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
《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 摘 要:刘绍棠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小说具有“真”的特点,其中,中篇小说蒲柳人家以作者故乡京东大运河畔通州的的风土景物为原型,为我们描绘了这儿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在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真实性;作者更是为我们刻画了众多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的刻画,使读者强烈的感受到作者的率真的爱憎情感。本文撷取了作者创作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来窥见刘绍棠小说的“真”的特点。关键词:刘绍棠 蒲柳人家 内容 情感 真刘绍棠是著名的乡土作家。他四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始终以他的家乡北运河的通县儒林村为背景,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成为新时期
2、乡土文学的积极倡导者。而中篇小说蒲柳人家更是刘绍棠在自己最熟悉的乡土上打出的一口深井。小说透过一幅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画,热情讴歌了京东北运河沿岸劳动人民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小说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以京东北运河两岸的农民生活为题材,广泛而深刻地反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群众生活、风土人情和时代风云,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历史画面,渗透着浓浓的真实感。同时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的喜爱、赞扬,热情讴歌了他们的勤劳、善良、侠义、忠厚、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的美好品德,作者的感情是强烈的、率真的。一、内容的“真”刘绍棠的家乡位于北运河之畔的通县儒林村,这儿是一片高低不平的沙滩地,“
3、河面如镜水清凉,鲜荷片片飘幽香。两岸杨柳系绿带,无垠良田掀金浪。点点白帆似云飞,百鸟齐鸣歌声朗“。注释: 郑恩波刘绍棠全传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6 第2页生动地描绘出当时通州城的盛况和美丽的运河风光。翻开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条条河汉纵横交错, 一片片水洼星罗棋布, 一道道沙田连绵起伏, 河汉里流水潺潺, 春天只有脚面深, 一进雨季, 水深也只过膝, 宽窄三五尺, 也不搭桥, 可以一跃而过, 河汉长着浓荫蔽日的大树, 枝枝丫丫搭满了大大小小的鸟窝。水洼里丛生着芦苇、野麻和蒲草, 三三五五的红翅膀蜻蜓, 在苇尖、麻叶和草片上歇脚; 而隐在深处的红脖儿水鸡儿, 只有蝴蝶大小
4、, 啼唱的婉转迷人。晚霞似火, 给田野、村庄、树林、河流、青纱帐镀上了柔和的金黄。荷锄而归的农民, 打着鞭花的牧童, 归来返去的行人, 奔走于途, 匆匆赶路。村中炊烟袅袅, 河上飘荡着白雾似的水气。鸟入林, 鸡上窝, 牛羊进圈, 骡马回棚, 炊烟在豆丝下和南瓜花上叫起来。 刘绍棠蒲柳人家小说中景物的描写细腻、真实,和当时的自然环境是一致的。作者对家乡景物、风光描写的如此真切,使从未到过京东北运河农村的读者, 也能感受到美丽的京东平原, 弥漫着浓浓的乡村生活的氛围。作者忠实于现实环境。正像刘绍棠在他的小说十步香草后记中说:“ 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 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20世纪风貌, 为21
5、世纪的北运河儿女, 留下一幅20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 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绍棠的小说, 是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一面镜子。其次,在对当时的自然环境做了真实的描写这样的底色下作者还真实地描写了这儿的民风民俗,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醇厚和韵味。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真实的地方色彩。在描绘周擒和望日莲的爱情故事时,是侧面对当时的婚庆礼节的描写。小时候他们玩“拜花堂”的
6、游戏,周擒头戴柳圈儿, 身上斜挂两个柳枝串起的花环。望日莲穿着个肚兜儿, 顶了一张荷叶, 两个孩子堆个土堆为天地桌, 插起三根艾篙作香烧, 以地梨代替子孙悖悖, 划个方块作洞旁,真是天真无邪。尤为精彩的是作品对望日莲于七夕之夜拜月乞巧的描绘。天真的何满子听奶奶讲了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 夜间溜到葡萄架下, 没有听到织女的哭声, 却窥见了望日莲正给垂挂中天的月儿焚香叩拜, 默默祝愿自己与心爱的人儿结成良缘在这里,拜月乞巧,穿针引线的插曲就写得异常真切动人。按照古老的风习,七夕之夜,年已及笄的姑娘,半夜时分,要给垂挂中天的月芽儿焚香叩拜,然后引线穿针,如果一穿而中,便能跟自己心爱的人儿结成良
7、缘。刘绍棠正是借助于富有地方色彩的北运河畔风俗俚习、人情世态的精心描绘, 使读者从字里行间不仅听到北运河的流水声, 呼吸到河畔瓜园的恬淡香味, 饱览着北运河的秀丽风光, 而且也体察到敦厚、质朴的蒲柳农家的欢乐和优伤,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对理想的追求。然而作家给读者展现的生活画卷, 又绝不仅仅是一幅“ 田家乐” 。作者选取三十年代初的社会生活作为背景, 写的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他们苦不聊生, 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 殷汝耕当上儿皇帝以后, 一声令下, 里七外八, 十五里之内的河滩地划为官田,贪官污吏也都乘机巧取豪夺, 蒲柳人家中何大学问为主人赶的几百匹马被伪政府以“ 莫须有” 的
8、罪名没收, 还差点送了命。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刘绍棠笔下的北运河畔的农民, 更是具有这种传统的反抗斗争精神。如小说中的何大学问年青时参加过义和团, 吉老秤参加过京东农民大暴动, 这些斗争, 由于没有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也只能和我国古代的农民英雄一样, 以失败而告终。作者对家乡农民反抗性格的刻划没有就此止步, 而是以更浓的笔墨, 描绘出三十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 形象地展示出这种传统的反抗斗争情神已经发展成为推翻旧中国的巨大动力。蒲柳人家中周擒组织了抗日救国会, 依靠柳罐斗的绝技消灭了柯防局的麻雷子,这正是北运河农村抗日斗争的序幕, 透露了人民中间运行着的地火必将迸发出
9、来, 形成抗日战争的滚滚雷鸣。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刘绍棠在他的乡土文学四十年一书中说:“ 我是强调文学作品必须写出具有时代性、时期性和时间性的生活真实的。”刘绍棠从一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那天起, 就是遵循这个原则的。 栾保俊 刘绍棠小说的历史感理论与创作1996.03.30可以说,刘绍棠小说蒲柳人家就像散文般真实,写的仿佛就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小说的虚构、想像的成分微乎其微,正是如此,才让读者彻底、全面地了解了特定年代的那段历史,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走进了作家的童年时代。二、人物的真刘绍棠在蒲柳人家中刻画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运河滩人, 淳朴忠厚、吃苦耐劳、酷爱自由、不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蒲柳人家 蒲柳 人家 浅析 刘绍棠 小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9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