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构“2121”教学模式走“以学定教”之路.doc
《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构“2121”教学模式走“以学定教”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构“2121”教学模式走“以学定教”之路.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经验交流材料:构“2121”教学模式,走“以学定教”之路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我校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下,一直根据实情探求着“轻负高质”的有效途径。我们选择“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在原有“30+10” 的课堂模式(即30分钟的课堂教学加上10分钟的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加以细化充实,从年开始着手进行了小学中高年级“2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两年来,“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思想已深入人心,这一理念也逐步转化为我校教师实际的教改行动。年11月,小学中高年级“2121”课堂教学模式因其实施效果好而得以在全县小学教育
2、教学质量分析会上得到了推广。【背景介绍】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着力点,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赋予学生学习的主角权利和责任,推动“以讲为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向“以学为本”的启发式教学模式转变,学、讲、练、想有机结合,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我校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作了许多研究和实践,虽说课堂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多数的课堂中,仍以教师为主,学生还是以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在学习,似乎学习
3、是教师的要求、家长的意愿,依然在复制着“要我学”的教学状态,学生主体地位始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源于对我校教师日常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分析,我们认识到有必要建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来研究有效的导学问题,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从而达到“轻负高质”的目的。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原有“30+10”的课堂模式基础上,充分借鉴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已有的研究及经验,融入课前预习,课堂检测的环节,提出并开展了小学中高年级“2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变革举措】为了有序、稳步地推进“2121”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我校全体教师先集中学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一先进理念,人手
4、一本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分散自学,领会其中的教改精髓。再举行“2121”课题全员培训会,确定骨干教师进行实践研究。然后全面铺开,学校的常态课、公开课、各级赛课、论坛活动等都围绕“2121”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尝试。一学期后,每位教师都根据自身实践情况写出实践经验或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阶段性总结。课题组根据这些材料确定下一阶段的改革力度、深度和广度,使得这一模式日趋完善。该项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定式”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模式去颠覆“要我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角意识和责任意识;第二阶段为“变式”研究,在新的教学模式已构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学
5、生的年龄结构及其教师的不同风格,打破定式,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2121”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时间为划分界定的。第一个“2” 指的是学生课前预习20分钟。第一个“1” 指的是上课开始的预习反馈10分钟。第二个“2”指的是师生互动学习20分钟。第二个“1”指的是练习检测10分钟。这一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学相长。相信学生,教师主动出让课堂的主角权利,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起责任,这是“2121”课堂教学模式的真谛。一、20分钟课前预习,拒绝课堂零起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前预习对于学习的好处不言而喻,它是指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进行接触与熟悉,
6、在课堂教学之前按一定的学习要求,对教材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性的自我学习活动。为了使预习更有效,更有深度,我们进行了两个子课题研究,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细化管理策略的研究,改变了以往习惯性的让学生标自然段、划词语、注音、解释词语、写主要内容、思考课后题、查资料的做法,要求教师从“导学、导思、导练”几个维度进行思考,精心设计“预学案”,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渗透科学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预学案”进行课前自主学习20分钟左右。此举目的是让学生去“先学”阅读、理解、感悟,对课本知识进行一种自我建构,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
7、习,这是“以生为本”的体现。这20分钟为课堂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是课堂的“前奏曲”,使学生对文本有了较深入的把握,在课堂上显得更为自信,交流更有深度,真正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又使课堂不再是零起点,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实效。二、10分钟预习反馈,捕捉课堂生长点蔡林森认为,无论老师如何精心备课、预设,都无法准确预知学情,只有通过“检测”,每个学生的情况才能一目了然。由此,才可能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回顾传统的课堂,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却各自为阵,是互不相融的两张皮,学生的预习成果往往被忽视,教师没有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我们安排了前置的
8、20分钟预习,学生是带着预习收获进入课堂的。预习程度如何呢?课堂伊始的10分钟反馈就是教师了解学生根据“预学案”自主学习的效果以及存在的疑惑,目的是将学情了然于胸。此环节既是对第一个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测,又为第二个20分钟的师生互动学习的开展捕捉教学的生长点,它是前后两个“20分钟”的桥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设法在课堂上创设平台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以丰富有趣的形式让学生尝试预习成功的喜悦。比如召开预习新知发布会、评选预习小能手等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吸引、一种鼓励,更是一种潜能、求知欲的激发。通常我们让学生先汇报已学会的字词,再展示课文的朗读,然后谈预习的体会和收获,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经验 交流 材料 2121 教学 模式 学定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