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性散文写作技法.doc
《记叙性散文写作技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性散文写作技法.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记叙性散文写作技法第一课时 核心技能导练技法指要一、散文的定义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二、散文的分类散文具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以分为记叙性散文、描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和抒情性散文四种,通常又将其分别称为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抒情写意类散文、议论随笔类散文。杂文属于广义的
2、散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借叙事写人写景发议论,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等。1. 写人叙事类散文(记叙类散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称为写人叙事类散文(记叙性散文)。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
3、,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如鲁迅的一件小事是散文,而祝福则是小说,两者题材与要求各不相同。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忽然精神面貌,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2写景状物类散文(描写性散文)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
4、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称之为写景状物类散文(描写性散文),如朱自清的绿。这类散文中有一种偏重于描写劲舞的游记性散文,如李健吾的登泰山记。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要照相似的实录,二是作者融请于物,达到情景交融。3抒情类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手段,重在作者主观情感抒发的散文,称之为抒情类散文(抒情性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
5、语言更具有诗意。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在文章中可以出现,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托物言志式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日出等4议论随笔类散文(议论性散文) 议论随笔类散文(议论性散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于发表作者思维成果、显示理趣与哲思的散文。
6、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与一般议论文的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是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有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如鲁迅的杂文灯下漫笔、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道士塔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三、散文的特征散文的问题特征概括来说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内容散、章法散、笔法散;而“神不散”是指题旨鲜明,意蕴通达,观点集中。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较强的纪实性。散文具有较强的纪实性质。主张“大实小虚”:保持题材上大体真实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
7、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任务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尽管散文的细节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一点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侧面。2取材的广泛性。散文的内容无所不包、无所不有。优美的散文往往选取揭示“人类崇高感和庄严感”的题材,选取反映具有“超世俗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的题材。3形式的灵活性。结构多种多样。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顺序为序组织材料;有的以坐着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率,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表达方式自由灵活。散文可以自由的使用叙述、描写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
8、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手法。记叙散文一叙述、描写和议论为主;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间用叙述、描写和抒情。4诗意浓郁。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散文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见解,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同时散文有自己特殊的笔调,即所谓散文笔调。散文笔调,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富有文采;其次是笔法灵活疏放,挥洒自如。5.语言优美。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讲究文采。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笔淡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有的
