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计算机导论课讲义.ppt
《【计算机】计算机导论课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计算机导论课讲义.ppt(1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计算机导论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导论课程组,分四讲(18学时),计算机概论、计算机软件;6(何炎祥教授)计算机硬件;4(张焕国教授)计算机理论;4(毋国庆教授)计算机应用;4(周洞汝教授),上课时间和地点,周4 3区 附1-401教室,1-2节:16 班,3-4节:711班.,参考教材,计算机科学引论(影印版),T.J.OLeary,L.I.OLeary,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陶树平,黄国兴等,高等教育出社,2002.计算机导论,姚爱国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计算机导论,黄国兴,陶树平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本课程的基本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理解计
2、算机的基本概念、信息化社会的特征、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初步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内涵、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研究范畴等,以及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树立作为一个未来计算机工作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计算机的出现是20世纪最卓越的成就之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1.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0世纪40年代诞生的电子数字计算机(简称计算机-Computer)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有了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性
3、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应用越来越广泛。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个个领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应用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1.1 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在诞生的初期主要是用来进行科学计算的,因此被称为“计算机”。现在计算机的处理对象已经远远超过了“计算”这个范围,它可以对数字,文字,声音以及图形图像等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处理。,实际上,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储存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一个计算机的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是由电子的、磁性的、机械的器件组成的物理实体,包括运算器、存储器、
4、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5个基本组成部分。,软件则是程序和有关文档的总称,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系统软件是为了对计算机的硬件资源进行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使用率和方便用户而编制的各种通用软件,一般由计算机生产厂商提供,常用的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连接系统,诊断系统等。应用软件是指专门为某一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软件,常用的应用软件有字处理软件,表处理软机,统计分析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软件,实时控制与实时处理软件以及其他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应用程序。,计算机的主要功能,输入:接受由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提供的数据。处理:对数值、逻辑字符等各种类型的
5、数据进行操作,按指定的方式进行转换和加工。输出:将处理所产生的结果等数据送到相关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存储:可以存储程序和数据。,1.1.2 计算机分类,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按照计算机处理的对象,计算机的用途以及计算机的规模等不同的角度可以如下分类。,1按处理对象分类,按照计算机处理的对象及其数据的 表示形式可分为3类:数字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模拟计算机(analog computer)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hybrid computer),(1)数字计算机 该类计算机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数据都是数字量,这些数据
6、在时间上是离散的.非数字量的数据(如字符、声音、图形图像等)只要经过编码后也可以处理。(2)模拟计算机 该类计算机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数据是模拟量(如电压、电流、温度等),这些数据在时间上是连续的。(3)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该类计算机将数字技术和模拟技术相结合,兼有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的功能。,2按用途分类,按照计算机的用途及其使用的范围可分为通用计算机(general purpose computer)和专用计算机(special purpose computer)两类。(1)通用计算机 该类计算机具有广泛的用途,可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等。(2)专用计算机 该类计算机适用
7、于某一特定的应用领域,如智能仪表、生产过程控制、军事装备的模拟等。,3按规模分类,按照计算机的规模可分为巨型计算机(supercompter)大中型计算机(large mediumscale computer)小型计算机(minicomputer)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工作站(workstation)服务器(server)网络计算机(net computer)等。,(1)巨型计算机 指其运算速度每秒超过1亿次的超大型的计算机,该类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复杂的科学计算及军事等专门的领域。例如,由我国研制的“银河”,“曙光”和“神州”系列计算机就属于这种类型。,(2)大中型计算机 该类
8、计算机也具有较高的运算速度,每秒钟可以执行几千万条指令,并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以及较好的通用性,但价格较贵,通常被用来作为银行、铁路、石油等大型应用系统中的计算机网络的主机来使用。,(3)小型计算机 该类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略低于大中型计算机,但与终端和各种外部设备连接比较容易,适合于作为联机系统的主机,或者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4)微型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制作微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并配置相应的软件,从而构成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它的问世在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中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把这种微型计算机制作在一块印刷线路板上,则称其为单板机。如果在一块芯片中包含有
