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鱼类概述.ppt
《海洋鱼类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鱼类概述.ppt(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洋鱼类第一部分 概述,第一节 鱼体的外部形态,鱼体的外部分区鱼类的体型鱼的头部器官鳍,一、鱼体的外部分区,1、如何划分鱼体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2、鱼体头部分为哪些部分?,1、如何划分鱼体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圆口类和板鳃类等没有鳃盖的种类:最后一对鳃裂 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鳃盖骨后缘躯干部与尾部的分界:肛门或尿殖孔后缘比目鱼类: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骨。,吻部(snout)眼后头部眼间隔(interorbital space)颊部(cheek),2、鱼体头部分为哪些部分?,鳃盖膜,鳃盖,鳃盖膜(branchial membrane):有鳃条骨(branchio
2、stegal ray)支持。喉部(jugular)下颌联合(mandibula symphysis)颏(ke)部(颐部chin)峡部(isthmus)峡部是否与鳃盖膜相连接,在鱼类分类学上是重要的形态特征。,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鱼类的体轴:头尾轴(主轴)、背腹轴(矢轴)、左右轴(横轴)。,鱼类有哪些体型?,五种基本类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棒形(鳗形)、不对称形。其他特殊体型:带形、箱形、球形、海马形、翻车鲀形、箭形。,最常见的一种体型,体呈纺锤状,中段肥大,头尾稍尖细。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例如鲻、梭、鲐、马鲛鱼 等。这样的体型可将水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以耗费最小的能量获得
3、较大的游泳速度,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纺锤形(fusiform),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最短。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如乌鲳、绿鳍马面鲀、鲳、团头鲂等。,侧扁形(compressiform),平扁形(depressiform),背腹扁平、左右宽阔。大部分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如鳐、魟、鲼(fen)、鲾鲼等。,鱼体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特别缩小,形如一根棍棒。如鳗鲡、黄鳝、海鳗、烟管鱼等。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棒形(鳗形)(anguilliform),不对称形,两眼长在头的一侧,口已扁歪,颌齿和体色两侧也不相同,有眼侧的色泽
4、往往与环境一致,以避免敌害的侵袭,如鲽形目鱼类。,独特的体型,球形:体近似圆球形,游泳迟钝。,海马形 翻车鲀形:,独特的体型,箭形带形 箱形,独特的体型,第三节 鱼的头部器官,板鳃类和鲟类的吻一般比较发达。颌针鱼、旗鱼、箭鱼的吻也很长。功能:摄食、防御。,一、吻(rostrum),二、口(Mouth),功能:鱼类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呼吸时水流进入鳃腔的通道。口的形状、位置,主要与鱼类生活习性及食性有关。硬骨鱼类的口可以分为:上位口、下位口及端位口。唇(lip):鱼口缘的皮褶构造,无任何肌肉组织,有别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真唇。,鱼类的口,口上位 口端位 口下位,鱼类口裂的大小和形状与其捕食习性的关系
