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专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论.ppt
《第六专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专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论.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专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论,主讲:黄甫全教授单位:课程与教学系,讨论中小学教师研究方法中的两大问题,教育研究实质就是发现和解决教育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就是发现和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1、怎样发现和提出教育、教学和学习问题?2、选择什么样的适宜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第一、怎样发现和提出教育问题,广义地看来,意识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养成的把握周围环境或活动对象的基本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统一体,表现为为人做事的意向、技能和能力。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人们在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以专门的教育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认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类型、发现并提出需要研究
2、解决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培养和形成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是目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人们普遍存在的相关疑惑有:什么是教育问题?教育问题有哪些类型?怎样发现和挖掘教育问题?怎样规范而准确地提出教育问题?,一、教育问题的涵义,日本学者在反思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时,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科学”产生了质疑,深入独到地把“教育学称作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大河内一男等著、曲程等译:教育学的理论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2页。,我国的孙喜亭教授也指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说是研究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的教育问题”。这些见解是一种超越,是一种深化,对我
3、们培养和形成教育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具有启发价值和意义。,孙喜亭等著:简明教育学(修订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面对教育现象,教育学研究并不会自然发生,就象农民耕耘土地面对泥土,并不会产生“土壤学”研究一样,教师使用教育方案和教材、教辅资料面对教育现象,也不会自觉自然地进行教育学研究。面对教育规律,教育学研究也不会自然产生。就像工人操作机器面对机械规律,而不会自然进行机械学研究一样,督学到学校视导,面对教育实施规律,也不会自然进行教育学研究。,这里的问题实质在于,教育现象和规律作为纯粹客观存在,不能直接进入大脑成为思维作用的直接对象。只有人们面对客观存在,进而就教育现象和规
4、律提出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后,教育现象和规律才打破了与主体的对立与隔离而主体化,结果是教育问题,它们进入人的大脑成为思维的直接对象。,著名的科学哲学家波普尔(Popper,K.R.,1902-?)指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波普尔著:真理合理性科学知识增长。载纪树立编译:科学知识进化论波普尔科学哲学选集,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84页。,教育学的发展也是始于教育问题,终于教育问题,若没有教育问题,教育研究就失去了作用的对象而不能进行和发展。因此,教育学实质上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来实现和完成认识教
5、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可以产生于教育实践,也可以产生于教育实践同理论的对立,还可以产生于一种教育理论的内部对立和两种教育理论之间的对立。,从古至今,人们提出的教育问题,数不胜述,我们可以用一定的逻辑或从不同的维度对它们进行梳理和概括。有人进行的专题考察,从“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三种关系”的维度和“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分立”维度,对教育问题进行过抽绎。参看周作宇:论教育问题,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第1期。,教育问题相似,教育问题,一方面包括了认识问题、价值问题和操作问题,另一方面
