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12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127.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主要内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延和内涵应急指挥体系信息监测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稳定、政治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种类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延和内涵,重大自然灾害,“5.12”汶川地震: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昨天,暴恐事件、极端仇恨组织似乎还离我们很远;今天,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 昆
2、明3.01案、马航3.08案、乌鲁木齐5.22案、陕西7.16特大杀人案等,昆明3.01暴恐案 29人遇难、143人受伤,乌市5.22案爆炸案:31人遇难,94人受伤,8,9,非传统安全因素不断涌现,突发事件应急面临新挑战,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延和内涵,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2003年5月7日国务院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简称突发事
3、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延和内涵,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延和内涵,三者关系,突发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立法目的
4、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指导思想 从法律、机构、人员、社会意识、民众技能等多个方面,加快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体系建设的步伐,增强社会整体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技能,构筑一个从行政领导、专业技术机构、媒体到民间组织等完备的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综合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网络。,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结构体系决策系统启动预案统一指挥调整和重新制定新的决策整合、协调资源信息系统发布警情和公示宣传、教育信息传递预测预报事件发生、发展趋势,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结构体系决
5、策系统启动预案统一指挥调整和重新制定新的决策整合、协调资源信息系统发布警情和公示宣传、教育信息传递预测预报事件发生、发展趋势,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执行系统贯彻决策反馈处理结果提供修改决策建议保障系统物资保障信息保障(信息库、人才库),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功能体系预防 宣传教育、准备预案、构建预警机制、推广普及免疫疫苗准备 培训、演练、物资储备反应恢复评估、总结,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总部功能:开发可靠且公平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6、救助操作层面的功能突发事件中员工的安全安全警报安全危机警报决定撤退突发事件救助停止维护员工的健康与福利,国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构架,应急指挥体系信息监测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监测平台监测网络监测内容,2、信息监测体系,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常规公共卫生监测,传染病疫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重点控制疾病监测,疾病监测,公共卫生事件,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重点疾病预警预报,专病监测
7、管理,国 家 信息监测体系,鼠疫等甲类传染病监测,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流程,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国际通报信息,媒体信息检索,社会举报信息,危险因素主动监测,疾病个案报告公共卫生监测,领导指示部门交流,哨点监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国家CDC信息数据库,各级疾控机构辖区资料每日审核分析,进展报告,应急处理,基层疾控机构,各级疾控机构,卫计委,调查核实,研究机构,决策与措施调整,卫计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批示,预警警报,资料,推荐,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监测内容,法定传染病疫情监测不明原因疾病监测症状监测死因监测公共卫生监测重点疾病的专病监测实验室监测,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
8、理体系,2、信息监测体系,预警,重点疾病暴发的预警鼠疫、SARS、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食物中毒预警中暑预警常见传染病流行的预警急性传染病预警(周、月)慢性传染病预警(月、季)症状监测的预警SARS早期症状监测预警,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统一运用平台,解决常规监测与突发事件的关联问题,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符合突发预案条件,建立突发事件ID生成初次报告,发出预警,传染病监测,发现暴发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件管理,生成监测卡,生成传染病报告卡,预警系统,常规监测流程,预警警示流程,突发事件报告流程,组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流行病学队伍现场实验室快速诊断系统预防医学人才培训基
9、地危机沟通和公共关系队伍健康教育专业队伍,3、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疾病预防与控制应急预警与处置疫情收集与报告监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与服务,职责:,应急组织机构,国务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地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国家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支持机构,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支持机构,地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支持机构,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支持机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卫生
10、行政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地市政府有关部门,县级政府有关部门,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较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国务院,卫计委,省级人民政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市级人民政府,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县级人民政府,立即报告,1小时,2小时,2小时,2小时,2小时,2 小 时,举报电话,突发事件的报告,报告:快速 如实 发布:及时 准确 科学 发布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报告,突发事件的报告与公布,预警与分级,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
11、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级原则危害第一区域第二行政区划第三,省市县处行告国家求助国家国家出动,市县处理行报省级求助省级省级出动,县级处理行报市级求助市级市级出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点,1.传染病:1例鼠疫病例 1例霍乱病例 1例SARS或疑似SARS 1例禽流感或疑似禽流感 1例肺炭疽/1例职业性炭疽,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3例皮肤炭疽 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5例以上甲肝或戊肝 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5例以上伤寒/副伤寒,2例死亡 三天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10例以上细菌/阿米巴痢疾,2例死亡
12、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10例以上麻疹 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10例以上风疹,传染病:三天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3例以上流脑,2例死亡 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5例以上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10例)一周内一个县/区发生5例以上登革热(或首次出现)一周内一个乡/镇发生5例以上乙脑 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5例以上钩端螺旋体病例 一月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5例以上虐疾 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30例以上流感样病例,1例死亡 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10例流行性腮腺炎 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20例以上感染性腹泻,1例死亡 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10例以上猩红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点,传染病:一周内一个社区单元发生1
13、0例以上水痘 发现1例不明原因肺炎 发现本县近5年未发生的病例2.食物中毒:一次发生30例以上,有死亡 一个社区单元一次发生5例以上,有死亡3.职业中毒:急性职业中毒10人,有死亡4.接种副反应:发生群体反应,有死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原则分级负责:一般由县级,较重由地市级,严重由省级,特别严重由国家。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建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启动国家和地方应急指挥部。各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对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等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高度重视,可相应提高报告和反应级别,确保事件迅速、有效控制,维护社
14、会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应急措施,政府部门 调集辖区内人员、物资。划定控制区域 实施强制控制措施 流动人口管理 交通卫生检疫 新闻宣传 开展群防群治 维护社会稳定 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事件处理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督导检查 发布信息与通报 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 普及卫生知识 进行事件评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医疗机构 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 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 开展科研与国际交流 疾控机构 信息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 追踪调查 实验室检测
15、 科研与国际交流 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 开展技术培训 卫生监督机构 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应急措施,保障体系,信息系统 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应急卫生救治队伍 培训和演练物资、经费保障通讯保障法律保障预案制订宣传教育,注意事项:,对事件:1.快速、如实报告 2.快速核实事件 3.快速反应处置 4.如实总结上报、归档平时:1.完善预案 2.加强培训 3.开展演练,1、一个目的:保障健康与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2、二个重点:立足于预防,着眼于控制。3、三个层次: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消除危害。4、四个策略:强化监测预警、提高快速反应、防控措施前移、工作重心下移。5、五个系统:情报预警系统、指挥决策系统、专家咨询和科研系统、应急救援系统、资源保障系统。6、六个目标:信息灵敏、指挥有力、预警适度、反应迅速、配合协调、应对有效。7、七个当务:树立危机意识、条例实施细则与各类预案的制定、应急机制和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专家和人才库的建设、信息收集 和传递网络的建设、培训与演练、相应研究。8、八个加强:统一指挥;地方分级负责;依法规范管理;保证快速反应;完善监测体系;提高预警能力;改善基础条件;保障持续运行。,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