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检查技术五 造影检查.ppt
《影像检查技术五 造影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检查技术五 造影检查.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造影检查,一、定 义,人体某些组织成像时,缺乏组织间影像的自然对比(如肝组织与胃肠道),人为地在体内给予某种物质来增加组织间影像的对比度,以扩大诊断范围和提高诊断准确性,这种方法称为人工对比法,所用的物质称为对比剂(contrast media)。人工将能吸收X线的对比剂导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称为造影检查。,二、对比剂引入方法,对比剂引入人体的途径,根据人体各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主要分为直接引入法和间接引入法两大类。,(一)直接引入法,系通过人体自然孔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1口服法 如
2、食管、胃肠道造影等。2灌注法 如支气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结肠的灌注造影等,属于经自然孔道直接灌入法;肠道瘘管造影,软组织瘘管造影,属于经病灶瘘管直接灌入法。3穿刺注入法 如椎管造影,肝、胆管造影,浅表血管造影等,属于体表穿刺直接注入法;心腔、大血管及深部血管造影等,是直接穿刺利用导管将对比剂注入。另外,某些部位的脓肿、囊肿亦可用直接穿刺方法,抽出腔内所含液体而注入对比剂进行造影。,(二)间接引入法,将对比剂经血管注入体内,使其聚集于拟显影的器官或组织并使之显影的方法。主要方法是生理排泄法,即利用某些器官的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排至需要检查的部位,使脏器显影的方法。静脉肾盂造影,三、理想对比剂应具
3、备条件,对比剂种类繁多,理化性能各异。理想的对比剂应具备以下条件:1、与人体组织的密度对比相差较大,显影效果良好;2、无味、无毒性及刺激性,副作用小;3、易于排泄;4、理化性能稳定;5、价廉且使用方便。,四、X线对比剂分类及其理化特性,对比剂根据吸收X线性能不同,可分为阴性(X线可透性)和阳性(X线不透性)两大类。阴性对比剂(negative contrast media)为原子序数低、密度小的物质。一般都为气体,常用的有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主要差别在于溶解度不同。阳性对比剂(positive contrast media)为原子序数较高的物质,通常可分成两类:钡剂 难溶性固体对比剂硫酸钡;
4、碘化合物 碘化油 水溶性碘化合物,钡剂,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硫酸钡(barium sulfate),它是良好的胃肠道对比剂,若同时与气体对比剂合用就称为双重造影,能显示腔道内表面的细致结构。为白色粉末,无味,性质稳定,耐热,不怕光,久贮不变质,难溶于水、有机溶剂及酸碱性溶液。能吸收较多量X线,进入体内胃肠道后,能较好地涂布于腔道粘膜表面,与周围组织结构密度对比差异较大。从而显示出这些腔道的位置、轮廓、形态、表面结构和功能活动等情况。,多用于食管、胃肠道检查,根据需要将其调制成不同浓度的混悬剂。配置方法如下:1、普通检查用硫酸钡制剂:大致分为三类:(1)稠钡剂,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34:1,呈糊状
5、,用于检查食管。(2)钡餐用混悬液,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1:12。每人用量约150g,加温开水200250ml。用于检查胃肠道。(3)钡灌肠用混悬液,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1:4。硫酸钡250300g加温开水10001200ml调匀而成。,2、胃肠双重对比造影用硫酸钡制剂必须达到下列要求:1)高浓度;2)低黏度;3)细颗粒;4)与胃液混悬后不易沉淀和凝集;5)黏附性强。用于各部位的浓度和用量,大致如下:食管浓度200左右,口服量10ml30ml。胃和十二指肠浓度160200,口服量50ml250ml。小肠和结肠浓度60120,灌肠150ml300ml。,医用硫酸钡在胃肠道内不被机体吸收,以原
6、形从粪便中排出。故剂量无严格限制。注意:非医用硫酸钡往往含有氯化钡等有害物质,不可食用。,(二)碘化合物,碘与不同物质化合形成不同的含碘化合物,主要分为无机碘化合物(碘化油)和水溶性有机碘化合物两类,用于不同的器官检查。由于无机碘化物刺激性大,吸收慢,不良反应多,现临床较少应用。,无机碘制剂,常用的有碘化油(iodinated oil),含碘浓度为40,粘稠度较高,不溶于水,主要用于支气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和瘘管造影等。直接注入,显示出所在腔道的形态结构。碘化油几乎不被人体吸收,绝大部分由注入部位直接排出体外,如不能及时排出,少量碘化油残留在肺泡内或进入腹腔,可长达数月至数年之久,形成肉芽肿
7、。目前改用超液化碘油作上述部位的造影及肝脏肿瘤栓塞。,该类对比剂种类多,用途广,进展快,产品更新快。更新换代宗旨是使其毒性和不良反应降为最低。包括离子型对比剂和非离子型对比剂。浓度:特高 80%以上 高 60%79%中 50%60%低 45%以下 四肢及尿路造影,水溶性有机碘化物,药理:口服不佳,静脉注射后药物主要游离在血浆里,绝大部分经肾脏排泄,少量碘异位排泄。类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离子型对比剂进入人体离解为正负离子,如泛影葡胺-渗透压比血液渗透压高数倍,故又称为高渗对比剂。非离子型对比剂:在体内不解离,在水溶液中保持稳定,不产生带电荷的离子,一个分子对比剂在溶液中只有一个粒子,故称为非离
