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级运动解剖学3.ppt
《12级运动解剖学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级运动解剖学3.ppt(2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下肢骨连接与运动 由下肢带关节和自由下肢关节两部分组成。,三、下肢骨连接与运动,1、下肢带关节与运动 下肢带关节包括耻骨联合和骶髂关节,两关节构成骨盆。骨盆的连接 由两块髋骨、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以及连接它们的关节、韧带和软骨构成。,(1)耻骨联合,由两侧的耻骨联合面借纤维软骨连接而成。韧带:上有耻骨上韧带,下有耻骨弓状韧带,前后方有耻骨前后韧带加固。,(2)骶髂关节,由骶骨、髂骨相对应的耳状面构成平面关节,活动范围很小。韧带有 骶髂骨间韧带:位于骶粗隆和髂粗隆之间。骶髂前、后韧带:在腹背侧前后加强此关节。骶结节韧带:连接坐骨结节与骶骨尾骨侧缘。骶棘韧带:连接坐骨棘与骶尾骨侧缘。还有髂腰
2、韧带。如图下,(3)骨盆的运动,骨盆以上下关节为轴可进行各种运动 A、以下肢为支点时:绕两侧髋关节共同的额状轴做前倾后倾,如体前屈和体后伸。绕一侧关节的矢状轴可向下向上的转动,如上下台阶动作。绕一侧关节的垂直轴做侧向转动,如竞走。,B、骨盆与下肢一起对脊柱的运动绕额状轴可前后倾:如仰卧举腿绕矢状轴可侧倾:如鞍马侧摆腿绕垂直轴可做回旋:如双杠前摆转体180,(4)骨盆的整体观,分部 骨盆以骶骨岬、弓状线、和耻骨联合上缘为界分大骨盆和小骨盆。,性别特征男女骨盆在 形态上有显著差异。,倾斜度 人体直立时骨盆呈倾斜位,小骨盆入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称骨盆倾斜度,男性为50-55,女性为55-60。,
3、结构特点 在力的传递过程中,骨盆后面形成两个负重骨弓,即“立弓”,经骶髂关节传到髋骨;“坐弓”传到坐骨结节。如上图,拱形结构既坚固又省材,能承受较大负荷而又可缓冲震 荡,保护内脏器官,2、自由下肢关节与运动,由髋关节、膝关节和足关节组成。,(1)髋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 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头构成球窝关节。关节的辅助结构A、髋臼唇: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的稳定性。股骨头几乎全纳入髋臼内。,B、韧带股骨头韧带 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和股骨头,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韧带中通过。,髂股韧带 是人体最强大韧带之一,呈人字形位于关节囊的前面,起自髂前下棘,止于股骨转子间线,可限制大腿过度后伸,和维持人体直立。,耻股
4、韧带位于髋关节内侧,限制大腿外展和外旋。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限制大腿内收和内旋。如图,髋关节的基本运动,髋关节非常稳固,因精确的对合结构,厚而紧的关节囊和强有力的韧带以及发达的肌肉使之成为人体中稳固性很强的关节。,髋关节的特点,通过专门训练可提高其灵活性和运动幅度。,(2)膝关节,关节的基本结构,由股骨、胫骨、髌骨关节面组成的椭圆屈戍关节,股胫关节:由股骨和胫骨相应的内、外侧髁关节面构成椭圆关节。股髌关节:由股骨的髌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滑车关节。股胫关节头大,关节窝浅,使两关节不相适应,关节囊薄而松弛。,关节的辅助结构,A、半月板半月板位于胫骨内外侧髁平台上,分内侧外侧。形状:内侧半月板呈“
5、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血供:半月板的血供差。在边缘和前后角有血供,中间几乎无血管区。易损伤,半月板的功能 传递负荷,吸收震荡,保护相连骨关节面,增强润滑,减少摩擦,维持关节的稳定和调节关节的内压的作用。,B、滑膜襞 是关节囊滑膜层向腔内皱褶而成,最大位于髌韧带两侧的翼状襞,襞内充满脂肪组织,起填充、防震和加固关节的作用。C、关节囊 髌上囊,髌下深囊,有减少摩擦的作用。,D、韧带,内侧副韧带:起止点分别是股、胫骨内侧髁。与关节囊和半月板相连。外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外侧髁,止于腓骨头。髌韧带:是股四头肌肌腱的延续,止于髌尖和胫骨粗隆。前、后交叉韧带:位于关节囊内。如图腘斜韧带:位于关节囊后方
