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定律实验.doc
《光的反射定律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反射定律实验.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光的反射定律1 (4分)如图所示是上课经常使用的投影仪,请按要求回答(1)平面镜的作用是:_。(2)灯泡的作用是:_。(3)若在屏幕上的像比较模糊(与投影片无关),调整方法是:(安徽)2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入射角i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g6.713.319.625.230.735.138.640.6(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
2、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_。(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 (襄樊)3枣阳市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那漫山遍野的桃花,在三月和煦的阳光中,显得妩媚令人陶醉。我们看到红色的桃花,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桃花上反射的缘故。(菏泽)4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图4ABCD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小华发现: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而实验桌上却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下表所示,小华面临的问题是:为了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选用哪个透镜较好?你认为,应该选用的透镜是_;(选填“甲”或“乙”)如果
3、选用另一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是:_ 。6、下图2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中,第一步,改变 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实验结论是: 。 图22 图237.小明在家中照镜子发现,离镜子远些的物体的像看起来较小,离镜子近些的物体的像看起来较大,由此他认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物体距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小刚的结论是不正确的。(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2)简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8. (5分)(1)为
4、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9所示的实验。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二 研究平面镜成像规律8下图是某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点燃蜡烛后,某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A蜡烛两个不重合的像,这是由于光在 造成的。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 (填“平面镜”、“较薄的平板玻璃”或“较厚的平板玻璃”)做实验。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张力同学利
5、用一块玻璃代替平面镜,下图是他做完实验后在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是画出的玻璃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1、B1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2)根据他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得出什么结论?10、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
6、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11、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12、如图15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2)如果在图a中蜡烛像的位置
7、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3)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c所示的现象。这说明: 。 (4)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5)为了便于观察和比较,他_(应该/不应该)将后面的蜡烛B点燃;实验中他透过玻璃板看到是蜡烛B实际上是B的_(虚像/实像/实物本身);(6)通过实验找出了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证实上述有关特点是否可靠,应该( )A、保持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杯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杯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再次实验。13学习光学知
8、识后,小科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1)在如图所示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科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完成探究活动,是因为玻璃板有平面镜所不具有的 (填“反光”或“透光”)的特点; (2)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3) 小科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移动光屏到B点时,发现光屏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14小明利用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
9、像将移动。(莱芜)15(3分)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1)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2)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3)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点燃蜡烛后,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移动少许,要得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鸡西)16
10、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 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17、如图23所示,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
11、点时:(1)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白纸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_和比较_。(2)小明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样大小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点燃的蜡烛附近并移动,使它跟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重合。但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手中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其原因可能是 。(3)他经过思考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18.小丽和小强利用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实验台上已备有如图24所示实验装置,并且还备有两支10cm高的蜡
12、烛A1、A2,两支8cm高的蜡烛B1、B2,两支5cm高的蜡烛C1、C2,火柴一盒。 在实验中小强看到:物体离玻璃板越近,物体的像就越大。于是小强认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但小丽质疑小强的说法,她选用蜡烛C1和蜡烛 (选填蜡烛对应的字母)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C1到 的距离,观察到玻璃板后的蜡烛与 总是重合的,因此证明了小强的观点不正确。 1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l)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
13、(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2)实验数据如下表: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一次12.012.0等大第二次15.015.0等大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甲 乙20用右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1) 甲图中的B表示研究对象“平面镜”,应选择“平板玻璃”(填“梳妆用小方镜”或“平板玻璃”)来做。(2) 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图12说出理
14、由: 不成功,此时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能重合 。21(3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1) 用平面镜做实验(填“能”与“不能”)(2)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 22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图乙原放置玻璃板处图甲纸张AB(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 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 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
15、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_。图1023如图10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刻度尺,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
16、,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24(5分)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7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
17、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选填“虚”或“实”)。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9、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18、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缩小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等大实像 v=2f(实像大小转折) fu2f 幻灯机 u=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u 放大镜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图右表所示,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实验中选用 凸透镜,较好(选填“甲”或“乙”)。选好器材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7所示:(1)应将凸透镜向 移动(选填“上”或“下”),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射定律 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