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东现代化的特点.doc
《试析中东现代化的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中东现代化的特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析中东现代化的特点 摘要: 近代以来中东现代化历史大体上具有以下七个特点。第一,中东是第三世界现代化最先开始的地区之一。第二,中东国家在民族建构上面临着重重困难。第三,以两世兼重为特点的伊斯兰教对中东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第四,君主制的现代化是中东现代化的重要类型。第五,频繁的战争对现代化的严重破坏。第六,石油对中东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第七,尽管中东的现代化起步较早,但其发展迟缓,成效不明显。 关键词:中东 现代化 伊斯兰教 中东(本文所指范围包括埃及和整个西亚)是第三世界一个独具特色的地区,其现代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同于其他亚非拉地区。因此,认真研究中东现代化历史的特点,对于
2、深入研究第三世界现代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不揣浅陋,在本文中总结了中东现代化的若干特点,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我们认为,近代以来中东现代化历史大体上具有以下七个不同于其他第三世界地区的特点。 第一,中东是第三世界现代化最先开始的地区之一 事实上,在第三世界,中东卷入现代化的时间仅次于拉美,其主要原因是中东在地理上毗邻西欧,在历史上与后者一直存在着密切关系,是欧亚间交通的必经之地。因此,中东较早就受到了欧风美雨的吹拂,得风气之先,这是必然的。 早在世纪,中东君主即开始了早期的现代化改革。一般史家常把奥斯曼素丹塞里姆三世()作为改革的创始人,但改革的尝试在此之前已经开始。在世纪初,政府开始创办
3、印刷厂、建立军事学校、设立消防队和在皇室引进欧洲风俗等。在埃及,还在穆罕默德阿里()之前,马木路克统治者阿里贝伊卡比尔(年卒)已建立了一支拥有炮兵的庞大军队,并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清剿贝都因人,进行对外征服。他的继任者穆拉德贝伊和易卜拉欣贝伊()努力增加政府在外贸中所获收入的比例和政府专卖的种类,且设法收回包税地(P64-65)。1在奥斯曼的巴格达省,大苏莱曼帕夏(年在任)开始组建新军,引进西方武器和教官。2无疑,这些君主和省督不仅是中东、而且是亚非地区现代化改革的先行者。 当然,真正大规模的改革是到世纪才展开的,其中的主要人物有土耳其的塞里姆三世(17891807)和马赫茂德二世()、埃及的
4、穆罕默德阿里和他的儿子们、波斯的法特赫阿里沙赫()和纳赛尔丁沙赫()、阿富汗的希尔阿里()和阿卜杜尔拉赫曼()。上述土耳其和埃及的改革仍然早于日本和中国,以至日本有人将穆罕默德阿里视为现代化改革的先生。3 收稿日期: 2002-10-18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01JAGJW005)作者简介:黄民兴(年),男,湖南嘉禾人,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东历史现状研究。 不过,在地理上靠近西方也有不利之处,这表现在中东政治上的殖民化和经济上的边缘化。奥斯曼、伊朗、阿富汗等国先后成为半殖民地,南也门、海湾诸酋长国、埃及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新月地带则沦为英、法的殖民地。一些阿拉伯学者认为,
5、邻近资本主义的发源地西欧是造成阿拉伯世界经济落后的根源,依附论的著名学者萨米尔阿明即为埃及人。第二,中东国家在民族建构上面临着重重困难 这些困难涉及民族、宗教、教派、部落、领土等诸多方面。从民族上看,北层(中东北部的非阿拉伯地区)的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三国均存在一个主体民族,但其中阿富汗因多民族的特点更为突出而呈现出不稳定的状况,而土耳其和伊朗则有一个库尔德问题。在阿拉伯国家中,只有埃及人口组成较为单一,并有中央集权的悠久历史,海湾国家的社会经济相当落后,新月地带则基本上是在奥斯曼帝国崩溃后才在英法的委任统治下形成人为的领土国家。因此,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内部凝聚力较为脆弱。伊拉克和叙利亚同样
6、有一个人数较多的库尔德少数民族。独立后,由于主体民族强调其民族主义(如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库尔德人的矛盾进一步发展,在伊拉克、伊朗和土耳其均爆发了政府与库尔德人的激烈的武装冲突,并延续至今。 从宗教和教派上看也是如此。在黎巴嫩、叙利亚和埃及等国均存在人数众多的基督徒。黎巴嫩曾经达成根据教派确定议员比例和分配政府领导人职务的做法,但各派矛盾的激化终于促成年全面内战的爆发。而穆斯林内部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对立,也表现在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富汗等许多国家。另外像南北也门的冲突也具有教派色彩(南北也门的主要教派分别是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分支栽德派)。4 由于中东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燥,而唯一适合于沙漠半沙漠
7、地形的经济利用方式即是游牧。所以,游牧民和半游牧民在中东占有重要地位,而他们凭借其强大的部落组织和军事力量往往构成对中央政权的挑战。因此,从近代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到当代的沙特、伊朗和阿富汗政府,均致力于游牧民定居政策。 最后,中东国家之间存在大量的边界争端。原因之一是殖民主义,如英法的委任统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亚各国的国界,这些在奥斯曼时代的统一地区被人为地分割成若干国家(尽管其中一些国家具有某种内部的凝聚性),妨碍了统一的地区市场和较大的政治实体的形成,并导致了各国间的种种矛盾。这些冲突有叙利亚对“大叙利亚”(包括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的持续诉求,海湾国家与伊朗对海湾三岛的主权之
