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ppt
《现代汉语语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语法.ppt(2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语法,第一节 语法概说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第三节 词的分类(下)第四节 短语第五节 句法成分第六节 句型第七节 句式第八节 句类第九节 复句,第一节 语法概说,一、什么是语法?(语法的定义)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即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分成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广义的语法:句法、语音的规律、语义的规律。狭义的语法:句法。,第一节 语法概说,二、语法的性质:1、概括性、抽象性(1)语法规则是通过众多的语言现象、语言事实概括出来的规则。(2)概括 出来的规则适合于一大类语言现象。(3)概括出来的规则是简明的、抽象的规则。组合:线形序列中依次出现的语法成分之 间内在的
2、结构关系。聚合:各级语法成分组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同类相聚的类别关系。,组合我看小说。你听音乐。他写散文。,2、稳固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1)从纵向上看,它具有历史继承性。(2)从横向上看,它具有不可渗透性。3、民族性4、系统性(词法和句法),聚合,三、语法学的种类1、从研究者采用的方法来看,语法可以分为比较语法(comparative)和描写语法(descriptive grammar).2、从研究者的理论背景来看,语法可以分为传统语法(traditional grammar)、结构主义语法(structural grammar)、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
3、ative grammar)3、从研究对象的范围来看,语法可以分成普通语法和个别语法。(4)从研究的目的看,语法可以分为教学语法、理论语法和参考语法。,四、汉语语法特点:1、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2、语序和虚词是两个重要的语法手段。3、量词、语气词、助词的作用十分突出。4、主谓结构比较特殊。5、复合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规则基本上一致。6、词具有多功能性。(词性和词义),第一节 语法概说,四、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每一个语法现象都有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两个方面,研究任何一个语法现象都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明。平常所说的词义既包括词汇意义,又包括语法意义。实词不但具有词汇意义,而且还具有语法意义;而虚词
4、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1、语法意义: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各类语言单位的关系意义、抽象意义和功能意义。(1)关系意义是指语言单位在组合中所显示出来的意义。例如:客人来了。(主谓关系)来客人了。(动宾关系)我和朋友(联合关系)我的朋友(偏正关系)年青(主谓式合成词)青年(偏正式合成词),第一节 语法概说,(2)抽象意义从语言单位具体的词义、句义中按语法特点概括而成的语法意义。例如,从各种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各类词的意义、短语的意义、句子的意义、特点等。(3)功能意义指语言单位的功能用途。也就是各自的语法特征。2、语法手段:是用来表示语法意义的方式。是把语法形式的共同点加以归纳成的。常见的
5、手段:,第一节 语法概说,(1)语序: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往往不一样。例 如:天气好(主谓关系)好天气(偏正关系)(2)虚词:用不用虚词,或所用的虚词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一样。(3)停连(4)轻重音(5)语调(6)重叠,第一节 语法概说,语法意义一定要用语法手段表达出来,但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相同的语法意义可以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表达,例如:他打了我。我被他打了。他把我打了。难免要补考。难免不补考。好容易才回来一次。好不容易才回来一次。相同的语法手段也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他在教室里看书。他在铁锅里烧肉。他在火车上写字他是去年买
6、的冰箱。他是去年来的学生。她是去年生的孩子 所以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统一起来,才是语法形式。语法手段相同,只要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不同,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反过来,虽然语法意义相同,只要用来表达的语法手段不同,也就是不同的语法形式。,第一节 语法概说,五、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表现形式。是借助于一定的语法手段,而产生的意义,它不同于概念意义,不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直接反应。例如“调查”“调查调查”(产生短暂、尝试的附加意义),它是对重叠(手段)这一类语言现象的抽象意义的概括。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的统一“语法形式则是语法意义、语法手段的表现形式