5、,凶猛肉食性鱼类:口裂较大,齿尖锐锋利。深海鱼类:口更大,齿尖锐。温和肉食性鱼类:一般口裂较小。有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口裂很大。烟管鱼等:口延长呈管状,口很小,开口于管状吻的前端。,三、须(barbel),功能:须上有味蕾分布,辅助鱼类发现和觅取食物。鳅科及鲇形目均以口须多而著称。深海种类颌下常具一长须,分叉呈树枝状,在一些末梢上可能具有发光器。,1、吻须,2、颌须,3、鼻须,4、颐须 口须的形状、位置、长短和数目为分类特征之一。,一般多位于头部两侧。扁平的鱼类:眼转到头顶。鲽形目:眼睛扭转在体之一侧。弹涂鱼:眼十分突出,且能左右转动观看四方。盲鳗:眼已退化。深海鱼类:有些种类已退化为盲鱼,而
6、有些种类的眼则变得特别大。,四、眼(eye),巨尾鱼,银斧鱼,鱼眼既无泪腺,亦无真正的眼睑。眼完全裸露。脂眼睑(adipose eyelid):若干鲱形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瞬膜:有些鲨鱼的眼所具有的可以自行移动眨眼的膜状器官。,主要的嗅觉器官,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嗅囊,嗅囊以外鼻孔与外界相通,不兼作呼吸道作用。鼻孔的形状、位置和数目因鱼的种类而异。,五、鼻(nose),圆口纲:鼻孔只有一个,开口于头部背面的正中央或头部前端。软骨鱼类: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口鼻沟:有些鲨鱼连接鼻和口隅之间的沟状结构,水由鼻孔经口鼻沟到口,可以看作是鼻孔通口腔的最原始型的
7、通道。,硬骨鱼类:绝大多数每侧均有两个鼻孔:前鼻孔为进水孔,后鼻孔为出水孔。由鼻瓣隔开。少数硬骨鱼类每侧只有一个鼻孔。除肺鱼等一些种类,一般鼻孔不与口腔相通。,鱼类头部后方两侧的孔裂。与呼吸有关。圆口类:鳃裂均个别开口成圆形。板鳃类:共57对鳃裂,在鲨类开口于头部的两侧,在鳐类则开口于头部腹面。全头类:具有一皮褶的假鳃盖,从外观上只看到一对鳃孔。,六、鳃裂(gill cleft)和鳃孔(gill aperture),所有的硬骨鱼类都具有鳃盖,并有骨骼支持,在外观上只能看到一对鳃孔,鳃盖边缘具有皮质鳃盖膜。黄鳝(合鳃目):左右鳃孔在腹面愈合为一,鳃孔下位,纵裂。,大部分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类在眼后
8、方的一对孔。实质上是一个退化了的鳃裂。板鳃鱼类在水底潜伏时,改用喷水孔引入水流进行呼吸,可避免泥砂进入鳃腔。一般鳐类的喷水孔特别大,鲨类的喷水孔小或退化。,七、喷水孔(spiracle),1、鳍由什么组成?鳍条可分为哪些类型?2、鱼体有哪些鳍?各鳍有何功能?各鳍有哪些特化现象?3、何谓鳍式?解释鳍式所表达的意义。,第四节 鳍,功能:鳍(fin)是鱼类特有的器官,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鳍条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鳍的功能和组成,不分支不分节,为软骨鱼类所特有。“鱼翅”。,角质鳍条(ceratotrichia
9、),由鳞片衍生而来,又称骨质鳍条,为硬骨鱼类所特有。1、分枝鳍条 2、不分枝鳍条 3、假棘 4、鳍棘(真棘),鳞质鳍条(Iepidotrichia),鳍的种类,奇鳍(Median fin):背鳍 dorsal Fin臀鳍 anal fin 尾鳍 caudal fin偶鳍(Paired fin):胸鳍 pectoral fin腹鳍 ventral fin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主要根据。,功能:维持直立和平衡,攻击或自卫。数量:背鳍一个、二部分或三部分,或更多部分。有的种类背鳍后面生有一个或若干个小鳍(finlet)(又称副鳍),或脂鳍(adipose fin)。,(一)背鳍,小 鳍
10、:鲭科等鱼类的背鳍和臀鳍后方的一系列的小形鳍,每一小鳍都由1枚分枝鳍条组成。又称副鳍。脂鳍:在背鳍之后的一个小形鳍状物,位于后面的尾柄上,形状肥厚,内无鳍条,由脂肪组成。,小 鳍 和脂 鳍,几种鱼类的背鳍和臀鳍,低等真骨鱼类:背鳍完全由鳍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malacopterygii)。高等真骨鱼类:背鳍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actinopterygii)。软鳍鱼类一般只具有一个背鳍。棘鳍鱼类第一背鳍均由鳍棘组成,故又称为背鳍鳍棘部。,真骨鱼类(辐鳍亚纲除硬鳞总目外的其余8个总目)的背鳍,背鳍的特化,鳐类:背鳍退化,位置移到尾部后端,形状很小。斑鰶及大海鲢等鱼:背鳍的最后一鳍条延长成丝
