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九级教材分析.ppt
《华师大九级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九级教材分析.ppt(1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华师大九年级教材分析,第21章分式,【本章特点】,应使学生知道分式与整式同样也是来源于实际,认识分式是一种具有特殊形式的代数式,分式与分数有许多类似的性质教材尽可能地采用类比的方式,依据学生所熟悉的整式与分数的知识,讲述分式的有关内容在内容的安排上,主要介绍最为基本的数学内容,删繁就简,摒弃了过于繁琐的不必要内容,【本章特点】,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与探索空间,重视各种运算性质的理解与探索。教学中应较好的控制习题的总量和繁难程度,增加有一定生活背景或与其他学科综合的例习题。,21.1整式的除法建议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除法运算。
2、,【教学建议】,1教材概括出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有两个层次,先是通过“试一试”的计算结果,归纳发现出公式;然后再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进一步理解这个法则2P3的“思考”中要求学生计算(ab)4(ab)2,主要考查学生的整体思想,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教学建议】,3例2第(3)题与前两题不同,在被除式中多出了一个字母“c”,结果它仍将保留在商中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实质还是与两个单项式除法的一般规律相一致的4最后的“讨论”综合本节学过的内容及运算律(先把除法化为乘法,再利用乘法分配律),【教学建议】,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放在本节最后的“讨论”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运算规律整式的除法在课程标准中
3、并没有被明确提出来,因而教学中不要任意拔高要求,尤其对多项式除以多项式,教学中更不要作为基本要求,21.2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建议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建议】,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则是约分与通分的依据,是分式运算的基础,【教学建议】,1从“做一做”中的几个问题开始我们可以看到,分式与分数类似,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它们的商便可以用分式来表示有理式的分类与有理数的分类类似,教学中可以进行类比2判断一个代数式是整式还是分式,不必过分强调,也不必去总结一些判断方法注意避开一些模棱两可的式子让学
4、生加以判断,如 等等,【教学建议】,3在理解分式的意义时,应该强调字母的容许值范围必须使分母不为零可适当补充相关的例题与练习.4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都是通过与分数情形相类比而展开的教学重点不要偏移到死记分式基本性质及最简分式、最简公分母等概念上,21.3 分式的运算建议2课时,【教学目的】,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建议】,教材中对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并没有给出运算法则,而是完全类比分数的乘除法与加减法,建立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时,不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去记忆法则条文,而要处理好与分数的类比,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顺利完成新知识的构建,【教
5、学建议】,1教材先是让学生看一些例子,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分式乘除法的做法,然后自己总结出运算的规律2分式的加减法直接让学生计算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在与分数加减法类比的过程中,掌握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接着,类比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点明了异分母分式加减的要点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再进行加减,21.4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的分式方程建议2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建议】,本节重点是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尤其要注意对根进行检验,如果是增根,那么一定要舍去1教材首先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问题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
6、教学建议】,2教材是通过例1来指出增根的存在,“增根”的概念是一个新概念,关键是让学生明白:可能产生增根,必须进行检验,并会进行检验3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点:注意实际问题中方程根的检验,除了要检验是否是所列方程的增根外,还要检验是否符合题意,即检验是否使得实际问题有意义,,21.5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建议2课时,【教学目的】,理解零指数幂及负整指数幂的意义,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教学建议】,1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探索”过程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仿照前面学过的同底数幂的除法公式进行计算,这能较好地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联系;二是从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由于被除式与除式相等,
7、因而它们的商都等于1,这也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两者结合在一起,就能得到新的结论,即零指数幂的意义负整指数幂的探索与零指数幂的探索是完全类似的,只要让被除数的指数小于除数的指数,便出现了负整指数,【教学建议】,2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的意义都是一种规定,教材中的“探索”只是帮助学生与已有知识联系,使对学生理解这两个规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3例2中两个小题其实就是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同时也为下面讲科学记数法打下基础4要把绝对值小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表示与绝对值大于1的数的科学记数法相联系,比较它们的异同点,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同时更要让学生看到它们的统一性,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特
