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doc
《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高中语文《屈原列传》导学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屈原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辨析掌握本课常见虚实词;正确理解古今异义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2、学习本文记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学 导入:司马迁、史记、屈原、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回顾所学:1、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 、 ,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 2、作者司马迁以其“ , , ”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 “ , ”。3、史
2、记与后来的 、 、 合称“前四史”。(二)习得新知:1、屈原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7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屈原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徙,后因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进馋,被免去左徙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这以后,楚国的内政外交发生一系列的问题,屈原也多年流亡,最终悲愤交加,自沉于汨罗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开创了浪漫主义创作的道路,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2、介绍离骚。屈原首先是一位伟大诗人,最能表现诗人的政治思想和伟大人格的诗就是离骚。离骚共
3、二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余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浪漫主义抒情诗。离骚可分前后两部分:前半篇侧重于对斗争历史的回顾,后半篇侧重对于未来道路的探索。全诗抒发了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怀,对腐朽势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现了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离骚的艺术价值很高,从神话和历史传说中吸取大量素材,驰骋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用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多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思想,抒发激情,坦露性格,塑造了伟大诗人的形象;“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比兴手法的运用,比诗经更丰富多彩、灵活生动;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句式多变、句尾用语气助词“兮”的骚体,恰切的表现了复杂
4、的思绪和炽热的情感;文采绚烂,结构宏伟。3、背景资料 屈原生活得时代,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关头,也是楚国由强盛转向衰亡的时代。当时,楚国内外都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内政上有保守派和改革派的斗争,外交上有亲秦和亲齐两排的斗争。以楚怀王稚子子兰为代表的楚国贵族集团保守堕落,亲秦误国;屈原则主张对内立法强国,对外联齐抗秦。屈原的“见疏”、放逐乃至投汨罗江而死,就是这种斗争的结局。二、研读前三段,归纳总结1、概括每一段的大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2、文言知识点总结通假字(6个) 解释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明道德之广崇蝉蜕于浊秽指出
5、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方正不容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自我总结】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知识温故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惨怛( )枯槁()濯淖() 憔悴( )帝喾 ( ) 属草稿( ) 博闻强识() 谗谄蔽明( )二、课堂导学学习4-10段,归纳总结1、通假字(5个)2、解释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厚币委质事楚其后楚日以削时秦昭王与楚婚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3、古今异义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今义: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今义:4、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遂绝齐秦,虎狼之国身客
6、死于秦,为天下笑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莫不欲求忠以自为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5、思考:本文题目是屈原列传,为什么这里用大量的篇幅来写楚国的政治而不写屈原?【自我总结】第三课时【学习过程】一、知识温故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博闻强志 ( ) 争宠而心害( )其能屈平属( )草稿未定平伐( )其功屈平疾( )王听之不聪也人穷则反本 ( )举类( )迩( )而见义远不获世之滋( )垢,皭然泥而不滓( )者也。厚币( )委( )质事楚卒使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 )之 二、课堂导学学习11-12段,归纳总结1、通假字(1个)2、解
7、释下列词语的活用情况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3、古今异义颜色憔悴古义:今义:形容枯稿古义:今义: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今义:4、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被发行吟泽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是以见放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5、课文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总结全文理清文脉 第一部分(第13段)第二部分(第410段)第三部分(第1112段)明线:屈原的命运(见任见疏见绌见迁自沉)。暗线:楚国的命运(被骗被袭客死灭亡)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
8、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绌、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四、写作特色:选材上, 写法上, 语言上,五、人物形象赏析我们读完屈原列传之后总觉得和一般的传记不同,这篇传记用了大量的议论,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来写呢? A、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在司马迁看来,他与屈原有着类似的遭遇。他侍奉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屈原列传 鲁人版 高中语文 屈原 列传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7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