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三级上册《有趣的浮沉现象》教案1.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趣的浮沉现象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用实验的方法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浮沉,能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2、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3、认识水有浮力,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水的浮力的存在。难点:实验证明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螺丝钉、气球、橡皮泥、乒乓球、玻璃瓶、钩码、橡皮、鸡蛋、泡沫塑料、石块、豆粒、水槽、水、抹布。2、教师准备:课件、实验记录卡(每组一张)、乒乓球、皮筋、钩码、弹簧尺、鸡蛋、食盐、水槽、水。【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
2、个小魔术,不知你们想不想看?生:(情绪高涨地)想!师:这儿有一个水槽,里面盛的是清水,看我手中,这是什么?生:石头。师:如果我把它投进水中,它会怎样?生:沉下去。师将石头投进水中。师:再看这是什么?生:乒乓球。师:如果把它放进水中呢?生:浮上来。师再将乒乓球放进水中。师:这一次,老师要把石头和乒乓球同时放进水中,猜猜会怎样?生1:(非常肯定)石头沉下去,乒乓球浮上来。师做实验,结果都沉下去了。(学生一片惊叹)师:奇怪?乒乓球随着石头一起沉下去了,这是怎么回事?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二、探究过程活动1:认识物体在水中有浮沉现象。(1)观察实验材料,想一想,如
3、果把他们放入水中,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请各小组先猜测一下,把你认为沉、浮和不确定的物体在桌子上分开,并且要做好记录。(2)学生分组活动。(3)学生汇报猜想结果。(4)学生分组试验。(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活动2: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1)看到这些现象,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2)引导学生讨论问题。(3)师:假设我们用手向下压浮在水面的物体,会有什么感觉?(出示活动建议:1、用手向下压一压浮在水面的物体,手有什么感觉?2、把浮在水面的物体压入水中,松开手有什么现象?)(4)学生活动试验。(5)学生交流。(6)教师说明:浮在水
4、面的物体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板书:浮 水的浮力)活动3: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1)提出问题:还有一些物体是沉在水中的,它受不受水的浮力?2)你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实验?(3)学生分小组讨论试验方案。(提醒:用皮筋代替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用皮筋伸长的长度测量出物体在外面与水里是否受到的浮力。)(4)学生分组试验。(5)交流得出结论:无论物体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中,都要受到水向上托的力,也就是水的浮力。(板书:沉)活动4: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1)自从人们发现了水的浮力的存在,就开始不断地研究浮力,利用浮力。你知道水的浮力在我们生活
5、中有哪些应用吗?(2)学生回答。三、拓展活动师:你们都玩一节课了,最后老师也想露一手,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把鸡蛋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盐水中,结果鸡蛋浮在水面上。)师:关于浮沉,还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相信同学们课后只要继续探究,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秘密。有趣的浮沉现象教学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科学过这门课程,特别是对科学实验更感兴趣,因此一遇到实验课,就非常兴奋,热情很高.再加上三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分散,爱玩是他们的天性,上课时往往抛开了要研究的内容而进入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中,而小学科学课的宗旨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仅让他们学到知识,更重要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他们
6、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得到发展,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有针对性的去进行引导和培养.同时要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组织,评价,教师只有给学生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才能使学生融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当中. 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亲自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大大地激发起学生科学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实验探究中,逐步形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求的愿望,较好地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1、不断生成的新问题 科学的探究活动是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在本节教学中随着探究活动的进行,学生不断获取实
7、验现象和结论,也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一项研究的结果,就是另一项研究的开始,层层深入,最后完成对水的浮力的认识。例如,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木头,气球、乒乓球等物体在水中上浮,而玻璃球、铁块、图钉等物体在水中下沉这一现象之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生成新的问题:“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下沉?为什么图钉那么小在水中会下沉?暖瓶塞那么大在水中会上浮?.”从而进入对水的浮力的探究。 2、足够的探究空间 本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探究活动,进行猜想验证,获得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复杂性。例如在认识水的浮力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在学生的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向上的浮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自创性与创造性,提供宽松的时间与空间,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提问,猜想,实验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与探究的主人。例如本节课的所有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所有的实验方法都是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所有的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发现的,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扭学生,不逼学生,顺着学生的思路,抓住学生的矛盾,水到渠成地将探究活动引向深入,陪伴学生完成整个探究活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7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