9、微处理器、存储器和接口等微型计算机的最基本的配置,则这种芯片称为单片机。,(5)工作站 由高性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专门软件组成,适合于某些特殊用途。例如,图形工作站包括高性能的主机、扫描仪、绘图仪、数字化仪、高精度的屏幕显示器、其他通用的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图形处理软件,它具有很强的对图形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能力,在工程设计和多媒体信息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6)服务器 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的共享设备。可分为文件服务器、通信服务器、打印服务器等。(7)网络计算机 它是一种在网络环境下使用的终端设备,其特点是内容量大、显示器的性能高、通信功能强,但本机中不一定配
10、置外存,所需要的程序和数据存储在网络的服务器中。,113 计算机的特点,各种类型的计算机虽然在规模、用途、性能、结构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具有以下特点:(1)运算速度快 目前的巨型机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钟几百万亿次运算,即使是微型计算机,其运算速度也已经大大超过了早期大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因此,计算机可以快速的进行计算和信息处理。,(2)运算精度高 由于计算机内部采用浮点数表示方法,而且计算机的字长从8位、16位增加到32位、64位甚至更长,从而使处理的结果具有很高的精确度。(3)具有记忆能力 计算机具有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用来存储正在运行中的程序和有关数据,外存储器用来存储需要长期
11、保存的数据。可以记忆大量的信息和程序。,(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能够进行各种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决定下一步应该执行的指令。(5)存储程序 由于计算机内可以存储程序,从而使得计算机可以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地完成各种操作,而无需人工干预。,114 计算机的用途,由于计算机具有以上的特点,因而它对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的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按照应用领域划分,计算机有以下几个方面用途: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辅助教育、娱乐与游戏等。,1科学计算,所谓科学计算是指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
12、究和工程技术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计算,又称为数值计算。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通常要将实际问题归结为某一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内容复杂、计算量大、要求的精度高,只有以计算机为工具来计算才能快速地取得满意地结果。诸如天气预报、宇宙飞船和火箭的发射与控制、人造卫星的研制、原子能的利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海洋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无一不是在计算机地帮助下才取得的。,2数据处理,所谓数据处理即使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输入、分类、加工、整理、合并、统计、制表、检索以及存储等,是计算机又一重要的应用领域。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生成大量的信息,只有利用计算机才能管理和充分利用浩如烟海的信息。例如,
13、利用数据库技术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可大大提高企业或政府部门的现代化管理水平。,3实时控制,所谓实时控制是指及时地采集检测数据、使用计算机快速地进行处理并自动地控制被控对象的动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此外,在计算机应用于实时控制中还具有故障检测、报警和诊断等功能。在钢铁、石油、化工、制造业等工业企业都需要进行实时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人工智能,所谓人工智能是由计算机来模拟或部分模拟人类的智能。传统的计算机程序虽然具有逻辑判断的能力,但它只能执行人预先设计好的动作,而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思维。例如专家系统属于人工智能的应用范畴,但现在的专家系统还远不能具备像人类那样的
1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于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自然语言理解、专家系统、机器人、机器学习、定理自动证明等。,5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辅助工程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利用计算机的计算、逻辑判断、数据处理以及绘图等功能与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相结合,共同完成各种产品或者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实现设计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计算机
15、辅助制造(CAM)使用计算机辅助人们完成工业产品的制造任务。从对设计文档、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等的管理,到对加工与生产装置的控制和操作,都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完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将计算机技术集成到制造工厂的整个制造全过程中,使企业内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人员活动形成了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CIMS的对象是制造业。,6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CAI)涉及的层面很广,从校园到Internet,从CAI课件的制作到远程教学、从辅助儿童的智力开发到中小学和大学的教学,从辅助学生自学到辅助教师授课,从计算机辅助实验到学校的教学管理
16、等,都可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与工作效率。,7娱乐与游戏,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能够以图像与声音的集成形式向人们提供最新的娱乐和游戏的方式。在计算机上可以观看影视节目,播放歌曲和音乐等。许多影视节目、歌曲、和音乐也可以从计算机网络上下载,供人们欣赏。,115 计算机的发展,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地发明和改进计算工具,从古老的“结绳计算”到算盘、计算尺、手摇计算机,直到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虽然只有短短的半个多世纪,但却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五代的变革。,计算机发展史