11、状。体躯延长的鱼:背鳍很长(带鱼)。,鮣:第一背鳍变成位于头顶部吸盘状的印。鮟鱇:第一背鳍特化为一些细长的钓丝。深海鮟鱇背鳍鳍棘顶端的皮瓣能发光。,Sucking disc,(二)臀 鳍,位于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多数鱼类具有一个臀鳍,但也有些鱼类具有两个,如鳕。鳉形目一些种类(如食蚊鱼)的雄鱼有交配器,为臀鳍一部分鳍条特化而成。,食蚊鱼,功能: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组成:由鳍条组成,绝无真正的鳍棘。特化:尾鳍退化或没有尾鳍。硬骨鱼类的尾鳍:新月形、深叉形、内凹形、平直形、圆形以及尖圆形等。,(三)尾 鳍,游速快而作长距离洄游的鱼:尾鳍多半呈新月形,尾柄细。游速慢的鱼
12、:多半呈圆形或平直形,尾柄也较粗大。,尾鳍的形状和鱼的游泳速度的关系,(四)胸鳍,功能: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特化类型:1.扩大为体盘:鳐等.2.特别长大:飞鱼等.3.发达成肉柄:弹涂鱼.4.延长成丝状:马鮁.5.特化成指状:红娘鱼.6.无胸鳍:黄鳝和丝鳗科,(五)腹鳍,功能:协助平衡。腹鳍的不同位置在鱼类分类和研究鱼类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腹鳍胸位或喉位在进化上比较高等。,腹鳍的特化类型1.主要是特化为吸盘,如虾虎鱼,爬岩鳅等.,2.软骨鱼类的鳍脚:所有现代软骨鱼类的雄鱼的腹鳍内侧变为鳍脚,为雄性交接器。,鳍 式,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
13、据之一。通常以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在有些鳍式中,有时也不采用上述代号,而直接写明各鳍的名称。在鳍式中,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棘条)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鳍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大黄鱼:D IX,I3134:表示该鱼第一背鳍由89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 1鳍棘和3134鳍条组成。,宽尾鳞鲀:D,225:表示第一背鳍有 2 鳍棘,第二背鳍有2不分枝鳍条和25分枝鳍条组成。,鲤:D.31522(或一1522):表示鲤
14、只有一个背鳍,它有3枚不分枝鳍条(或以表示3枚假棘)和1522枚分枝鳍条。,2023/2/27,63,2023/2/27,64,2023/2/27,65,第二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The skin and its derivatives,第一节 皮肤和腺体第二节 鳞 片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发光器,一、皮肤和腺体,一、皮肤(skin)表皮:起源于外胚层,一般可分为生发层和腺层两部分。鱼类表皮的特点:1.薄而柔软,角质化程度极低,甚至一点也没有。2.具大量单细胞腺。,真皮:起源于中胚层。多数鱼类可细分为三层,即外膜层、疏松层和致密层。大多数鱼类在真皮的疏松层和致密层下面有一层疏松的皮下层,含有色素细胞和
15、脂肪细胞。严格地讲,此层并不属于真皮的范围。,二、腺体(gland),皮肤腺体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包括单细胞腺及毒腺。(一)单细胞腺(unicellular gland)(粘液腺)不同的种类,粘液腺发达程度不同,以圆口类和鳗鲡目种类最发达。粘液腺分泌粘液素,粘液素遇水后成为粘液。粘液素系一种蛋白质类化合物。,粘液的生物学意义,1.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鱼的游泳速率。2.可以减少细菌或寄生虫类对鱼体的侵袭。3.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或被捕后易于挣脱滑逃。4.能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5.有些鱼的粘液还具有类似明矾的净水作用,可使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二)毒腺(p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洋 鱼类 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