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材料:永恒的吕叔湘先生.doc
《教师培训材料:永恒的吕叔湘先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培训材料:永恒的吕叔湘先生.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仰望大师 -永恒的吕叔湘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们大家好!很荣幸参加这次读书会活动。我是怀着一颗交流与学习的心而来的,所以,我想引用萧伯纳先生的一句话来表明我此时的心情: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我们每人仍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我们每人有两种思想。是的,物质上的东西虽然你拥有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消失,而思想却会沉淀,让人变得睿智、变得从容。着也许就是我们读书的最大益处。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近伟大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一起来了解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刚接到这个题目,我一直在想,应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吕老先生呢?后来我想到了“永恒”,“永恒
2、”即永远存在,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吕老先生,应该是毫不为过的,因为他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贡献,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见解将永远影响着我们。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先生的生平。吕叔湘(19041998),江苏丹阳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1936年至1937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1938年后,曾在云南大学、中央大学等高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语言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语文主编等职。其实,以前我对吕老也是知之甚少,只是通过语文课本对他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为了本次读书会,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阅读了先生的一些著作,从网络上查阅了一些关于评论先生思想的文章,总算离
3、先生近了一点,离的先生越近,越能感受到先生的伟大,自己的渺小。也越让我难以对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描述,所以,对吕老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解或认识有偏颇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同仁们批评指正。通过对吕老先生的学习,我的收获是:两点认识一点体会。认识一:对语文性质的界定工具性。认识二:获取语文能力的途径。一点体会: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语文教师的“悟性与个性”。认识一:对语文性质的界定工具性。1、吕老先生的语文观如何去看待语文,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这是语文教育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在座的都是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前辈、名家,那么现在让我们来说说语文应该怎么教?教给孩子们些什么?我想大家都能说出很多自己的见解。吕
4、老先生的贡献之一就是就是对语文性质的进行了界定即工具性。从而,让我们明确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方向。我们来看吕老是怎么分析语文的:早在1963年4月,吕叔湘就曾在文字改革上发文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指出:“第一,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从事语文教学就必须认清语言和文字的性质;其次,我认为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言的过程。”吕叔湘又在文后作了注释:“语文有两个意义:一、语言和文字;二、语言文字和文学。但如果只限于中小学而言,就应该只是语言和文字。那么,“语言”和“文字”究竟又该如何理解?吕叔湘是这样说的“语言和文字这两个名词都不止一种意义,这里所说的语言是
5、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字是书面语的意思。”这两者的关系,“语言是文字的根本”,因为“人类先有语言(口语),后有文字(书面语);人们总是在幼儿时期就学会说话,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使用文字”,因而“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基础,以文字为主导,就是说,文字的教学应该从语言出发,又反过来影响语言,提高语言”。这实际上也就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作了本体上的规定:语言和文字,也即口语和书面语。这种界定,与叶圣陶先生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解释是一致的。既然对语文的界定是语言和文字,那么语文的性质也就确定了,即语言和文字的性质决定了语文的性质: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这就是吕叔湘的语文观。2、吕老
6、对语文性质的界定,对于我们语文教学的意义。一方面,使语文教学和研究摆脱“文道之争”,回归到语言文字的本体上来。由于受传统的文道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和语文教学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许多人在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是“文”还是“道”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以至于“文”“道”之争成了建国以来关于语文教育争论时间最长也最为激烈的问题,广大语文教师在论争中迷失了方向,这就直接导致了语文教育的低效。因此,吕叔湘对语文的界定,指明了语文的实质,使人们跳出文道之争的圈子,从而使语文教学转到语言文字的本体上来。另一方面,吕叔湘对语文性质的认识,纠正了现实语文教学中重文(书面语)轻语(口语)的错误倾向,明确了口语教学
