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区教育项目实验.doc
《浙江省社区教育项目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社区教育项目实验.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浙江省社区教育项目实验天凝镇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农民“种文化”实验项目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随着党的亲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们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实现小康,随着“钱袋子”越来越鼓,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很重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每年的文化下乡活动都搞得红红火火。送下乡的文化农民欢迎,但毕竟不能天天“送”,一年难得见几回,杯水车薪难解农民饥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今日益富裕起来的农民,不再满足于仅仅作为观众被动地接受,他们更愿意亲身参与到文化体育活动中来,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要实现“送文化”到 “种文化”跨越式转
2、变。所谓“种文化”,说的是农民群众像种庄稼一样,普遍、经常性地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体育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一活动体现了这样一种理念:农民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农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文化产品的享受者,因而能充分调动起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近几十年来,浙江在社会转型上一直走在前面。如今,浙江倡导农民“种文化”更是在文化的发展上走在前列。作为社区教育中心的嘉善县洪溪社区,我们看到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我们根据自己对文化的迫切需求,结合自己的特色,开创了申请探索实施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农民“种文化”实验的道路。自准备实施天
3、凝镇村级组织农民“种文化”实验项目以来,我们得到了嘉善县社区学院和天凝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我们积极推进项目实验,充分发挥社区学院的人员优势、理论优势和天凝镇社区教育的实践优势,整合各级各类资源,不断挖掘“种文化”的内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项目得到了顺利实施,对“种文化”开展探索的同时,也在不断积累村级组织开展农民“种文化”的经验和教训,丰富了我们天凝镇村级组织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我们天凝镇文化建设的品味和档次。现对该项目的准备和实施情况汇报总结如下:一、“种文化”实验项目基地建设情况天凝镇洪溪村总面积1.38平方公里,7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69户,户籍人口168
4、7人,外来人口1030人,耕地面积1309亩,2009年全村集体可支配资金为439万元,其中固定收入1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1880元。近年来,该村投入150万元新建村综合大楼和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图书阅览室、培训室、影视播放室、老年活动室应有尽有。中心配有专人管理,常年向村民开放。室外文化活动场地达到1500平方米,建有1个标准灯光篮球场,在该篮球场的旁边还配置了相应的健身设施,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运动、健身的好场所。2006年初,洪溪村经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商议,新建了办公楼1幢和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中心占地面积520平方米,设置教育培训、棋牌室、影视播放、
5、图书室、老年活动等活动室,并配有专职人员管理文化中心,文体活动中心每天开放12小时以上。另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自建立以来,由于管理人员的努力和管理制度的健全,得到了广大村民一致好评。为此,2004年获得了省级卫生村,2007年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2008年获得了嘉兴市“文明村”,2009年获得了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千镇万村种文化示范村”称号。二、“种文化”实验项目文化基础建设情况洪溪村是天凝篮球的发源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篮球一直影响着村民的生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日渐强烈。为此,洪溪
