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技术介绍.ppt
《LTE技术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TE技术介绍.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LTE/SAE移动通信网络技术,2013.1.15,目 录,3,LTE简介,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LTE并非人们普遍误解的4G技术,而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是3.9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为用户提供更高速率的网络业务应用,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LTE包括TDD(时分双工)、FDD(频分双工)两种双工模式。中国移动采用TDD(时分双工)模式。LTE的演进方向是LTE-Advanced。,什么是LTE,4,目 录,5,EPS系统架构与功能,网络
2、架构演进示意图,为了更清晰、全面地理解EPS的网络架构,下图示出了从GSM网络开始,3GPP移动通信网络架构演进的几个主要过程。,可以看出,GSM网络仅存在电路域(CS),支持的业务主要是语音业务,并支持PSTN固定网络的话音互通。当网络演进到GPRS/EDGE阶段时,系统引入了分组域(PS)的概念,因此可以提供一些基于IP的基本数据业务。随后,当网络演进到UMTS阶段,引入了IP多媒体子系统(IMS)体系架构时,系统在PS域核心网承载网之上增加了新的一层IMS域,此时语音话音除了通过传统的CS域提供外,还可以通过IMS域来提供VoIP语音,同时基于VoIP的话音能够实现与CS话音以及PSTN
3、语音的互通。最后,网络演进到EPS阶段。,EPS总体架构,6,EPS系统架构与功能,3GPP移动通信网络整体架构图,7,无线接入网结构,E-UTRAN的网络架构图,E-UTRAN网络的特点:E-UTRAN将NodeB和RNC融合为一个网元eNodeB;eNodeB之间底层采用IP传输,在逻辑上通过X2接口互连;eNodeB通过S1接口与一个或多个MME/S-GW相连接。,E-UTRAN网络的优点:网络扁平化使得系统延时减少,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并可开展更多业务;网元数目减少,使得网络部署更为简单,网络的维护更加容易;取消了RNC的集中控制,避免单点故障,有利于提高网络稳定性。,EPS系统架构与
4、功能,8,分组核心网结构,3GPP接入EPS非漫游架构图,EPS网络架构相对于UMTS系统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全IP的扁平化的网络架构;支持多种3GPP,非3GPP的无线系统的接入,例如GERAN/UTRAN,WLAN,E-UTRAN,CDMA2000等。通过E-UTRAN接入EPC核心网络的系统架构,其中PDN-GW可通过SGi接入运营商网络,类似于UMTS系统中的GGSN实体,MME则类似于与SGSN实体的用户面,PCRF实体负责通过Gx接口为PDN-GW提供相关的策略控制和计费规则。,EPS系统架构与功能,3GPP接入EPS漫游架构图,9,E-UTRAN与EPC的功能划分图,E-
5、UTRAN与EPC之间的功能划分如下图所示,EPS系统演进UTRAN(E-UTRAN)、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服务网关(PDN-GW)以及UE等几部分组成,其中长条形表示逻辑节点中的各层无线协议,虚线长条形代表逻辑节点控制平面的主要功能。,EPS系统架构与功能,10,1、eNodeB eNodeB具有现有NodeB和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功能、MAC、RLC、PDCP功能、RRC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及移动性管理功能。具体来讲,eNodeB通过用户面接口S1-U和S-GW相连,用于传送用户数据和相应的用户平面控制帧;通过控制平面接口S1-MME和MME相连,采