7、。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紧密相连,没有无语法形式的语法意义,也没有无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第一节 语法概说,语法形式大致具有两种:(一)显形的语法形式(即6种语法手段)(二)隐性的语法形式1、结构层次如“喜欢孩子的老师”与“咬死了猎人的狗”2、结构关系如:学习文件 端正态度 进口机器3、转换形式如:他在教室里看书。他在铁锅里烧肉。他在火车上写字。他是去年买的冰箱。他是去年来的学生。她是去年生的孩子。,第一节 语法概述,六、汉语语法的分析方法:(一)中心词分析法:(多分法、符号法、线号标示法)这是传统语法分析法,是以词为本位的分析法。1、中心词分析法的实质:(1)把句子摆在同一个平面上来分析,不管
8、它们的组合过程。(如: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2)把词与成分对应,不把短语看成可以作句子成分的单位。如:改革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那“于福的老婆是二黑的娘。”怎么办?2、优点:(1)主次分明(主干和枝叶分明)。(2)重视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六大成分在构成句子时的作用和功能是一目了然。,第一节 语法概述,(3)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语法结构的递归性的特点。如:“老师病了”“历史老师病了”新来的历史老师昨天病了”(4)把六大成分摆在同一个平面上分析,有利于分析句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归纳句型。3、缺点(局限性)严重地忽略了句子结构的层次性:(1)不能准确地揭示句子结构的层次
9、性的特点。如“别吃坏了肚子。”“别笑痛了肚子。”(2)对语言的解释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他买了一件新大衣。”(单义)“他讲了一个流浪汉的故事。”(多义)“他会见了三个学校校长。”(3)摘取中心词的原则无法贯彻始终。有的中心摘取出来后不成话或颠倒了原意。,第一节 语法概述,如:“打架不好。”“王冕七岁时死了父亲。”“他吃坏了肚子。”“于福的老婆是二黑的娘。”“他昨天夜里把折腾了几夜的老鼠全部毒死了。”他毒死了。所以,这种方法缺乏普遍性。(二)层次分析法:(二分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图解法)1、原则:(1)遵照语法搭配的原则。如“他很有学问。”“我不在家吃饭。”“十分优美的散文”(2)语义搭配的
10、原则:如“一本小孩子读的书”、“哭红了眼睛”、“悼念周总理的 文章”、“笑痛了肚子”、“看错了人”,第一节 语法概述,(3)忠实于原意的原则:如:不要求全责备 别吃完了 不骑车带人小平同志在沿海建立特区的设想(4)最简的原则(分析到词为止)(对“熟语、专业词”的处理)(5)一分为二的原则(二二组合的原则)(除并列、连动、同位三种关系例外)2、优点:(1)可以正确地揭示语言结构的层次,有助于对语言的正确分析。如“别吃完了”(2)有更强的解释能力,可以解决中心词分析法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对歧义的理解更科学、准确。(3)可以在词、短语、单句、复句的分析中一以贯之。如:无后座力炮 大自然最有生命力的
11、一面因为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正。,第一节 语法概述,3、局限性:(1)忽略意义,往往只凭形式和分布来描写语言。(2)缺少直接标明成分功能的类目,不注意了解句子的基本格局。(3)对涉及到语义等更高层次的问题仍无能为力。他是去年买的冰箱。他是去年来的学生。她是去年生的孩子。他去年买了冰箱。他去年来了学生。她去年生了孩子。冰箱是他去年买的。学生是他去年来的。孩子是她去年生的。他是冰箱,去年买的。他是学生,去年来的。她是孩子,去年生的。去年买的冰箱是他。去年来的学生是他。去年生的孩子是她。(4)这种分析比较烦琐。,第一节 语法概述,(三)转换生成分析法(从语法形式、语
12、义、语用等不同角度来分析语言,解释语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是本世纪50年代兴盛的一种语法学,它认为仅仅描写语言的使用形式,即“语言行为”是不够的,应该描写隐藏在这种行为之后的人类普遍的“语言能力”,即如何构成“语言行为”的能力;例如:分析“讨论问题、学习外语、学习时间、进口机器”的异同加“了”或“的”分析“他在教室里看书。他在铁锅里烧肉。他在火车上写字。”的异同利用加标点。用“把”提前等手段来转换。分析“好不容易”“好容易”的异同。分析“难免要补考”与“难免不补考”的异同 分析“没有遇过太大的困难”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第一节 语法概说,七、汉语语法的发展趋势:1、文化语法学(重意