6、村提出了以“发展传统篮球运动 组建多支文体队伍 再创洪溪新辉煌”为宗旨,以特色体育项目篮球为重点,组建妇女文艺队、老年文体队,动员全村村民参与文化活动,以活动来聚人心,稳人心。文化体育活动的形式也日趋多元化,由最先单一的篮球发展为以篮球文化为主线,辐射乒乓球、舞龙、锈球舞、交谊舞等民间文艺为内容的“种文化”活动,初步形成了由点带面的,多元化活动发展趋势,在构建和谐强村和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三、实验项目采取的策略(一)健全组织、丰富人员,构建立体化的队伍网络1天凝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种文化”研究工作。由镇党委副书记、天凝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忠贤亲自挂帅,负责实验项目研究和
7、实践,镇党委宣传委员徐里忠积极参与。另外,还有长期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县社区学院、天凝镇社区教育中心老师和洪溪村党支部书记参与。整个实验项目参与人员既有掌握丰富理论知识的研究人员,也有拥有丰富经验的实践者,为实验项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充分的保障。2社区成立实验项目领导机制。2010年6月初,天凝镇洪溪村社区就成立了实施2010年省级农民“种文化”实验项目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陈俐勤担任组长,各社长担任组员。两次召开村社区文体工作专题会,制订了村社区文体活动计划,做到制度到岗,行动到位,责任到人。3群众参与基础厚实,热情激越。为落实好“种文化”的实践与开展,洪溪村各社挑选人员,组成文体骨干队伍
8、。同时,每个社自发组建自己的文体队伍,做到家家有队员。同时每周一晚,洪溪村社区请专业的文体辅导老师到镇社区教育中心舞蹈房对全村各社的文体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为普及村级社区文体休闲健身活动向高质水平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在几位文艺骨干的带动下,自发组成了近300多名排舞队员,五十余名各社篮球骨干精英,四十余名妇女同胞组成的篮球宝贝(妈妈)舞蹈队伍等以及由220余人组成的18支各色文艺队等浩大的群众参与,构建了立体化的队伍网络。(二)分析基础、明确目标,打造多元化实验项目研究我们天凝镇“种文化”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实际基础。天凝镇农民 “种文化”工作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天凝镇洪
9、溪村素有“篮球之乡”的美誉,群众参与文体活动热情较高,与篮球相关的各类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名声远播省内外,2005年获嘉善县村级农民篮球赛第一名,2007年该村获浙江省农民“种文化”群芳奖。目前天凝镇农民“种文化”活动已由洪溪村辐射到全镇各村,农民“种文化”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活动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活动质量越来越高,活动价值越来越深远。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一致认为:通过实验项目的实施,我们要实现天凝镇村级社区农民“种文化”的特点研究价值,天凝镇村级社区农民“种文化”活动的作用和意义的挖掘,天凝镇村级社区农民“种文化”组织机构、资源整合和开发、培训排练、活动载体、制度保障以及课程
10、建设等方面的内容的实践策略拓展与延伸以,及进一步研究村级社区农民“种文化”实践存在的困难及解决的措施多元化。(三)投入资金,完善设施,夯实“种文化”实践基础保障自2010年成立省级农民“种文化”实验项目领导小组以来,村级财政计划按社常住人口数每年拿出不少3万元的经费用于文体活动健身休闲设施和培训活动。营造有利于提高农民群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文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使村级农民“种文化”工作的开展实现:“机制完善,场所齐全,队伍健全,内容丰富,成效显著。”洪溪村社区项目实验启动以来根据新农村规划及本村实
11、际,建成了村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立起教育培训室、文体娱乐室、党员活动室、乒乓室、老年活动室等,坚持面向群众,常年开放,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成为本村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此外,设有社区文化宣传长廊,包括村务公开栏、宣传栏等,出好每月一期村级简报。社区文化设施硬件通过了县精品示范村的验收。在高浜、新农村小区建起了农民人居休闲公园,配备了健身器材,另外还建立了灯光篮球场、图书室、乒乓室、棋牌室等,为农民搭建了丰富的文体活动休闲健身的平台,实现了最佳人居环境。为了管好、用好现有社区文体休闲健身设施,我村建立健全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阵地管理制度等有关规章制度。投资建立图书阅览室,藏书量2000
