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逆向思维——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doc
《毕业设计(论文)逆向思维——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逆向思维——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逆向思维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作者姓名:杜丹丹指导教师:周丽娜所在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系):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届):2015届数学C班二一五年五月一日目录中文摘要、关键字 11 引言 22 反证法的基础知识 32.1 反证法的定义及步骤 32.2 反证法的逻辑依据及分类 32.2.1 反证法的逻辑依据42.2.2 反证法的分类42.3 如何运用反证法 52.3.1 怎样正确的进行“反设” 52.3.2 如何正确的导出矛盾63 反证法的适用范围63.1 何时宜用反证法 63.1.1 结论是以否定的形式存在的63.1.2 “反设”简单的命题 83.1.3 数学中起始
2、命题的证明 93.1.4 要证明题的逆命题成立 103.1.5 结论涉及“无限”的命题113.1.6 结论中有“至少”或者“至多”命题123.1.7 “唯一性”命题133.2 反证法的注意事项144 结论15参考文献17英文摘要、关键字18逆向思维反证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指导教师 周丽娜 作者 杜丹丹摘要:反证法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证明方法,然而很多学生对这种方法的熟悉仅仅停留在他的表面,而没有真正的掌握这种方法。本文主要从反证法的基础知识和反证法的运用两方面来进行阐述。反证法的基础知识方面主要写了反证法概念和解题步骤,逻辑基础和分类。反证法的运用方面主
3、要写了反证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关键词:数学 逆向思维 反证法 解题1 引言通过对数学的学习,我们知道要证明一个数学的题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证明,另一种是间接证明。两种证明方法都非常的重要,相辅相成。对于前者我们比较熟悉,接触的比较多,也是我们习惯于运用的方法,而间接证明方法运用则比较少,其中反证法就是我们在中学中就接触过的一种间接证明方法,它是数学解题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证明办法,所以在中学数学的教育学习中,它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然而对于中学生而言,对于反证法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从教学实际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习惯于运用常规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从正面入手,只运用正向的思维,
4、然而,数学中有着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问题从正面入手比较好解决,有的问题从反面入手比较好解决,如果一味的只运用正向思维,而不注重逆向思维,我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麻烦,反证法是依照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所以掌握好反证法对我们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我们所学习的反证法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下发展的一种证明方法。在西方的数学认为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数来表示,比如一些常见的桌椅板凳都可以用整数来表示他的数目,甚至认为自己可以用整数与几何能够描述这个宇宙。但是随着数学这门学科的不断发展,数学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数学危机“”。这打破了西方人固有的数学理念-万物皆是数。这一次的数学危机使人们观察事物,还要注
5、重逻辑思维。西方的数学主要是在证明方面是比较成功。他们在数学上追求数学的精准。虽然他们也研究计算的,但是计算是低级的,计算的作用只是为而服务的。他们重视数学中的证明和推理。西方思想家柏拉图推出证明数学要从他的反面来进行假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等价的变换等多种方法,最后达到你的目的,证明你的结论。亚里士多德也提出要好好利用这种逻辑思想,他并不赞成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学证明就是通过逻辑思维可以使证明原理能被大家看到的过程。于是几何原本就这样诞生了。英国近代数学家哈代曾说:“反证法是数学家最有力的一件武器,比起象棋开局时牺牲一子以取得优势的让棋法,它还要高明,象棋对弈者不外
6、牺牲一卒或顶多一子,数学家索性把全局拱手让予对方!”这就充分的对反证法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说明了反证法的核心思想,先提出与命题结论的反面是正确的,然后推导出矛盾,如此就证明了我们做出的假设不能成立,从而肯定了原来的结论是正确的。法国数学家阿达玛曾经这样评价反证法:“这种方法在于表明: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正确,并运用其进行推导,如果推导产生矛盾,从而知道与结论相反的方面是错误的,从而可知结论本身是正确的。2 反证法的基础知识2.1 反证法的定义及步骤反证法是指从反面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的一种证明方法,他首先要在原命题的
7、条件下,假设原命题的发面成立,即做出“反设”,然后进行推导,直至推导出显而易见的矛盾结果,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从上面反证法的定义我们已经知道,利用这种方法进行证明,我们并不是上来就要证明这个命题,而是通过判断与原命题对立的命题,即“反设”是错误的来证明原命题是正确的。因此,它的步骤是:(1)进行“反设”-审清题目,分清题目中的前提和结论。假设我们要证命题的结论对立面是成立的,并且把它当作新增的一个条件,加入到已知的条件中去。(2)推导矛盾-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最终推导出来矛盾。(3)做出判断-判断出我们做出的“反设”不能成立,从而确定要证的命题的结论成立。2.2 反证法
