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1.doc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1.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 一.目录-2二.实验目的-3三.实验电路-4四.实验任务-9五.连线过程-9六.实验过程-10七.实验结果-11八.实验问题及解决方法-12九.实验心得-13-二实验目的1. 掌握时序产生器的组成原理。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原理。3.掌握微指令格式的化简和归并。4.将微程序控制器同执行部件(整个数据通路)联机,组成一台模型计算机。5.用微程序控制器控制模型机数据通路。6.通过CPU运行九条机器指令(排除中断指令)组成的简单程序,掌握机器指令与微指令的关系,牢固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三实验电路1.时序发生器TEC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的时序电路如图9所示。电路采用2片GAL22V10
2、(U6、U7),可产生两级等间隔时序信号T1T4和W1W4,其中一个W由一轮T1T4循环组成,它相当于一个微指令周期或硬布线控制器的一拍,而一轮W1W4循环可供硬布线控制器执行一条机器指令。本次实验不涉及硬布线控制器,因此时序发生器中的相关内容也可根据需要放到硬布线控制器实验中进行。 微程序控制器只使用时序信号T1T4,产生T信号的功能集成在GAL22V10芯片TIMER1(U6)中,另外它还产生节拍信号W1、W2、W3、W4的控制时钟CLK1。该芯片的逻辑功能用ABEL语言实现。 2.微指令格式与微程序控制器电路根据给定的12条机器指令功能和数据通路总体图的控制信号,采用的微指令格式见图10
3、。微指令字长共35位。其中顺序控制部分10位:后继微地址位,判别字段位,操作控制字段25位,各位进行直接控制。微指令格式中,信号名带有后缀“#”的信号为低有效信号,不带有后缀“#”的信号为高有效信号。3.微程序控制组成图 对应微指令格式,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见图11。控制存储器采用5片EEPROM 28C64(U8、U9、U10、U11、U12)。28C64的输出是D0D7,分别与引脚11、12、13、15、16、17、18、19相对应,CM0是最低字节,CM4是最高字节。微地址寄存器位,用一片6D触发器74HC174(U1)组成,带有清零端。两级与门、或门构成微地址转移逻辑,用于产生下一微指令
4、的地址。在每个T1上升沿时刻,新的微指令地址会打入微地址寄存器中,控制存储器随即输出相应的微命令代码。微地址转移逻辑生成下一地址,等下一个T1上升沿时打入微地址寄存器。跳转开关JUMP(J1)是一组6个跳线开关。当用短路子将它们连通时,微地址寄存器mAR从本实验系统提供的微程序地址译码电路得到新的微程序地址mD0mD5。当他们被断开时,用户提供自己的新微程序地址mD0mD5。这样用户能够使用自己设计的微程序地址译码电路。5片EEPROM的地址A6(引脚4)直接与控制台开关SWC连接,当SWC = 1时,微地址大于或者等于40H,当SWC = 0时,微地址的范围为00H3FH。SWC主要用于实现
5、读寄存器堆的功能。 微地址转移逻辑的多个输入信号中,INTQ是中断请求,本实验中可以不理会。SWA、SWB是控制台的两个二进制开关信号,实验台上线已接好接。是进位信号,IR7IR4是机器指令代码,由于本次实验不连接数据通路,这些信号都接到二进制开关K0K15上。4.指令功能与格式指令的高位提供给微程序控制器,低位提供给数据通路。表5 指令功能与格式名称助记符功能指令格式R7 R6 R5 R4R3 R2R1 R0加法ADD Rd,RsRd+Rs-Rd0 0 0 0RS1 RS0RD1 RD0减法SUB Rd,RsRd-Rs-Rd0 0 0 1RS1 RS0RD1 RD0乘法MUL Rd,RsRd
6、*Rs-Rd0 0 1 0RS1 RS0RD1 RD0逻辑与AND Rd,RsRd&Rs-Rd0 0 1 1RS1 RS0RD1 RD0存数STA Rd,RsRd-Rs0 1 0 0RS1 RS0RD1 RD0取数LDA Rd,RsRs-Rd0 1 0 1RS1 RS0RD1 RD0无条件转移JMP RsRs-PC1 0 0 0RS1 RS0X X条件转移JC D若C=1则PC+D-PC1 0 0 1D3 D2D1 D0停机STP暂停运行0 1 1 0X XX X中断返回IRET返回断点1 0 1 0X XX X开中断INTS允许中断1 0 1 1X XX X关中断INTC禁止中断1 1 0
7、0X XX X5.微程序流程图存储器写操作(KWE):按下复位按钮CLR#后,微地址寄存器状态为全零。此时置SWC = 0、SWB ,SWA ,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27H,从而可对连续进行手动写入。存储器读操作(KRD):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 = 0,SWB ,SWA ,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17H,从而可对RAM连续进行读操作。写寄存器操作(KLD):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 = 0,SWB 1,SWA ,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37H,从而可对寄存器堆中的寄存器连续进行写操作。读寄存器操作(KRR):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 = 1,SWB 0,SW
8、A 0,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47H,从而可对寄存器堆中的寄存器连续进行读操作。启动程序(PR):按下复位按钮CLR#后,置SWC = 0,SWB 0,SWB A,用数据开关SW7SW0设置内存中程序的首地址,按启动按钮后微指令地址转入07H,然后转到“取指”微指令。6.微指令按十六进制编码微指令地址微指令编码微指令地址微指令编码00H005C002073CH405C8003D07H00541200517H00544003F27H40544003D3FH409C0003E3DH00140003C3EH005C8003F7.对机器指令系统组成的简单程序进行译码。 将下表的程序按指令格式手工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组成 原理 课程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