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1 盐水体系相图及其应用(4学时) .ppt
《第3章 3.1 盐水体系相图及其应用(4学时)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 3.1 盐水体系相图及其应用(4学时) .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无机化工单元工艺,教学用书 化工工艺学徐邵平 殷德宏 仲剑初 编著,参考书:无机化工工艺学陈五平 主编,合成氨工业,2,本章主要内容,3.1盐水体系相图及应用3.2合成氨3.3无机化学矿物加工利用3.4无机酸、碱及化学肥料,合成氨工业,3,3.1 盐水体系相图及其应用,.概述.二元盐水体系相图及应用.三元盐水体系相图及应用.四元盐水体系相图及应用,合成氨工业,4,3.1.1 概述,对于化学矿物综合利用、化学肥料和无机盐的工业生产,在制定新的工艺流程、生产工艺条件及改善和强化生产操作时,往往会遇到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此外,在海洋化学化工、三废处理及盐矿地质等生产和研究领域中,也涉及
2、到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问题。,合成氨工业,5,某种盐类之所以能从几种盐的混合液中以纯态析出,是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各不相同,而且随温度的变化有区别。相图是多相体系在平衡时各相组成与温度或压力的关系图。它不仅指导人们应该如何安排生产流程,如何选择生产工艺条件,而且可以告诉人们制备合格的产品应该蒸发多少水或添加多少水。,合成氨工业,6,相律,()相相是一个不均匀体系中的均匀部分,各相之间存在明显的界限。对于盐类的水溶液都只能是一个液相。对于固体,则体系中有几种物质就是几个固相。,合成氨工业,7,()独立组分一个体系中往往是各种化学物质的混合体,当体系中的每种化学物质各自独立时,称它们为体系的独立组分。但
3、实际上,体系中的一些物质间会发生联系,这时就不再是独立组分了。如碳酸钙煅烧成为石灰和二氧化碳,其独立组分是,为什么?,合成氨工业,8,独立组分数的确定,C=N-(s+r)式中C独立组分数;N体系中的化学物质种类数;s体系中能进行的化学反应数;r限制条件数,合成氨工业,9,如在Na2CO3H2O体系中,计有Na2CO3,Na2CO3H2O、Na2CO3H2O,Na2CO3H2O及H2O等5种物质,N=5,但由于存在下面三个化学反应:Na2CO3+H2O=Na2CO3H2O,Na2CO3+7H2O=Na2CO37H2O,Na2CO3+10H2O=Na2CO310H2O,,合成氨工业,10,故s=3
4、,C=5-(3+0)=2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Na2CO3在水中可发生电离:Na2CO3 Na+CO32-那么在Na2CO3-H2O体系中,至少有Na2CO3、H2O、Na+,CO32-种物质,此时s=1,为什么会是二元体系呢?,合成氨工业,11,对盐水体系,有更为简便的方法来确定体系的独立组分数,即体系中各种盐的不同离子数为体系的独立组分数。注意:不考虑它们进一步电离和水解生成的离子数,合成氨工业,12,()自由度,自由度是指体系达到平衡时,在不引起新相产生和旧相消失的情况下,可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的独立变量数。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合成氨工业,13,()相律,f=C-+nf体系的自由度;C独
5、立变量数;相数;n影响平衡的外界因素。对盐水体系,可不考虑压力的影响f=C-+,合成氨工业,14,2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单位换算,在相图中应用的浓度单位可以是wt%、质量%、g盐/100g水、mol盐/1000g水、mol/mol干盐等。但不可用g/L、mol/L,为什么?各浓度单位之间可以换算。如25时NaCl和NH4Cl的共饱和溶液,其中含NaCl17.28%、含NH4Cl 15.86%(质量分数),合成氨工业,15,()以g盐g水表示,NaCl,NH4Cl,NaCl17.28%、含NH4Cl 15.86%,合成氨工业,16,NaCl17.28%、含NH4Cl 15.86%,()以mol盐
6、g水表示,NaCl,NH4Cl,合成氨工业,17,(3)以molmol干盐表示,NaCl17.28%、含NH4Cl 15.86%,合成氨工业,18,3.1.2 二元盐水体系相图及应用,二元盐水体系相图的绘制及杠杆规则如何获得溶解度数据?途径一:查阅资料与文献途径二:实验测定选择合适的相图表示方法,将溶解度数据标绘在相图上,连接各点,就可得到溶解度曲线或饱和曲线。,合成氨工业,19,NH4ClH2O二元系溶解度,合成氨工业,20,该体系有2个独立组分,最少相数为1,有一个外界影响因素。根据相律有 F=C-P+1=2-1+1=2可选温度与NH4Cl浓度为独立变量。以温度为纵坐标,NH4Cl浓度为横
