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5.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2、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安排好四位同学扮演课本第2页的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四个地区的人物),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教师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板书)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
3、,陈述结果,教师汇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不是,可以。)完成课本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
4、可以吗?教师举例说明。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乡(镇)三级行政区总结: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活动2: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
5、区域划分。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板书: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完成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1.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2.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秦岭淮河。
6、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板书设计: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
7、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板书:第
8、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讲授新课观察课本第7页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列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 区域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较多/较少
9、)季节分配南方地区7月 接近301月 0以上 较多 较均匀北方地区7月 25左右1月 0以下 较少 主要集中在78月季节变化明显 板书:北方地区 降水较少 最冷月均温低于0南方地区 降水较多 最冷月均温高于0学生活动:1、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第1题。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低于800mm 高于800mm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学生活动2:在课本第7页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5.9
10、,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长江)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流域内降水丰富。(另外:支流多,汇水区域广也是原因之一,在此老师要适当给学生说明: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可以做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板书: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小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大思维发散:大家知道,水到0以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结冰)那么冬季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有何差异呢?(南方河流一般不结冰;北方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下面请同学们看图5.9中两幅植被景观图。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南方:常绿林。 北方:落叶林。教师做适当解释:这是在南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板
11、书:典型植被类型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学生活动3: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第2题。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承转:我们了解了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不是它们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别呢?看课本第7页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答:不同。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不同。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比较图5.11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根据图片中讲述,完成活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
12、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熟至三熟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其他不同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 完成课本第10页活动第2、3题。(2、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
13、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3、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另外,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板书设计: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自然差异秦岭淮河为线二、人文差异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3.明确
14、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观察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
15、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板书: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讲授新课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这一地区山脉主要是东西方向的。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想一想: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
16、少)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学生活动1:完成课本第12页活动1。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完成课本第12页活动第二题。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想一想: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17、)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盆地边缘。)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复习总结) 提问:回答: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板书设计:第四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 西北地区1、 地理位置2、 山脉走向3、 气候特征4、 植被特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或听到过青藏高原有关寒冷的图片或报道吗?看到、听到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与它海拔较高有关呢?本区寒冷的气候,是由于其海拔
18、较高造成的。讲授新课读课本第13页的图5.17:青藏地区的地形。通过阅读(结合图例),从颜色上判断其海拔高度大致为平均4000米。看图中小图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山顶的大致温度。总结: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看图中小图高原上的山地冰川。这是因为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气候。板书:高寒学生活动1:(完成课本第14页活动1)【1)两地年平均气温拉萨:5.6左右成都:15左右(2)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拉萨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学生活动2:(课本第14页活动第2题)学生思考后,提
19、问,教师点评总结。承转: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读课本第15页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
20、连片?不是。分布面积小,分散分布。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教师点拨:西北地区的农业区:灌溉水源丰富。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学生活动3:(完成课本第16页活动1、2)【1、异: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成因: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2、牧区放牧流动性强;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课堂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了水分和热量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而这些差异的形成也离不开地形、地势及海陆位置的影响,使我们再次了解到地理事物的联系性。板书设计:二、青藏地区1、高寒气候2、畜牧业为主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目标:知识与
21、能力: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
22、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略)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板书: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18、19页的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八级 地理 下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