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集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估.ppt
《第六章 集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集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估.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集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第一节 集散系统的可靠性第二节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第三节 集散系统的易操作性第四节 集散系统的安全性第五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其他性能指标,广义可靠性和狭义可靠性:狭义可靠性:一次性使用的机器、零件或系统的使用寿命。广义可靠性:可修复的机器、零件或系统,在使用中不发生故障(可使用性);一旦发生故障又易修复,使之具有经常使用的性能。(包含可维修性),第一节 集散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衡量可靠性的指标,(1)可靠度(2)失效率(3)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4)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
2、r)(5)利用率,一、可靠度R(t)机器、零件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指设备所处的温度、湿度、气压、振动等环境条件和使用方法及维护措施等),在规定的时间内(指明确规定的工作期限),无故障地发挥规定功能(应具备的技术指标)的概率。,R(t)=Nf(t)/N0(0R(t)1),设有 N 0 个同样的产品,在同样的条件下同时开始工作,经t时间运行后有N f(t)个产品发生故障,则其可靠度:,注意:对于一种产品,必须抽取足够多的样本进行实验,得到的R(t)才真正反映它的可靠度。,1 串联系统可靠度Rs:各子系统可靠度的乘积,2 并联系统可靠度Rp,?,二、失效率,1 定义定义:假使某时刻系统正常工作,则
3、在该时刻后的任意时刻,系统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一些其他定义:GJB451定义: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产品的故障总数与寿命单位总数之比。MIL-STD-721C定义:在规定的条件下,在特定的测量时间内一批产品中失效的总数与这批产品所消耗的寿命单位总数之比。,2 单位3 物理意义4 失效率与可靠度之间的关系5 失效率浴盆曲线,三、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系统相邻两次故障发生时刻之间时间的平均值。即各段连续工作时间的平均值。四、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指设备或系统经过维修,恢复功能并投入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五、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失效前时间的数学期望值。对于不可
4、修复系统,MTTF指系统故障前运行时间的数学期望值,即平均寿命。对于可修复系统,MTTF指每次修复后正常运行时间的数学期望值。,几点注意:1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是一个统计数据,准确值只能通过统计方法得出,不可用测量方法取得。2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值符合统计规律,即系统运行时间越长,或同样运行的系统越多,其值越接近理论值。3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不能预测系统未来可靠性,如预测下次故障出现的时间。4 对于可靠度分布为指数分布,且失效率为常数的系统,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之间存在倒数关系,即MTTF=1/,六、平均寿命m使用量大且构成简单的单件设备,如各种元器件,即不可修复对象,MTTF
5、=m=1/七、利用率A:指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与系统总运行时间之比。A=MTTF/MTBF串联系统利用率:As=A1*A2*A3*An并联系统利用率:As=A1+(1-A1)*A2,第二节 提高可靠性和利用率的途径,提高元器件和设备的可靠性;采用抗干扰措施,提高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采用可靠性技术。,一 提高元器件和设备的可靠性,(1)建立严格的可靠性标准,优选元器件,建立元器件的性能老化模型,有效地筛选元器件,消除元器件早期失效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2)研究元器件失效的机制,并制定有效措施,规定合理的使用条件。(3)提高组件的制造工艺水平,强化检验措施,把由组件制造工艺引起的故障降到10951
6、09。,二 提高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采取严格的抗干扰措施,防止电磁耦合、空间传输或导线传输引入干扰信号;确保系统安全,各类装置均装有接地系统;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机柜,有透气、敞架式,也有密封强制循环式的机柜,使组件与现场的恶劣环境完全隔离。,(1)硬件方面,硬件抗干扰技术是设计系统时首选的抗干扰措施,它能有效地抑制干扰源,阻断干扰传输通道。只要合理地布置与选择有关参数,硬件抗干扰措施就能抑制系统的绝大部分干扰。硬件抗干扰措施主要包括:滤波技术、去耦技术、屏蔽技术、隔离技术及接地技术等。,(2)软件方面,软件抗干扰技术措施主要是针对由于干扰而使运行程序发生混乱,导致程序乱飞或陷入死循环的情况,采
7、取把程序纳入正规的措施。常见措施:软件冗余、软件陷阱、检查程序计数器PC的值是否超出程序区、校验程序代码的正确性、校验RAM的正确性、软硬件结合的“看门狗”技术等。,三 冗余技术的应用,冗余技术包括硬件冗余技术、软件冗余技术、信息冗余技术和时间冗余技术。硬件冗余:物理结构上的冗余,通常采用双模冗余或三模冗余。软件冗余:同一硬件结构中运行两份不同程序,并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后输出。信息冗余:同样的信息,采用同步重复传送或重复占用内存空间存储的方法,多份信息在使用前加以比较。时间冗余:同样的程序重复执行多次,将多次的结果进行比较后输出。,1 单一故障准则系统中任何一个子系统的故障或失效均不会导致整个系
8、统的故障或失效。根据单一故障准则的要求,采用冗余技术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2 冗余定义(IEEE可靠性协会)在需要时运行并完成指定功能的备用设施。,3 设计冗余结构基本原则设计冗余结构的范围与系统的可靠性、自动化水平以及经济性一起考虑。越是处于下层的部件、装置或系统越需要冗余,而且冗余度越高。常见的冗余结构有两种:备用式冗余和表决式冗余,4 备用式冗余:主要解决系统的可用性问题(1)冷备用方式 备用子系统完全不运行,甚至不加电,以手动方式完成切换。特点:a 切换速度慢;b 没有切换设备,不存在切换设备可用率对系统 可用率的影响;c 成本低且实用。,(2)温备用方式 备用子系统处于运行状态,但不运
9、行在线程序,运行跟踪程序,跟踪在线子系统的所有运行状态,将在线子系统的所有数据均记录在备用子系统的内存中。特点:a 切换无需人工干预,可自动完成;b 比较慢;c 故障诊断和切换子系统构造简单,较可靠;d 成本较低。,(3)热备用方式 在线子系统和备用子系统运行完全相同的程序,但备用子系统不对现场输出控制信号。当在线子系统出现故障时,切换子系统将在线子系统输出通路切断,同时接通备用子系统的输出通道。特点:a 切换过程大大缩短;b 故障诊断和切换设备复杂,还要进行各个子系统间严格的运行同步,可靠性相对不是很高;c 成本相当高;d 适用于系统对故障时间有及其严格的要求,或者切换过程中不需要处理输出通
10、路的切换,5 备用冗余的无扰切换 所有备用式冗余结构,都存在切换的瞬间系统输出扰动的可能(1)数据周期拷贝法 将主机的时间相关变量周期性的复制到备用机,并刷新备用机对应变量的当前值。(2)主备运算同步法 主备机的控制运算节拍保持同步,6 表决式冗余:主要解决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所有冗余模块都同时运行,但多个模块的输出必须经过表决器比较后才能输出,一旦表决结果异常,将禁止输出,或系统直接导向安全态,甚至停止运行。,7 同构冗余和异构冗余,同构冗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功能和相同结构的子系统形成冗余。无法处理共因故障异构冗余:采用功能相同,但实现功能所用的设备甚至设备的工作原理,均不相同的子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章 集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评估 第六 集散 控制系统 性能指标 评估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0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