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第二章.ppt
《移动通信第二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通信第二章.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移动通信第二章,移 动 通 信 网,移动通信网的分类,公用移动电话网: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移动通信业务,与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联系密切,需经过专门的线路进入公共交换电话网的移动通信网。专用的移动通信网:自己组成一个网后,不再进入电话网,或仅仅和电话网保持一定的关系。例如,工业企业中的无线电调度网、公安指挥、交通管理、海关缉私、医疗救护等部门使用的无线电话网。,移动通信体制,按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域覆盖方式可分为:大区制 小区制,大区制移动通信网,大区制就是在一个服务区域(如一个城市)内只有一个基站BS,并由它负责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为了解决两个方向通信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在适当地点设立若干个
2、分集接收站,以保证在服务区内的双向通信质量。发射机输出功率一般为200W左右。覆盖半径大约为3050km。,21 大区制示意图,特点:信号传输损耗,通信距离有限 覆盖范围3050km,发射功率50200W,天线很高(30m)网络结构简单,频道数目少,无需无线交换,直接与PSTN连。局限性 覆盖范围有限 服务的用户容量有限 服务性能较差 频谱利用率低,小区制移动通信网,小区制就是把整个服务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无线小区,每个小区分别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区移动通信的联络和控制。同时,又可在MSC的统一控制下,实现小区之间移动用户通信的转接,以及移动用户与市话用户的联系。基站发射功率一般为520W,每个小
3、区半径为220km(小的也有的为13km),22 小区制示意图,小区制的特点:频率的利用率高;组网灵活;能够有效地解决频道数量有限和用户数增大的矛盾 无线小区的范围不宜过小:在移动台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小区转入另一个小区时,移动台需要经常地更换工作频道。无线小区的范围越小,通话中转换频道的次数就越多,这样对控制交换功能的要求就提高了,再加上基站数量的增加,建网的成本就提高了。,蜂窝的概念,1974,Bell实验室提出蜂窝概念蜂窝系统-“小区制”系统 将所要覆盖的地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半径可视用户的分布密度在220km左右。在每个小区设立一个基站为本小区范围内的用户服务。并可通过小区分裂
4、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频率复用”的概念:同频干扰的强弱与同频复用小区间距和小区半径的比值有关,信干比可控。特点:用户容量大,服务性能较好,频谱利用率较高,用户终端小巧且电池使用时间长,辐射小等。新的问题:系统复杂、越区切换、漫游、位置登记、更新和管理、以及系统鉴权等。,蜂窝的分类,宏蜂窝(Macro-cell):220km微蜂窝(Micro-cell):0.42km皮蜂窝(Pico-cell):400m分层蜂窝(由多种蜂窝组成)多维小区,蜂窝小区的形状,六边形在三种几何形状当中具有最大的中心间隔和覆盖面积,而重叠区域宽度和重叠区域的面积又最小。所以小区都采用正六边形小区结构,形成蜂窝状分布。这
5、意味着对于同样大小的服务区域,采用正六边形构成小区所需的小区数最少,所需频率组数最少,各基站间的同频干扰最小。中心激励方式:用正六边形来模拟覆盖范围时,将基站发射机安置在小区的中心,采用全向天线。顶点激励方式:将基站发射机安置在六个小区顶点的三个点上,采用扇形天线。,频率复用(频率规划),概念:为整个系统中的所有基站选择和分配信道组的设计过程。思想:为每一个蜂窝基站分配一组无线信道,这组无线信道用于称作小区的一个小地理范围内,给相邻小区的基站分配另一个信道组,基站天线要设计的能获得某一特定小区内期望的覆盖,这样相同的信道组就可以覆盖不同的小区,只要这些小区两两之间相隔的距离足够远,就可以使相互
6、间的干扰水平在可接受的界限之内。簇(cluster):共同使用全部可用频率的K个小区叫做一簇。典型值为4,7或12。,图23 蜂窝频率复用思想的图解,AG称为一个小区簇。即簇的大小K为7,频率复用因子为1/7,每个小区都有可用信道总数的1/7。,图24 定位同频小区的方法。图中 K=19,i3,j2。,寻找同频相邻小区的步骤:沿着任何一条六边形链移动i个小区;逆时针旋转60度再移动j个小区。,小区图案和频率复用,实际增大蜂窝系统容量的方法,最常用的三种方法为:小区分裂,裂向和覆盖区域逼近。另外还有一种新的微小区技术。小区分裂:将拥塞的小区分成更小的小区,每个小区都有自己的基站并相应的降低天线的
