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的饮酒诗毕业论文.doc
《论陶渊明的饮酒诗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陶渊明的饮酒诗毕业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密 级 公 开 学 号 200840101209 衡水学院毕业论文论陶渊明的饮酒诗论文作者:魏小勇指导教师:刘贵生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2008级提交日期:2012年5月18日答辩日期:2012年6月2日毕业论文学术承诺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存在抄袭情况,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他人或其他教学机构取得的研究成果。作者签名: 日 期: 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了解并遵守衡水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或向有关部门送交毕业论文的原件或
2、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开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及相关资料。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日 期: 论陶渊明的饮酒诗摘 要: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就其饮酒诗而言,它的成熟就是以陶渊明创作的大量以酒入诗的诗歌为标志。陶渊明是在继承前代文人借酒写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深化和发展,进而创作出的一类新的诗歌即饮酒诗。所以,陶渊明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以酒大量入诗的第一人。他所创作的饮酒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同时也折射出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及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正是基于这几点,他的饮酒诗不仅
3、自身有着独特的意蕴,而且对后代文人尤其是唐宋诗人的饮酒诗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关键词: 陶渊明;饮酒诗;意蕴;影响Theory of Tao yuanming drinking poetryAbstract: Tao Yuanming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famous poet, he wrote many poems.The drinking poetry, it is mature to Tao Yuanming creation of large wine into the poetic sign.
4、 Tao Yuanming is in the succession of the former literati to wri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further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and create a new class of poetry that drinking poetry.Therefore, Tao Yuanming is considered the Chines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o wine into a large number of poems of t
5、he first person.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drinking poetry contains rich ideological and complex emotions, but also reflects his noble personality and attitude to life of that life.It is based on these points, his drinking poetry not only has its own unique implication, but also to the offspring of Ta
6、ng and Song Dynasty poet scholar especially drinking poetry produced profound effect, a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Keywords: Tao yuanming; Drinking poetry; Implication; Influence目录摘 要IAbstractII一、 锥心泣血之中美“渔行为”比对1二、陶渊明的明镜饮酒诗2(一)多元化的个人情感31、抒写对世道的愤慨不满之情32、表达对人
7、生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感慨之情43、归隐后的悠闲雅致之情4(二)任情求真的人生态度5(三)高洁坚贞、任真自得、固穷守志的人格61、高洁坚贞的人格62、任真自得的人格73、固穷守志的人格7三、陶渊明饮酒诗的影响8(一)饮酒诗的艺术特色81、平淡与自然的结合82、情、景、理的统一83、白描手法的运用9(二)对后世饮酒诗创作的影响9注 释10参考文献11致 谢12 中国古代文学的作品题材众多,其中以酒作为题材创作出的作品占有着一定的地位,尤其是诗歌。在诗歌中,到处可以看到酒的影子,闻到酒的醇香。许多诗人借酒酿诗,以诗喝酒。可以说中国古代诗人酒缘甚厚,酒作颇丰。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诗词中有酒就是酒诗词。所谓
8、的酒诗词是指诗人凭借酒力获得主观精神自由而创作的诗词作品,并非诗词中单纯的字面上出现“酒”即为酒诗词。中国酒诗词经历了由诗经滥觞到东晋成熟再到唐宋高峰这样一个发展历程。酒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作用似乎就是出现的大量的饮酒诗词,而处于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对酒诗词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就是创作了一大批以酒大量入诗的诗歌即后人所谓的饮酒诗。近人逯钦立先生就陶渊明集(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现存142首统计,涉及酒的有56篇,约占总数的40%。也正是从陶渊明饮酒所作的诗歌起,饮酒诗逐步走向成熟。与现在不同,那时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
