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与现代沉积第1部分.ppt
《沉积学与现代沉积第1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积学与现代沉积第1部分.ppt(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沉积学与现代沉积,研究生选修课程,任课教师:武法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院第四纪教研室,第一部分 能源盆地沉积学研究现状、思路、方法第二部分 沉积学原理与基础第三部分 主要沉积体系介绍第四部分 沉积学研究方法介绍,课程简介,沉积学及古地理学教程陈建强 周洪瑞 王训练编地质出版社 2004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曹伯勋主编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5,主要参考书,第一部分:能源盆地沉积学研究现状、思路与方法,第一节:研究现状与内容简述第二节: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三节:有关术语及概念体系,-沉积学发展过程:50、60年代开始,沉积学进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1950S 相模式阶段1960S 沉积体
2、系阶段1970S 地震层序地层学阶段1980S 层序地层学的形成阶段1990S 层序地层学的深化、广阔应用及进入“高精度储层 层序地层学阶段”,第一节研究现状与内容简述,一、50年代至70年代的沉积构造和沉积相模式,主要的研究思路 水槽试验 沉积沙床对水流速度和流态的响应;现代沉积环境观察类比 现代沉积过程与沉积物特征,与古代沉积岩类比;野外露头的沉积构造和相序分析 垂直层序上沉积构造、沉积颗粒、岩层厚度、接触关系、古水流变化等。,第二章各部门安全注意事项,1.0房务部1.1前台班组1.1.1认真查验旅客身份证件(外籍客人要查验护照、签证),按规定项目如实登记。1.1.2验证无误后,方可发放房
3、卡(团队、要客可特办)。1.1.3以下情况应重点注意:a.订房时,不讨价的b.证件不符或存在疑问的c.没有携带行李,第二章各部门安全注意事项,d.登记入住时东张西望者;e.登记时故意掩盖面部或有意回避监控器者;f.登记入住前,要求参观房间或形迹可疑者;g.寄存于前台的行李,要检查是否属于危险品,检查有无破损、要点清数量、挂好行李卡,存放行李的房间应严禁闲杂人等进入,同时做好与客人或下一班次的交接。1.1.4关注频繁换零钱者。,二、60-70年代的沉积体系研究 两个发展分支北欧学者Reading-过程沉积学(processes sedimentology北美学者Fisher、Galloway、M
4、iall-沉积体系分析(depositional system analysis)沉积体系-成因相联的沉积相在三维空间上的有机组合 1 空间上的组合和分布特点 2 特定的沉积作用、过程研究 侧向加积-曲流河 前积-三角洲、间湾充填、海岸体系 垂向加积-冲积扇等 三角洲的压实下沉、河流的冲裂作用、决口作用等 沉积体系域-盆地内特定时期的沉积体系的组合,三、70年代末到80年代的地震地层学地震地层学的出现和发展为层序地层学提供了方法、手段和依据!地震相 反射结构 沉积层序、沉积体系域 海岸上超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四、80年代的成因地层学和相构成 沉积幕、沉积事件 最大海进面,五、90年代至今,层序地层
5、学 高分辨率储层层序地层学“莱依尔以来在地层、沉积领域的最大贡献”(Brown等)露头、测井、高分辨地震资料 陆相盆地 构造活动盆地,当代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凝聚了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高精度层序地层学与3D地震逐渐成为油气勘探中的权威性工具!,在不同类型盆地,不同工作尺度的条件下都能建立等时地层格架 在统一对比格架中研究沉积体系和相,因此能有效预测储集体和油气成藏组合 其基本的方法是从岩石、地层的物理特征入手,识别各种关键性界面(Key Surface),可操作性强,生产中易于应用 在建立了层序内部构成模式之后,有很强的预测功能 理论上综合考虑了各种动力学因素:构造、海平面变化、物源补给
6、和古气候,Charles LyellPrinciples of Geology1830-1833,源自大陆边缘盆地的层序构成模式,模 式 的 予 测 功 能,世界范围内,十余年来层序地层学在海相深水及浅水领域均取得了重大的效益,其中特别是大西洋两侧大陆边缘深水领域的系列发现开辟了找寻油气的广阔的新领域。,研 究 内 容,一 沉积体系研究 二 层序地层学研究 三 海平面变化研究,1 沉积体系和沉积构成研究,近代沉积学两方面的进展:-Fisher、Brown等学者分别于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提出沉积体系、体系域的概念;并对其理论与分析方法进行完善。-Miall等人的构成单元分析(architec
7、ture)。,一 沉积体系研究,重要概念:,成因相相构成单元(genetic facies):成因相是沉积体系的最基本构成单元。它是由成因上有联系并具有一定空间形态和内部构成型式的三维空间单位。沉积体系(depositional system):是指“成因上被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联系起来的相的三维组合;沉积体系域(depositional system tract):一系列相互过渡、成因上有联系的沉积体系构成体系域;,沉积构成单元与盆地充填演化间的链系,盆地充填是由一系列体系域构成的;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物源供给三个方面的因素控制了不同演化阶段的体系域面貌。,Fisher、Brown等学者通过