6、,从后面加固膝关节。,关节的基本运动,关节的运动特点,A、膝关节伸直时关节吻合,侧副韧带紧张,关节只能屈伸;当屈膝时股骨两侧后部进入关节窝,侧副韧带松弛,关节可轻度旋转。B、因承受压力大,上下杠杆长,容易损伤。C、股、胫关节面因宽大可增大接触面,提高稳定性。D、是人体最大的关节,辅助结构多,应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和改善应力。,(3)足关节与运动,由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五个关节)组成。踝关节与运动 A、关节的基本结构 由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内、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叉状关节窝与距骨滑车构成屈戍关节(单轴)。关节头前宽后窄,关节囊前后薄而松弛。如图,内侧韧带:一条位于踝内
7、侧,呈扇形,起于胫骨内踝,止于距、跟、舟骨的内侧,限制足的外翻(如跟胫、距胫、胫舟部)。外侧副韧带:有三条互不联系的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三条均起于外踝,止于距、跟骨,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如图,B、关节的辅助结构,C、关节运动与运动特点,因只有一个运动轴(屈戍),可绕额状轴做屈(跖屈),伸(背屈),幅度50-80。由于距骨前宽后窄,当足跖屈时窄的后部进入关节窝,足可做轻度的内收外展运动。踝与距下关节联合运动可完成内翻、外翻运动,总幅度60。由于外踝比内踝低、内侧和肌肉韧带强,足内翻大于外翻,故外侧韧带更容易受伤。,跗骨间关节,由距跟关节、距跟舟关节、跟骰关节
8、、楔骰舟关节组成。足骨之间还构成跗跖关节、跖骨间关节跖趾关节、趾骨间关节。由于这些关节间关节囊紧、有许多韧带加固,除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可屈伸外,其余的活动很小。,(4)足弓,组成:由7块跗骨和5块跖骨,以及连接它们的韧带、肌腱构成。当人体直立时,仅以跟结节,第1和第5跖骨三点着地,形成穹窿状,既稳定,又分散冲击力。,分类:内侧纵弓:高,由跟、距、足舟、楔骨和第1-3跖骨构成,该弓曲度大、弹性好,缓冲力强,称弹性足弓。外侧纵弓:低,由跟、骰、和第4、5跖骨构成,该弓曲度小、弹性差,与维持直立有关,又称支持足弓。横弓:由楔、骰和跖骨底构成。,足弓的作用,足弓作为弓形结构,可支持负重,缓冲震荡,保
9、护足底血管神经。它弹性好,有利完成走、跑、跳等基本的动作技能,足弓关节多,并多为短骨,显示它的灵活轻便特点,方便运动。人足弓个体区别很大,扁平足血管神经易受压迫,易疲劳。但良好的体育锻炼可提高足弓的功能,纠正扁平足。,(二)运动下肢骨的主要肌群,按位置可分下肢带肌(骨盆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按肌肉对关节所产生的作用可分运动髋关节、运动膝关节、运动足关节的作用肌。,下肢肌的分部,1、运动下肢带关节的主要肌群 2、运动自由下肢关节的主要肌群,(1)运动髋关节的肌肉 按位置属于下肢带肌,以扇形和羽状为主。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做各种运动;远固定时可使骨盆绕髋关节运动。,使髋关节屈的作用肌主要有:髂腰
10、肌、股直肌、耻骨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肌拉力线从髋关节冠状轴的前方跨过,近固定时髋关节屈,远固定时骨盆前倾或 体前屈。,A、髂腰肌,位置与形态:位于骨盆内侧,由腰大肌、髂肌组成。结构:腰大肌为单羽状,髂肌呈扇形。,起止点:腰大肌起于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于髂窝;止于股骨小转子。功能:此肌是一块强有力的肌肉,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两侧髂腰肌使脊柱前屈、骨盆前倾,一侧收缩使脊柱同侧倾。,练习方法:正踢腿、悬垂举腿、仰卧起坐、仰卧剪腿,跪后撑发展伸展性。,B、缝匠肌,位置与形态:位于大腿前内侧层,呈扁带状,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斜行,是人体最长的肌肉,跨过了髋和膝关节,为双关节肌。此肌