12、册以上。建立健全借书和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每周开放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时间为80小时,一年来开展3次以上大型读书活动,提倡家庭订刊、订杂志。大力提升全村村民的文化素质。7月份以来到村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人次达5000多人。每年到村文化活动中心的活动人次达1.1万人,使社区文化工作情况及开展活动的图片、文字材料齐全在案,文档健全规范。此外,为提高“种文化”内涵,洪溪村社区的农民自发购买音响、道具及服饰,自发组建广场排舞队。洪溪村4社,自发组建了一支舞龙队,全社农民自发集资1万多元,购买了舞龙道具和服装,花几千元钱聘请老师指导,镇社区教育中心配合洪溪村社区在购买灯光球场扩音等设施,多次组织大规模文
13、体活动,打出文化知名度。(四)开展活动、探索实施,深化农民种文化特色1以学习培训为基点,推进农民种文化开展为了提高我社区种文化开展的质量与效果,我们第一个注重的就是如何打造文化内涵和效益。学习培训是我们借力打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最有效的途径。为此,实验项目领导小组,设资金,找人员,请专家。每周一晚,洪溪村社区都要请专业的文体辅导老师到镇社区教育中心舞蹈房对全村各社的文体骨干进行培训指导。不定时请经验丰富的排舞老师进行舞蹈指导,各文艺队伍挤时间,空场地,抢时机定期进行排练。到目前为止,来我社区指导过的专业人员达30多人次,进行的培训次数达上百次,为普及村级社区文体休闲健身活动向高质水平提升起到
14、了积极推进作用。2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农民种文化品质天凝镇农民“种文化”工作已有较为显著的成效,尤其是天凝镇洪溪村素有“篮球之乡”的美誉,为此,在这基础上洪溪村社区把篮球作为“种文化”的金种子,带动舞龙、腰鼓、挑花篮、田歌、打莲响、锈球舞、马灯舞、越剧、双调子舞、舞狮、马灯、开门红、大头娃娃等民间文艺为内容的“种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形成了具有洪溪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模式。其中显著的有:2010年国庆节前夕,洪溪村社区组织开展了一次社级篮球联赛,该活动吸引了全村各社五十余名篮球骨干参与,以社区域划分为东联、中联、西联三支篮球队组成了循环赛。同时又邀请天凝镇6个村的球队,举办“建设和谐新村”三人制篮
15、球邀请赛。球赛时洪溪村社区四十余名女同胞组成的篮球宝贝(妈妈)舞蹈队伍,利用球赛间隙上场助兴,助兴鼓动了打球的丈夫或儿子,使球赛更精彩,掌声欢呼声响亮。此外,洪溪村社区的农民自发组建广场排舞队,越来越吸引人,起先在几位文艺骨干的带动下,来镇社区教育中心培训活动阵地,利用灯光夜市进行舞蹈操练,短短几个月,练就一批老队员又迎来了一批新队员,从原来的30多名发展到现在的近300多名排舞队员。他们从土豆网上下载了广场排舞动作,一到晚上就去镇社区教育中心灯光夜市广场或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进行练舞。 2010年6月,洪溪村4社,自发组建了一支舞龙队,全社农民自发集资,购道具,买服装,请指导。 在村社区的帮助
16、下,舞龙队先后在天凝镇葡萄推介会、国庆行街表演、重阳节义务演出中打出了知名度。现在舞龙队的队员们吃完晚饭就会聚到一起谈“龙”说“龙”,大家一心想着把龙舞好。中龙港舞龙队让村民走到了一起,有了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话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富裕起来的村民,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仅作为一名观众被动地接受,为了更深入地参与村级社区文化体育活动,2010年3月以来,村里每个社自发搞起了文艺节目,相继建立了挑花篮、舞龙、打莲响、马灯、开门红、舞狮、大头娃娃等丰富多彩的320人组成的18支文体活动队伍,村民自发参与热情高涨。每段时间,或碰到逢年过节及重大日子,都定时不时时地进行演出表演。2011年2月17日,我村
17、的60人排舞队代表嘉善县参加了“中信杯”嘉兴市迎新春千人排舞大赛,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2010年5月29日晚的一次演出,更是声势浩大。镇社区教育中心配合洪溪村社区在灯光球场内搭台配扩音设施,自选主持人使该村社社有节目的农民演员登台演出。2小时的精彩演唱会迎来3000多名前来观看的村民阵阵掌声,喝彩声。演出结束后不少左邻右舍村民纷纷要求洪溪村陈书记向他们提供教练也要学唱练舞。洪溪村的“种文化”已深得民心,已向天凝镇各村级社区普及延伸。那次之后,陈书记已把该村能歌善舞的能手派到被邀的几个邻村去做教练。加快把洪溪村社区“种文化”的典型向天凝镇各社区全面推广普及的步伐。2011年5月中旬,洪溪社区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社区 教育 项目 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8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