7、高度和减小发射机功率。小区分裂能提高信道的复用次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如图24所示为每个小区按半径的一半来分裂,小区数的增加将增加覆盖区域内的簇数目,这样就增加了覆盖区域内的信道数量,从而增加容量,容量增长接近4倍。,图2-5 按小区半径的一半进行小区分裂示意图,小区扇形化:依靠基站方向性天线来减少同频干扰以提高系统容量。使用定向天线来减小同频干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的技术也叫做裂向。通常将一个小区分成3个120度的扇区或是6个60度的扇区。裂向使干扰减小,也可在设计时减小簇的大小K,但是由于每个基站的天线数目的增加,和由于基站的信道也要划分而使中继效率降低。且裂向减小了每个信道组的覆盖面积,也
8、使切换次数增加。,小区分裂和扇区化,覆盖区域逼近:通过合理的布设基站来增加覆盖面积,相应地增加系统容量。,一种新的微小区的概念:每3个或更多的区域站点与一个基站相连,并共享同样的无线设备。多个微小区和一个基站组成一个小区。当移动台在小区内从一个微小区行驶到另一个微小区时,它使用同样的信道,因此不需要MSC进行切换。且当移动台在小区内行驶时,由信号最强的微小区来服务。一个小区内的信道根据时间和空间在多个微小区之间分配,也可以进行同频复用。微小区的技术的优点在于小区可以保证覆盖半径,又可减小蜂窝系统的同频干扰,因为一个大的中心基站已由多个在小区边缘的小功率发射机(微小区发射机)来代替。且微小区的使
9、用不会使系统的中继效率下降。,移动通信网的频率配置,表21 我国无线电委员会分配给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表2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收发频差表,移动通信的信道结构,信道是通信网络传递信息的通道。移动通信网的信道包括无线信道和移动通信网与市话网之间的有线信道。无线信道通常有两种类型:1 话音信道(VC)2 控制信道(CC),话音信道,话音信道主要用于传递话音信号,它的占用和空闲是受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控制和管理的。其状态包括:空、忙、阻塞等。在话音信道中,平时除传递话音外,还传递一些其他信息,如检测音(SAT)、数据、信号音(ST)。,检测音(SAT):检测音(SAT)是指在话音传输期间连
10、续发送的带外(话音频带为3003400Hz)单音(5970Hz、或6000Hz、6030Hz)。反映话音信道的传输质量。SAT由BS的话音信道单元发出,经移动台MS环回。,数据:如,在越区切换时,通话将暂时中断(模拟蜂窝系统中一般要求限定在800ms之内),可利用这段时间在话音信道中,以数据形式传递必要的指令或交换数据。信号音(ST):信号音为线路信号。它是由移动台发出的单向信号。它是带内信号。一般在0300Hz之间。,BS,MS,ST,表示振铃成功或切换认可,控制信道,控制信道(CC):控制信道的下行信道用于寻呼,上行信道用于接入,信道中只用来传递数据(包括寻呼和接入信号和大量其它数据,如系
11、统的常用报文、指定通话信道、重试(重新试呼)等信号)。在每一个无线小区内,通常只有一条控制信道。寻呼:当移动用户被呼时,就在控制信道的下行信道发起呼叫移动台信号。接入:当移动用户主呼时,就在控制信道的上行信道发起主呼信号。,移动通信环境下的干扰,在移动通信的无线网设计中,解决无线覆盖区和无线电干扰是两大难题。对于微蜂窝结构的无线网来说,解决无线电干扰可能比解决覆盖区设计更困难。在移动通信网内,无线电干扰一般包括 1 同频道干扰 2 邻频道干扰 3 互调干扰 4 阻塞干扰 5 近端对远端的干扰等。,同频道干扰,概念:所有落在收信机通带内的与有用信号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干扰信号(非有用信号)称为同频道
12、干扰。如果每个小区的大小都差不多,基站发射功率也相同,则同频干扰比例与发射功率无关,是小区半径(R)和相距最近的同频小区的中心之间距离(D)的函数。Q叫做同频复用比例,与簇的大小有关。对于六边形:,Q越小,容量越大。Q越大,则传播质量越好,因为同频干扰小。,在设台组网中,防止同频道干扰的基本措施:是通过基站站址布局(即保持同频复用距离)、合理的覆盖区设计及频道配置,使满足同频道干扰保护比指标。,同频道干扰保护比指标,概念:接收机输出端有用信号达到规定质量的情况下,在接收机输入端测得有用射频信号与同频无用射频信号之比的最小值。,静态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对于模拟通信系统,为了维持3级话音质量下限,静
13、态同频道干扰保护比要求8 dB。为了维持4级话音质量下限,静态同频道干扰保护比要求12 dB。GSM系统要求静态同频道干扰保护比要求9 dB。同频道干扰概率:规定为10%。考虑衰落影响、干扰概率及静态射频保护比后的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在静态同频道干扰保护比(P)上加上同频道干扰余量(ZP),即:P+ZP(dB)。,表2-2 干扰概率为10%时的P+ZP值,频道复用保护距离系数D/r,由P+ZP=40 log,可求出。,表2-3 同频道复用保护距离系数D/r,图2-7 同频道复用保护距离系数,邻频道干扰,概念:工作在k频道的接收机受到工作于k1频道的信号的干扰,即邻道(k1频道)信号功率落入k频道
