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1.ppt
《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1.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葵山中学 张石芬,文艺复兴的精神代表西方美术史上的天才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达芬奇(1452-1519)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达芬奇不仅是伟大的画家,还是医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哲学家、水利学家、建筑家、机械师、工程师后人赞美他“集优雅、伟岸、才智于一身,是上苍之力而绝非人力之所为”。恩格斯评价“科学上多种多样重
2、要的发明都得归功于达芬奇”。达芬奇所涉猎的领域有飞机、降落伞、各种武器、大炮、战车、战舰、云梯、各种船只、潜水用具、纺织机、印刷机、起重机、抽水机、卷扬机、挖土机、冶金炉、钟表仪器、聚光镜、望远镜、人造眼球、水库、水闸、拦水大坝,达芬奇大事年记:1452年4月15日 意大利佛罗伦斯共和国的文西村近郊,赛 尔皮耶洛达芬奇与卡特莉娜所生1465年 进入韦罗基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弟子(1314岁)1473年 创作圣告图1482年 绘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30岁)1483年 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 圣母(31岁)1495年 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3岁)1502年 回到佛罗伦斯,开始绘
3、制蒙娜丽莎(50岁)1516年 应法王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4岁)1519年5月2日 去世于安伯瓦兹(67岁),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腓力、老雅各、多马,彼得、犹大、约翰,马太、达太、西门,安得烈、小雅各、巴多罗买,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 达芬奇 油画 1503-1506年 7753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
4、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
5、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另外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雅典学院局部,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 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 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寄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愿。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
6、集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 同学派的著名学者,有以往的思想家,也有当世的名人。,荷兰小画派,17世纪是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除了哈尔斯与伦勃朗这样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外,还涌现了一批出色的画家,被称为“荷兰小画派”。他们之所以被称为“荷兰小画派”,原因有二:第一,作品的画幅比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居室之用;第二,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述,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画面上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家务劳动,表明荷兰艺术的蓬勃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维米尔、格拉尔德特鲍赫、皮特德霍赫和加布里尔梅蒂绥 是“荷兰小画派”的典型代表画家。,教皇英诺森十世
7、像,作品描绘的是英诺森十世正襟危坐在一张华丽的安乐椅上,身体稍向左倾,紧锁的双眉下一对凶犯的眼睛射出阴森的光,狭长的脸上长着一只肥厚的略带鹰钩形的鼻子,紧闭的嘴唇边留着稀疏的髭须,作者把英诺森十世威严中带着贪婪,阴险中含有狡诈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上的教皇,尽管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两只手都显得分外软弱无力。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画面上,火热的红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十分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拾穗描写了一个
8、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兰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
9、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农妇们就是如此往复地劳动着,为了全家的温饱,怀着对每粒粮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辞辛苦地拾着麦穗。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画中所展示的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自己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这里除了参战的市民、工人以及那个象征阿莱尔的少年英雄之外,画家在正中还设想了一个象征自由的女性形象,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里吉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擎飘扬着的三色旗,正转
10、身号召民众向君主专制王朝冲去。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也是这幅三角形构图的制高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右侧那个身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是大学生,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对自由的渴望(有人认为这就是画家本人),在他身后有两个高举战刀怒形于色的工人形象。前景上除了倒毙在瓦砾堆上的禁卫军尸首外,还有一个受伤的青年匍匐着想站起来,仰望着女神手中的三色旗。远处是处在晨雾中的巴黎圣母院。如果仔细观赏,还可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整幅画气势磅礴,结构紧凑、连贯,色调丰富炽烈,用笔奔放,有着强烈的感染力。,萨福克郡是一个具有典型英格兰庭院风情的小镇,这里有潺潺的河水、翠绿的草
11、地、葱郁的丛林。童年的康斯坦布尔经常画画,画周围熟悉的风景,包括风车、磨坊、树木、云彩、水渠、干草车等,这些田园和梦幻般的家乡风光吸引着他,使他一生都迷恋于对此的描绘。19世纪是英国风景画的黄金时代,康斯坦布尔和透纳是其中最卓越的风景画大师。不同于透纳的幻想主义风格,康斯坦布尔是忠实的写实主义画家。他的风景画技法自然,追求真实的视觉感受,许多风景画都是对家乡真实风景的忠实描绘,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他们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
12、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代表画家:莫奈、马奈、雷阿诺,这是莫奈描绘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是史无前例的,这幅作品震撼了画坛。莫奈的画描绘了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象。散涂的笔触急骤地涌上画布,给画面上最暗的阴影区也带来色彩。与上面那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真实 动人 艺术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78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