13、会、重形象)2、生态语法学(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对一些语言现象要从它的形式、语义、语用等多角度去研究,去认识。要区别语言的规律和言语的规律。,一、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的语法功能:1、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a、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统称为实词。汉语中的8大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区别词、副词、代词。兼具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b、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称为虚词。汉语中的4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一般没有词汇意义,只表示语法意义。,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2、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根据实词内部的组合能力,实词可分为:体词、谓词、加词。2、词形变化的能力:汉
14、语里的词形变化主要表现为重叠和添加词缀的情况。3、词的粘附能力:虚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在它们同实词或者短语的关系上,它们能同哪些实词或短语组合,怎么组合,组合后表示什么样的附加意义,都是区分各类虚词的重要标准。,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词类,实词,体词,名词,数词,量词,代体词,谓词,动词,形容词,代谓词,区别词,副词,加词,代加词,代词,虚词,关系词,连词,介词,辅助词,助词,语气词,拟音词,象声词,叹词,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名词),二、体词(一)名词1、名词的分类系统 专有名词 普通名词 名词,可量名词,个体名词,集体名词,物质名词,抽象名词,不可量名词,一般名词,特殊名词,时间名词,处所
15、名词,关系名词,方位名词,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名词),关系名词,对等关系名词,互逆关系名词,方位词,单纯方位词,合成方位词,(粘着,定位,封闭),特点,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名词),2、名词的语法特点(1)词形变化方面:1)一般不重叠,但是单音节名词在表示对举时可以重叠,此时相当于准量词。2)指人的普通名词后面可以加“们”,表示复数。(2)组合能力方面:1)名词可以充当介词宾语,同介词一起构成介词短语。2)名词大都可以受量词短语的修饰。3)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但在特定条件下名词可以受副词的修饰。(五种特殊情况)(3)充当句子成分方面:1)名词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2)少数名词还可以
16、作谓语、状语。,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二)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多少的词。2、分类:现代汉语的数词系统:(1)从结构上分类:,系数词:一、二十、零、半、两、双,位数词:十、百、千、万、亿、兆,系位数词:廿、卅,数量复合数词:俩、仨,概数词:两、几、多、数、无数、多少、若干、许多,数词,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数词,(2)从它表示数量的形式上分类:整数:零、一、二三、亿等 倍数:X倍 分数:几分之几、几分、几成、利率 上“几分、几厘”小数:几点几序数:某一个,基数,数词,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数词),(1)零与O。“零”表示的是没有。“O”表示的是空位。,(2)廿、卅和兆。前二者在特定场合
17、使用。“兆”在现代汉语中作前缀。,3、值得注意的问题,(3)二、两和俩、仨。“二”和“两”所表示的数值相同,但用法不完全相同。相同的用法:在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前面可以通用,“百”“千”“万”前面可以通用,“零”字后面可以通用,如“三百零二个”可以说成“三百零两个”。不同的用法:序数用“二”不用“两”,如“第二”“初二”不能说“第两”“初两”。再次,“二”可以不用“第”直接表示序数,“两”只能表示基数。除“下午两点”外。分数、小数用“二”不用“两”,如“十分之二”不能说“十分之两”,“零点二”不能 说“零点两”。在常用量词“个”“本”“件”“种”“只”等前面,只有一位数时,用“两”不用“二”,
18、如只能说“两个人”、“两本书”等,不能说“二个人”、“二本书”等;如 果是两位数以上,用“二”不用“两”,如“十二个人”、“三百六十二本”。“两”可以表示概数,如“过两天来”中的“两天”,不一定恰恰就是两天,“二”只能表示确定的数目。“俩”是“两个”的合音。“仨”是“三个”的合音。,(4)确数和概数。确数表示一个具体的数目。没有一个大概的范围。概数除了在基数词后面加上概数助词“多”“把”“来”“上下”“左右”“开外”和相邻的两个基数词连用两种方法外,也可用概数词“几”“两”“数”“多”“许多”“若干”“多少”,还可以在基数后面加上概数词“几”“多”“好几”等。,(5)分数和倍数。分数是在分母分