9、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陶渊明在酒文化中的最大贡献就是把酒与诗直接联系起来,而饮酒诗正是这种关系的集中体现。同样,陶渊明的饮酒诗也并非为饮酒而饮酒,饮酒诗折射出了诗人归隐后的丰富情感,对待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人格。本文从饮酒诗产生到成熟,饮酒诗的独特内蕴,饮酒诗的地位三方面对陶渊明饮酒诗作简要分析。一、 饮酒诗的产生及成熟某种事物的出现总是有着深刻的背景,饮酒诗也不例外。谈即饮酒诗就不得不先了解酒这一生活元素。酒最早产生于上古时期,后来经一代又一代人的发展酿造,种类越来越多,直至今日。在古代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经常用来宴请宾客、送别友人、消除愁苦等。正是由于酒在古代的普
10、及,许多文人也开始饮酒作诗。诗经七月早就描写过醉酒的场面“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到了先秦,酒虽然被慎重对待,但是仍提倡适度饮用。到了魏晋,饮酒更是成为了时尚,有许多文人墨客借酒挥毫泼墨,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诗句。例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等名句更是流传至今,“竹林七贤”因常集于竹林之下“恣意酣畅”地饮酒而闻名。自东汉至六朝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随着人性的觉悟,饮酒开始被看作是一种名士风度,为世人所效仿。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酒与文人产生了联系,而文人往往在饮酒之后会以诗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酒就与诗歌产生了联系。诗酒之缘应从古典诗歌产生以后就开始了,诗经中有之,
11、楚辞中有之,汉乐府中有之,古诗十九首中有之。为什么诗人爱在饮酒后作诗呢?历代文人学子胸藏万卷书,饱览千秋史。匡时济世,立身扬名,报效国家几乎是他们一致的理想。但悲剧时代决定了他们大多数人只能是“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1因此他们苦闷、忧郁、惆怅、激愤,“何以解优,唯有杜康”,借助酒力得以抛弃现实的烦恼,灵魂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从而得到一种暂时的解脱。诗人喜欢在饮酒后“辄题数句自娱”,这也许是为了把自己难于诉说的情感融入到诗中,把现实中不能说的言语含蓄委婉的转换为诗的语言吧。而此时的酒正好充当了这种转换的诱因和媒介。诗的情感是一种反思的情感,是对某种强烈的却难以定性的情绪作反复体味和审美观照。
12、也正是这样融情于诗成为常态,饮酒诗这类饱含情感的诗歌就慢慢的产生并发展起来了。尽管在陶渊明之前饮酒诗已经出现,但是它还不够成熟,仅仅是单纯的提到饮酒,并未真正把诗和酒直接联系起来。例如,诗经中涉及酒的诗大部分只是关于酒的功能,而非与饮酒相联系的情感。到东汉末,文人饮酒题诗渐渐地多起来。东汉末期社会秩序混乱、道家思想抬头,加重了人们对生命的悲观态度,生死问题以不同寻常的分量注入人的大脑。为追求生命的密度,文人们多数产生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中写道“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坎坷长苦辛。”可见,这时诗的艺术触角已开始探入饮酒者的心灵和情感。汉代文人
13、对生命、前途的悲观心态和及时行乐的非常普遍,同时这对后代酒诗词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建安时期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写下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句子。魏晋文人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爱纵酒谈玄,以酒解忧避祸。可惜他们饮酒所得的境界多见于行动而罕见于诗歌。将酒诗歌推向成熟的应该说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渊明“性嗜酒”,却不像“竹林七贤”那般“昏酣”。他“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饮酒并序)。大概也是因为他认为饮酒有延年益寿之企望,所以能为我们留下在微醉状态下,精神解放,情感自由,想像力驰骋而成的一首首精美的诗句,从此饮酒诗不断得到发展甚至在唐宋时期盛极
14、一时。二、 陶渊明的明镜饮酒诗陶渊明的诗歌,现存一百四十余首,其中谈到饮酒的有数十首。绝大部分饮酒诗都是在他饮酒时写的。“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2陶渊明所写的饮酒诗,正是属于这种类型。他的饮酒诗内容相当广泛,既有诗人人格的展示,又有对污浊现实的揭露与批判;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闲适情志的叙写;既有反映诗人与朋友、田父交往的,也有表现他内心矛盾的;既有诗人人生态度的彰显,也有构建理想精神家园的向往,特别是他所作的饮酒二十首组诗是最好的代表。笔者认为饮酒诗就好比是诗人的一面镜子,它将诗人的个人情感、现实的的人生态度和人格折射的淋淋尽致。(一)多元化的个人情感陶渊
15、明的很多诗在描写和情感上显得平平淡淡,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我们在诗中很难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诗人的情感像一股清泉渗透在景物的描写之中,平静而又朴素的表现生活。但通过诗人的饮酒诗,我们会在诗人平淡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感之外,体会到这种感情深处积聚着火一般的情感。可以说,诗人的饮酒诗所传达出来的情感是复杂的、多元化的。1、抒写对世道的愤慨不满之情魏晋六朝四百多年间,社会环境变得相当的黑暗和混乱。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十分尖锐,依附于统治阶级的文人学者们身不由己的卷进了一场场较为残酷的内部斗争里,稍与政治沾边、言行不慎就难免有杀身之祸。在这个混乱自危的时代环境里,一部分文人名士就因此
