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实验教学纲要.doc
《《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实验教学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实验教学纲要.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实验教学纲要实验课程名称:机械创新设计实训实验室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实验室 实验课程编号:061288007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设实验项目数: 5个实验对象实验要求必 修实验总学时20本科生选 修专科生一、实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实验是机械制造技术学科的创新性实验,是发挥学生个人想象力的开放性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各种相关实验的设计和创新,一方面获得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学生在毕业设计以及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实验主要配套仪器设备及台套数慧
2、鱼系列创新设计模具(10套)、“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本体,及其相关的传感和控制器(10套)、机械原理传动机构创新组合套件(4套)。实验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内容提要(目的、内容、方法)实验类型(验证、演示、综合设计)1机器人运动控制3本实验是在“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行走系统设计实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控制其运动的设计性实验,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机器人所配置的各种传感器,使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具有对周围环境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使其“智能化”。该实验需要充分了解各种传感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式,利用其可视化开发软件VJC1.0编写出复杂的控制程序。最终以实现多个机器的协同运动控制。设计2机器人
3、行走与识别系统3本实验目的在于了解“能力风暴”智能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包括其机械运动系统,如传动机构,驱动机构;控制系统,如微控制器M68HC11E1的控制原理;以及各种传感器的功能和分布。通过对其具体功能结构的了解,利用其开发工具VJC1.0对其进行行走控制,实现预定路径的行走,多任务并行发生等相关的实验内容。设计3工程机械结构设计与构造4本实验以国际著名的“慧鱼”创新设计模具为实验素材,将其组装成各种工程机械的模型。通过本实验可以充分发挥实验者的想象力,构造出自己所设想的模型。实验过程中需要熟悉慧鱼模型的各个模块功能和连接方式;了解所要构造工程机械基本结构,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LLWin软件编
4、程,通过接口模块合理控制该机械实现相关的运动。综合4生产传输系统设计与构造4本实验以前一个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利用“慧鱼”模具组装出多个机械协同动作的生产传输系统。通过该实验可以建立一个模拟的车间生产环境,有助于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实验过程中需要熟悉慧鱼模型的各个模块功能和连接方式;了解所有构造相关设备的基本结构以及传输方式,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LLWin软件编程,通过接口模块合理地控制各个机构的相关运动。综合5机械原理传动机构设计与构造6本实验利用传动机构创新组合套件,可以构造出多种机械传动机构,包含机械原理课程中的相关传动机构,如牛头刨床的运动机构,加料小车的传动机构等等。实验过程中可以先验证
5、已有的传动机构,以熟悉该套件的功能;然后在设计出可以实现某种运动的机构,利用该套件进行拼装试验。通过该实验可以迅速从原理上实现某种机构动作的机构设计。综合三、实验教科书、参考书1. 慧鱼创新模具使用手册 2. 能力风暴系列使用手册3. 机械原理传动模型使用手册4新实践指导书附录: 机械创新设计实训课程教学纲要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学时与学分课程代码:0601 开课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总学时: 40学时(理论讲授学时:20学时;实验学时:20学时)。学分:1.5学分。(二)课程的性质、机械创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创
6、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从业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三)目的与任务通过机械创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基本理论,通过课堂训练和模拟练习,使学生掌握创新思维和创新技法。通过学习和训练最终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提高其创新能力并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有所发明、创造和创新。(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修研本课程前须学习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设计、等相关基础课程。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篇 创新基础知识第一
7、章 感受创新(1学时)1、教学内容创新案例。 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创新的信心,培养创新的意识。 3、教学重点机械创新设计个案的评价。第二章 创新的概念和原理(1学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 创新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创新能力的智力要素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非智力要素2、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创新的基本概念、创新学的产生和与创新有关的概念:创新与发明;创新与市场;创新与技术;创新与研发。3、教学重点1)、创新能力的智力要素。2)、创新能力的非智力要素。第二篇 思维创新第一章 突破思维障碍(2学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 常见的思维障碍第二节 扩展思维视角2、教学要求了解常见的思维
8、障碍,掌握扩展思维视角的方法。3、教学重点常用扩展思维视角的方法。第二章 发现创新点(2学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 需求拉动创新第二节 技术促进创新第三节 竞争驱动创新第四节 利用技法寻找创新点2、教学要求了解“需要”是创新的源泉,掌握寻找创新点的基本方法。3、教学重点 寻找创新点的思路和方法第三章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2学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 发散思维特征与作用第二节 发散思维训练第三节 收敛思维特征与作用第四节 收敛思维训练2、教学要求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概念和一般过程,掌握联想、想象、灵感、直觉、多向思维、横向思维、逆向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和运用。3、教学重点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9、第三篇 创新技法第一章 创新技法概述(1学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 方法就是力量第二节 定义第三节 作用 2、教学要求 了解创新技法的概念及应用。第二章 设问检查型技法(3学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 设问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第二节 奥斯本核检表法第三节 运用核检表法创新实例第四节 5W1H (6W2H) 法 2、教学要求 掌握奥斯本检核表法、5W1H提问法、专项问题检核表法等检核提示型创造技法的技法原理和运用要点,使学生明确该技法是通过提问促使人们思考的方法,大量的思考和有序的检核,有可能产生新的设想或创意。 3、教学重点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技法原理和运用要点。第三章 组合型技法(2学时)1、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创新设计实训 机械 创新 设计 实验教学 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7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