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会诊“问题习作”唤醒二次写作的实践研究》.doc
《小学语文 《会诊“问题习作”唤醒二次写作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 《会诊“问题习作”唤醒二次写作的实践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会诊“问题习作”,唤醒二次写作的实践探究【内容摘要】笔者在习作教学中发现,学生习作中的素材陈旧、虚假、空洞的现象比较普遍。多年来,笔者致力于建构“问题习作资源库”,利用“问题习作”的生存价值,落实“问题习作”的收集积累,归纳类别,整合分析,问题呈现,会诊整改,引导学生再次写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点亮“问题习作”的暗区,促使学生推敲出隐藏在“问题习作”中的闪光点,唤醒学生学会再次写作的灵趣,提高学生修改“问题习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绽开灵趣写作美文的新篇章。【关键词】问题习作 会诊问题 策略研究 再次写作【正 文】身为一线小学高段语文教师,每次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总有许多的感
2、慨:班中人数55,新颖独特的材料呈现和表达总是那么五、六个,大部分学生基本是一般的,读起来似乎是符合基本要求的,细读起来又有明显的素材划一问题。不禁思索:问题何在?对策何在?笔者把班级曾经写过的习作罗列归纳发现,一般水平的习作有些也会有写作技巧的运用,也会有一些优美精彩的句子,比较起个性化的佳作又有很多的偏差,真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主要表现在素材雷同、情景重复、煽情虚假、虚幻随意、废话空洞等现象严重。主要利用“问题习作”培养学生怎样修改“问题习作”,培养学生写作美文的灵感,写作美文的兴趣,写作美文的能力。建立“问题素材”资源库一、回收利用“问题素材”为我所用“问题习作” 尽管看起来,
3、读起来是无趣,无味,厌倦的垃圾一般,但它不全是废料,站在学生的角度细读起来,很多问题素材的价值点还是有的,只是隐形的,没有外露,没有凸显。作为语文老师在点评或是批改过程中忽视甚至放弃“问题习作”的二次利用,那将会让学生否定自己,削弱兴趣,甚至都不相信自己能写出好的习作,长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习作”视为可回收的习作素材资源,并积极为之建立一个“问题资源库”,引导帮助学生认识问题所在,并在今后习作中努力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那么学生写作能力将会得到质的飞跃。2.归类分析“问题素材”,对症下药鼓励人人参与搜寻“问题习作”,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质量较好的大硬面抄最好能用一学年或是一学
4、段。把每次习作材料的问题片段摘记在本子上,设计一定的收集格式:写作日期,习作标题,问题来源,问题呈现,自我诊断,同伴建议,老师会诊,整改方案,再次写作等等。与此这同时教师也建立一个习作“败笔”文库,这是专门记录学生普遍的、常见的、习作“败笔”方面的问题,也像学生一样的格式。至少一周批阅一次学生积累的“问题习作。进行呈现,归类,分析。教师在每周五专门开设一次“败笔”修改课,再次写作是指在原来“问题习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剖,寻找“问题习作”的新颜点,推敲隐藏在“问题习作”的闪光点。让“问题素材”和再度写作的习作一一对比,通过再次写作激发了学生修改“问题习作”的兴趣;通过再次写作点亮“问
5、题习作”的暗区;通过再次写作唤醒学生取材的灵感;通过再次写作警示学生避免再次出现“问题习作”。我想再次写作一定能绽开精彩的新篇章,使得“拨开云雾见到彩虹”。会诊“问题习作”开良方一、彰显“凸眼点”,透露生命力“问题素材”拓展的空间是很大的,其实是有太多的“平板”和“白板”,让人感受“描写过于平淡”看似还有点味的习作却还仅仅停留在一般水平。如果不把此处的显眼点彰显出来,那么学生的水平可能还只能在原来的那个台阶,我们应抓住这种契机,巧妙引导学生在平淡处注入生命的活力,把自己融入大自然的,深化内涵,彰显灵动的对话,让文章的白板处富有色彩。1呈现“问题” :后陇山一文的小作者在一次爬山活动中细致地观察
6、了后陇山的景物,对景物一一进行描写,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中队长举着队旗,我们排着队,又来到了山脚,抬头看,一条弯弯曲曲曲的山路。鲜红的映山红开了,我看见一朵特别红的花,就摘下来了。我还看见了许多蕨菜,大家都顾不上山路的滑陡,冲上去就抢。我们一边爬,一边欣赏玩耍就到了山腰,看见了高大的松树,都冒汗了,我们没顾上,就到了山顶,山顶看景色真是太美了也累了,老师下令了,我们排着队,不舍得下山了。2诊断“问题”:景物的描写形式单一化,仅仅只是看到什么是什么,尽管从写作顺序上和色彩描绘上都符合常理,但过于简单平淡,没有闪亮的文眼,显现不出春色的活力,不能上到优秀的等级。3辅导之策略:人教版六上第一课
7、,文本山中访友复现,让眼中大自然的景物都能展现自己独特的生命力,结合景物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小作者尝试揣摩文本的特色,走进后陇山的世界,采用实景描绘与自己想象相结合,人景结合进行互动沟通和对话交流,在灵动对话里自然流露对大自然的喜爱。4唤起再度写作的灵动:我们在鲜红队旗的带领下,有序地来到山脚。“你好!美丽的后陇山,我们又来相会了,让我为你唱支歌吧!你好吗?蜿蜒的山路,让我们为你留下印痕作为纪念吧!艳丽夺目的山花!你太漂亮了,别害羞呀!让我带你回家陪伴我吧!举着绿鼓鼓的囊的不是味美的蕨菜么?是你已准备好被席卷么?你的付出,你的子民会感激你的!”一路上一边招呼一边玩耍不亦乐乎,一下子就到了山腰,松
