制的样本。陶工与画工们把中国传统纹饰与外来纹饰结合起来,制作出富有异国情调的瓷器,这些瓷器在欧美市场很受欢迎。17世纪后期,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在广东订制大批带有甲胄、军徽、纹章图案的瓷器。此后,纹章瓷很快在欧美等地盛行起来。俄国彼得大帝也曾在中国订造瓷器,绘制双鹰国徽,直到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康熙年间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文档 吹拂 欧洲 国风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