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doc
《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关键词:演示实验;思维;规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洛阳市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吴俊强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同样离不开演示实验。但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认为物理教学要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形象思维的培养,把物理教学搞成习题教学。还有的教师认为有些演示实验太简单不必要做,甚至有的教师觉得做演示实验太麻烦不想做。笔者认为演示实验是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服务的,它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物理
2、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课本中涉及到的实验要做,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在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演示实验。这样既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形象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设计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作用。一、 激发学习兴趣教育学和心理学为我们指明了学习活动的第一向导-兴趣,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题,引导和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我用一个检流计和螺线管连成一个闭合回路,请学生讨论:“当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检流计指汁是
3、否偏转?”同学们各抒已见,有的说检流计指针偏转,有的说检流计指针不偏转。经老师演示实验验证:当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的瞬间,检流计指计突然偏转一下,而且插入和拔出的过程,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正好相反。有的学生马上又提出问题:“回路中的电能是怎样产生的呢?”老师再通过分析演示实验,总结归纳出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解答学生的疑点,学生听得格外认真。正是这一个个的演示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单调、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了。二、 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概念大多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演示实验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例如电功和电热这两
4、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为此可设计如下演示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电功和电热概念的理解。如图所示,首先测出电动机的线圈电阻R,再将电机卡死不转,测出I1和U1,比较I1U1与I12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不转,电功应等于电热。然后让电机正常运转,测出I2和U2,比较I2U1与I22R是否相等,因为电机转动,有机械功率输出,所以电功应大于电热。经过完成这一演示实验,学生就弄清了电功和电热的区别。三、 破除错误观念学生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是学好物理的一大障碍。只凭语言讲解去纠正,学生是很难接受的。例如学生在学自由落体运动之前,凭日常生活经验和直觉形成了“质量大的物体下落速度快”的片面错误的认识,原因在于他们
5、忽略了物体下落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作用。因此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重点观察实验现象:“纸片和粉笔头下落时,粉笔头先落地。但是如果把纸片揉成纸团,则两者几乎同时落地。”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帮助学生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四、 示范作用在平时的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方法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实验方法。例如:怎样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方法、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使学生形成一种科学操作、严谨治学的意式。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
6、过的知识,这对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学科是十分必要的。五、 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认识的基本规律。由于中学物理内容抽象,而学生又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不少疑难问题很难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但可以设计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既可以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授伏安法测电阻时,关于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选择问题,学生总认为两种接法都一样,对系统误差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可以设计如下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将电阻箱调节到R1=10,然后分别用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测出电阻箱的电阻值R1,比较两次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就可以知道哪种接法测量的值精确;再将电阻箱调节到
7、R2=1K,然后分别用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测出电阻箱的电阻值R2,比较两次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值就可以知道哪种接法测量的值精确。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对安培表内接法、外接法就有了感性认识,对于两种接法的选择问题学生就容易掌握了。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大力加强演示实验,改变重讲述、轻实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作者: 李静 (初中物理 永州初中物理班 ) 评论数/浏览数: 2 / 573 发表日期: 2011-12-09 17:35:04 本文分析了当今初中(尤其是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中学课堂物理演示实验
8、对提高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如何搞好中学课堂物理演示实验的措施和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物理学科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演示实验在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现介绍物理规律等方面又是必不可少的。演示实验虽然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但它却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能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良好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为学生的训练积极创造条件,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可以用他们的感情、思维方法、操作技能以及科学作风等各个方面来感染和熏陶他的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
9、造能力和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和奠定为科学技术事业献身的信心!然而,尽管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在中学课堂上的重视程度却不是很让人满意。一、中学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现状(一)部分教师对“物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够课堂上许多教师把物理实验仅仅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学生观察或单纯在表面上追求现象的刺激或认为它是可做可不做,无关紧要的,而忽视了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等实质方面上的深层次思考。(二)没有把现代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使得物理现象能
10、够方便、快捷的展示,而深受教师的青睐。然而,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需要通过计算机对文字、表格、图形、动画、视频和音响效果等进行不断的调节和变换使得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大大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不利于课堂上“互动式”的教学原则。另外屏幕的频繁变换,使得学生有时来不及对屏幕上所展示的现象、内容进行思考和消化,而忙于观看实验现象和结果。有时不仅起不到好的课堂效果,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忙乱、烦躁的感觉和抵触的情绪。二、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实验演示是一门艺术,为学生学习物理创设了良好的心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当
11、教师把现象直观、结果精彩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心灵将产生极大的震撼,生理上还会产生愉悦的快感,形成对物理美的一种向往。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堂听课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激起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勇气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学生一旦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演示实验则是创造理想物理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手段。它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系统的感性材料,创设出理想的物理情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给