8、对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从根本上揭示了各级沉积单元的内在的必然联系。Miall等人的在砂岩体内部识别不同级别的界面和划分构成单元及岩性相的方法对储集砂体非均质性研究有重要意义。这两方面的进展都突出强调沉积体的三维空间研究与组合研究,强调环境过程与几何形态的统一。相对于以垂向层序为基础的研究,它具有更大的难度,但更能反映客观实际。因此在能源勘探中有很大的实用性,并成为当代沉积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研究意义:,2 沉积过程分析(Sedimentary process analysis),-以英国等一批欧洲学者为代表,认为模式可以借鉴,但不能过分的强调和依赖!沉积学研究中更强调野外和室内过细的沉积标志研
9、究,并进行详细的过程解释。深入系统的比较沉积学研究(梁瑞仁 1988)和实验室沉积水动力学研究及现代沉积作用考察则是过程分析的分支。,各种测试技术、方法的发展,模拟沉积学、定量沉积学等概念的提出及相应技术的应用,都在使传统的沉积学逐渐摒弃定性和描述性研究,向更深入的研究发展.沉积学的其它分支,如事件沉积学、旋回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大地构造沉积学等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不断发展,支持和推动着沉积学的不断深入和完善。,1 层序地层分析概念体系的发展,Sloss(1949,1963)提出以不整合为界面的层序(sequence)定义为一个构造旋回的岩石记录。70年代地震地层学的发展重新引用Sloss的概
10、念,但当时并未赋予其严格的地质概念,特别是没有明确的级别概念。80年代将高精度反射地震与露头、钻孔岩心和测井曲线进行对比研究,逐渐使层序地层分析的概念体系有了较确切的含义和明确的地质内涵。,二、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广泛应用的原因,层序地层单元的分界是客观存在的不整合面及与之相应的整合面。提出了对盆地充填进行解释的科学系统。提出了海平面变化对不整合面和层序的形成及其内部沉积体系域的控制机制。,2 层序地层学正被应用于广泛的领域中,不整合面的识别是层序地层学之根本,是重要的关键界面(Key surface)。一个层序地层单元底部是新的沉积期的开始,内部则是一个独立的序列。层序界面可以通过地震、钻井岩
11、心和测井曲线及露头研究进行连续追索。,在沉积盆地分析中的应用,层序地层学提出了对盆地充填进行解释的科学系统。其方法是首先在沉积盆地分析中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并将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放在整体统一格架中进行。认为各级层序单元以及内部的相和沉积体系都是盆地充填的不同级别的建造块(building block)。这种解析使盆地沉积充填研究真正进入了“三维”,具有实用价值。在含油气盆地中能有效地阐明生、储、盖的配套,预测储集体的类型和分布。,揭示了海平面变化对沉积充填的重要影响,层序地层学提出了海平面变化对不整合面和层序的形成及其内部沉积体系域的控制机制。海平面变化事实上造成了除构造不整合或假整合以外的更多
12、的关键界面,如低位体系域底部的不整合面(LSE),海进侵蚀面(TSE)和最大海泛面(MFS)等。它们都是沉积演化的突变面和转换面。,3 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方法体系应用的盆地类型,被动边缘盆地活动边缘盆地伸展型盆地(如北海等裂谷)挠曲盆地(如Alberta、Denver等前陆盆地)陆相盆地内陆表海盆地,4 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原理的起源与近几年层序地层的进展,层序地层分析的方法原理源于北美边缘海盆地,那里地质构造属于被动大陆边缘条件,沉积体系保存完整,分带清楚,后期构造破坏微弱,海平面变化起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在其它类型的盆地却有不同的地质背景。因此,近几年层序地层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对不同类型盆地层
13、序地层模式的重建或改进上。如李思田等、解习农等提出了包括构型、术语在内的与经典层序地层模式完全不同的陆相断陷、坳陷盆地的层序模式。与此同时,高分辨层序地层学、高频层序地层学、露头层序地层学等层序地层学分支也正向更深入、更成熟的方向发展。,三维地震及层序地层-深水勘探的成功经验,高级别界面可能有更优质储层,输导断裂的重要性,目前用于古海平面升降变化研究的主要方法,Vail 提出的海岸沉积物上超法把指示古海岸位置的标志与海平面升降变化相联系根据氧同位素法利用古生物确定古水深法利用沉积标志及成因相确定古水深,三 海平面变化研究,提出的理论与起到的作用,Haq 和 Vail等(1988)、Vail(1
14、977,1990)经过多年努力建立了中生代海平面变化的年表,并大胆地提出由于海平面变化的全球性(eustasy),层序地层学可以成为建立全球性地层对比的手段,并将重新建立全球地层对比系统!Vail 和Haq 曲线汇总了许多区域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大量资料以及相应的古生物和古地磁资料,它对海平面变化研究起了推动作用。,是否存在全球性的海平面变化?由海平面变化所控制发育、形成的层序能否作为全球性对比的依据?,质疑?!,争辩、反对意见,从冰融驱动机制的角度从第四纪与冰川有关的海平面变化周期(30ka)及中生代温暖无冰期的气候出发,对冰融导致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的驱动机制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即使在第四纪至少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沉积 现代 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0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