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巴遥感影像的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毕业论文.doc
《基于中巴遥感影像的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中巴遥感影像的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毕业论文.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 业 设 计(论文)题 目:基于中巴遥感影像的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院 系:资源与环境系专 业:地理科学班 级:2009级姓 名: 学 号:20090805029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 2011年5月30日基于中巴遥感影像的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摘要】:基于环白洋淀地区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三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手段作为技术支撑,运用遥感影像人机互译,遥感资料监督分类等方法,对不同时期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的本底数据和动态变化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动态变化模式,包括变化的数量、方式、强度、结构和趋势等方面;通过文字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等,
2、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为当地土地利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制定相应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遥感、土地利用、白洋淀Sino-pakistani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regional land-use change baiyangdian rings【Abstract】Baiyangdian area based on ring in 2007, 2008 and 2009, three year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using RS and GIS technology support, using mean
3、s as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remote sensing data man-machine translation supervise classify method, baiyangdian of different period of regional land-use ring this bottom data and dynamic data analysis, regional land resources use dynamic change mode,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changes, way, strength,
4、 structure and trends etc.; Through the text information and social economic statistical data, the study regional land us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the future for loc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establish corresponding decision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Key Words】remote sensing, land use , bai
5、yangdian目 录1.引言12.研究背景和意义:12.1国外研究现状:12.2国内研究现状13.研究区概况24.数据源及研究方法34.1数据源34.2数据处理34.2.1数据预处理34.2.2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及后处理34.3研究方法54.3.1土地利用动态度54.3.2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54.3.3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65.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及变化分析75.1土地利用格局总体特征分析75.2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分析75.3 土地利用的区域差异分析85.4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106.结论101.引言土地覆被附着在岩石圈表面,与人类生息繁衍密切相关,其类型和结构的变化主要是由人类各种土地
6、利用活动造成的1。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通过作用于土地覆被,影响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通过改变原先的景观生态格局从而对生态安全的各方面产生影响。准确反映和刻画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规律,可以为调控区域土地资源和合理优化布局提供依据,进而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可持续利用服务。遥感技术可提供巨大而丰富的信息源,GIS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等功能;二者的结合有着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在土地动态变化监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对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正确认识当前土地利用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具有深远意义
7、。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实施,对于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研究背景和意义2.1国外研究现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遥感与GIS技术在土地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典型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2与监测蓬勃发展,并开始以此为基础的土地利用优化决策的定量分析。自从1995年IGBP和IHDP联合建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以来,以研究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为重点的人地关系研究逐渐兴起,如环境规划署的土地覆被评价与模拟、联合国粮农组织(LAO)的土地利用分类、国际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 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项目、国际地
8、理联合会(IGU)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研究项目、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等。2.2国内研究现状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国家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对国土资源进行动态监测是我国政府一贯重视的问题。我国国土资源面积大、类型多,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和潜在的市场。“八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和农业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小组在19921995年的3年时间里完成了全国资源环境调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资源环境数据库,较过去开展一项单项专题的全国资源环境调查需510年的时间是一个很大进步。在项目实施中全部采用了90年代接收的最新陆地卫星TM图像作为主要
9、的信息源,同时也使用了我国近年内发射的多颗返回式资源调查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在大兴安岭、秦岭、横断山脉一线以东选用125万比例尺,此线以西采用150万比例尺进行遥感图像判。国家科技部在“九五”期间设立了“国家级基本资源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的科技攻关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20 世纪90 年代中期110 万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并于2000 年实现了全面更新。“十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把“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研究”列为重点研究的综合领域。“十一五”国土资源部也启动了中国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研究计划。各有关研究所、大学也纷纷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2.3研究意义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
10、上最大的湖泊湿地,对周边地区的小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还可以发挥减轻环境污染的功效,当工业和生活污水流经湿地时,湿地可以减慢污水流速,从而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芦苇、水湖莲等湿地植物能有效吸收有毒物质。因此白洋淀对该地区的人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通过对河北省保定市环白洋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结合地区的基本概况,分析一定时期内该地区土地利用在数量、方式、强度、结构、和趋势等方面存在的变化,研究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出土地利用类型在一定时期内的转变趋势,从
11、而为当地政府制定发展湿地保护区规划,合理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重要借鉴。3.研究区概况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北纬38433902,东经1153811607。东界任丘、雄县,西邻安新,南连高阳,北接容城。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水面大沽高程10.5米),85%的水域在安新境内,几乎在安新县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淀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自然坡度为17000,海拨(大沽)高程79米.属于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区,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四季分明,春旱多雨,夏湿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平均气温12.1C,日照2638.3小时,无霜期203天。平均降水量5522.7毫米。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
12、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本文研究的环白洋淀地区包括保定市的容城、雄县、安新、高阳和沧州管辖的任丘市5个县(市),土地总面积3087平方公里。4.数据源及研究方法4.1数据源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数据为2007年、2008年、2009年的三期中巴卫星影像,跨度时间为三年。影像空间分辨率19.5m,设有5个波段,分别覆盖可见光及近红外区域。辅助资料有河北省
13、1:25万地形图和全国的1:25万矢量边界图,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图和统计年鉴等资料。参照全国土地利用分类方法,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属性,本研究将环白洋淀地区的土地利用分为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芦苇地、和耕地五个类型。4.2数据处理为了从遥感影像中获取环白洋淀地区的土地利用分类信息,需要对2007-2009年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主要在ERDAS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环境下进行。4.2.1数据预处理几何校正。遥感影像获取的过程中,由于受云层,大气的影响会产生几何变形正是几何变形的存在,图像上会出现各像元的位置于地图上坐标系中目标地物的坐标存在一定的差异,图像行列不均匀,地物现状不
14、规则的现象,从而影响对图像的分析效果。因此在使用遥感图像信息之前必须先对原始的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即定量的选取图像上的像元坐标与目标地物的地理坐标的对应关系。本研究利用ERDAS软件的Gemometric Correction多项式纠正方法进行纠正,选择12个以上的地面控制点,完成影像的几何校正。4.2.2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及后处理7本研究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分别从3年的遥感影像中提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监督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又称训练区分类,它属于一种遥感统计分类的方法,是利用对地面样区的实况调查资料,从已知训练样区得出实际地物的统计资料,然后再用这种
15、统计资料作为图像分类的判别依据,并依一定的判别准则对所有图像象元进行判别处理,使得具有相似特征并满足一定识别规则的象元归并为一类。本研究利用ERDAS软件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并参照Googleearth高分辨率影像,通过资料收集、目视解译等方法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建设用地、林地、水域、耕地和芦苇地等类别。由于分类严格按照数学规则进行,分类后往往会产生一些只有几个像元甚至一两个像元的小图斑。这对后期的分析解译和制图,都是不利的,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对分类后的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归类聚类统计。利用ERDAS中的GIS分析命令Clump对每个分类图斑的面积、记录相邻区域中的最大图斑面积分类值等
16、操作。去除分析。利用ERDAS中的GIS分析命令Eliminate对Clump聚类图中最小的Clump类组删除将最大的合并起来。经过以上步骤处理得到图1图2和图3的三年来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图。建设用地林地水域耕地芦苇地图例 图1 2007年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图图例建设用地林地水域耕地芦苇地图2 2008年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图建设用地林地水域耕地芦苇地图例图3 2009年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图4.3研究方法4.3.1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可定量描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它对比较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和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的趋势都具有积极的作用12。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表示单位时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中巴遥感影像的环白洋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毕业论文 基于 中巴 遥感 影像 白洋淀 地区 土地利用 变化 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