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资本论〉导读》讲义[精品文档].ppt
《南京大学 《〈资本论〉导读》讲义[精品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学 《〈资本论〉导读》讲义[精品文档].ppt(2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资本论导读,南京大学经济学系 夏江2010,2,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3,第一篇 商品与货币,4,第一章 商品,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从商品分析开始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5,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的特点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特点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比较劳动二重性是商品二重性的根源,6,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价值表现的两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两极的不同地位和作用(2)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
2、和量的规定性,7,一种商品的价值怎样表现出来一种商品的价值量怎样表现出来相对价值量变动的四类情况(3)等价形式等价形式是能直接交换另种商品的形式,8,等价物只以实物量形式表现别种商品的价值量等价形式的三个特征(4)简单价值形式的总体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在价值表现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部对立转化为外部对立,9,简单的价值形式是胚胎形式,10,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1)扩大的相对价值形式(2)特殊等价形式(3)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特殊的等价形式的缺点,11,C.一般价值形式(1)价值形式的变化了的性质相对价值形式的质的变化等价形式在质上的变化
3、(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发展关系,12,等价形式的发展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价值表现的两极对立随着价值形式的发展而发展(3)从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过渡,13,D.货币形式从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形式简单商品形式是货币形式的胚胎,14,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由劳动表现为价值引起的劳动为什么要表现为价值在商品生产社会,劳动产品必然存在拜物教性质在非商品生产形式中,劳动产品不会有拜物教的性质,15,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非历史观点,使他们陷入拜物教的泥坑,16,第二章 交换过程,交换过程的矛盾货币是交换过程的必然
4、产物交换发展和货币形成的历史过程从批判资产阶级货币理论来进一步揭示货币的本质,17,第三章 货币或商品流通,1、价值尺度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的价格标准的职能商品的价格形式,18,2、流通手段,(a)商品的形态变化商品和货币的对立形式是商品交换过程的实际运动形式商品形态变化极其两个阶段商品的流通以及它和直接产品交换的区别商品的流通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19,(b)货币的流通,货币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的关系货币流通的规律(c)铸币价值符号铸币的发生铸币变为它的法定含金量的象征或符号纸币及其流通规律,20,为什么金可以用没有价值的符号来代表?,21,3、货币,(a)货币贮藏卖而不接着买,货币就硬化为
5、贮藏货币货币贮藏的形式、必要性和欲望,随商品流通的发展而发展货币贮藏执行着调节货币流通的职能,22,(b)支付手段,商品形态变化起了变化,使货币成为支付手段在支付手段职能上,货币运动的特点支付手段的流通量支付手段对流通的货币量的影响,23,(c)世界货币,在世界货币的形态上,货币执行的种种职能为了世界市场的流通,每一国需要准备金,24,第二篇 货币转化为资本,25,第四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1、资本的总公式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两种循环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差别,26,2、总公式的矛盾,总公式的矛盾等价物交换不会生出剩余价值非等价物交换也不会生出剩余价值解决总公式矛盾的条件,27,3、劳动力的买和
6、卖,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社会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决定了工人的历史使命,28,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9,第五章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1、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劳动过程和产品的依存关系劳动过程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30,2、价值增殖过程,资本家的目的在于生产剩余价值商品生产的价值形成过程商品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同价值增殖过程和劳动过程的区别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别不会影响价值增殖过程,31,第六章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劳动的二重性对价值形成上的二重作用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力在价值
7、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32,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1、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是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法,33,2、产品价值在产品相应,用相应的产品量表现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总产品的价值构成还可由生产过程中不同时间的产品来表现,34,3、西尼耳的“最后一小时”,4、剩余产品剩余产品的相对量工作日,35,第八章 工作日,1、工作日的界限工作日是一个可变量工作日有一个伸缩性很大的最高界限工作日的正常化决定于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斗争,36,2、对剩余价劳动的贪欲。工厂主和领主,剥削者对剩余劳动的贪欲,因社会生产性质不同而异资本家和领主对剩余劳动的
8、贪欲有不同的表现资本家对剩余劳动的贪欲不是领主所能比拟的,37,3、在剥削上不受法律限制的英国工业部门,38,4、日工和夜工。换班制度,39,5、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末关于延长工作日的强制性法律按资本自身的利益,也要制定正常的工作日在资本的幼年时期,实行的是强制延长工作日的法律除非社会强制,资本家是不会关心工人的健康和寿命的,40,6、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对劳动时间的强制的法律限制。1833-1864年英国的工厂立法,41,7、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英国工厂立法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由法律限制工作日,从例外发展到普遍实行工厂法从英国扩展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42,第九章 剩余