6、用S1-AP协议,类似于UMTS网络中的无线网络层的控制部分,主要完成S1接口的无线接入承载控制、操作维护功能。2、MME MME主要负责用户及会话管理的所有控制平面功能,包括NAS信令及其安全,跟踪区(Tracking Area)列表的管理,PDN-GW和S-GW节点的选择,跨MME切换时对新MME的管理,在向2G/3G系统切换过程时,SGSN的选择、鉴权、漫游控制及承载管理,3GPP不同无线接入网核心节点之间的移动性管理,以及UE空闲状态的移动性管理。3、S-GW S-GW主要负责UE用户平面的数据传送、转发及路由切换等。当通过终端移动至E-UTRAN网络的eNodeB时,S-GW将被看作
7、一个逻辑的移动性锚点,这意味着E-UTRAN内部的移动性管理以及E-UTRAN与与其他3GPP技术之间的移动性管理都将通过该节点进行数据包路由。需要说明的是,除切换外,每个与EPS系统相关联的UE,每个时刻仅有一个S-GW为之服务。4、PD N-GW 作为PDN网络会话的锚点,PDN-GW负责执行用户的包过滤,合法侦听、UE的IP地址分配、上行链路中的数据包传送级标记、上下行服务等级计费,服务水平的控制,以及基于业务的上下行速率控制等。若UE同时访问多个PDN网络,UE将对应于一个或多个PDN-GW。,EPS系统架构与功能,11,头压缩及用户面加密;在无法根据UE提供的信息路由到一个MME的情
8、况下,选择一个合适的MME;基于UE-AMBR和MBR,进行上行承载级别的速率调整;基于UE-AMBR进行下行承载级别的速率调整;上行和下行准入控制;在上行链路中,进行数据包传送标识,例如:基于QCI,来设置DiffServ的编码点,网络实体,eNodeB,MME,S-GW,PDN-GW,NAS信令及其安全;跟踪区域(Tracking Area,TA)列表的管理;PDN-GW和S-GW节点的选择;3GPP不同接入网核心节点之间的移动性管理;ECM-IDLE状态下的UE可达性管理(包括控制和寻呼重传);鉴权;漫游控制;承载管理,包括专用承载的建立;信令传输的合法侦听;告警消息传送;UE可达性流程
9、,主要功能,支持UE的移动性切换用户面的数据功能;E-UTRAN空闲模式下行分组数据缓存和寻呼支持;数据包路由和转发;合法侦听;上下行传输层数据包标识;每UE、PDN、QCI的上下行计费;根据TS 32.240中定义的计费原则和参考点,与OCS进行通信,支持UE的移动性切换用户面的数据功能;E-UTRAN空闲模式下行分组数据缓存和寻呼支持;数据包路由和转发;合法侦听;上下行传输层数据包标识;每UE、PDN、QCI的上下行计费;根据TS 32.240中定义的计费原则和参考点,与OCS进行通信,EPS系统架构与功能,12,主要参考点(接口)介绍,S1-MME:E-UTRAN和MME间的控制面参考点
10、,用于各种控制信令的传输,基于S1-AP协议;S1-U:E-UTRAN与S-GW间的用户面隧道参考点,也可以用在切换的时候,eNodeB间的路通切换,基于GTP-C协议;X2:两个eNodeB之间的参考点,用户支持移动性及用户面的隧道特征,与S1基于相同的用户面;S3:MME与2G/3G SGSN之间的参考点,基于GTP-C协议;S4:S-GW与2G/3G之间的参考点,采用GTPv1协议;S5:S-GW与PDN-GW之间的参考点,用于支持这两个网管实体之间的承载管理及用户平面的隧道,该参考点应用于S-GW和PND-GW分设,S-GW建立到PDN-GW的连接过程以及在用户移动性管理中S-GW重定
11、位过程。该参考点基于GTPv2协议,类似于SGSN与GGSN之间的Gn接口;S6a:MME和HSS之间的参考点,用于为用户接入提供认证和授权,基于IETF定义的Diameter协议;SGi:PDN-GW和PDN之间的参考点,其中,PDN可以是外部公共数据网,也可以是内部私有数据网,例如运营商的IMS网络服务。,EPS系统架构与功能,13,EPS系统架构与功能,接口与协议,控制平面协议栈控制平面协议主要负责对用户平面的控制及完成信令传输方面的功能,具体功能如下:控制E-UTRAN网络的接入连接,如UE接入至E-UTRAN的附着与去附着;控制一个已经建立网络接入的连接属性,如IP地址的激活与分配;
12、控制一个已经建立网络的路由路径以支持用户的移动性,并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当用户需求改变时,负责控制各种网络资源的分配。UE与MME之间的控制平面特点:扁平化的架构设计,去掉了RNC实体,空中接口用户平面(MAC/RLC)和控制平面(RRC)均由eNodeB进行管理控制,包括完成基站之间的切换功能。eNodeB既承担了无线接入网用户数据的分组数据汇聚(PDCP)的功能,也承担了NAS信令状态管理的部分核心网功能。NAS层的含义是指非接入层,支持移动性管理功能以及用户平面承载激活、修改与释放功能,执行EPS承载管理、鉴权、IDLE状态下的移动性处理、寻呼以及安全控制等功能。,PDCP层执行头压缩、数