6、包括了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二、教育问题的基本类型,根据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体验,教育问题的类型可以从研究价值、挖掘深度和涵盖广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一)常识问题和科学问题,根据科学研究价值的有无,教育问题可以分为常识问题和科学问题。,人们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有一些是前人和他人已经探明和解决了的,而另外一些则是前人或他人没有探明和解决、或没有完全探明和解决的。前者,不需要进行研究,只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就能明了,不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这样的问题是常识问题;后者则不仅需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而且需要进行专门的科学研究才能探明和解决、或完全探明和解决,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7、这样的问题就是科学问题。,科学问题,一般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老问题新涵义,即前人和他人已经提出并解决过的问题,但是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总是有崭新的涵义不明了需要研究解决,这是教育的永恒问题,如教育什么?怎样教育?教育是什么?怎样组织?怎样评价?等等。,二是新问题新涵义,即在特殊时代条件下,人们遇到的特殊教育问题,具有时代性,这则是教育的时代问题,如教育有没有阶级性?教育怎样信息化?等等。,一些时代问题会转化为永恒问题,如“怎样组织教育内容”的问题,是17世纪的时代问题,“怎样评价教育”的问题,是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问题,现在均成了教育的永恒问题;而另外一些时代问题,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如“是
8、否应该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育”的问题,是西方近代的时代问题,现在已不存在了,但引申出了“人文与科学怎样有机结合”的问题。,(二)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根据问题探讨的深度不同,教育问题分为表象问题和实质问题。表象是人们对过去事物刺激的记忆所形成的形象,表现的是事物表面特征及其外在关系。表象问题就是人们对教育活动表面特征及其外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疑难的反映,是教育中个别的、特殊的和具体的问题。比如:,“经济发达地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厌学状况是怎样的?”“现代城市中学教导主任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城乡小学教师素养有何差异?”“语文课堂教育中小学生注意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而实质问题则是人们对教育
9、内在特性征及其内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疑难的反映,是教育中普遍的、一般的和抽象的问题。比如:“交往理论观照下的教育结构是什么?”“现代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及其关系是什么?”“教育内部关系模式的历史演变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现代教学环境设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等等。,从表象问题到实质问题,既是人们认识发展的普遍路径,也是深化教育研究的基本要求。发现、提出和解决表象问题是必要的,尤其对于从事教育实践工作的人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仅仅停留在表象问题的层面,则是不够的,尤其对于教育理论工作者来说,必须在表象问题基础上,通过专门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开动脑子,采取适当方法,深入地挖掘、发现、提出和解决实质问题。,
10、(三)“大”问题和“小”问题,根据问题涉及的范围宽窄,教育问题又可以分为“大”问题和“小”问题。大问题,也就是包含了中观和微观问题的宏观问题,它是在一定时空里,关涉了教育全部或主要方面的各种因素的矛盾和疑难。比如:,“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状况如何?”“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状况如何”“为什么素质教育的发展存在如此混乱的状况?”“怎样进行教育评价?”“怎样设计有效的教育?”“教育美学是什么?”“怎样建构教育艺术?”等等。,而“小”问题就是微观问题,它是在深入而具有普遍性的层面里,聚焦于教育某方面的一两个因素的实质和关系的矛盾和疑难。比如:“素质教育主要理论命题中存在什么样的自我缠绕的矛盾?”“认识论视
11、野里的教育主体和客体是什么?”“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动态规律是什么?”“新兴的教学设计针对的问题是什么?”“教育悲剧具有什么样的审美价值?”“整合课程真的比分科课程好吗?”等等。,历史学、心理学和哲学已经揭示出,无论人类还是个体,认识能力的发展,具有从综合到分析、再从分析到综合的逐步提升的基本规律;事物的演变,也具有从全体到个别,再从个别到全体的变化秩序。教育及其研究也是如此,这就决定了在教育问题的发现和研究上,存在着:从“大题小作”、到“小题大作”、再到“大题小作”并逐步过渡到“大题大作”的一般规律。,所谓“大题小作”,就是人们在刚刚开始入门进行学术研究之初,发现
12、和提出的总会是一些关涉面非常“大”的问题,但受制于学识基础单薄和研究能力有限,结果写出的往往是一篇角度一般、深度不够、重点缺乏的价值很“小”的作品来。这显然是不够的,通过学习提高和进一步深化,需要发展到“小题大作”的层面。,所谓“小题大作”,就是深入到教育的某一个方面的某一个因素或某一个点,发现一个具体而特殊的问题域,然后从特殊的角度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问题直到触及实质层面,提出一个有深度的“小”问题,然后全面地加以研究,提出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新命题或新观点,再加以突出重点的、全面的和深入的论述,写出一篇有重大价值的“大”作品来。,在分别地对有关小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人们可以逐步进入