9、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实散文语言却写出极美的文章来,即所谓的“家常风”。灵活疏放。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注重节奏。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6.短小精悍。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正如郁达夫所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四、散文的章法“章法”指文章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方法。散文的章法
10、有三条:1 注重铺设文脉。文脉主要是就整篇文章而言的,即纵贯作品的脉络(线索)。一篇文章中,可能同时有几种因素起“贯穿”作用的,像时间推移(时间线索)、视角的变换与连接(空间线索)、情感的发展变化(感情线索)、人物的串联(任务线索)、事物的串联(事物线索)等等。其中,往往会有某一种印痕更深,凸显得更为明显。在集中显示文脉的地方,往往会精心安排一些语句,起突出强调的作用。2 注重过渡和照应。散文除了要铺设纵贯全篇的脉络来增强整体感,在过渡和照应方面也非常讲究。过渡时密切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之间联系,从一个内容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另外一个内容。照应是密切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前面提到的东西能够有着落,
11、通常表现为:首尾呼应;对前面铺垫内容的呼应;为了强调而在后面反复提及形成呼应。过渡与照应有时连在一起使用,可不做确切区分。文脉的清晰和有致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思维标志即文章的过渡句段和衔接句段上。在议论性散文中这种“标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纵向思路的过渡和整合。语言标志是“不仅过去,现在也是如此”,“诚然”等方式,“既然如此,那么”,“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二是横向思路的衔接与整合。其语言标志有:“其实,不仅,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物已如此,人何以堪?”“需要的不仅是,更是”。3 注重收放自如,繁简相宜。 “放”就是驰骋联想和想象,放开思路尽情地写。比如,余秋雨写的
12、都江堰,开篇就是一句奇崛之语:“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接着,宕开笔去说长城,再说四川平原上比秦始皇下令修长城还早数十年就完成了的一项“工程”“有了它,才的刘备、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的中国才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最后,用独句段干脆有力地收束:“它,就是都江堰。”只放不收,只舒不卷,文字和思绪就“跑”了,舒卷自如才好,文章既开阔舒展,又不失严谨的法度。“繁笔”与“简笔”是就描写的色彩、力度而言的。“繁”是说用墨多,用力大,写得细致繁复。“简”是说文字简约,轻描淡写。【例文1】夕阳透入书房冯骥才我常
13、常在黄昏时分,坐在书房里,享受夕照穿窗而入带来的那一种异样的神奇。 此刻,书房已经暗下来。到处堆放的书籍文稿以及艺术品重重叠叠地隐没在阴影里。 暮时的阳光,已经失去了白日里的咄咄逼人;它变得很温和,很红,好像一种橘色的灯光,不管什么东西给它一照,全都分外的美丽。首先是窗台上那盆已经衰败的藤草,此刻像镀了金一样,蓬勃发光;跟着是书桌上的玻璃灯罩,亮闪闪的,仿佛打开了灯;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棂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异常分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 怎样的事物才
14、能真正的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 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混沌而荒谬的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是我们自己。 陈放在桌上的一块四方的镇尺最是离奇。这个镇尺是朋友赠送给我的。
15、它是一块纯净的无色玻璃,一条弯着尾巴的小银鱼被铸在玻璃中央。当阳光彻入,玻璃非但没有反光,反而由于纯度过高而消失了,只有那银光闪闪的小鱼悬在空中,无所依傍。它瞪圆眼睛,似乎也感到了一种匪夷所思。 一只蚂蚁从阴影里爬出来,它走到桌面一块阳光前,迟疑不前,几次刚把脑袋伸进夕阳里,又赶紧缩回来。它究竟畏惧这奇异的光明,还是习惯了黑暗?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 人在黑暗外边感到恐惧,在黑暗里边反倒觉得安全。 夕阳的生命是有限的。它在天边一点点沉落下去,它的光却在我的书房里渐渐升高。短暂的夕照大概知道自己大限在即,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此时,连我的书房的空气也是金红的。定睛细看,空
16、气里浮动的尘埃竟然被它照亮。这些小得肉眼刚刚能看见的颗粒竟被夕阳照得极亮极美,它们在半空中自由、无声和缓缓地游曳着,好像徜徉在宇宙里的星辰。这是惟夕阳才能创造的境象它能使最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 在日落前的一瞬,夕阳残照已经挪到我书架最上边的一格。满室皆暗,只有书架上边无限明媚。那里摆着一只河北省白沟的泥公鸡。雪白的身子,彩色翅膀,特大的黑眼睛,威武又神气。这个北方著名的泥玩具之乡,至少有千年的历史,但如今这里已经变为日用小商品的集散地,昔日那些浑朴又迷人的泥狗泥鸡泥人全都了无踪影。可是此刻,这个幸存下来的泥公鸡,不知何故,对着行将熄灭的夕阳张嘴大叫。我的心已经听到它凄厉的哀鸣。这叫声似乎也