8、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实际注重选用的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简化概念的引入,避免一些繁琐而实际意义不大的解方程运算,以及一些繁、难偏、旧的应用问题,22.1一元二次方程建议1课时,【教学目的】,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教学建议】,1本节教材通过问题l、2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方程的实际意义并体会到已有方程知识的不足本节教学的内容并不多,教师可以适当增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并采用较为开放的教学方式,【教学建
9、议】,2对一元二次方程及相关的一些概念,不要过于强调形式上的定义,也不需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有关概念教材没有明确给出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的概念,但可以引导学生习惯于按未知数的降幂排列来整理方程,对“a0”的意义,要结合实例给予说明,2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建议7课时,【教学目的】,理解配方法的意义,会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教学建议】,1在本章中可补充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种方法简便易学,学生完全能掌握,可限制在二次项系数为1的情况2在本章中
10、,“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作为阅读材料出现,而“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仅在“实践与探索”中作为问题3出现,显然要求低了一点这两个内容在后续的学习中有较大的作用,特别在“二次函数”这一章中将经常用到,故可适当补充提高,但要把握一定的尺度,不必挖掘得太深,22.3实践与探索建议34课时,【教学目的】,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获得更多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更好地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建议】,1本节中提供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素材(包括例题和习题),主要有两类问题:一类是与生活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思考和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综合应用
11、已有的知识,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去尝试解决,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经验;另一类是对一元二次方程本身相关知识的拓展和探索,以此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建议】,2,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相应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定量和定性描述的结合3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仍然要防止分类的模式化教学,注意不要将繁、难、偏、旧的问题作为让学生探索的题材,【教学建议】,4问题1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并且重在学生对探索过程的参戈和体验本题的函数
12、关系式并不难列出,只是对三次函数,学生并不了解它的性质,不要多作介绍要让每个学生都算一算,并结合图形观察,直观感受到最大值是存在的,且能通过相互合作、估算,找出它的近似值或范围,这就已达到教学的目的不要试图再加以进一步的解释,【教学建议】,问题2中关键在于对原财政收入值的设定和“探索”中要求的变换.根据学生情况,可以介绍增设辅助未知数的方法:设原财政收入A元,则“翻一番”后的财政收入为2A元.列出方程后即能将A消去,只起到“辅助”的作用.,第23章圆,【本章特点】,本章与以往相比,在内容上有所删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呈现方式上,力求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与前面的学习一样,既要求学生能
13、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索,也加强了数学说理的成分,【本章特色】,在本章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数学思想方法:运动变化的思想(直线与圆、圆与圆等)化归的思想(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分类的思想(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数形结合(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本章特色】,另外,通过一轮教学,我们觉得在本章中可以补充下列内容:(1)了解垂径定理的推论;12课时(2)了解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建议放在23.21后面);1课时(3)了解两圆公切线的定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2课时(4)复习可由原来的2课时扩充到34课时说明:补充的内容以计算
14、为主,不必提出证明要求,23.1圆的认识建议2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圆及弦、弧、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2探索并了解圆的对称性以及垂径定理3探索并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教学建议】,1教材没有严格定义“弦”、“弧”的概念,教学中重点放在图形的识别上,即从图形中能正确地识别出哪些图形是弦、哪些图形是弧可适当引入反例2“圆的对称性”是圆的一个本质属性,可以利用圆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的性质来研究圆心角、弧、弦间的关系;利用圆是轴对称图形来发现“垂径定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多动手实验,多观察,【教学建议】,3教材中同样没有给出“圆周角”的严格的文字定义,
15、而是通过具体的图形来让学生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圆周角如图23.1.8那样,进一步给出更多的图形(既有是圆周角的图形,也有不是圆周角的图形),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23.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建议5课时,【教学目的】,1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及内切圆、外接圆、内接三角形、外切三角形的概念3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掌握切线的识别方法4了解切线长及切线长定理5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教学建议】,1“三角形的外接圆”等概念是放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向学生讲明“确定”的含义:存在性、惟一性。对于惟一性: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能否