8、树爷爷早就撑开大伞迎接我们的到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它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这样进行再次写作后,以平实加想象来刻画“平板”,弥补“白板”,让人一看就凸显文章的立意,让文章不仅流动着春色的气息,也流动着生命的色彩。二、手术“流水帐”,观摄体验情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小学生对生活往往熟视无睹,不善于观察、提炼,导致习作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平时的叙事类习作或随笔,最多的就是“流水账”。尽
9、管我们总是反复强调习作不要记流水账,习作拒绝平庸,流水账就是平庸,但总是屡禁不止,难以除根。当然,对流水账,我们首先要宽容,作为认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们毕竟是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他们在认识之初,真伪不辨,主次不分,是在所难免的。但这种问题的现象并非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问题。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审视我们的习作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仔细琢磨,不断挖掘,流水账里的闪烁点,即使只有一丁点也是闪光源,抓住这个闪光源,用亲身的体验放射开去,或是透过流水账以外也看到界外的光源,摄取光源,照亮原点。让学生认识到“流水账”也是写好习作的基础性作用。针对这类“问题习作”进行大刀阔斧的删减,大胆去其糟粕面,
10、反复推敲取其精华点,朝着“立足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的方向,变茫然的流水账为一汪清泉潭。1呈现“流水帐”:野炊一次野外体验生活活动今天是我们去野炊的日子,组长让带上了锅和柴火,我带上锅和柴火来到学校,教室里热闹极了,应有尽有的厨房用具,蔬菜,水果出发了,我们拿的拿,抬的抬走出校门,大家叽里呱啦的,我们来到竹柏坞小溪边,大家便开始动手忙开了,我负责烧饭,小城和我一组负责搭锅,开始我们锅搭不起来,后来成功了,两个小时过后,终于烧好了,组长终于召集大家开饭了,大家开心极了,今天饭真好吃。饭后我们收拾了残局,老师说要爱护环境,我们还下水去捉螃蟹。傍晚了,我们回家了。2诊断“问题”:文章的主题是正确
11、的,围绕“野炊”进行,写了野炊的全过程,不少的学生写得更是大同小异。把从家里出发到学校集中,然后出校门到目的地的活动过程,最后回到学校的把所有经过描述了一遍。一点也不落下,小作者还认为不错。没有认识到文点的面面俱到其实就只是蜻蜓点水而已,一点也没有新意,根本没有着眼于自己与众不同生活感受和心理体验。忽视自我的真切体验的展现,不会挖掘和提炼自己野炊过程的感悟。3取舍之策略:毕竟,生活的体验是多彩的。人心是多样的,眼光是多维的,体验是多元的,语言是各异的。让孩子用自己的“心眼”只选取一两个点亲身体会,印象最深的场景或是发生意料之外的事,剪截野炊片段或是精彩场景回放。大胆砍除主题之外次要的流水线,改
12、变流水的模式,“泉眼无声息溪流”。侧重写自己和搭档搭灶头和煮饭的过程、心情和体会,来表达亲自动手的快乐和忧愁,表达出野炊的意义,也感受简单的煮饭也不是件易事。4提炼个性的体验:小组分工后,我和小诚负责搭锅灶煮饭,我开心极了。我俩找了一块凹陷的石滩,把一块块石头都捡到到边上,找来了三块较平整的大石头,其中一块有个缺口。很快围城三面夹击状,留出一个小南门放柴火。“哈哈!灶搭好了点火”!另一小组的女生羡慕不已。我把柴火不听地塞进灶膛里,看着燃燃着的火苗,别提有多得意。水冒热气了,锅底冒水泡了,水泡不断变大,开了,放米!小城兴致勃勃地赶来啊!不好!锅突然倾斜。半锅水直侵火苗“噗嗤”一股烟雾腾地而起,我
13、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烟雾直熏我的眼睛,眼泪不止地往外流,老师同学们都赶来问“烫去没” ?我一抹眼,全是黑灰,“没,没有”大家看到我的样子都捧腹大笑!看着奄奄一息的锅灶,看着组长的眼神,我只好重新再来还是写野炊的素材,再度写作中,学生们的体验被唤醒了,找到了写作的感觉。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瞬间,第一次野外炒菜剖鱼不成反湿鞋挑战大螃蟹烤番薯野炊合作曲老师,我还想去野炊流水帐流走了,流出了清凉的山泉“叮叮咚咚”,体验生活的滋味在文章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使孩子在写作中获得自我生命的觉醒和深刻的成长的经历。三、摒弃“旧事例”,活现新思路不难发现,学生总是会习惯于某一种约定熟成的思维方式,喜欢走老路,不愿意尝试
14、自己不熟悉的路,所以一旦把这种思维方式表现在习作中,很容易就走进了熟悉化的状态,有的学生一谈到母爱就是母亲送自己去医院,似乎母爱只有生病时才会体现。不会寻找自己身边的实例,或许有的是不说真话,客套的大话比比皆是。为了避免主题的陈旧性,在材料处理上转变视角点,使陈旧的话题散发清新的气息,给人全新的视野和独特的陌生化感受。1呈现“旧观念”:六上第五组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我的老师对我们很关心,对工作很负责人,我们放学回家了,她不顾自己的儿子,还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夜静静的,只有老师还在默默奉献2诊断“问题”:看似多么好的老师啊!好像选用正常的事例来表现,可是说了假话,学生都回家了,怎么能看到老师这样辛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诊“问题习作”唤醒二次写作的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 会诊“问题习作”唤醒二次写作的实践研究 会诊 问题 习作 唤醒 二次 写作 实践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5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