13、据传输、加密以及完整性保护。RLC和MAC层执行与数据的分段、封装等功能。RRC层主要执行广播、寻呼、RRC连接管理、无线承载(RB)管理、移动性管理、密钥管理、UE测量报告与控制、MBMS控制、NAS消息直传、QoS管理等功能。S1-MME接口的控制平面,在IP层之上采用流传输控制协议(SCTP)。S1-AP是eNodeB与MME之间的应用层协议,主要处理S1-MME接口控制平面的各种信令控制,S1-AP协议主要完成以下功能:E-UTRAN无线接入承载(E-RAB)管理功能;EMM-CONNECTED状态下的UE移动性管理;S1寻呼功能;NAS阶段选择功能;初始上下文建立功能。,14,EPS
14、系统架构与功能,15,EPS系统架构与功能,切换准备(Handover preparation,基本流程,初始消息,成功响应消息,失败响应消息,切换资源分配(Handover Resource Allocation),路径切换请求(path Switch Request),切换取消(Handover Cancellation,承载建立(Bearer Setup),承载修改(Bear Moddify),承载释放(Bear Release),初始上下文建立(intitial Context Setup),重置(Reset),S1建立(Reset),HANDOVER REQUIRED,HANDOVE
15、R REQUEST,PATH SWITCH REQUEST,HANDOVER CANCEL,BEARER SETUP REQUEST,BEARER MODIFY REQUEST,BEARER RELEASE COMMADN,INITIAL CONTEXT SETUPREQUEST,RESET,S1 SETUP REQUEST,HANDOVER COMMAND,HANDOVER REQUESTACKNOWLEDGE,PATH SWITCH ACKNOWLEDGE,HANDOVER CANCELACKNOWLEDGE,BEARER SETUPRESPONSE,BEARER MODIFYRESPON
16、SE,BEARER RELEASECOMPLETE,INITIAL CONTEXT SETUPRESPONSE,RESET ACKNOWLEDGE,S1 SETUP RESPONSE,HANDOVER PREPARATION FAILUER,HANDOVER FAILUER,PATH SWITCH REQUESTFAILUER,INITIAL CONTEXT SETUPFAILUER,S1 SETUP FAILUER,带有响应的S1-AP基本消息,16,不带有响应的S1-AP基本消息,切换通知(Handover Notification),基本流程,消 息,切换释放请求(Bearer Rele
17、ase Requst),寻呼(Paging),初始化UE消息(Initial UE Message),下行NAS传送(Downlink NAS Transport),错误指示(Error Indication),UE 上下文释放请求(UE context Realse Request),HANDOVER NOTIFY,BEAER RELEASE REQUEST,PAGING,INITIAL MESSAGE,DOWNLINK NAS TRASPORT,UPLINK NAS TRANSPORT,NAS NON DELIVERY INDICATION,ERROR INDICATION,UE CONT
18、EXT RELEASE REQUEST,上行NAS传送(Uplink NAS Transport),NAS未发送指示(NAS non delivery indication),EPS系统架构与功能,EPS系统架构与功能,X2接口的控制平面X2-AP协议支持以下几个主要功能:EMM-CONNECTED状态下UE的移动性管理。例如,源eNodeB和目标eNodeB之间的上下文传送,eNodeB之间用户平面隧道的控制,以及切换消息等。上行负载管理。小区间负载管理是X2接口的一项重要功能,即eNodeB通过负载指示消息通知相邻基站本小区的最新负载情况,从而实现基站节点之间的负载分担,保证网络处于一个相
19、对均衡的水平。X2接口的错误处理,如错误指示、重置等。,X2接口的控制平面图,切换准备(Handover preparation,基本流程,初始消息,成功响应消息,失败响应消息,切换取消(Handover cancel,HANDOVER REQUIRED,HANDOVER CANCEL,HANDOVER REQUESTACKNOWLEDGE,HANDOVER CANCELACKNOWLEDGE,HANDOVER PREPARATION FAILUER,HANDOVER FAILUER,重置(Reset),X2建立(X2 Setup),RESET REQUEST,X2 SETUP REQUEST
