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紫港中学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常山紫港中学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山紫港中学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常山紫港中学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简介:1、项目名称:常山县紫港中学建设工程2、承办单位:浙江省常山县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3、项目地点:常山县天马镇外港大弄口北侧、320接线南侧。4、学校性质:国有公办普通高级中学1.1.2 承办单位及学校概况1、承办单位概况常山县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从事该县教育发展建设项目投资、教育后勤服务等。是整合教育资源,加快县域教育设施建设的主要实施单位。具有丰富的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2、学校概况常山县紫港中学由常山县教育局根据该县新一轮的教育
2、发展调整计划,撤消常山二中、四中、城关中学等高中部,将其33个班级的办学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由政府投资建设一个具有60个班级办学规模的高级中学。 办学目标: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标准,60个普通高中班级规模,学生规模3000人,教职员工240人。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地点:常山县天马镇外港大弄口北侧、320接线南侧。1.2.2 建设规模和目标建设规模:根据浙江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校舍配置标准和省教委(95)158号浙江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标准,结合常山县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常山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2020),根据常山县人民群众对高中段教育的需求,常山县紫港中学建设总规模为60个
3、普通高中班,其中一期工程48个班。学校总占地146000m2(合219亩),其中代征村镇公共道路及公用工程29000m2(合44亩),项目实际用地117000m2(合175亩)。学校建筑面积72400m2,其中一期工程53800m2,二期18600m2。项目总投资10805万元,其中一期工程8247万元,二期2558万元。建设目标:常校作为常山县普通高级中学,争取经过5-8年的努力建成省一级示范中学。1.2.3 主要建设条件 项目建设符合常山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是常山县农村普通高中撤并建设的需要。学校的生源和师资力量有保证。项目建设得到省、市、县政府和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项目实施地的各项公共配套
4、条件符合学校建设和教学的需要;项目选址合理;项目建设的各项技术方案切实可行;项目环保及安全设施措施合理;项目建设用地符合常山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浙江省学校建设用地控制指标;项目建设符合目前国家经济和投资政策;项目筹资方案切实可行;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建设条件具备。1.2.4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常山县紫港中学工程建设总投资10805万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8247万元,二期投资2558万元。紫港中学项目建成后能较好地改变常山县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布局,改变原有学校布置散乱、教学水平低、办学条件差、学校不能体现规模效应的局面,能较大地提高常山县普通高中的教学水平和学校
5、管理水平,也为全县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布局调整提供便利。项目建成后不但满足了常山县人民群众对高中段教育的需求,而且能在较长的一段时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普通高中办学的要求,因此项目具有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常山县紫港中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值其中备 注一期二期一建设用地指标1.1用地总面积m2146000合219亩1.2代征城市道路及公用工程用地面积m229000合44亩1.3实际用地面积117000合175亩1.4学校建筑总面积m27240053800186001.5建筑物占地面积m2192701464
6、046301.6运动场面积m237000370001.7文化广场面积m2420042001.8绿化总面积m2446941.9容积率0.62-1.10建筑密度%16.471.11绿化率%38.21.12生均占地面积m2/人391.13生均绿化面积m2/人15二办学规模2.1班级数个6048122.2在校生总人数人30002400600三投资指标3.1项目总投资万元10805824725583.2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0805824725583.3生均投资万元/人3.6四经济指标4.1项目资本金万元4805224725584.2项目资本金率%44.4727.251004.3贷款偿还期年4.974.4培
7、养一名高中生社会需支付的费用万元0.732五建设期年2.51.2.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2、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0-2020)浙委(2002)8号3、浙江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浙教督(2003)148号4、衢州市教育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2003年-2010年5、常山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2004-2020)(初稿)6、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7、财政资金承诺书8、银行意向书9、常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抄告单10、环评意见11、用地预审意见12、常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建设常山县紫港中学项目建议的批复1.3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
8、过程:1.3.1 项目提出的理由实施科教强国战略,优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国家在未来世界科技经济发展上处于有利地位的需要。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科技兴省”战略,要求在2010年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衢州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强教育名市建设,到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将全市文化基础水平底线从初中拉到高中。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的需要。项目建设是常山县“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龙头项目,是常山县“教育强县”关键之举,也是常山县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高中段办学能力和办学质量,满足常山县人民群众对高中段教育的需要。1.3.2 项
9、目提出的过程 新建常山县紫港高级中学,是常山县教育局根据常山县教育发展总体规划与实施纲要提出的。是常山县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校规划布局调整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已列入常山县重大前期项目。实施本项目对优化整合常山县普高教育资源,缓解日益严重的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难的矛盾,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项目选址和资金筹措已初步落实,并进入项目前期准备阶段。1.3.3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与建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浙江省、衢州市的教育发展规划,适应常山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优化整合普高教育资源,对提高高中段教育质量,普及高中段教育,缓解初中升高中“升学难”矛盾,具有积极意
10、义。本项目经常山县政府批准,已列为常山县重大前期项目,项目选址在常山县天马镇大弄口村,建设资金已初步落实,场址自然环境,社会条件优越,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三校”撤离整合,师资条件基本具备,生员充足,项目建设条件具备,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项目业主抓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好项目审批,土地征用,设计,工程施工,资金筹措,学校撤并工作。严格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加强组织管理,争取早日开工,早日建成使用,发挥作用。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用“第七篇”的篇幅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力强国
11、战略”突出的战略位置。要求优先发展教育,全民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本强国和学习型社会。国务院启动实施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各级政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将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现代化建设开发人力资源,积累后劲。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投资方向。浙江省委、省政府为争取在2020年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深入实施“科技兴省”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能力。浙江省教育