13、“大题小作”和“大题大作”的境界。这一境界的“大题小作”,与起步时的“大题小作”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有了坚实学养和大量“小题大作”成果作为基础,人们就可以深入地透过表象从实质层面发现和提出教育的“大”问题,通过把握关键点的深入研究,以时代状况为背景突出重点地写出一篇包含着思想精华的“小”作品来。,进而,在“大”问题的问题域里,具体地挖掘出若干相关的“小”问题来,分别地加以系统研究,写出有价值的“大”部头的著作来。这就是所谓的“大题大作”。,三、发现问题的基本途径,古今中外人们在教育研究实践中开辟了各种各样的发现问题的途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条基本途径,它们是实践归纳、理论演绎和文献综述。,(一)实
14、践归纳,实践归纳途径,就是人们在教育实践基础上,通过对感性经验输理、分析、概括和归纳,从而发现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的矛盾和疑难来。这既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发现教育问题的一般途径,也是理论工作者充分利用直接或间接实践经验发现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比如:,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人们通过实践便发现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同类型的学校校长在干什么?”“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素养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学习态度存在什么样的差异?”,许多教师通过教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怎样教”的问题:“怎样有效教授抽象概念?”“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怎样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怎样提高
15、学生的自学能力?”等等。,(二)理论演绎,理论演绎的途径,就是人们以理论思维的一般性为基础,将有关学科理论揭示的基本问题,通过演绎“迁移”而具体化到教育研究领域,从而发现需要研究解决的教育矛盾和疑难。比如:,从哲学里的“世界是什么?”“人是什么?”,演绎出“教育是什么?”“学生是什么?”从交往理论里的“主体间性”问题,演绎出“教育活动中存在什么样的主体间性?”从社会学里的“负功能”问题,演绎出“教育评价存在什么样的负功能?”,从心理学的“成功智力”和“情感智力”等问题,演绎出“当代智力心理学背景里的新智育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从科学学的“科学范式”问题,演绎出“教育研究范式的历史演变规律是什么
16、?”等等。,(三)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途径,就是人们以前人和同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对某一研究专题的特定时空里的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进而深入对所涉及的问题及其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鉴别,在学习吸收他人理论成果的同时,发现他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教育的矛盾和疑难。文献时空可长可短可大可小,既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当代中国的。比如:对古今中外教育文献的简要清理后,就可以发现一直没有解决好的两个基本问题:“教育什么?”“怎样教育?”,对我国新时期以来教学动力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人们就发现了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教学动力的实质是什么?”“教学动力的机制是什么?”等等;对我国新时期来教育评价进行文献综
17、述,人们就发现了没有解决的新问题:“教育评价价值标准的合理性是什么?”“怎样解决教育评价指标的全面性与操作的简便性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三条基本途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地统一在一起。实践归纳途径发现的问题,既具有实用性和基础性,是比较容易掌握使用的,但是又具有特殊性和表面性的限制,比较肤浅,需要通过理论演绎途径加以深化和具体化;而理论演绎途径发现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比较深刻,但是却容易脱离实际,及时性和效用性比较差,需要利用实践归纳途径加以具体化和检验修正。,而文献综述的途径,既可以对实践归纳和理论演绎两条途径发现的问题进行筛选,以保证将其引渡到科学问题上,又需要通过另外两条途径进行检验鉴
18、别和理论深化。总的来说,实践归纳是源泉,理论演绎是智慧,文献综述是保障。所以,人们要把握这三条基本途径,必须具备丰富的直接和间接实践经验,养成深厚的理论素养,形成技能化的文献综述的功夫。,四、提出问题的基本方式,人们发现教育中的矛盾和疑难,往往处于感受和体验的层面,仅仅内在于“心”,需要通过专门的语言表达以进入思维加以研究并外化交流。对感受和体验到的矛盾和疑难的“专门的语言表达”,就是提问的方式。作为“存在”的教育研究,是“实然”与“应然”、“一”与“多”、“正”与“反”的复杂综合体,具有的矛盾和疑难是多种多样多方面的,因而提出问题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教育研究领域里提出问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专题 中小学教师教育研究方法论 第六 专题 中小学教师 教育 研究 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8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