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优秀教案.doc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列传优秀教案.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屈原列传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屈原、司马迁及史记相关常识;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 4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爱国精神,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下列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导入课文。 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二、文学常识 1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命,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
2、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开始在“金匾石室”阅读,整理历史资料。二十岁时,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禹疏九河”等遗迹,经院水和湘水流域,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在曲阜,参观了孔子的“庙堂车服礼器 ”。回长安后任郎中。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武帝天汉三年,李陵孤军人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官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分,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史记,人称太史公书。 2介绍史记。 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
3、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
4、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介绍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4介绍离骚。 屈原首先是一位伟大诗人,最能表现诗人的政治思想和伟大人格的诗就是离骚。 离骚共二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余
5、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浪漫主义抒情诗。离骚可分前后两部分:前半篇侧重于对斗争历史的回顾,后半篇侧重对于未来道路的探索。全诗抒发了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怀,对腐朽势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表现了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离骚的艺术价值很高,从神话和历史传说中吸取大量素材,驰骋想象,创造出神 奇瑰丽的境界,用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多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达思想,抒发激情,坦露性格,塑造了伟大诗人的形象;“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比兴手法的运用,比诗经更丰富多彩、灵活生动;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句式多变、句尾用语气助词“兮”的骚体,恰切的表现了复杂的思绪和炽热的情感;文
6、采绚烂,结构宏伟。 三、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学生正音正字。 2学生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标记疑惑之处,初知文意。 3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第一部分 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 第二部分屈原被罢黜到被放逐的历程; 第三部分屈原投江自尽; 第四部分屈原死后影响。 四、研读讨论 1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明确: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明确:司马迁从屈原创作离骚的意图、离骚的内容、作品的风格三个方面表现
7、屈原的人品与文风。他认为离骚是有为而作,自怨而生,这种怨是出自一片爱国忠心,屈原盼的是“君之一悟,俗之一改”;离骚的内容则是陈述先王之道“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这样的内容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离骚的风格与屈原的人格是一脉相传的:“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真可谓文如其人。 3怎样理解屈原与渔父的对话? 明确: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著,最好是 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即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至于举世
8、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对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司马迁把鱼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3作者是如何表现屈原的政治才能的? 明确:为了突出屈原对楚国的重要作用,表达对屈原政治才能的高度推崇,作者在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时,有意把屈原的遭际与楚国的处境结合起来当屈原得到重用时,楚国在诸侯国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屈原受到排挤时,楚国就日渐衰落以历史的教训来证明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的正确。 4作者为什么如此推崇屈原? 明确:司
9、马迁推崇屈原有两个方面:推崇他正确的政治主张和伟大的人格;推崇他在语言艺术上的高深造诣。司马迁之所以如此推崇屈原,除了屈原本身的人格魅力外,还因为两人的政治遭际和人格品性都有相通之处。在政治上,他们同样都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受到当权者的无情打击。从文学艺术上说,二人都以书言志,发愤著书。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这是屈原对他著作上的启发和精神上的鼓励。 5司马迁写人物传记,除传末赞语之外,多不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把意见寓于叙事之中。本传却是另一种写法,这就是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试分析。 明确:作者在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在议论部分又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10、。把握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的高洁品性和司马迁的写作意图。如第3自然段,叙述屈原蒙谗受疏和创作离骚的情况后,立即对离骚发表议论,赞颂屈原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趣;第二部分,对怀王的昏聩予以强烈谴责,也间接赞颂了屈原的远见卓识;第三部分,采用寓议于叙的手法,表现屈原的高洁品质,显示屈原之死的深远影响。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写,一方面是他与屈原遭际有相似之处,要“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关屈原的资料太少,无法详细地叙述其生平事迹。 6写作特色。 明确: 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
11、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 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 7相关成语典故。 明确: 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渔父。
12、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8你如何看待屈原和司马迁? 五、梳理积累 1一词多义。 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吾属今为之虏也 屈原列传 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3.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
13、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了解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不同于一般史传文的写法。 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练习法。 4课时。 1.文学常识 屈原,名,字 , 时期我国伟大的主义诗人,代表作为抒情长诗。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天等。汉代把它们合编成。 屈原列传一文记叙、相结合,记载屈原的事迹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具体而深刻地表现了他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品格,流露了作者的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属草稿 惨怛 帝喾 靡不毕见 濯淖 蝉蜕 滋垢浊秽 皭然泥而不滓 既绌 商於既咎 眷顾 被发 渔父 哺育 啜泣 罹难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娴于辞
14、令 争宠而心害其能 屈平属草稿 平伐其功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也 王听之不聪 其文约其辞微 王患之 大兴师伐秦 臣请往如楚何绝秦欢 屈平既嫉之 人君无愚智 怒而迁之 宋玉、景差之徒 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4.翻译下列句子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明确: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明确:楚怀王派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编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变草稿中法令,屈原不同意。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明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屈原 列传 优秀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6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