12、学生讲解摩擦力时,可以用演示实验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演示,学生观察)把一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小车静止,当用手轻轻的推动一下它时,它开始运动起来,但运动一段时间后小车的速度却越来越来慢直到停下来。在把这个演示实验做完后,问学生:运动的小车为什么到最后却停下来了呢?学生回答:小车受到了阻力,那么这个阻力是什么呢?最后老师指出这个阻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摩擦力。从而引出问题悬疑,激起学生学习摩擦力的兴趣。(二)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中学物理学科中有许多内容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我们仅借助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屏幕上展现的图象,学生学习起来是既枯燥乏味又难懂的,学生在这
13、种情况下是很难对物理产生兴趣的。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适当的时候引入演示实验,则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课堂上的注意力。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和求知欲。如:在讲电磁场与电磁波时,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电磁波和电磁场这种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生动具体的展现给学生。(三)演示实验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物理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物理画面,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记忆。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大脑潜在因素,能引起学生的
14、学习兴趣,形成的记忆牢固、持久、记忆的方法例如理解记忆法、直观记忆法、趣味记忆法等等,学生巧妙地利用这些记忆方法,能加深其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四)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以及作风我们知道物理的理论基础是实验,如果要想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在实验上要有新的发现。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有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熟悉实验仪器、注意实验细节和合理的操作方法,并且力求使其他学生也能看清实验现象和数据,而不应怕麻烦、怕动手。另外,有的实验我们可以用不同的仪器来演示同样的内容。做完实验
15、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操作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寻找更加简便的实验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高。三、如何上好课堂演示实验课(一)实验设计思想要明确实验设计思想是实验原理与实验结构、实验装置与实验要求、实验方法与实验技术、实验教学策略与实验教学过程在实验教学设计中的综合反映与运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也要敢于质疑,对那些效果不太明显的演示实验所存在的问题也要敢于动手动脑,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改进的措施,努力将科学的观念和思想展示给学生。如:我们在做摩擦起电演示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用掌心轻轻的握住玻璃棒的一端,经过反复摩擦,结果还是得不到电荷或是电荷量太少
16、。其原因就在于摩擦起电实验的要领是要有足够大的压力和速度,以及正确的操作方法,那就是用一只手的拇指与食指、中指等捏紧玻璃棒的一端(而不是掌心)另一只手将丝绸包在玻璃棒的中部,用手指捏紧丝绸,并使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或快速地抽出玻璃棒,玻璃棒上就可带上一定种类的电荷。(二)实验目的要明确演示实验的选用与设计都必须从实验目的出发。引入新课时运用演示实验,目的往往侧重于引导学生所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或者是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思考。因此要求这类实验尽可能新奇、生动、有趣。如果运用演示实验来巩固、深化、应用物理知识,就必须注意突出实验的思考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安排演示
17、实验。如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这一客观事实,只在课堂上简单的向学生讲授,不能使学生完全的信服,因此需要通过设计相关实验来证实。我们可以做如下实验:在一只玻璃钟罩内放一只小型信号发生器,在外面用一台收音机来接受,收音机可以收到信号声,当我们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时也没有影响收音机对信号的正常接受。但是,如果换成一台闹钟,再把里面的空气抽掉时却听不见声音了。通过这两个对比性的实验,充分说明了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这一客观规律。(三)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演示实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做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实验的现象必须明显、直观。仪器尺寸要足够大,仪表的刻度线也要适当粗,物体
18、位置放置的高低以及运动方向也要选择好,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调作用,以此来强化有用信息的刺激。要做到以上的要求,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了使学生在感知基础上顺利的进行抽象思维活动,演示实验应力求仪器简单、过程明了,并且要突出物理原理,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尽可能直观。教学中我们提倡随手取材,自制简易教具进行演示实验。2、演示桌上只能放与实验有关的用具,暂时不用的应放在学生的视野以外,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为了使实验观察的目标鲜明突出,要充分考虑仪器背景色彩对比、我们可用染色或用背景颜色增加反差等手段。例如,可用纸板做成一面白色一面黑色的屏,放在演示
19、实验的后面,观察装染色液体的玻璃管时用白色的屏,观察火花放电等实验时用黑色的屏。4、对于仪器尺寸教小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可借助投影设备放大。物理演示实验在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探索物理未知领域的热情和欲望以及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科学态度、作风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体验理论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更有利于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我们应该重视和发挥物理演示的探究性教育功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理论的积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和更加专业的物理人才! 发表评论 谈实验课在中学物理教育中的作用文章来自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
20、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物理感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优良品质。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很大范围内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处于“讲起来重要,教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的状态。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方式大有人在。教学大纲上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
21、重视和落实,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同样,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日后成为合格劳动者所必需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基础。 一、通过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演示“摩擦起
22、电”时,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2)同时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在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在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在加上老师的引导比较容易得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一结论。通过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实验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中学物理实验又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3、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每次做实验时,都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读数,处理实验数据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如在电学实验中,在学生掌握电流表、伏特表的正确使用之后,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测量值的误差大,量程小损坏仪表,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自己完成电学中所遇到的实验,必要时教师作适当的指导。总的来说,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打好了实验的基础,就能独立动手操作,能学到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能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演示 实验 物理 教学 中的 重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8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