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计量控制图(07) .ppt
《06计量控制图(07)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计量控制图(07) .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过程方法和过程控制,张守真2009,6,自我介绍,姓名:张守真1、山东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质量研究中心研究员 2、中国认可协会(CCAA)注册审核员面试考官3、全国质量经理推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4、全国6SIGMA推进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6SIGMA黑带)5、中国质量协会学术和培训委员会委员6、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培训教师7、国家注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员培训教师8、国家注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高级审查员9、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高级(验证)审核员10、国家注册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审核员11、上海朱兰学院、天津质量研究中心研究员12、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Z 130650
2、46697,计量控制图(第六章),张守真2009,学习目标,1、区别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2、讨论计量控制图和PDSA循环;3、讨论子组容量和子组挑选频率的规定;4、讨论和阐述对和R控制图的理解与建立;5、讨论和阐述对和s控制图的理解与建立6、讨论和阐述对单值和移动极差控制图的理解与建立;7、讨论计量控制图修订后控制界限的条件;8、讨论数据的合理分组。,引 言,关于计量数据的定义是:设有一个对象的特性,其结果表述用在一个范围内的无穷的连续的读值表示,那么这个特性就是计量值,计量数据包括重量、长度、宽度、高度、时间、温度和电阻值等数字量度。计数值数据只是把过程的产出划分为合格或者不合格,或把缺陷进
3、行计数,计量数据比计数值数据包含更多的信息。,引 言,因为计量控制图处理量度本身,所以它们并不掩盖有价值的信息,因而比计数值控制图功能更加强大。计量控制图使用数据中包含的所有信息,仅这一点就使得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使用计量控制图。,引 言,计量控制图有3种基本类型:,它们都应用在无止境过程改进的进程中。,引 言,随着质量改进意识的加强,组织会使用属性(计数)控制图来控制和稳定诸如缺陷率和缺陷数这样的数据。然而,像在第6章介绍的那样,随着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比率变得越来越小,一个在控制状态的过程(即产生很低的缺陷单位的过程)往往需要很大的子组容量来检测这些缺陷。需要大量的子组的唯一解决办法便
4、是使用计量数值度量和计量控制图来继续攀登质量改进意识的高峰。,第一节,计量控制图和PDSA循环,计量控制图和PDSA循环,与计数值控制图一样,PDSA循环不仅仅为把计量数据转化成计量控制图这个过程提供重要的指导,而且还为持续改进过程提供一种参照标准。,7.1.1 计划,正如在第6章介绍的那样,控制图是一种用来测量、分析和改进顾客需求和过程绩效差距的工具。为了确保控制图使用的有效性,在使用控制图之前,必须确定使用控制图的目的,并根据使用目的拟制控制图使用计划,在计划中必须很清楚地确立控制图要控制什么、为什么要使用控制图来控制、控制图用来控制哪些过程、何时使用、谁来做控制图、以及控制图如何进行取样
5、、作图、分析和采取纠正措施。因此,组织的工作人员必须确定需要测量哪个变量。,7.1.1 计划,这些决策的制定需要综合与过程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所有人员的意见。决策和计划制定过程可能需要使用多种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工具,例如头脑风暴法、因果图、检查表、排列图等分析工具将会用在能够用来减少顾客和过程绩效之间差距的过程变量的分析上。,7.1.1 计划,一般来说,已经发现的过程问题源的特征以及不能够对改正错误起到积极作用的特征是控制图控制变量的很好选择。寻找变量从上游开始或者从接近过程起始点的地方开始将会使寻找控制因素的工作更加有条理性,并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变在过程的下游引起显著变异的因素。,7.1.1
6、 计划,子组选择对合理使用控制图是至关重要的。子组的选择应该能够使子组之间的变异最小化。在捕捉子组间内在过程变异的时候也允许隔离出显著变异。通过隔离出产品批量、班次、机器和员工,子组被挑选的概率会帮助子组之间的变异数量达到最小化。,7.1.1 计划,这样显著变异将有助于捕捉、隔离、观察和分析。考虑合理子组的决策的制定经常需要集合过程直接参与人员的知识和有经验的统计员。合理子组的选择需要一个尝试解法的过程,开始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当然这需要很大的耐心。,7.1.1 计划,具体采用哪个度量的选择方法要仔细研究,需要建立在已经讨论过的操作性定义上,来进行与数据采集有关人员的沟通。在这一点上,每一种数
7、据采集的形式都要采纳和进行设计,并制定出建立控制图过程的责任分配。,7.1.2 执行,建立计量控制图的执行阶段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控制图统计表的计算。一般在建立控制图之前最好要收集至少20个子组。在很少情况下会少于20个子组,但是绝对不可以少于10个子组。计量控制图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记录过程变异性,二是记录过程定位性。,7.1.2 执行,7.1.2 执行,因为部分测量定位性的控制图的控制限是基于平均变异(在 控制图中的R值)的,所以控制图的变异性测量部分必须首先建立和估计。只有当变异性部分达到统计稳定状态时,控制图的定位性部分才可以被建立。,7.1.2 执行,对于每一个计量值控制图过程标准差的估计
8、都是基于子组变异性的平均值。如果过程是不稳定的,它的变异性将不能够预测,将会导致不可靠的标准差估计值。如果这些估计值用在建立控制限上,这些控制限也会不可靠,进而将不能够揭露真实的变异源。,7.1.2 执行,在原始数据收集之后,应该为控制图的每一部分计算中心线、控制限和区域界限(如果可行的话)。这些会和收集到的数据一起被填入控制图中。首先,检查控制图的变异性部分以获得显著变异的指示点。,7.1.2 执行,任何显著变异的原因都要仔细研究,在分析控制图的定位性部分之前系统必须稳定下来。这意味着在完成执行阶段之前就已经提前跳入研究阶段。如果在控制图的变异性部分没有发现系统缺乏控制的指示点,那么控制图的
9、定位性部分可以在PDSA的研究阶段进行分析。这样便完成了执行阶段。,7.1.3 研究,在PDSA循环的研究阶段要找出系统缺乏控制的指示点,例如在第5章讲到的模式类型。这些显著变异源的指示点在控制图的定位性部分和变异性部分都有可能找到。,7.1.3 研究,要学会区分一般变异源和特殊变异源,因为对两种不同的变异源将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改进措施。不管属于第5章讲到的变异模式的哪一种类型,一旦我们发现并确认了引起变异的特殊原因,我们就要进行到下一个行动阶段,把从控制图中分析出来的过程改进措施正规化和政策化。,7.1.3 研究,我们必须定期地回顾检查控制图的各个部分并在适当的时候对控制界限和区域界限进行修订
10、。如果过程本身由于某些原因发生了改变,那么控制限也应该重新计算,对过程的分析要再重复一遍。,7.1.4 行动,在研究阶段发现的变异如果仅仅是来源于一般的原因,那么我们为减少变异而努力的方向就应该集中到是否过程自身发生了改变上来。当显示特殊显著变异源的指示点存在时,如果变异是有害的,那么变异源就应被消除;如果变异是有益的,那么对变异源就要采取措施使之兼容到过程之中。,7.1.4 行动,行动阶段的重点是在正规化政策上,这个政策是直接从前面对过程变异源的研究上得来的。这个政策的制定会减少顾客需求和过程绩效之间的差距。最后,回到计划阶段重新考虑控制图的目的,这会帮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过程改进上,放在那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6计量控制图07 06 计量 控制 07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