9、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量等于预付的可变资本乘以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的减少可以由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来补偿,但有一个绝对的界限,43,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的价值已定,可变资本越大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越大决定社会总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界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低限额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对劳动的指挥权和强制权,44,第四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5,第十章 相对剩余价值的概念,工作日不变,剩余劳动可由必要劳动的缩短而延长只有提高生产力才能缩短必要劳动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形成相对剩余价值资本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剩余价值,46,第十一章 协作,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协作的一般优点资本主义协作的特点,4
10、7,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1、工场手工业的二重起源工场手工业是以两种方式生产的正确认识工场手工业需要把握的几点,48,2、局部工人及其工具,局部工人的局部劳动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工具的分化和专门化,49,3、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工场手工业劳动过程的特点工场手工业的组织形式工场手工业时期所特有的机器始终是由局部工人结合成的总体工人工场手工业发展了劳动力的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工资等级制度,50,4、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同工场手工业分工一样,社会内部分工也是从相反的两个起点发展起来的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的分工有相似的
11、物质前提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联系,51,社会分工和工场手工业分工的本质区别社会分工是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而工场手工业分工是资本主义的独特创造,52,5、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分工要求单个资本家手中的资本最低额越来越大分工使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作为别人的财产和统治力量与工人对立分工造成的资本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富有,是以工人在个人生产力上的贫乏为条件的,53,工场手工业分工只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方法工场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在政治经济学中也得到反映工场手工业阻碍资本追求剩余价值倾向的充分发展,54,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1、机器的发展机器和手工工具的本质区别工具机是工业革命的起点
12、机器体系必须用机器来生产机器,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55,2、机器的价值向产品的转移,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生产力,降低了产品的价格资本主义制度下使用机器的界限,56,3、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资本对补充劳动力的占有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工作日的延长劳动的强化,57,4、工厂,在工厂中,人成了机器的附属物工厂消灭了旧的分工的技术基础工厂使工人受压迫受剥削加深,58,5、工人和机器之间的斗争,59,6、关于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理论,60,7、工人随机器生产的发展而被排斥和吸引。棉纺织业的危机,61,8、大工业所引起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革命,以手工业和分工为基础的协
13、作的消失工场制度对于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的反作用现代工场手工业和家庭劳动向大工业的过渡。这一革命由于工厂法在这两种生产方式中的实行而加速,62,9、工厂法(卫生条款和教育条款)。它在英国的普遍实行,63,10、大工业和农业,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造成农村劳动人口的过剩大工业在农业中的最革命作用,在于消灭农民大工业所造成的农业进步,是以牺牲劳动者和掠夺土地为代价的,64,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65,第十四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关于资本主义下的生产劳动问题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资本关系基础和起点的劳动生产率不是自然的恩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
14、支配为前提,66,良好的自然条件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而绝不提供它的现实性,67,第十五章 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I、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强度不变(已定),劳动力可变在这个假定下,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三个规律决定,68,II、工作日和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变,69,III、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工作日可变,70,IV、劳动的持续时间、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同时变化,71,第十六章 剩余价值率的各种公式,72,第六篇 工资,73,第十七章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批判地使用“劳动的价格”范畴而陷入混乱和矛盾劳动力的价值是怎样
15、表现为工资的工资形式消灭了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区别,74,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工资形式的必然性,75,第十八章 计时工资,决定计时工资的一般规律,76,第十九章 计件工资,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的特点,77,第二十章 工资的国民差异,研究工资的国民差异时必须注意劳动力价值量的各种因素强度较高和生产率较高的国民劳动,会使价值规律在国际上应用发生变化名义工资、实际工资和相对的劳动价格的国民差异,78,第七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79,第二十一章 简单再生产,再生产的定义、条件、形式及规模工人不仅生产剩余价值,而且生产可变资本工人不仅生产可变资本,而且生产全部资本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劳动力和劳动
16、条件分离的再生产,80,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再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工人阶级是资本的附属物资本主义再生产同时是资本关系的再生产,81,第二十二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1、规模扩大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从单个资本家的角度看剩余价值到资本的转化过程,82,从社会的角度看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对过去无酬劳动的所有权成为占有活的无酬劳动的条件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不仅没有违反、而是应用商品生产规律的结果,83,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占有方式的产生就是不可避免的,84,2、政治经济学关于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的错误见解,85,3、
