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教案).doc
《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教学设计(优质课比赛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教学设计课 题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能够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问题。2能够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3通过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教学难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涵和证明。教 学 内 容 及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1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方方正正的纸拿出来,按照下图的样子进行对折,并比较对折之后的折痕EB和EB、FE和EF的关系。FEEB2
2、让学生说出他们观察猜测的结果是什么,肯定他们的发现,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结论是比较直观和明显的,我们可以说出两组边分别是相等的,但是,我们可以用观察说服别人吗?3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思考如何把猜想变成事实。学生可以讨论交流不同的方法。提示学生在证明之前,要把文字语言变成数学语言,根据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4选取证明完成地较好和较差的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自己的证明,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5针对两位同学的板书讲解证法,规范学生的证明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6提升学生的几何认识:由证明过程可以看出,两组对应线段分别相等,那么这个事实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呢?7让学生总结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3、进而告诉学生:命题中说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都相等,但是在证明过程中,我们只是随机地选了几种情况来证明,这并不影响命题的正确性,因为我们所选的点是任意的。借此向学生渗透等价类的性质与选取的代表无关的思想。二、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1引导学生回忆关于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的知识,让学生说出自己收集的数学上的互逆命题和互逆定理。2把学生的答案分成两类:一类是“如果那么”形式的,一类是非“如果那么”形式的。对于简单的情形,不予以过多阐释,对于非“如果那么”形式的命题,要求给出这组互逆命题的学生跟同学们讲清楚他是怎么想的。3总结和完善学生的发言,运用
4、转化归结的思想,让学生先找到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把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再写出它的逆命题,最后再对命题的形式进行整理。4为体现转化归结的应用,帮助学生把原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由学生写出它的“如果那么”形式的逆命题,引导学生把如果那么”的逆命题进二步简化。5让学生类比原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并证明逆定理,解释几何意义。6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应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例子,让学生体会这个定理的应用,在体会中加深理解。三、用尺规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用投影仪展示历史上用直尺和圆规作出的美妙的图形,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数学的美的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发学生的求知欲。2给学生讲解与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线段 垂直平分线 教学 设计 优质课 比赛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8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