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力全章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力全章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力全章学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1 力【学习目标】1理解力是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2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3通过图示来表示力,体会用数学方法表示物理量的方法。4通过大量的实际物体间的作用力的分析,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方法】合作法、探究法、讨论法、分析法、实物法【学习过程】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一种 。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接触的物体之间 有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 没有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效果:(1) ;(2) 。4、力的三要素: 、 、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力的符号为 )。二、力的图示1、力的图示:力是矢量,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
2、来表示,它的长短表示力的 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 ,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 ,这种表示方法叫做力的图示。2、力的示意图:分析力学问题时,在许多情况下,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需要画出表示力的 和 就可以了。三、力的分类1按性质命名的力:重力、 、 、电磁力、分子力等,2按效果命名的力:拉力、压力、支持力、 、阻力等。【小试身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 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
3、体,也是施力物体2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这个物体 ( ) A一定吸引地球 B一定不吸引地球 C不一定吸引地球 D无法判断 【合作探究】【例1】画出重量为 40N 的物体的重力的图示【讨论交流】重量为 40N 的小车在水平向右的 20N 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右运动,用力的图示表示小车所受的拉力和重力【变式训练】一个箱子受到30N水平向右的推力,画出箱子所受推力的图示。【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B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柳枝在摇摆,只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3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
4、小决定。来源:学_科_网Z_X_X_KB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D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D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名师小结】本节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解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从而激发自己对科学的
5、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学习札记】 2.2 重力【学习目标】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和重心,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3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要学会自己动手、动脑,在日常生活当中多观察、多分析,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学习方法】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综合法、想象法【学习过程】一、重力的概念1、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 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并不是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二、重力的三要素1、重力的大小:(1)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 m 成正比,即:G = 其中g= N/kg。(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 测出。你知道建筑工人可以用
6、什么方法判断大楼是否竖直呢?2、重力的方向:(1)重力的方向总是 (2)重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无关,竖直向下是指垂直于当地的水平面向下,而不是垂直向下。3、重心:(1)定义: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2)重心的确定:a:质量分布均匀且 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 。b: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 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可能在 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小试身手】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B处于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作用,在空中离开地
7、面的物体有可能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有关,比如从高处自由下落的物体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抛出去的石块做曲线运动,重力的方向就不是竖直向下的了 D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都无关2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则有( )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到的重力 B书受到的支持力就是书受到的重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书的重力 D. 书处于静止状态,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合作探究】【例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C静止和运动的物体均受到重力的作用;D物体
8、静止时比运动是所受的重力要大些【讨论交流】宇航员从月球取回一块质量为2 kg 的矿石标本,拿到地球上,这块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变式训练】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一定等于其重力B物体平衡时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等于其重力C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直接测量D物体向下运动时所受重力大于其向上运动时所受重力【例2】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可能变化C重心的位置一定在物体上 D重心在空间的高度可升可降 3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一定等于其
9、重力B物体平衡时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一定等于其重力C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直接测量D物体向下运动时所受重力大于其向上运动时所受重力4一个圆形薄壳容器所受重力为G,用一细线悬挂起来,如图,现在容器里装满水,若在容器底部有一个小阀门,当小阀门打开让水慢慢流出,在此过程中,系统(包括容器和水)的重心位置( )A慢慢下降B慢慢上升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名师小结】本节学习的重点在于理解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特点,掌握重力大小的测量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实验技能,形成合作意识,从而激发自己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学习札记】 2.3 弹力【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弹力
10、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和方向。2知道胡克定律并能简单应用。3通过研究弹力与弹簧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感知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分析法、逻辑法【学习过程】一、形变1、定义:物体 或 的变化叫做形变。2、形变的种类:(1)当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 ;(2)当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 。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 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产生的条件: 直接接触, 发生 。3、弹力的作用点是作用在
11、4、弹力的方向总是与引起形变的作用力的方向 。5、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 ,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 。三、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量大小成 。2、表达式: 。【小试身手】1关于弹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B只要两物体相互吸引就一定产生弹力C只要两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作用2关于弹力的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A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B只有受弹簧作用的物体才受到弹力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接
12、触面。3、一弹簧竖立在水平面上,它的倔强系数为100N/m,在弹性限度内,要使其压缩4cm,需加压力是多大?来【合作探究】【例1】如图所示,一根细绳上端拴在顶棚上,下端系一个铁球,处于静止状态,下面的说法中哪些正确?并把不正确的说法改正过来。A球对绳的弹力是由于球的重力产生的 B顶棚对绳的弹力是由于绳的形变产生的 C绳对球的弹力是由于绳的形变产生的 D顶棚对球没有作用力【变式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因为水杯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拿一细竹杆拨动水中漂浮的木块,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
13、向。D挂在电线下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讨论交流】画出下图中物体 A 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的示意图。【例2】某弹簧上端挂在铁架台上,长度是 40mm,在下面挂一个重 5N 的物体,弹簧的长度变为 48mm。求: (1)弹簧的劲度系数;(2)如果给该弹簧两端各施加一个大小等于 2N 的压力(不超过弹性限度),弹簧的长度是多少?3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一接触就会产生弹力 B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 C弹簧的弹力总是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D压力、支持力、绳子拉力都属于弹力【名师小结】本节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的方法,并
14、会进行有关弹力的计算,进而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学习札记】 2.4 摩擦力【学习目标】1知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并了解摩擦力的分类。2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会进行简单的应用。3对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提高学习物理学科的科学素养。【学习方法】探究法、讨论法、合作法、分析法、想象法【学习过程】一、滑动摩擦力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 时,另一个物体 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2、产生条
15、件: 、 、 3方向:总与接触面 ,且与 方向相反,与物体是否运动或运动方向 。4、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 。二、静摩擦力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 时,物体间所产生的 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2、产生条件: 、 、 3、大小: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 f 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 fmax 之间,实际大小可根据 判断。4、方向:总跟接触面 ,与 相反,与物体是否运动或运动方向 。【小试身手】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支持面的滑动方向相反;C接触面的滑动摩擦系数越
16、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 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 D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3用100N的力在水平方向匀速推动重500N的箱子,那么接触面的滑动摩擦力是多大?值为多大?【合作探究】【例1】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C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D对地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变式训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物理 必修 第二 章力全章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