17、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节欲论积累不是资本家的节约,而是资本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发展中,资本家的积累欲和享受欲之间的冲突,86,4、几种同剩余价值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无关但决定积累量的情况: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力;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预付资本的量,用强行压低工资的方法来增加积累资金,87,资本合并了劳动力和土地就获得了一种扩张能力,这种能力使积累要素扩展到超出资本量所确定的范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差额的扩大,增大了过去劳动的无偿服务资本量越大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也越大,88,5、所谓劳动基金,89,第二十三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18、1、资本构成不变,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积累的增长而增长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和有机构成资本积累就是无产阶级的增加,90,工资提高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资本积累的本性绝不允许劳动的剥削程度降低到严重危及资本关系的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91,2、在积累和伴随积累的积聚的进程中资本可变部分相对减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了资本构成的变化资本积累和特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互相促进的结果,引起资本构成的加速提高资本的积累,92,资本的集中资本集中的两个杠杆:竞争和信用积累和集中互相促进在积累进程中对劳动需求的相对和绝对减少,93,3、相对过剩人口或产业后备军的累进生产资本积累不断地生产出相对过剩的
19、工人人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人口规律过剩的工人人口是资本积累的杠杆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94,相对过剩人口的生产比资本可变部分的减少进行得更快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关于工资运动的教条再批判被机器排挤的工人会得到补偿的 理论,95,4、相对过剩人口的各种存在形式。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在现代工业中心,过剩人口具有流动的形式农村中存在着潜在的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96,5、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例证,97,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1、原始积累的秘密资产阶级经济学关于原始积累的神话原始积累只不过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过程原始积累的过程同时是封建经济解体的过程,9
20、8,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形成原始积累全部过程的基础,99,2、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100,3、十五世纪末以来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压低工资的法律,101,4、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的产生,102,5、农业革命对工业的反作用。工业资本的国内市场的形成农村居民的被剥夺,不仅为工业资本游离出工人及其生活资料和劳动材料,同时也建立了国内市场,103,6、工业资本家的形成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公共信用制度财政制度关税制度,104,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原始积累只是意味着直接生产者被剥夺剥夺者被剥夺,105
21、,第二十五章 现代殖民理论,106,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107,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108,第一章 货币资本的循环,I、第一阶段 G-W只有 从G-W作为资本循环的一个阶段考察,G才是货币资本货币资本执行的职能是货币职能批判对货币资本的两种错误理解,109,只有在已经发展的资本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上,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才是资本循环的当然形式,110,、第二阶段 生产资本的职能 的结果是资本流通的中断,进入资本的生产阶段 只是生产资本职能的先导资本主义生产一旦占统治地位,商品生产必然普遍化,11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促使一切商品生产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112,.第三阶段W-G
22、商品资本及其职能商品能执行资本职能,只是由于它在流通开始以前,已取得资本性质商品资本职能对资本增殖和实现的影响,113,商品资本职能包括着资本价值的第二形态变化和剩余价值的第一形态变化G变为G和G变为G,114,.总循环货币资本循环公式和资本总公式的比较总循环运动与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和特殊公式产业资本决定了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115,货币资本循环既和一般商品流通交织在一起,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货币资本循环的特征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最片面、从而最明显、最典型的表现形式。,116,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形式的两个特点,117,、简单再生产在简单再生产下,PP两极之间的
23、总流通表现为W-G-W和w-g-w总流通的第一阶段W-G总流通第二阶段G-W生产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生产资本循环的详细形式,118,、积累和规模扩大的再生产积累往往在一个时间内,形成潜在的货币资本循环的扩大再生产公式PP在PP中,P表示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已经资本化在循环重新开始时,P是作为P出现的,119,在 阶段上,A和Pm不能由A和Pm表示,120,、货币积累g在达到能执行追加资本职能的最低限量以前,形成货币积累,121,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W是货币资本循环和生产资本循环的产物和前提W W是以包含两个对立阶段的总流通来开始循环的在所有情况下,W总是作为一个商品资本(
24、资本价值加剩余价值)来开始循环的,122,W循环包含着再生产,而且已经增殖的资本价值表现为它的起点在商品资本循环中,全部消费都作为它的条件进入循环在商品资本循环中,包含着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在W循环中,相同的或更小的价值可以开始新的扩大的循环,反之也可以相反,123,在商品资本循环中,W是再生产过程的经常性条件只有商品资本循环,以两次存在于循环之外的W为前提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同时又是社会资本的总运动形式分析单个产业资本循环主要用形式和作为基础,124,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对三个形式进行综合考察的几点表现总循环是三个形式循环的统一资本循环成为三个形式循环统一的条件,125,产业资本循环是价值
25、独立性的实现在简单流通行为序列形成单个产业资本循环的阶段时,一般商品流通规律是不适用的,126,第五章 流通时间,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劳动过程休止时间对价值形成和增殖的影响资本的流通时间会限制资本的生产时间,127,在商品生产中,流通当事人和生产当事人一样必要,但前者由后者支付报酬在资本流通中,W-G比G-W 更为必要商品体的易坏程度,决定着流通时间的绝对界限,128,第六章 流通费用,、纯粹的流通费用1、买卖时间买卖时间就是资本进行形式转化的时间花在商品买卖上的劳动不创造价值买卖规模的扩大和买卖成为雇佣人员的专业,都不会改变用于买卖劳动的性质,129,2、簿记簿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论导读 精品文档 南京大学 资本论导读讲义精品文档 资本论 导读 讲义 精品 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7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