14、的接收机通带内造成的干扰。解决邻频道干扰的措施:降低发射机落入相邻频道的干扰功率,即减小发射机带外辐射;提高接收机的邻频道选择性;在网络设计中,避免相邻频道在同一小区或相邻小区内使用,增加同频道防护比。,互调干扰,产生互调干扰的基本条件:几个干扰信号(A、B、C)与受干扰信号的频率(S)之间满足2 A B=S或A+B C=S条件;干扰信号的幅度足够大;干扰(信号)站和受干扰的接收机都同时工作。,互调干扰分为发射机互调干扰和接收机互调干扰两类,发射机互调干扰 概念:一部发射机发射的信号进入了另一部发射机,并在其末级功放的非线性作用下与输出信号相互调制,产生不需要的组合干扰频率,对接收信号频率与这
15、些组合频率相同的接收机造成的干扰。减少发射机互调干扰的措施:加大发射机天线之间的距离;采用单向隔离器件和采用高Q谐振腔;提高发射机的互调转换率耗。,2接收机互调干扰 概念:当多个强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前端电路时,在其非线性作用下,干扰信号互相混频后产生可落入接收机中频频带内的互调产物而造成的干扰。减少接收机互调干扰的措施:提高接收机前端电路的线性度;在接收机前端插入滤波器,提高其选择性;选用无三阶互调的频道组工作。,三阶互调:对于两个(或以上)频率的信号,假设为F1和F2,经混频后会产生一系列频率的干扰信号,mF1nF2,当频率为m+n=3时,干扰信号幅度比较大,这个干扰信号就是三阶互调的信号。
16、,在设台组网中对抗互调干扰的措施:(1)蜂窝移动通信网 由于需要频道多和采用空腔谐振式合成器,只有采用互调最小的等间隔频道配置方式,并依靠设备优良的互调抑制指标来解决互调干扰。(2)专用的小容量移动通信网 主要采用不等间隔排列的无三阶互调的频道配置方法来避免发生互调干扰。,阻塞干扰,概念:当外界存在一个离接收机工作频率较远但能进入接收机作用于其前端电路的强干扰信号时,由于接收机前端电路的非线性而造成对有用信号增益降低或噪声增高,使接收机灵敏度下降的现象。干扰与干扰信号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干扰越严重。,近端对远端的干扰,概念:当基站同时接收从两个距离不同的移动台发来的信号时,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
17、(距离d2)到达基站的功率明显要大于距离基站远的移动台A(距离,)的到达功率,若二者频率相近,则距基站近的移动台B就会造成对接收距离站远的移动台A的有用信号的干扰或仰制,甚至将移动台A的有用信号淹没。这种现象称为近端对远端干扰。,解决措施:使两个移动台所用频道拉开必要间隔;移动台端加自动(发射)功率控制(APC),使所有工作的移动台到达基站功率基本一致。,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的频率规划,一 等频距分配法 原理:按频率等间隔分配信道。若需要M个信道,将其分为N个信道组,则每个信道组中有M/N个信道,而N个信道组的信道序列可以由以下确定:K+jN,K=1,2,N;j=0,1,M/N-1 式中K为信道组
18、的序列号,最大为K=N,j为信道序号的取值。如果基站采用了无方向性激励时,通常以12个无线小区(基地区)作为一个区群。如图2-8所示。如果采用扇形方向的天线激励,通常采用4个基站、24个扇形无线小区为一个区群。如图2-9所示。,图2-8 12个无线小区为一个簇的信道组配置,按K+jN的规律,可确定各信道组的信道序列如下:,第一信道组,K=1,j=012,故(1,13,25,)第二信道组,K=2,j=012,故(2,14,26,)第三信道组,K=3,j=012,故(3,15,27,)第四信道组,K=4,j=012,故(4,16,28,)第五信道组,K=5,j=012,故(5,17,29,)第六信
19、道组,K=6,j=012,故(6,18,30,)第七信道组,K=7,j=012,故(7,19,31,)第八信道组,K=8,j=012,故(8,20,32,)第九信道组,K=9,j=012,故(9,21,33,)第十信道组,K=10,j=012,故(10,22,34,)第十一信道组,K=11,j=012,故(11,23,35,)第十二信道组,K=12,j=012,故(12,24,36,),图2-9 4个基站24个扇形无线小区为一个簇的信道组配置,图2-6所示信道组配置的信道分配如下:,BS1选用的六个信道组为(1,25,49,73);(5,29,53,77);(21,45,69,93);BS2选
20、用的六个信道组为(2,26,50,74);(6,30,54,78);(22,46,70,94);BS3选用的六个信道组为(3,27,51,75);(7,31,55,79);.(23,47,71,95);BS4选用的六个信道组为(4,28,52,76);(8,32,56,80);.(24,48,72,96)。,信道分配策略,信道分配策略可分为两类:固定的信道分配策略和动态的信道分配策略。固定信道分配法:将某一组信道固定分配给某一基站,即基站的频点是固定不变的。小区内的任何呼叫都只能使用该小区中的空闲信道,如果该小区的所有信道都已被占用,则呼叫阻塞,用户得不到服务。其一变种为借用策略,如果它自己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移动 通信 第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7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