11、在体育运动中容易“主动和被动不足”。,起止点: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旋外,并使小腿屈和旋内;远固定时两侧缝匠肌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练习方法:踢毽子,并可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C、阔筋膜张肌,位置与形态: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为棱形肌。起自髂前上棘,止于胫骨外侧髁。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屈、外展和旋外。远固定时体侧屈、两侧同时收助骨盆前倾。,使髋关节伸的作用肌,有臀大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大收肌、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后部。如图 A、臀大肌位置与形态:位于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呈四方形,是人体最粗大、最有力的肌肉。结构:肌束平行排列,可分上部和下部肌束。,
12、起止点:起于髂骨翼外面、骶尾骨背面。肌束斜向外下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伸、旋外;上部肌束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维持人体直立。练习方法:后踢腿、俯卧背腿、后蹬跑、跑斜坡、蛙跳可发展 臀大肌力量。正压腿 可提高其伸展性。如图书上,B、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面外侧浅层,为棱形结构:有长短两头,肌束平行排列。起止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止于腓骨小头。,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旋外;远固定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下蹲),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下桥)。练习方法:后踢腿跑,正压腿可提高其
13、伸展性。,C、半腱肌、半膜肌位于大腿后面内侧,一半是肌腱;半膜肌位于半腱肌的深层。都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功能同上,但小腿旋内。练习方法同股二头肌。,使髋关节内收的作用肌,称内收肌群,主要有耻骨肌、短收肌、长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肌拉力线从髋关节矢状轴内下方通过。近固定使髋关节内收,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A、耻骨肌位置和形态:位于大腿内侧上部,为长方形短肌起止点:起于耻骨上支,止于股骨粗线。功能:近骨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B、短收肌位置于形态:位于耻骨肌与长收肌深面 C、长收肌位置和形态:位于耻骨肌内侧,为三角形扁肌起止点:起于耻骨上支,止于股骨粗线内侧
14、中部。功能:近骨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内收;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D、大收肌位置于形态:位于短收肌深层,为最大内收肌,三角形。起止点:起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伸;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E、股薄肌位置于形态:位于大腿内侧浅层,为带状长条肌。起止点:起于耻骨下支;止于胫骨粗隆内侧。功能:近骨固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内收,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旋内;远固定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使髋关节外展的作用肌,主要有臀中肌、臀小肌、臀大肌的上部、阔筋膜张肌和梨状肌。肌拉力线从髋关节矢状轴外上方跨越。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使骨盆侧倾。
15、,A、臀中肌、臀小肌,位于臀部外侧,大部分被臀大肌覆盖,臀小肌在臀中肌深层。均为羽状扇形。结构:呈放 射状排列。起止点:两肌起于髂骨 翼外面;止于 股骨大转子。,功能:近固定时大腿在髋关节处外展,前部可屈和旋内,后部可伸和旋外;远固定时使骨盆同侧倾,前部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前倾,一侧收缩使骨盆同侧旋转,后部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一侧收缩使骨盆对侧旋转。练习方法:负重侧踢腿,侧控制腿可发展其力量。体侧屈可发展其伸展性。如图书上,B、梨状肌位于小骨盆内,呈梨形。功能使大腿外展和旋外。,使髋关节旋外的作用肌,主要有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后部、梨状肌等,肌拉力线从髋关节垂直轴后或外侧跨过。近固
