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级物理全册教案(最新).doc
《新人教版九级物理全册教案(最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九级物理全册教案(最新).doc(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热和能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
2、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 生我们肉眼看不到,分子体积很小 师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师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 生闻到香味 师为什么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 生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3、 二、新课教学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扩散现象 生甲我们组是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中水变红 生乙我们组是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看挂图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师我们上面做
4、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举出几个例子 生甲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 生乙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生丙 师从这些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看投影 说明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 生由此看出固体也有扩散现象 师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生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
5、现象与温度有关 师教师演示通过议论回答问题 想想议议 生甲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生乙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师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25图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
6、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师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生分子之间有引力 师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演示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生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讲解 课本图151-6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
7、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布置作业 P106 1,2五、板书设计分子热运动分子之间的引力分子之间的斥力 护散现象 分子间的作用力第二节 内能【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的初步概念及内能跟温度的关系.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重点与难点】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具】上面固定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辆,试管及橡皮塞,两个相同的烧杯,内能、机械能互变演
8、示器(J铎尔实验仪),硝化棉,乙醚,高锰酸钾晶体,纱带,钢锯条,粗铁丝,冷、热水,小球,火柴等.【教学方法】教师演示讲授,学生边学边实验,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提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能是什么?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内能(板书:21.3内能)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内能?演示:小球在桌面上滚动.问:小球具有什么能?(动能)演示: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问: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水蒸气是否具有能?学生:做了功,具有能.问:水
9、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该具有什么能?学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该具有动能.演示:高举起小球.问: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势能)问:分子间有什么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演示:将两根分别固定在两辆小车上的条形磁铁,分开一段适当的距离(异名磁极相对),然后松开手,则可看到,小车互相靠近,直至两磁铁吸引在一起.教师分析:两辆小车上的外力辙去后,小车之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该实验对我们有何启示?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与上述实验类似,假如分子间的斥力突然消失,则分子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势能就表现出来,即分子间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势能.演示:
10、按住两小车上的磁铁,使两同名磁极相对、挨近(约23mm),然后松开手,可见小车相互推开.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与两相斥的磁铁类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即分子间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势能。结论: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板书)强调: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具有的能量。说明:因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初中阶段暂不考虑它的变化,而只考虑分子动能对内能的影响.2.内能跟温度的关系(板书)启发:猜想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科学方法,根据盛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两烧杯中(后面衬以白纸,以便同学们观察比较)。问:看到什么现象
11、?现象说明什么?学生分析: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快分子动能大内能大;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分子动能小内能小。小结: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板书)教师:可见内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内能改变与否关键看温度,那么如何改变内能呢?3.改变内能的方式(板书)出示一根火柴,问:如何让上面的火药燃着?学生甲:和高温物体接触,如与火炉中的炭、烧红的金属块等接触。学生乙:放在煤油灯罩的上方。学生丙:太阳光下放凸透镜或凹面镜的焦点处。学生丁:在火柴盒上擦划。学生戊:用纸包着,放在石头上用铁锤砸!教师分析:火药能被点燃,说明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达到了燃点。甲、乙、丙三种情况其实分别是用了热传
12、递中的传导、对流、辐射使火药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的。在这个过程中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给温度低的物体.结论:用热传递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一个物体的内能转移给另一个物体,能的形式没变.(板书)教师:显然,除了热传递,还有别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演示:火柴在火柴盒上擦划、燃着.(纸包着,放在石头上用铁锤砸,可在课后做,但要强调注意安全!12根即可.)演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厚管中,放入绿豆大小的硝化棉,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则可见其猛烈燃烧,发出明亮的光.师生分析:压缩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硝化棉的燃点燃烧。在这个过程中,人消耗机械能,使空气内能增加,即机械能转化
13、为内能。结论:做功也可以改变内能,其实质是内能和其它形式的能之间转化,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板书)学生实验:两手合在一起用力搓,说出感觉.出示一钢锯条,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然后请乙同学持锯条在木块上来回急速地摩擦20次,再让甲同学摸一下,说出感觉.启发归纳: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板书)演示:用内能、机械能互变演示器,向管中倒入少量乙醚(约管上绕一圈,请一个同学迅速地来回拉动纱带,待一会儿,塞子就被冲开.引导学生分析:启发归纳: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板书)思考:出示钢锯条,问:如果只知道这根钢锯条温度升高了,而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能否判断是通过做功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它
14、的内能增加的.教师分析点拔: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所以无法判断.三、巩固练习1.内能和机械能有何本质区别?0的冰内能为零吗?2.从能的转化(或转移)角度解释本课开始时演示的水蒸气膨胀冲开塞子的实验的全过程.3.分析下列现象:太阳灶烧热水;铁匠给刀具淬水;第三节 比热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
15、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前面的“?”,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新课(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
16、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
17、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4)比热表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
18、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分析课本图2-15,2-1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原理)小 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1)在做课本图2-14的实验时,把水改换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
19、快?为什么?(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作业布置:复习本节内容,预习第四节p-130页 1-4板书设计: 第三节 比热容(1)演示实验: (2)比热容:(3)比热的单位: (4)比热表习题演练:一、填空题1比热容是指_温度每升高_放出的热量。2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_放出的热量,跟温度_吸收的热量_,即等于它的_。3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_。4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焦/(千克),它表示_。5砖、水、铜、冰按其比热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6水的比热为_。二、选
20、择题1散热设备中常常用水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B水是冷的不良导体C水的比热容比较大D水的比热容比较小2将一块铁切去一半,变化了的物理量是 A密度 B质量 C比热容 D温度3下列物质中比热最小的是 A酒精 B橡胶 C花岗岩 D水银4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千克水在1时的热量是4200焦 B1千克水每升高1放出的热量是4200焦C1千克水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00焦 D1千克水每降低1吸收的热量是4200焦52100焦的热量能使质量为1千克的下列哪种物质的温度正好升高1 A橡胶 B酒精 C煤油 D冰6在我国北方农村,农民常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是因为A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
21、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B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C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降低时吸收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D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冻坏7质量均为1千克的下列四种物质各放出2103焦的热量,温度正好下降1的是 A煤油 B橡胶 C水银 D松木三、说理题 1为什么我国吐鲁番盆地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现象?2为什么说水对气温的调节起较大作用?参考答案:一、1单位质量的物质,1 2降低1,升高1,相等,比热容 3焦/(千克)41千克的煤油,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2.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九级 物理 教案 最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6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