12、现代化纲要提出加快发展高中段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在2005年基本实现高标准“普九”,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2010年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衢州市属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在积极争取2020年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重要位置。在衢州市教育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2003-2010年)明确提出:到2010年衢州市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到2010年高中教育发展总体目标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大现有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将全市文化基础水平底线从初中拉到高中。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13、和人民群众的求学需要。要重点办好一批省、市级重点中学,加强示范性普通高中和综合高中建设。衢州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指标目 标指 标2005年2010年提高初中升学率,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 (%)9098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普、职招生人数比5:5与省同步调整扩大高中整体规模,提供充足教育资源校均规模(人)班均规模(人)150050200045提高高中办学水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省级重点高中(所)全国示范性普高(所)12218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学历合格率 (%)高学历率 (%)90599152.2 项目提出的必要性项目建设是常山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4、。常山县地处浙江西部,钱塘江上游,交通便利,“山海协作”工程启动较早,发展较快,引进项目较多,签约率和履约率较高。国民经济连续几年保持13%左右的增长速度。县域总面积1099.1平方里,人口32.2万人,人口密度293.1人/平方公里。人口压力较大,教育事业发展比较快。但其教育发展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据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1.77%,高中(含中专)占8.85%,初中占30.03%,小学占44.48%,文盲占14.87%,其中劳动力年龄总人数平均受教育年限仅6.31年。总人口平均文化水平状况不容乐观。项目建设是调整常山县学校布局,改变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需
15、要。据2003年常山县教育局年度统计资料表明,常山县全县现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7所,办学规模107个班级,容纳5350名学生,而常山县全县共有初中学校23所,办学规模291个班级,可容纳14550名学生,相比之下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存在着初、高中办学规模失调,初中升高中升学难的社会问题。若不采取有力措施改变这一状况,势必影响省、市在2005年2010年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目标的实现。从常山县高级中学的分布、规模、结构上分析,存在较多的不科学和不合理的现象。在四所高级中学中,常山县第一中学是比较规范的省级重点中学,其余三所中学一是办学规模偏小(常山二中13个班,常山四中6个班,城关中学14个班,
16、三个学校合计只有33个班);二是布局分散,分别分布在招贤、白石、天马三个镇;三是初、高中混合型学校,不利于高标准九年义务教育的建设;四是办学力量分散,师资匮乏。为了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必须按照国务院提出“以县为主”建立现代化的国民教育体系要求,按照省、市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目标,撤并上述三所学校的高中部,重新选择场址建设具有60个班级规模,符合浙江省一级重点高级中学评估操作标准的常山县紫港中学,适应常山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项目建设是满足常山县人民对高中段教育的需要常山县目前有人口32.22万,初中在校学生13704人,按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和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1:1的招生比例,每年基本上有2284名
17、初中毕业需要进入普通高中。2005年度初中毕业生实际数4532人,需要进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为2266人。目前常山县现有的常一中、常二中,常四中和城关中学普通高中段年招生能力27个班,只可招收1350人。目前的常山县普通高中的招生能力已不能满足常山县初中毕业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和加快常山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目前常一中争取在48个班的基础上投资扩大招生能力,达到60个班的办学规模,同时根据国家和省、市政府的高中段教育向县城集中的原则,再新建一个60个班级规模的普通高中势在必行。为此,将目前的常山二中、常山四中、城关中学三个高中进行合并,按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标准建设一所高标准
18、的普通高中,这样一方面使高中教育集中在县城所在地,便于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降低办学成本,同时合理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使乡镇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三章 生源分析与建设规模3.1 生源分析3.1.1 学生生源生成环境条件分析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状况,常山县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教育资金投入逐年增加,社会不断进步,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详见下表:十年来常山县国民生产总值、教育资金投入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序号年 份国民生产总值(万元)教育资金投入(万元)教育资金投入占GDB值 %备 注11993年7377136850521998年1584452344314832003年25
19、4197762630042004年310000961035052005年36700011263312学龄人口自然变化趋势分析: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014岁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1.44%,1990年014岁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3.32%,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该县总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约为5.4。因此常山县学龄人口数由于计划生育宏观政策调控,基本上是一个变化不太明显的常数。未来10年常山县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预测:设定条件:常山县2002年总人口为32.22万人,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4;常山县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1.44%,按1990年2000年总体下降1.88推算,年均下降1.88。
20、未来10年总人口和学龄人口数预测序号项目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1常山县人口数(万人)32.3632.5132.6632.8132.9633.1133.2633.4133.5633.2133.8734.022学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2521.0620.8820.6720.5020.3120.1219.9419.7519.5619.3719.183学龄人口数(万人)6.8776.8476.8196.7826.7576.7256.6926.6626.6286.55946.5616.525家庭人口数和人均收入发展趋势分析
21、:2005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76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9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9%。全县总人口32.22万人,共有98047户家庭,平均3.29人/户,与十年前的平均3.59人/户相比,日益显现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三口之家的明显特征。这种家庭模式,非常重视子女教育,教育消费必将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学生生源生成的环境条件分析,常山县学生生源总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将保持稳定,甚至略有下降,但教育必将成为家庭的第一需要,教育消费将成为家庭消费的重要内容,学生生源生成的环境条件将越来越好,必将出现振兴和发展教育事业良好时期。3.1.2 高级中学生源总量分析 按照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山 中学 建设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