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doc
《“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 “陌生化”及其命意解读第一节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意为“使之陌生”。陌生与熟悉相对,陌生化是指将熟悉的事物加以陌生处理,使之以异于前在的面孔显现于我们面前。在西方文艺美学史上,“陌生化”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Shklovesky)所提出。它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形式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其看来,“文学语言不仅制造陌生感,而且它本身也是陌生的”。2P62
2、 形式主义者主张文学的自足性,视“文学性”为文学艺术的“主人公”,视“陌生化”为文学生命之所在。他们对传统诗学的语言转向,对传统形而上学的颠覆,对创作中技巧与手法的狂热推崇并不是没有依据的。20世纪初,索绪尔创立的结构语言学实现了语言学的内转向。传统语言学重点研究人类语言的历时性演变和发展,主要目的在于揭示不同语言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差异性的心理和社会根源。索绪尔认为,这种研究视角和方法没有抓住语言的本质,无助于揭示语言学的独特对象和内在规律,因此,应致力于创立一门属于语言学的独立学科。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声明:&ldquo
3、;语言学唯一而真正的对象,是就语言并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3P68为此他提出了人类言语活动的四个区分:言语与语言、所指与能指、历时与共时、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认为现代语言学是一种共时语言学,研究的是“同一集体意识感觉到的各项同时存在并构成系统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心理关系”。4P70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由言语转向语言,研究方法由历时转向共时,从而实现了现代语言学由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的革命性转型。这种内转不仅给现代语言学带来了划时代的转变,而且也为俄国形式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与语言学的转向相吻合,文艺学研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呈现向内转的趋势。&ldq
4、uo;艺术的定义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5P248不同的哲学家、美学家、文艺学家对艺术难题的求解尽管迥异,但都立足于“回到康德早先提出的审美无功利性的结论上去,这可以说是整个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个基本的文化逻辑”。6P255如克罗齐通过对“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艺术不是功利活动,艺术不是道德,艺术不是概念或逻辑活动”7P249-251的阐释,提出“艺术即直觉、即表现”。尽管此命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在20世纪初,这个经典性的命题对于确立“艺术的自律本性”,8P254开启文艺学研究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陌生化 及其 命意 解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5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