17、感动了夕阳。一瞬间,高高站在书架上端的泥公鸡竟被这最后的阳光照耀得夺目和通红,好似燃烧了起来。【精彩点评】开篇“我常常那一种奇异的神奇”一句,是全文的总起,“神奇”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就是围绕“夕阳的神奇”为线索行文的。而这条总线又一分为二,一名一暗,明线是神奇之物,暗线是神奇之思。一具体一抽象,一物质一精神,相辅相成。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行文当中作者始终紧扣着“书房”来写,无论写物还是写思,都与书房有关,因此文章也就有了书卷气息和哲学韵味。作者是借此来引发生的思索:人靠什么永存,靠思想与精神;昨天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天,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夕阳之后是黑暗,黑暗总是给人一半恐惧,一半安全;夕阳的生
18、命是有限的,但它能使平凡的事物变得无比神奇;幸存的泥公鸡的哀鸣感动了“我”,感动了夕阳,但能否感动人呢?五、记叙性散文的写作1感情炽烈,取材生活何永康教授说:“考场作文要多了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何谓二锅头?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光,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都是喝不出什么滋味的。这当然是一种比喻。用写作的术语来说,就是高考作文不像平时作文那样,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教师在一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对这句话的理解,针对记叙性散文所表现的感情而言,就是要求文章的感情炽烈而不流于平淡,外显而不失于内敛。换言之,要抓住语文教师对文字相对敏感,情感
19、相对丰富这个特点,写“含情量”高的文字,但同时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情”是真情而非矫情,是动情而非煽情。这就需要考生学会用心去体味、观察生活,注重情感积淀,挖掘生活中的动人细节,“锁定”生活中的感人故事。例如2005年江苏满分作文青春从四十岁开始写的是原本古板的“老妈”居然转变为爱散步、唱新歌的“年轻人”,生活琐事中迸发出人性的火花,写得情趣盎然,意味无穷。一般来讲,记叙性散文的取材有三类:第一类是取材于历史故事。学生穿越历史空间,在尘封的历史深处追寻那些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历史人物,捕捉那些旷古文明的碎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翻作新声,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如2004年福建高考满
20、分作文照海倚天,作为一篇人物评传,作者从历史的长河打捞上来的是曾国藩这个湮没于史海中的旷世奇才,并用深沉的思考、燃烧的激情、飞扬的文思、洋溢的语言重新对曾国藩进行审视与观照,公允而不失新意。第二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触动心弦的故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动人心魄,震山憾海;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有点促人警醒,幡然醒悟。如2005年福建满分作文八十八二十八作者以人生三个阶段的代表性年龄拟题并构成全文线索,描述了一个孩子由“人生阅历浅”到“世故圆滑”的嬗变过程,人物原型来自于生活,发人警醒。第三类取材于阅读。文山探宝,书海寻珍,于古今中外的名著抑或民间故事之中寻找创作源泉,释放才情,张
21、扬文采。或从中采撷一段动人故事;或干脆对书中人物直接点评;或故事新编,花样翻新不一而足。如2005年江苏满分作文夸父追日,取材于古典神话,使得一个原本简单的故事变得丰满起来,着重刻画夸父的内心波澜,凸现他一往无前、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历程。需要指出的是,高考记叙性散文取材有三忌:一忌漫无边际的科学幻想;二忌缠绵悱恻的浪漫言情;三忌天马行空的武林传奇。这些生活离我们较远,一般不易在考场出彩。总之,在考场上追求的是文化品味而非浪漫情调,是原创“包装”而非胡编乱造,是强烈炽热而非平淡自然,是具体可感而非宽泛散乱。2情节跌宕,详略得当“文似看山不喜平”,出于高考作文的特殊性,就更要求故事情节要做到跌宕腾
22、挪,摇曳多姿,力避冲淡平实,学会用情节拽动阅卷教师的眼球,引起强烈的感官效果。一般而言应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文章前半部分要巧设伏笔,做到疑窦丛生,引人入胜;二是文章结尾力求打造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余音绕梁,遐思无限;或反抽一鞭,奇崛警策;或化情为景,含蓄蕴藉。2005年湖北满分作文一双童鞋,写的是一位老婆婆为快过生日的孙子买了双心爱的童鞋,不想其中一只被一个乘客撞出了飞驰的火车窗外,文章的结尾写道老婆婆将另一只也扔出了车窗,全车厢的人一片哗然,而老婆婆的一席话却引人深思;“哈哈,我剩下这单独的一只也没用,索性把那只也扔了,没准别人会捡到,配成一对就好了。”开头悬念迭起,结
23、尾则点名题旨:我们如果能抛弃锱铢必较的烦恼和痛苦,心中的天空会变得无比辽阔,纵然是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在精神上我们却可以富比王侯。这样深化了主旨,将文义推向极致,使文章弥漫着一股迷人的哲理芬芳。另外还要注意文章详略的处理,当考生酝酿好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之后,往往都是想着赶快将这个故事“一股脑儿”地将下去,却忽略了文章的详略处理问题,使得故事拖泥带水,中心不明了。其实一篇记叙性散文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却取决于作者能否做到疏密得当。一双童鞋中老婆婆出场时作者对她的“苍老而又潦倒”的形象着力描写:“右手一柄油漆早已剥落的拐杖,左手挎着一只篮子,有点褴褛的衣衫也是紧紧地贴在她早已湿透的身上”同时又就她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叙 散文 写作 技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