19、子中间插入“分之”。当分母是“十”的时候,分母可以不出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用于数目的减少。倍数是在基数后加“倍”字。只能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值得注意的问题,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数词),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数词),(6)序数和基数序数可在前加助词“第”。也可用天干地支和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序数。它一般表示“某一个”基数直接用数目词表示,一般表示“某几个”,(7)“一”和“半”“一”可以作数词,作数词时可以省略,还可以作副词、形容词。“半”可以作数词,也可以做副词。做数词时,除了“一半”、“半百”外,不能跟别的数词连用,它一般要用 在量词的前后,如“半斤花生”、“
20、半个梨”、“三个半”、“两吨半”。,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数词),(8)表示数目增减的表达。数目的增加,可以用倍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例 如,由二增加到六,可以说“增加了两倍”或“增加到三倍”,也可以说“增加了百分之二 百”或“增加到百分之三百”。数目的减少,只能用分数表示,不能用倍数表示,增加和减少的习惯用语:1)表示数量的增加:a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它们不包括底数,只表示净增加的数量。412,增加了2倍b 增加到、增长到、上升到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412,增加到原来的3倍2)表示数目的减少:a 减少了,下降了-指净减少的数量,124,减少了三分之二。b 减少到,降低
21、到-指减少后剩下的余额,124,减少到原来的三分之一。,2、数词的语法特点1)在计算数目的句子中,数词可以直接做主语、宾语。2)现代汉语中,数词经常同量词一起构成量词短语,做定语、补语或状语表示物量作定语,表示动量作补语。3)现代汉语中,倍数只能用来表示增加,不能用来表示减少,分数即可以表示增加,也可以表示减少。,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数词),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三)量词量词是表示计量的单位,又叫单位词。量词分为单一量词和复合量词。单一量词又可以分为三大类物量词,动量词和时量词。(本书有区别)1、量词的分类系统:,量词,单个,物量,专用,个体量词:根、张、把,集合量词,类别量词:种、样
22、、类,度量量词:尺、寸、斤,借用,借名词:杯、盒、篮子、缸,借动词:挑、提、担、捆,有定:对、副、双,无定:丛、束、伙,动量,专用:下、次、场、回、趟,借用,借名词:口、眼、笔、刀,借动词:看、想、说,时量:秒、分钟、小时、天、日,复合,相乘:架次、人次、吨公里,选择:件套、台件、篇本,1、量词的分类系统:,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2、量词的使用,值得注意的地方:,1)量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量词只有和指示代词、数词组成量词短语后才能充当句法成分。,2)大多数专用量词都是通过借用名词或动词逐渐定型而形成的。,3)有些量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把”和“副”,即可以使个体量词,也可以是集合
23、量词。“个”即可以是个体量词,也可以是类别量词,还可以是集合量词。有些量词既可以是物量词又是动量词。,4)现代汉语中还有新出现的复合量词,一类是相乘复合,一类是选择复合。复合量词的后面不能再用名词。,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3、量词的作用,量词的表达作用主要有:1)区别语义。2)表达色彩。主要是感情色彩。3)协调音节。重叠的量词可以起到协调音节的作用。,5)量词的使用既有习惯性又有选择性。能跟同一个名词或动词搭配的常常不止一个量词,不同的量词适应不同的要求。如“解释一 番”不同于“解释一下”,解释的内容有多少之别;“解释一番”也不同于“解释一遍”,“一遍”含有“从头到尾”的意思,“一番”不包含
24、这个意思。又如“鞭子”可以说“条”,也可以说“根”,如果仔细分辨的话,两者仍有细微的差异。“条”的方向是“横斜”的,而“根”是“向下”的,所以“鞭子”如果是拿着或放着的,以说“条”为宜;如果是挂着的,则以说“根”为好。对不同对象的称呼,用“位”和“个”的意义是有区别。,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总之,汉语里的量词,不只是单调刻板的计量单位,还是表示形状和动态的语言成分。例如,“两尾鲤鱼”,让人从量词“尾”想到“鲤鱼的悠然摆动”而生喜爱;“一条走狗”,使人从“条”想到“走狗的摇尾乞怜”而觉厌恶;“一豆灯光”表示像豆粒儿似的一点灯光;“一 抹朝霞”表示像抹出来似的一道朝霞;“一片冰心”表示像冰块一样
25、纯净的心;“一介书生”则表示(一个)贱微如草的读书人。另外,不说“两个锅”而说“两口锅”,不说“一只小 船”而说“一叶扁舟”,不说“两团白云”而说“两朵白云”,不仅要雅致一些,而且还能 让人感觉出诗情画意的形象来。至于“一丝微笑”、“一线希望”、“一腔热血”、“一弯新月”等,其中的量词已不再承担计量的任务而只起修饰作用了。,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数量短语的语法特点和功能1可以重叠,重叠后有的表示“逐次”“轮番”的意思。例如:一个一个(地走)一件件(仔细检查)有的表示数量多,例如:一个个都来了,一堆堆苹果2可以跟某些副词、指示代词组合。例如:又一次、才一天、这一次、某一年等。3数量词主要作定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汉语 语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