16、定时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向对侧旋转。,使髋关节旋内的作用肌,主要有 臀中肌和臀小肌前部级束。,(2)运动膝关节的作用肌,按位置属于大腿的肌肉,起自股骨或骨盆,止于小腿骨。按膝关节的运动形式可使膝关节屈和伸、旋内和旋外。,使膝关节屈的作用肌 主要有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股薄肌、缝匠肌、腓肠肌。各肌拉力线从膝关节冠状轴的后面跨过,近固定时使小腿在 膝关节处 屈,远固 定使大腿 在膝关节 处屈。,使膝关节伸的作用肌,A、股四头肌位置与形态:位于大腿的前面,是人体中最大的肌肉,共有四个头,即股直肌-位于大腿前、股中肌-位于股直肌深层、股外肌-外侧面和股内肌-内侧面。结构:为羽状肌,
17、股直肌是双关节肌,起止点股直肌起于髂前下棘股中肌起于股骨体前股外肌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肌起于股骨粗线内侧唇四头合成一强有力的腱,由前和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髌骨的存在加大了股四头肌作用力矩和旋转力矩。,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维持人体直立。练习方法:立定跳远、负重深蹲、悬垂直腿上举、纵跳摸高、连续跨跳。俯卧反弓可发展股四头肌的伸展性。,使膝关节旋内的作用肌,主要有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缝匠肌、腓肠肌的内侧头。各肌拉力线从膝关节的垂直轴前面内侧通过。近固定在小腿处于屈位时膝关节旋内。,使膝关节旋外的作用肌,主要有大腿
18、后外侧的股二头肌和小腿后面外侧腓肠肌外侧头。二肌拉力线从膝关节的垂直轴外侧通过。近固定小腿处于屈位时膝关节旋外,(3)运动足关节的主要肌群,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群,起自小腿或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近固定使踝关节屈、伸、内翻和外翻。,A、使踝关节屈的作用肌 主要有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A)小腿三头肌,位置与形态: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合成。两肌特别发达。结构:腓肠肌有内、外侧两个头,双关节肌,呈棱形;比目鱼肌一个头,形似比目鱼,为羽肌,单关节肌。,起止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于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的后上
19、部;三头向下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功能:近固定使踝屈(跖屈,绷脚尖),腓肠肌还可以屈膝关节;远固定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或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人体向前倒,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练习方法 负重提踵、一些脚尖跳可发展小腿三头肌力量,勾脚压腿可发展其伸展性。,(B)胫骨后肌,位于小腿三头肌深层,为羽肌。功能:近固定使足内翻,并协助足跖屈。远固定时使小腿靠近踝关节,足尖站立。可维持足弓。,(C)拇长屈肌,位于小腿三头肌深层外侧,为羽状肌。近固定屈拇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远固定时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即维持足尖站立。,(D)趾长屈肌,位于小腿三头肌深层内侧,为羽状肌。近固定时可屈足趾,并协助足跖屈和
20、内翻;远固定时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即维持足尖站立。,(E)腓骨长肌(F)腓骨短肌,位于小腿外侧,腓骨短肌位于腓骨长肌的深面。为羽状肌。,B、使踝关节伸的作用肌,主要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和第三腓骨肌。近固定时使踝关节伸,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下蹲),使足内翻的作用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使足外翻的作用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第三腓骨肌。,运动足趾的作用肌,按位置属于小腿肌和足肌。各肌的拉力线从冠状轴前、后方跨过,近固定时使足趾产生屈和伸运动。使足趾屈的作用肌拇长屈肌、拇短屈肌、趾长屈肌、趾短屈肌。使足趾伸的作用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趾长伸肌、趾短伸肌等。,(三)常用的下肢