8、子型对比剂。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都可分单体对比剂和双聚体对比剂非离子型单体对比剂有优维显、欧乃派克、碘必乐等;双聚体对比剂以碘曲仑、威视派克为代表,其渗透压几乎等于血液渗透压。故又统称为低渗对比剂。,此类对比剂系排泄性胆道对比剂,多用于胆系方面检查,分为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类,后者较少应用。口服常用碘番酸,主要经肝脏排泄的有机碘化物,三、碘对比剂反应的机制,碘对比剂反应机制的性质、程度及发生率,一方面取决于对比剂本身的内在因素,如对比剂的渗透性、电荷、分子结构等;另一方面是外在因素,如注入对比剂的剂量、部位、患者的高危因素及造影方法等。其毒性反应一般可分为:特异质反应和物理-化学反应两类,(一)特异质
9、反应,此类反应是个体对碘的过敏反应,即使小剂量的对比剂也可引起这种反应,是难以预防的。特异质反应发生的机理主要有:1细胞释放介质 注射碘对比剂时,损伤血管内皮系统,引起组织胺的释放,导致一系列的临床症状。2抗原-抗体反应 血清中对比剂抗体活性较高,与抗原(对比剂)结合发生过敏反应。3激活系统 补体系统的激活使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注入对比剂后,易产生反应。,4.精神性反应 病人的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可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反应。特异质反应(碘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支气管痉挛、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呼吸和心跳骤停。,(二)物理-化学反应,此类反应临床较多见,
10、是由于碘对比剂的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的反应,和剂量相关,是可以预防的,有时与碘过敏反应同时出现。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对比剂的渗透压和对比剂的电荷 临床表现主要是与神经、血管功能调节紊乱有关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潮红或苍白、胸闷、心慌、出汗、四肢发冷等。,四、非离子型对比剂的优势,非离子型对比剂具有与离子型相同的碘成分,但渗透压明显低于离子型,且无带电荷现象,不干扰体内环境。不论是单体还是双聚体,在水溶液中都保持稳定,不解离出离子,也不带电荷。它们都是低渗对比剂,其中双聚体的渗透压更低,几乎接近血液的渗透压。所以广泛用于血管造影。,五、碘对比剂毒性反应及急救措施,不同的对比剂,发生毒性反应的
11、症状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关键在于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临床大致分为四类分为一般反应 轻度反应 中度反应 重度反应,一般反应 头痛、恶心、呕吐、荨麻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轻度反应 面部潮红、打喷嚏、恶心、头痛、头晕、皮肤瘙痒、结膜充血。处理 让患者安静休息,做好安慰及解释工作,让患者松弛,深呼吸,观察反应发展的动态。一般不需用药,症状可自行缓解,如需处理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mg。中度反映 面色苍白、呕吐、出汗、气促、胸闷、眩晕、喉干痒。处理 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须立即吸氧,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20mg.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重度反映 血压下降、脉搏细速、意识模糊、知觉丧失、
12、心脏骤停。处理 必须迅速通知有关科室及急诊科医师,就地急救处理。,六、碘对比副反应的预防(见书),尽量使用副反应少的非离子型对比剂。造影前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过敏史及用药史,肝肾功能;碘过敏试验;解除患者心理压力。认真筛选高危人群。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有过敏史,年龄因素 小于1岁和大于60岁。预防性给药,抗组织胺药物、强的松等。完备的抢救措施 各种抢救药物、氧气、心肺复苏器械等。在造影进行中需密切观察病人,一旦发生反应,立即终止检查,组织抢救。造影结束后也应观察病人一段时间,若无反应症状,再嘱病人离开,七碘过敏试验,碘过敏试验方法有五种:口服试验:口服10%碘化钾,每日3次,共2天,观察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像检查技术五 造影检查 影像 检查 技术 造影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7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