7、应有的地位。吕叔湘将语文定义为语言和文字,主张语文教学“应该语言和文字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都提高的目的”,并且批评那种只有“文字”而没有“语言”的教学是“大错特错”的“撇开语言教文字,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这就进一步纠正了大家对语文能力培养的错误认识,恢复了语言(口语)教学应有的地位,至少在思想上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从语文教育政策及其实施上看,1992以后的教学大纲(标准)都相应的增加了口语(听说)的内容,我们现在也开设了专门的口语交际课,我们的语文教材也相应出现了口语交际栏目。应该说,对于口语教学现在是自上而下比较重视,以我县为例,县教研室每学期,都
8、要制定口语考查的实施方案,口语考查成绩在语文总成绩里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乡镇教研室依据县里的实施方案,结合乡镇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年级的考查试题,具体深入到各校进行考察,各校语文教师也相应的注重了平时的训练。吕老对语文和语文性质所作的阐述,明确了语文的内涵,抓住了语文的本质属性。要求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也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首要任务,不能因为用力“纠正”所谓“工具性的偏颇”而排斥工具性,不能因为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忽视了语文能力的训练。虽然,在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到新的历史阶段的时候,语文教学所担负的任务可能会有所变化,教学内容会有新的发展,但我们不能忘记:语文学科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
9、学生掌握和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如中学语文教学主持人余彤辉所指出的:“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语文课,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而这恰恰是学校教育要设立语文这一科的初衷。承认这一点,就应该认同掌握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第一位的任务,换句话说,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这一工具是语文课的首要任务。” 认识二:获取语文能力的途径。吕老先生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教给了我们获取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早在1978年3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上,先生就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样低,大家都知道,但是对于少、慢、差、费的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十年
10、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言,都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大师的这篇文章,被语文教学界誉为“一声惊雷”,这一声惊雷带来了语文教学界的春雨,滋润了语文教学这块田园。(一)少、慢、差、费的原因。1、没有明确好语文课“教的是什么”的问题。我们当前语文课的一些现状: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或者就课文讲课文,深挖其中的人文内涵,上的有些像思想教化课;或者深入解析文中的一些科学道理、探索与课文有关的一些自然奥秘、动手做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实验,等等,上的好像是科学
11、课、生物课、物理课”;“而且一味地让学生讨论发言而不给予归纳,不提示其中的语言问题,不点拨语文学习的方法与过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这样的语文课上,语文能力目标得不到扎扎实实的落实,历史与社会赋予语文课的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使命正在被悄然消解。这都说明没有认清语文课“教的是什么”的问题。2、没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一文中提到“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吕老反对“保姆式”的以教师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反对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主张让学生“做中学”,主张让学生积极动脑。文中还引用了这样一句诗“鸳鸯乡取
12、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反其意而用之,指出学生毕竟是主体,教师起的仅仅是主导作用。关键不是教师讲得如何有趣、细致,把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而在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法”一样,把“教授法”又发展为“授做学合一”这才从根本上起到了作用。3、听、说、读、写能力的失衡。首先,先生明确地指出了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他说:“学校语文教学由于重视书面语(这是完全应该的),几乎完全忽视口语的教学(这是不应该的)有的学生只说几分钟,就杂乱无章。语文课上可以用一部分时间练习说话,叙述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道理,加以指导。”因为忽视口语的教学,今日学校里的学生,在小
13、学时还能说会道,讲一件事情有条有理,到了初中就不大愿意讲话,到了高中就更不用说了,回答问题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动辄出现脸红这种倒退现象。其次,缺少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很多人看来,阅读就是为了写作,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先生认为阅读可以为写作服务,但也不是全为写作服务;阅读还有它自己更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也是一种能力,甚至需要花不少时间去培养的能力,不能只为写作服务;同时先生还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忽视课外阅读以及对学生的指导。他说:“现在是自流状态,小孩看不看课外的书,看什么书,怎么看,都是不闻不问的。”他主张:“既然这个对于语文的提高有帮助,就应该抓它一下,给他一定的指导,告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培训 材料 永恒 吕叔湘 先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7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