21、皮肤、肌性和肌腱标志 1、臀股沟 5、半腱肌、半膜肌腱 2、腘窝横纹 6、股二头肌腱 3、臀大肌 7、小腿三头肌 4、股四头肌 8、跟腱,(四)发展下肢主要肌肉力量练习和伸展性练习举例 1、发展下肢主要肌肉力量练习杠铃负重半蹲:可练习股四头肌、臀大肌负重屈小腿:可练习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坐姿抗阻力腿屈伸:练习股四头肌抗阻力内收腿: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股薄肌 2、发展下肢伸展性练习举例后压腿:髂腰肌、缝匠肌、股四头肌搬前腿:臀大肌、股后肌群坐位体前屈:臀大肌、股后肌群、小腿三头肌、腰背肌纵劈叉:前腿的臀大肌、股后肌群、小腿三头肌;后腿的髂腰肌、缝匠肌、股四头肌、胫股前肌,四、躯干
22、骨的连接和运动躯干的主要肌群,(一)躯干骨的连接和运动 躯干骨由椎骨、肋骨和胸骨所组成。躯干骨借其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1、脊柱的连接与运动 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并参与构成胸、腹、盆腔的后壁,具有支持体重、传递重力、缓冲震荡、保护器官和运动的功能。成人24块椎骨、骶尾各一块,加上椎间盘、韧带构成,长度为身高的40%,男性约70厘米,女性65厘米,老年人短。,(1)脊柱的连结一般椎骨的连结:包括椎体间的连结、椎弓间和突起间的连结。A、椎体间的连结:第一椎间盘 位于相邻椎体之间,是纤维软骨,共23个(第1、2颈椎无椎间盘,腰5骶1有)。总厚度是脊柱的1/4,胸的中部最薄,颈次之,腰最厚,最厚17
23、.1毫米,不同年龄厚度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厚。一天中早上厚。,椎间盘由纤维软骨环和髓核构成,坚韧而富于弹性,受压时变形,解压时恢复。具有承受压力、缓冲震动、保护 脑和脊髓,增大 脊柱运动幅度的 功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纤维变粗变脆,髓核变性,失去弹性,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预防时多从事体育锻炼,增强竖脊肌的力量,保持正确的用力姿势,不过度负荷。,第二韧带 前纵韧带 是人体中最长的韧带,很坚韧,起于枕骨大孔,止于第1、2骶骨,紧贴椎体和椎间盘前面,从上向下逐渐变宽增厚,其作用是限制脊柱后伸。有人测定此韧带可承受140-180公斤拉力。,后纵韧带 位于椎体和椎间盘后方,构成椎管前壁
24、,较细且较弱,起于第二颈椎,止于骶管,其作用是限制脊柱前屈。,B、椎弓连接黄韧带(弓间韧带)椎弓连接填充椎板之间空隙,其作用是限制脊柱过度前屈。C、突起间的连接横突间的连接 相邻两横突借横突韧带相连,有限制脊柱过度侧屈的作用。,d、棘间、棘上韧带 颈锥的棘上韧带扩展为板状称项韧带(194页),两韧带均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功能。,其它关节的连接,A、寰枕关节 由寰椎的上关节凹和枕骨髁构成椭圆关节,左右寰枕关节在功能上联合,使头屈伸、侧屈和环转。两关节被十字韧带加固,寰椎的横韧带可承受11.45公斤的拉力。如图,B、寰枢关节:由三个结构上独立,功能上联合的关节构成,只能使头绕垂直轴做回旋运动。C、
25、上下关节突关节:相邻上下关节突借关节囊连成活动很小的平面关节。如图D、腰骶连接:第五腰椎和骶椎构成,连接与其它椎间基本相同,但两侧有髂腰韧带加强。骶骨与尾骨借软骨相连,有轻微的运动。如图,(2)脊柱的整体观,1、从前面看:第2颈椎到骶椎逐渐增大,第二骶骨以下逐渐减小。2、从后面看:棘突在背后形成以纵脊,两侧有沟。儿少不正确的姿势可导致侧弯。,3、从侧面观:有4个生理弯曲,颈、腰曲向前凸,胸、骶曲向后凸。胸曲骶曲在胚胎时形成,颈曲在出生后3-4个月,腰曲在1岁左右形成。,(3)脊柱的运动,1、脊柱构成人体躯干中轴和支柱,具有支持负重的功能,脊柱是一弓形结构,有良好的弹性,可传递压力,缓冲震荡,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运动 解剖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7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