16、发现过三点有另外一个圆?2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可以通过类比“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得出根据直线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关系的不同,可以有直线与圆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培养学生类比的思维方法,【教学建议】,3对于“切线的判定方法”,可以通过“做一做”的作图过程,引导学生直观地得出结论对结论加以分析:“经过半径外端;垂直于这条半径”这两个条件是缺一不可的同时通过“做一做”也可以让学生考虑:如何画过圆上一点的切线(不要求尺规作图)?可总结切线的三种识别方法:(1)定义;(2)d与r的大小关系;(3)教材第57页“做一做”所得的结论,【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明确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切
17、线是直线,不能度量;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可以度量教材通过研究第59页“试一试”的实际问题引出内切圆的概念对于“内切圆”的唯一性,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如让学生试一试能否画出别的内切圆来教学时,注意区别“内切圆”和“外接圆”这两个概念,以免学生混淆,【教学建议】,4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可以结合图形加以辨识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获得探究此类型问题的方法,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中,可更多地让学生独立去探索、发现,23.3圆中的计算问题建议2课时,【教学目的】,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以及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建议】,圆柱
18、和圆锥都是旋转体,它们的侧面都是曲面,而且都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种特性使得他们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工厂的工人师傅要制造各种圆柱、圆锥的工件时,常常要根据工件的尺寸,通过计算,在材料板上画出图形,然后再裁下制作在圆锥的侧面积的教学中要强调它的应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想一想”中,让学生复习圆柱的侧面积的知识,和圆锥的侧面积进行比较和联系,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第24章 图形的全等,【本章特色】,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全等的概念、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命题与证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部分主要介绍五种基本作图以及五种基本作图的简单应用,该部分与图形的全等有内在的联系,作法的合理性
19、和正确性的解释需要全等的知识在命题与证明一节中,事例说明证明的必要性,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直观感知、操作认获得结论的方法的局限性和利用逻辑推理进行证明的必要性,为进一步学好逻辑推理们基础,【本章特色】,本章在以前数学说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些最主要的推理论证的方法,加强数学理性训练,初步提出了命题与证明,引导学生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学会由公理出发,证明有关的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使学生养成言必有据的正确思维习惯同时,摒弃了过于繁琐的不必要内容,降低推理论证的难度,24.1图形的全等建议1课时,【教学目的】,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知道根据图形全等的概念识别全等的图形;知道全等图形的对应角、
20、对应边相等,会利用图形的全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建议】,本节主要是对全等图形、全等多边形、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使学生知道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形是全等图形,而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图形全等的例子很多,如数学课本的封面、光盘的表面、名片等,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试着用一个名词概括这些例子,由此体验数学概念由具体现象抽象出来的过程,体验数学术语表达的精练、简洁,【教学建议】,2教学中可以把相似多边形和全等多边形的概念征相类比,认识相互之间的异同相似多边形形状相同,而全等多边形不仅形状相同而且相同当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为l时,相
21、似多边形就变为全等多边形相似多边形的对应比例、对应角相等;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教学建议】,3教学中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的翻折、旋转、平移变换,这些变换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图形的大小和都没有改变,变换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4习题24.1中的第2题要求学生画全等的四边形,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方格纸让学生画出全等的多边形,并让学生说出两个图形换过程,24.2全等三角形的识别建议6课时,【教学目的】,经历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若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22、)的探索过程,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识别三角形的全等,【教学目的】,经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识别方法(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其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探索过程,并会运用各种方法识别直角三角形的全等,【教学建议】,1教学中注意把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和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相对照。三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相似;三边对应相等,则三角形全等。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则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相等且夹角也相等,三角形全等。两角对应相等且夹边对应成比例,三角形相似;两角对应相等,且夹边对应相等,三角形全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把全等看成相似的特例,使学生把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知识系统,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大 教材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70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