20、,RESET RESPONSE,X2 SETUP RESPONSE,X2 SETUP FAILUER,负载指示(Load indication),基本流程,消 息,错误指示(Error indication),LOAD INDICATION,ERROR INDICATION,SN传输状态(SN status transfer),资源释放(Release Resource),SN STATUS TRANSFER,RELEASE RESOURCE,带有响应的X2-AP基本消息,不带响应的X2-AP基本消息,18,EPS系统架构与功能,其他接口的控制平面S-GW与PDN-GW之间S5/S8接口控制平
21、面如图如下所示,该接口可以支持GTP-C及PMIPv6两种协议来实现控制平面的信令传输。,S5/S8接口的控制平面图,GTP(GPRS Tunnelling Protocol)全称是GPRS隧道协议,GTP协议分为GTP-C(信令控制协议)、GTP-U(封装用户数据协议)和GTP(计费相关协议)几种。MIP(Mobile IP)协议进入了家乡代理(HA)和外地代理(FA)两个新的功能实体和隧道技术,在不改变因特网路由规则和移动节点IP地址的前提下,解决了移动主机漫游的路由问题,同时保持上层的通信连接。MIP协议是一种网络层移动性管理的方案,与链路层的物理层传输技术无关,实现了移动主机跨区域、跨
22、网络的漫游。,19,用户平面协议栈UE与PDN-GW之间的用户平面S1-U接口用户平面的GTP-U协议主要负责eNodeB与S-GW之间用户数据的隧道传输,实现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封装与传输;下层UDP协议用于用户数据的传送。S1-U在IP层之上采用了面向无连接的UDP协议,采用用户平面协议数据单元(PDU)非保证传送机制;在UDP之上承载的是GTP-U数据封装协议,可以有效满足EPS系统对分组核心网采用统一的GTP协议的要求。X2接口的用户平面X2接口的用户平面在eNodeB之间的IP传输层上,采用了面向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用户数据传输,并在UDP协议之上承载GTP-U协议,利用X2接口和S
23、1接口用户平面数据的相似性,X2接口的用户面X2-U采用了与S1-U相同的用户平面协议结构。,EPS系统架构与功能,20,EPS系统的主要功能,EPS系统架构与功能,网络接入控制功能网络接入功能主要用于将哪个用户接入到EPC核心网,具体内容细分为如下几个功能模块:接入网络选择功能鉴权功能准入控制功能策略与计费执行功能合法侦听移动性管理功能 移动性管理功能主要用于实现用户当前位置的跟踪,同时用于UE在空闲模式或连接模式下的移动性管理。跟踪区跟踪区(Tracking Area,TA)是EPS系统为进行UE位置管理而引入的新概念,与UMTS系统中的位置区(Location Area,LA)和路由区(
24、Routing Area,RA)类似。为了避免UE在TA的边界移动时,产生大量的跟踪区更新信令,为同一个UE同时指配多个跟踪区,构成一个TA列表。EPS系统中的TA列表可以在附着、TAU或GUTI重分配过程中由MME分配给UE。移动性约束功能移动性约束功能主要用在某些场景下,限制UE接入某些特定的区域,该功能由UE、E-UTRAN无线接入网和EPC核心网提供。EMM与ECM状态EMM:EMM-REGISTERED(注册状态),EMM-DEREGISTERED(未注册状态)ECM:ECM-IDLE(空闲状态),ECM-CONNECTED(连接状态),21,EPS系统架构与功能,ECM-IDLE
25、空闲状态,ECM-CONNECTED 连接状态,ECM-IDLE与ECM-CONNECTED状态特征,UE与网络之间并没有信令连接,E-UTRAN中不为UE分配无线资源并且没有建立UE上下文。UE与网络之间没有S1-MME和S1-U连接。当 处于空闲状态的UE在有下行数据到达时,数据应终止S-GW,并由MME发起寻呼。网络对UE位置所知精度为TA级当UE改变驻留小区时,执行小区更新当UE进入未注册的新跟踪区时,执行TA更新UE在小区间移动时,自动执行PLMN选择以及小区选择和重选E-UTRAN在EPC的辅助下执行区域限制功能进入节点模式,例如使用非连续接收,UE与网络之间有信令连接,该信令连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LTE 技术 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9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