8、的逻辑依据及分类逆向思维是反证法的主导,反证法的目的是推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反设”是不成立的,达到证明原命题是正确的。证明的步骤简单的归纳为成:否定(结论)-矛盾-否定(“反设”)。可以这样来说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的“否定再否定”。反证法被誉为数学家最精良的武器之一,它在证明方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位置。2.2.1 反证法的逻辑基础我们在应用反证法进行证明时,从“反设”开始进行推导,如果能够推导出,则证明使“反设”成立的必要条件是不可能存在的,原命题的成立就获得了证明。反证法是随着人们的活动产生,它所应用的思维逻辑的规律主要是“”和“”。在相同的一个思维环境里,两个相反的判断不可能同时都是正确的
9、,所以两个命题中最多有一个是真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例如判断“是偶数”和“是奇数”,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成立,必定有一个是假的。而“排中律”是指在相同一个思维环境里,在两个相反的判断里,不可能同时为错误的,其中最多有一个是假的判断。例如“是有理数数”和“不是有理数数”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的判断。在运用反证法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我们做出的“反设”与要证明的题目是两个相反的判断,依据“”我们知道这两个相反的判断不可能同时为真的,必有一假,因为我们知道与我们做出的“反设”相矛盾的已知条件、公理、定理等都是正确的,所以“反设”是假的,我们又根据“排中律”可以知道两个相反的判断中,不能同时是假的,我们已经确
10、定“反设”为错误的,因为他们之中一定有一个判断为真。所以原命题就一定是真的。所以,反证法是有一定的逻辑根据的,反证法作为一种证明方法是有强大的逻辑基础作为支撑的。2.2.2 反证法的分类我们利用这种方法解决证明题时,我们会发现有时候“反设”的情况只有一种情况。我们只要证明“反设”这一种情况是错误的即可证明原命题是正确的。例如原命题为“在一个内的两、都和平行,求证、不”,我们做出的“反设”应为“、”只要证明、相交这种情况不成立就可以了。然而有些结论的“反设”不只一种情况,可能有两种情况,甚至好几种情况。我们必需把“反设”中的每种情形全部进行反驳,然后才可以证明原命题是成立的。例如原命题为“三角形
11、中最多有一个钝角”那么我们做出的“反设”应该为“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钝角”,“反设”中包括的三角形中有两个钝角和三个钝角两种情况,我们运用反证法解题时,首先把三角形中有两个钝角作为条件,推导出矛盾,证明这种情况不成立,然后把三角形中有三个钝角作为条件,推导出矛盾,证明这种情况也不成立,进而肯定原来的命题正确。因此,我们根据“反设”的情况不同来给反证法进行分类。如果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情况,我们把它叫做简单归谬法。如果“反设”不仅仅有一种,我们把它叫做穷举归谬法。2.3 如何运用反证法2.3.1 怎样正确的进行“反设”做出“反设”是反正法的开始的步骤,所以运用这种方法来证明题目能否成功,这一步非常重
12、要,在反证法的证明方法中,推导的过程是根据“反设”作为条件,一步一步来寻找使之成立的必要条件,如果“反设”没有作对,那么接下来的证明也不会顺利的进行,即使能够推导出矛盾,也不能运用“排中律”和“矛盾律”来推出原命题的结论是正确的。所以如果做出的“反设”是错误的,导致整道题都不能做出来。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做出“反设”。首先,我们要懂得分清哪个是命题中的题设,哪个是命题中的结论。我们做出的“反设”只是对命题的结论进行,而不是对命题的条件进行,更不是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一起。例如“若,.则,”的“反设”为“若,则,”。然后要分清结论与“反设”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是所有的“反设”都是只把原命题中的“是(不是
13、)”变成“不是(是)”这样简单。例如结论为“,中至少有一个大于”他的“反设”不是简单的为“,中至少有一个小于等于”,正确的“反设”应该为“,都等于”。因此分清逻辑关系是我们做出准确的“反设”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我们经常遇到的几种词语和与之对应的否定形式。结论中的“是”“反设”中应为“不是”,结论中“存在”的“反设”中应为“不存在”,结论中“都是”的“反设”中应为“不都是”,结论中“至少有个”的“反设”中应为“至多有个”,结论中“大于(小于)”的“反设”中应为“不大于(不小于)”,结论中“等于”的“反设”中应为“不等于”,结论中“至多有一个”的“反设”中应为“至少有两个”,结论中“至少有一个”的“
14、反设”中应为“一个都没有”等等。2.3.2 如何正确的导出矛盾我们正确的做出了“反设”,我们知道接下来就要把“反设”当作已知条件来进行推导,然后推导出矛盾,这一步是我们做题的核心过程,如果这一步出错,那么我们可能推不出矛盾,即使能够推导出矛盾也不能否定“反设”,来证明要证明的结论是成立的。所以能正确的进行推导非常重要。在推导的过程中,我们要从“反设”出发,不要从给出的条件出发,例如“对于任意非负数恒有,求证”,我们应该从“反设”开始证明,而不是从开始证明,这样证明即使导出矛盾,这种证明方法也不是反证法。所以我们进行推导要从“反设”出发。进行推理时每一步都必须有理论可依,我们每一步都是在寻找使“
15、反设”成立的必要条件,然后还要充分的利用已知条件。例如“是中的三个内角,证明至少有一个不小于”。证明:假设、,因此,这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的定理矛盾,因此、这一假设不成立,故而、至少有一个不小于。3 反证法的适用范围3.1 何时适合运用反证法3.1.1 结论是以否定的形式存在的此类题目中经常有“不”,“没有”、“不是”、“不可能”的一些短语出现。我们想要证明某个东西不会具有某种性质,或者拥有着某个性质的东西不可能存在。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存在”、“可能”具有某些性质,比“不存在”、“不可能”拥有某种性质要具体的多,我们也更加的容易理解、研究和掌握。而且我们数学中的大多是以的形式出现的,运用的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逆向 思维 反证法 中学数学 中的 应用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7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