8、争,沙特与海湾小国的争端,阿富汗与伊朗关于赫尔曼德河水的争端等。 中东国家在民族建构上的严重缺陷对其政治发展、从而现代化的发展构成 了一大障碍。 第三,中东以伊斯兰教作为文明载体,而伊斯兰教以两世兼重为特点,这对中东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除了黎巴嫩和以色列外,中东国家全部是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因之伊斯兰教理所当然地成为中东文明的载体。与其他宗教相比,伊斯兰教具有鲜明的两世兼重的特点,即同时重视来世和现世,因而对伊斯兰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影响至深。所以,伊斯兰教不仅是一种宗教,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正因为如此,现代化势必牵涉到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面临着
9、重重阻力。 伊斯兰教与中东现代化的关系相当复杂,本文仅谈两点。其一,作为宗教阶层的乌莱玛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在伊斯兰教的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社会中,乌莱玛都是代表正统宗教机构的阶层。他们与统治阶层和一般民众关系密切,控制着宗教、司法、教育事务的大权,握有大量宗教基金(包括土地),从事慈善事业,并有大批成员入仕为宦,权力显赫。而且,乌莱玛是唯一拥有解释经训(古兰经和圣训)权力的力量,也直接掌握司法机关,从而建立了独立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另外,以神秘主义和苦修为特征的苏菲派也在民间影响很大。乌莱玛和苏菲派还时常与乡村的部落机构和城市的行会相互交织,由此确立了伊斯兰社会独特的整合方式,形成了包括中央政
10、府和宗教阶层的事实上的二元政治格局。 因此,一旦统治者的现代化改革触及宗教阶层的切身利益和传统文化的核心,宗教阶层就会揭竿而起,率领民众展开大规模的反抗运动。年阿富汗的阿马努拉改革和年伊朗的白色革命均是因此而最终失败的。 其二,国家的政教合一性。先知穆罕默德建立的国家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之后伊斯兰国家逐渐出现政教分离的趋势,但从未达到彻底分离的阶段。在司法方面,伊斯兰国家实施属人法,即臣民依据其宗教信仰和教派归属而遵守不同的宗教法(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各教派的教法)。年以前,黎巴嫩、伊拉克和和以色列在公民的私人身份事务(婚姻、子女监护,黎巴嫩也包括财产继承)上仍维持这一状况。5而且,除土耳其
11、以外的中东伊斯兰国家均在宪法中明文规定国家元首必须是穆斯林,有时甚至规定了其所属的法律学派。比较而言,这种状况在世界其他地区是不多见的。年代后期以来,中东出现了提倡复古主义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其声势浩大,而领导者不再是乌莱玛和苏菲派领袖,却是受过现代教育的知识分子。6在伊朗、阿富汗和土耳其,伊斯兰复兴力量一度掌握了政权(其中伊朗的伊斯兰政权一直延续至今),类似情况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是没有的。 第四,君主制在中东大范围和长时间地延续 中东尤其海湾地区是世纪第三世界君主制国家分布最集中的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的君主制首先被推翻。二战后初期,中东的君主国包括伊拉克、外约旦、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
12、、伊朗、阿富汗、埃及国,而20世纪6070年代还有受英国保护的一些海湾酋长国先后独立,即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和卡塔尔。年,埃及、伊拉克和北也门先后建立共和制,年阿富汗和伊朗也成为共和国,但君主国仍有个。 导致中东君主国分布密集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7。()本地区一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尤其是在沙漠地形广泛分布、从而游牧业在地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海湾地区。()中东社会结构对君主制的认同。从社会组织上看,以部落家族为中心的中东社会有利于君主制的建立和延续。从文化上看,伊斯兰教也对君主制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中古伊斯兰国家的实践是一定限度的政教分离,宗教阶层一般情况下服从君主的统治
13、。()君主在民族独立运动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在这些国家,君主或争取成为君主的贵族、宗教领袖往往成为运动的中心,如约旦的哈希姆家族、阿曼教长以及某种程度上沙特阿拉伯的伊本沙特。()西方国家对君主政权的支持。其目的是维持对中东国家的控制,阻止其他列强的染指和民族运动的发展,减少宗主国的开支。 由此,中东出现了本地区现代化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即君主制的现代化。其特征是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王朝统治,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现代化的内容、方式和结果。()军事现代化是中东君主国最先展开、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近代。()对殖民政权或西方国家奉行温和路线,一方面支持民族主义,一方面在国内长期保
14、持西方的控制或军事基地,或与西方结成军事政治联盟。()在现代化方面推行渐进方针,如不搞土地改革、国有化和激进的世俗化,与部落酋长、宗教阶层等保守力量维持较为和谐的关系,民主化进展缓慢。()对少数民族奉行温和方针。 然而,一些君主国未能处理好维持政权与争取独立、发展社会经济、推进政治民主的关系,最终为共和势力或伊斯兰势力推翻。而产油的海湾国家及约旦则较好地处理了上述关系,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避免了政治革命。 第五,频繁的战争对现代化的严重破坏 中东是世纪第三世界战争最为频繁的地区,它先后卷入两次世界大战,并在战后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黎巴嫩战争、也门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原苏联侵阿战争及许多内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东 现代化 特点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