17、中的“代”通常以其所使用的主要器件(如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划分。此外,在计算机发展的各个阶段,所配置的软件和使用方式也有不同的特点,成为划分“代”的标志之一。,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计算机的早期研究是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的。当时英国的数学家艾伦图灵在一篇论文中描述了通用计算机应具有的全部功能和局限性,这种机器称为图灵机。1939年,美国衣阿华州大学的约翰阿塔纳索夫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克利福德贝里一起制作了一台称为ABC(Atanasoff Berry computer)的机器,它是一台仅能求解方程式的专业电子计算机。1944年,哈佛大学德
18、霍华德埃肯博士和IBM公司的一个工程师小组合作,以100万美元的巨资研制了一台称为MarkI的计算机。它的体积很大(高8英尺,长55英尺),速度也很慢(执行一次乘法操作需要35秒)。而且MarkI仅一部分是电子式的,另一部分仍然式机械式的。,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莫克莱博士和他的研究生普雷斯帕埃克特一起研制了称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是一个庞然大物,全机共使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占地167平方公尺。ENIAC的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这是划时代的“高速度”。特别是采取了普林斯顿大学数学教授冯诺依曼
19、“存储程序”的建议,即把计算机程序与数据一起存储在计算机中,从而可以方便地返回到前面地指令或反复执行,解决了ENIAC在操作上地不便。ENIAC的诞生,开创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地新纪元。1953年,IBM公司生产了第一台商业化的计算机IBM701。随后,IBM公司共计生产了19台这种型号的计算机,满足了当时的需要。,第一代计算机的共同特点是:逻辑器件使用电子管;用穿孔卡片机作为数据和指令的输入设备;用磁鼓或磁带作为外存储器;使用机器语言编程。虽然第一代计算机的体积大、速度慢、能耗高、使用不便且经常发生故障,但是它一开始就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
20、特点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内存储器采用了磁心体;引入了变址寄存器和浮点运算硬件;利用了I/O处理机提高了输出能力;在软件方面配置了子程序库和批处理管理程序,并且推出了FORTRAN、COBOL、ALGOL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及相应的编译程序。,由于第二代计算机使用了晶体管,与第一代计算机相比,它的体积小、速度快、能耗低、可靠性高。由于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广泛使用,将计算机从少数专业人员手中解放出来,成为广大科技人员都能够使用的工具,推进了就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这个时期典型的计算机有IBM公司生产的IBM7094和CDC(Control Data Corporation,控制数据公司)生产的CD
21、C1640计算机等。,3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1),1958年,第一个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问世。所谓集成电路是将大量的晶体管和电子线路组合在一块硅晶片上,故又称其为芯片。小规模集成电路每个芯片上的元件数为100个以下,中规模集成电路每个芯片上则可以集成10010000个原件。1965年,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数字设备公司)推出了第一台商业化的使用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的小型计算机PDP8,从而开创了计算机发展史上的新纪元。,第三代计算机的共同特点是:用小规模或中规模的集成电路来代替晶体管等分立元件;用半导体存储器
22、代替磁心存储器;使用微程序设计技术简化处理机的结构;在软件方面则广泛引入多道程序、并行处理、虚拟存储系统以及功能完备的操作系统,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面向用户的应用程序。典型的第三代计算机是IBM公司的IBM360和370系列,DEC的PDPX系列等。这些类型的计算机在应用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4第四代计算机(1972至今),第四代计算机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使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每个芯片上则可以集成10000个以上的元件。此外,使用了大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作为内存储器;在体系结构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并行处理、多机系统
23、、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软件方面则推出了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以及软件工程标准等。,在第四代计算机中要算微型计算机最为引人注目了。微型计算机的诞生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的直接结果。1975年,第一台商业化的微型计算机MITSAltair问世,它使用了Inter公司的8080芯片。不过,当时的微型计算机并未形成主流,仅仅是面向计算机业余爱好者而已。1977年苹果计算机公司成立,并先后成功开发了“APPLE-1”和“APPLE-II”型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使得苹果计算机公司成为微型计算机市场的主导力量之一。1980年IBM公司与微软公司合作,为个人微型计算机IBMPC配置了专门的操
24、作系统,1981年IBMPC机问世。此后许多厂商陆续生产了现在称之为IBM兼容机的类似产品。,时至今日,奔腾系列微处理器应运而生,使得现在的微型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强、可靠性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出现了笔记本和掌上型等超微型计算机。完善的系统软件、丰富的系统开发工具和商品化的应用程序的大量涌现,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5第五代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尚在研制之中,而且进展比较缓慢。第五代计算机的研究目标是试图打破计算机现有的体系结构,使得计算机能够具有像人那样的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也就是说,第五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是人工智能,
25、它具有一些人类智能的属性,例如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模式识别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等。,生物计算机光计算机,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计算机学科)的定义,121 计算机学科计算机科学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和传输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包括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科学侧重于研究现象、揭示规律;技术则侧重于研制计算机,和研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科学是技术的依据,技术是科学的体现。科学与技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二者高度融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还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因此,它是一门科学性与工程性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 导论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