7、坐标绘图。,合成氨工业,21,NH4Cl-H2O二元体系相图,N2,H2O,NH4Cl,合成氨工业,22,连线规则:组成不同的两个体系在等温下混合成为一个新体系,或一个体系在等温下分为两个不同组成的新体系,那么在二元体系相图中,三个体系在同一水平线上,且两个分体系各居于总体系的两侧。杠杆规则:两个分体系的量与其到总体系的距离成反比。,合成氨工业,23,2.各种化工过程在相图上的表示,无机盐生产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加热、冷却、蒸发、加水、溶解、结晶及盐析等工艺,这些过程的变化都可以用相图表示和计算。,合成氨工业,24,(1)加热与冷却,其中加热与冷却将沿着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运动。如有17的不饱和溶液M
8、0,将其冷却至M1时开始结冰,冷却至M2时析出冰。浓缩液L2和冰的质量比为:,合成氨工业,25,(2)蒸发与加水,蒸发与加水将沿着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运动。如由不饱和溶液N0,在等温蒸发至N降温,根据杠杆规则可分别计算蒸发的水量和析出的NH4Cl的量:,合成氨工业,26,()溶解,如图,在下向N0的不饱和溶液中其中加入NH4Cl固体时,到达N4成为饱和溶液,同样可计算NH4Cl的加入量。,合成氨工业,27,相图应用,在联合制碱过程中产生大量副产氯化铵,其中含量为。而在干电池、焊条、电镀部门使用时,要求纯度大于.。可利用相图讨论NH4Cl的精制过程。粗氯化铵热水溶解常压沸腾使溶液饱和静止沉降除CaC
9、O3、MgCO3、Fe2O3冷却结晶母液循环,合成氨工业,28,相图应用,可利用相图讨论NH4Cl的精制过程,以精制kg NH4Cl为基准,由杠杆规则可计算所需的循环母液P1的量:,合成氨工业,29,实际生产过程是在下进行。可避免恶劣的操作环境,但温度不宜低于,以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时因温度降低使NH4Cl也析出,上述计算值是理论上的极限值(最小值),实际工艺过程中循环母液要大于kg。,合成氨工业,30,.三元体系相图及应用,如NaCl-KCl-H2O、NaHCO3-Na2CO3-H2O、NH3-CO2-H2O、CaO-P2O5-H2O、MgSO4H3BO3-H2O、MgCl2-H3BO3-H2
10、O等。盐的存在形式有无水物、水合盐、复盐、固溶体等而表现复杂。,合成氨工业,31,1三元盐水体系相图通论,(1)三元盐水体系相图表示法自由度为:3-1+1=3,说明温度和两种盐浓度都可以变化。因此,必须用三维空间才能表达。为便于使用,常将温度固定,即等温相图。等温相图的表示方法有:等边三角形法等腰直角三角形法直角坐标法,合成氨工业,32,A,B,C,M,等边三角形,E,F,G,H,I,J,合成氨工业,33,O,B,A100,100,等腰直角三角形表示法,30,40,M,合成氨工业,34,A,B,O,H2O,g/gH2O,g/gH2O,E,a,b,直角坐标的三元相图(以水量为基准),合成氨工业,
11、35,B,0,A,%(质量或mol),E,a,直角坐标的三元相图(以干盐量为基准),g 水/g干盐,b,纯水,合成氨工业,36,(2)三元盐水体系的连线规则和杠杆规则,连线规则两个不同组成的体系P和Q混合成为一个新体系R,或一个体系R分为两个不同组成的新体系P和Q,P、Q、R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R点在P和Q的中间。杠杆规则:两个分体系的量与其到总体系的距离成反比。,合成氨工业,37,注意:各体系的量应根据相图所采用的单位而定。如果浓度单位为质量百分比,则各体系的量为它们各自的质量;如果用g(mol)盐/100g(mol)H2O为浓度单位,则各体系的量为水的g(mol)数;如果用g(mol)组分
12、/100g(mol)干盐,则为各体系中的干盐g(mol)数;,合成氨工业,38,(3)各种化工过程在相图上的表示,等温蒸发和结晶过程蒸发射线:从水点出发经过原始体系点m0的射线。向量法则:当一个体系或一种液相同时进行结晶、溶解、加水和蒸发等多种过程时,溶液的移动方向为各过程向量的合向量方向。,合成氨工业,39,100NaCl-NH4Cl-H2O的三元相图,等温蒸发(m0m5),加水溶解(PR),加盐和盐析(Q0Q),合成氨工业,40,加水溶解过程是蒸发过程的逆过程。工业过程也常采用加水溶解来分离两种盐的过程。加盐和盐析过程向一个体系中加入某种盐,以改变体系的组成,使体系改变后落在我们所需要的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章 3.1 盐水体系相图及其应用4学时 盐水 体系 相图 及其 应用 学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7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