16、产生了一种好酒之风,像魏末的阮籍在酣饮逃祸方面是出了名的。陶渊明是一个关心国家政治命运,同情百姓疾苦的人,当他看到社会的动荡不安,黑暗腐败,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统治阶级的愤慨;当他看到统治者争权夺利而勾心斗角相互残杀时,广大人民却遭受非人的苦难而流离失所时,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但是,面对这种混乱的局面,他又是无能为力扭转乾坤的。因此,他只能借酒以寓言,借酒以消愁,借酒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如饮酒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壶酒,日夕欢相持。”这首诗主要通过“衰”与“荣”的相互交替,“寒”与“暑”的往来更换来揭示
17、一个普遍的历史规律即任何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在诗的开端,诗人便发出“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和“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的议论,这是有诗人的深意的,如果我们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现状,其言外之意就非常的明了了。这首诗创作于晋宋两朝换代的前夕,正当东晋王朝处于即将灭亡的政治大乱时,社会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如果结合了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就可以明确的感受到诗人针对的是晋宋易代,诗人只是因为惧怕政治祸害,不便言说出真正的事实和情感罢了,但是通过这首诗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而诗人感到无奈,只有满肚子的愤懑了。又如饮酒其十三:“有客常同止,取舍邈异境。一士常独醉,一夫
18、终年醒,醒醉还相笑,发言各不领。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寄言酣中客,日没烛当秉。”作者仅以喝醉酒的醉客自居,对趋炎附势之徒进行了极力的讽刺。由于作者没有办法改变当时的社会现实,他只好退隐、逃避、躬耕、自责,然而他最终却难以平静心里的愤懑之情,所以借酒抒发。2、表达对人生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感慨之情从汉末到南北朝这段时间,汉朝的灭亡,导致整个社会陷入一种无序的、混乱状态,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外部征战连续不断,饥莩遍野。这时人为的因素会不自然地充当利刃,威胁到人的生命,使人感到前途模糊不清,甚至具有雄才大略的曹操也大唱“人生几何”。陶渊明恰恰生活在晋宋交替之际,诗中类似这样的感慨就有很多。
19、如饮酒其三曰:“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在陶渊明的诗集中随处可以感受到这样的感叹。其感叹也是那个时代的共鸣,陶渊明面对人生如烟的现实,他把“饮酒”作为唯一解脱的方法,来自我麻醉。“忽与一觞酒,日夕相欢持”而“不觉知我”,这种解脱方式确实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由于诗人已经心怀忧患之感,他在追求短暂解脱的同时,内心充满着悲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陶潜总不能超于尘世,于朝政还是留心的”。3但虚伪、污浊的现实并不允许他去顾及时事,因而他感到悲愤、痛苦、借酒消愁,这实在是一种不得已的痛苦事。借用饮酒抒愤,赋诗泄忧,达到诗酒相济,这确实是饮酒绝唱。其诗序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
20、,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用“长夜难尽”比喻当时社会的的黑暗;借用“无夕不饮,顾影独尽”表达胸中不能排泄的一段积郁。面对这样的情境,诗人只好借酒梳理;借赋诗以自娱,表达自己无可奈何的心境,同时也用来自我安慰和放松。在一定程度上,饮酒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情趣,冲淡着陶渊明内心极大的痛苦,减轻他的人生重压。“酒中有深味,酒能祛百虑”是陶渊明的道白。人生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感慨之情也自然地借酒来表达出来。3、归隐后的悠闲雅致之情总的来说,诗人归隐后的生活还是比较宁静的。诗中除了反映诗人对社会现实不满之外,还写了
21、一些有关他归隐山林后的悠闲生活的诗句。如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远离尘世,听不到车马喧哗之声。避开官场,排除人事纷扰,这是何等的悠闲雅致。这首诗开篇两句叙述了虽然结庐居于尘世,却不闻车马之喧嚣。他也许因为会料想到读者的疑惑,所以继而阐明原因即“心远地自偏”。日夕飞鸟归巢,自己的精神借此有了凭依,而这种精神层面的愉悦与宁静,已悄然进入了微妙的境界,远远地超出了语言的表达功能。同时,陶渊明自从过上隐居生活后,参加了一些轻微的躬耕劳动,这样就使得他与下层文人和劳动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对
22、农村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诗人能够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与父老、乡朋可以毫无顾及地倾心畅谈,饮酒作歌,既用不着担心把话说走了边,也无须去注意官场上的那些大礼小节,这种生活充斥着欢声笑语。“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这里的“味”是诗人对官场生活感到厌恶而获得自由的曲折心理的表露。饮酒二十首中出现了许许多多自然的意象,如鸟、菊花、清水和流云等,诗人借助这些物象表露出的是重返自然所获得的闲情雅致之情。(二)任情求真的人生态度人生在世,其言行与其人生态度有着很大的关联,换句话说,一个人的人生态度, 对其社会行为有着直接影响。而这种影响在陶渊明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因此,要了解陶渊明,不能不了解陶渊明的人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陶渊明 饮酒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