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ppt
《胃食管反流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食管反流病.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胃食管反流病,(gastricesophagitis reflux diseas)(GERD)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郭璟静,病例分析,许某,男性,52岁。1个月前开始出现反酸、胃灼热,进食后明显,伴有胸骨后不适感,夜间可被反流的“酸水”呛醒。无明显恶心、呕吐。当地医院按“胃炎“进行治疗,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无压痛,无肌紧张,肝脾未及,腹部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辅助检查:胃镜示食管下段红色条样糜烂带,最长直径小于5mm,不融合。请分析:该患者可能的诊断
2、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应进一步完善哪些检查?,胃食管反流病定义,Vakil et al.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19001920,GERD is a condition which develops when the reflux of stomach contents causes troublesome symptoms and/or complications.,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等症状和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胃内容物,胃酸:胃内容物中的主要损伤成分胃蛋白酶:激活和活性的维持依赖于胃酸胆汁: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GE
3、RD,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和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即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道炎(RE):是因胃内容物(胃酸和胃蛋白酶),甚至十二指肠液(胆汁和胰液)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NERD,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无食管炎的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或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Hamperl(1934)和 Winkelstein(1935)首次描述RE的病因和临床表现。(1)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病率:西方国家人群为1020%,国内北京上海地区8.97
4、%,(5%-10%)西安地区16.89%。,发病率:,Epidemiology,在欧美国家十分常见7-15%有GERD;55-81%的 GERD为NERD;RE占总人口的3-4%;烧心:7%/per day;15%/per month;40岁以上比例接近,但男性RE发生高于女性北京上海反流症状发生率为8.97%,RE为1.92%,发病率:,(2)RE内镜检出率:国外9%22%,北京协和医院为5.8%,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为1.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1.5%。由此可见,我国发病率较低,欧美国家发病率高。,(3)发病年龄和性别:4060岁为高发年龄,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加。男女发病无差异;反
5、流性食管炎:男性多于女性(23:1),病因和发病机制:,胃食管反流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抗反流防御机制包括:抗反流屏障、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和粘膜对反流攻击作用的抵抗力(屏障功能)。,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1)抗反流屏障:指食管和胃交界的正常解剖结构。包括:食管下括约肌(LES),胃斜行肌纤维,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胃黏膜连接部的皱襞,食管和胃之间的夹角(His角)和胃泡,腹部食管的存在等。上述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可造成胃食管反流。,病因和发病机制:,LES在抗反流作用
6、上最为重要,位于贲门口约3-4cm的下端食管,形成生理性的高压带,正常人静息时LES 压为1030mmHg,防止胃食管反流。,病因和发病机制:,下列因素可影响LES压:贲门失迟缓症手术后、某些激素(缩胆囊素、胰升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等),食物(高脂肪、巧克力等),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地西泮)等。腹内压增高(妊娠、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以及胃内压增高(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过性LES松弛(transit LES relaxation TLESR):指非吞咽情况下自发性LES松弛,松弛时间明显长于吞咽时LES松弛的时间,而且LES压的下降速率更快,LES 的最低压更低。,T
7、LESR 既是正常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的主要原因,又是LES静息压正常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2)反流物的清除功能:食物重力作用;食管运动(包括:自发性蠕动和继发性蠕动性收缩),唾液中和。,病因和发病机制:,自发性蠕动:吞咽动作诱发。继发性蠕动:反流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扩张并刺激食管引起继发性蠕动。容量清除,是食管廓清的主要方式。食管蠕动和唾液产生异常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裂孔疝引起胃食管反流病使食管对酸的清除降低。,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3)食管粘膜抵抗能力(胃食管反流病中仅有48%79%的患者发生食管炎症。)食管粘膜屏障:食管上皮表面粘液、不移动水层和表面、复层
8、鳞状上皮、粘膜下血液供应等结构。长期吸烟、饮酒以及抑郁等导致食管粘膜屏障作用下降。食管粘膜屏障作用下降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主要攻击因子(反流液):胃酸、胃蛋白酶、胆汁(非结合胆盐)和胰液(胰酶)。胃酸、胃蛋白酶损害食道粘膜最强,粘膜上皮蛋白变性,同时胃蛋白酶呈火花状态消化上皮蛋白。,病因和发病机制:,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反流物刺激食管粘膜受损程度与反流物的质、量及与粘膜的接触时间、部位有关。,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和发病机制:,(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反流物刺激咽喉部黏膜引起咽喉炎,亦可被吸入气管和肺,引起肺炎。,病理,有反流性食管炎(病变主要位于食管
9、下段,范围约10cm左右)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表现:水肿、潮红、糜烂、溃疡、增厚转白、瘢痕狭窄。,病理,病理组织学改变 1.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层增生;2.粘膜固有层乳头向上皮腔面延长;3.固有层内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浸润;4.糜烂和溃疡;5.胃食管连接处以上出现Barrett食管改变。,Barrett食管:指食管与胃交界的齿状线2cm以上出现柱状上皮替代鳞状上皮。组织学:特殊型柱状上皮、贲门型上皮或胃底型上皮。内镜下:正常食管粘膜颜色(均匀粉红带灰白)出现胃粘膜的颜色(橘红色),形状为环形、舌形、岛形。,病理,Barrett食管发生溃疡称为Barrett溃疡。Barrett食管是食管腺
10、癌的主要癌前病变,发生率高于正常人3050倍。,病理,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胃灼热和反流是本病最常见症状。具有特征性,因此成为典型症状。,五、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反流症状: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餐后明显或加重,平卧或躯体前屈时出现。反酸反流物多呈酸性,称反酸,常伴有烧心;反流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口腔。反流、胃灼热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的症状。,(二)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胃灼热(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胃灼热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和不适,常从胸骨下段向上伸延,在餐后1小时出现,特别进食辛辣食物后、饱食后、躯体前屈、卧位或用力屏气腹压增高时加重。
1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胸痛:反流物刺激食管痉挛导致,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者出现剧烈刺痛,类似心绞痛。,临床表现,吞咽困难: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导致,症状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少数可由于食管狭窄引起,症状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有严重食管炎或并发食管溃疡者,出现吞咽疼痛。,临床表现,(三)食管以外症状:咽喉炎、声嘶、咳嗽、哮喘等。部分患者以咳嗽或哮喘首发或为主要表现,哮喘无季节性,常有阵发性、夜间咳嗽与气喘的特点。出现吸入性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咽喉炎、声嘶。,临床表现,(四)其它 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咽部不适,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但无真正吞咽困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食管 反流病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73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