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教学PPT投入产出核算.ppt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PPT投入产出核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教学PPT投入产出核算.ppt(1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民经济核算,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杨文雪,The System of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第3章 投入产出核算,章前阅读,由于有了“投入产出表”,“我们在经济学中有了理论和事实之间的桥梁,一座名副其实的桥梁。经济学中的远距离作用一点也不比物理学中的少。在任何一点上,一个事件的影响都是通过把整个体系连接在一起的那种交易链条,而一步一步地送到其他经济部门的。一个有关整个经济的比率表,可以是我们尽量详细地从数量关系方面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内部结构。这样就有可能详细地预测受理论问题或眼前的实际问题启发而改革经济体系所产生的后果。资料来源:瓦西里.列昂惕夫投入产
2、出经济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0。,问题,1,一个部门如何与其他经济部门联系在一起?,2,部门间所存在的全部依存关系是指什么?,3,投入产出表是如何对之进行描述的?,本章讲授的主要内容,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问题3.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3.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3.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3.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3.1 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问题,3.1.1 投入和产出的含义3.1.2 投入产出核算的含义3.1.3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数学模型3.1.4 消耗系数,3.1.1 投入和产出的含义,投入是指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耗费”(一)经济学中有两种含义1.成本消耗:
3、即不包括“利润”在内的各项生产费用。2.全要素消耗:是指生产活动中耗用的全部生产要素,包括全部物化劳动消耗和全部活劳动消耗。(二)投入产出核算中的“消耗(投入)”则是指“全要素投入”,亦即: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服务,以及固定资产和投入的活劳动等。(三)投入产出核算中的“投入”包括两部分内容:1.中间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货物和服务。2.最初投入: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一、投入的含义,二、产出的含义,产出是指经济活动的成果。这些“成果”具体指“生产出的产品”货物和服务“。分为:(一)中间产出即:“中间产品”,它与“中
4、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二)最终产出即:“最终产品”,是指已经完成生产工序、可以满足社会消费和投资使用的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3.1.2 投入产出核算的含义,所谓“投入产出核算,就是运用“投入产出法”,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从数量上系统反映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宏观核算。“投入产出核算”是“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投入产出核算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瓦西里
5、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提出的旨在:探索和解释国民经济的结构及运行的一种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列昂惕夫所创立的“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这是一项曾经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杰作。经过60多年的发展,正如列昂惕夫本人所预言的那样,投入产出表已经成为联系经济理论和现实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其应用极为广泛。,3.1.3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和数学模型,一、投入产出表的含义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三、投入产出表的两个恒等关系四、投入产出表的数学模型,一、投入产出表的含义,投入产出表是一种直观地反映组成经济系统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统计表”,随着研究的经济系
6、统的不同,由多种投入产出表:产品投入产出表、产业投入产出表、劳动投入产出表、供给表、使用表等。1.按所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2.按所考察的“时间期限”不同,分为:“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3.按“表式结构”不同,分为:“对称型投入产出表”和“非对称型投入产出表”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组成部分的“投入产出表”,主要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静态宏观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单位:亿元,(一)第象限,位于表“左上方”,由
7、“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构成的象限,它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它数要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表中的数据具有“双重意义”,既反映生产,又反映消费;既反映产出又反映投入。这些数据描述了各个部门中间产品的使用周转情况,反映了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故也叫“中间产品流量象限”。,1.从横向上看,每一个数据表明:每个产业部门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耗费使用的产品数量”。如: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第一行“第一产业”的数据为例,表明在2000年农业总产出26448亿元中有4036亿元的产品提供给本部门作为当期生产过程使用,如作为种子或饲料。,表明在2000年农业总产出26448
8、亿元中有8799亿元的产品提供给第二产业部门作为当期生产过程使用,如提供给食品等制造业作为原材料使用。,表明在2000年农业总产出26448亿元中有8799亿元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当期服务生产过程使用,如提供给餐饮业等。,2.从纵向上看,每一个数据表明:每一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以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第一列“第一产业”的数据为例。,表明在2000年第一产业部门总投入26448亿元中,生产过程中投入或消耗第一产业部门自身的产品4036亿元。,表明在2000年第一产业部门总投入26448亿元中,生产过程中投入或消耗第二产业部门的产品5473亿元。,
9、表明在2000年第一产业部门总投入26448亿元中,生产过程中投入或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1644亿元。,(二)第象限,位于表的“右上方”,即“中间投入最终产品”构成的象限。它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去向和结构。,1.从横向上看,反映各部门总产出中作为“最终产品”提供给全社会最终使用的规模和构成。如:中国2000年三部门投入产出表中的第一行“第一产业”的数据为例:居民部门消费了10956亿元(农产品),724亿元形成了固定资产,农产品存货净增加了385亿元,另有585亿元出口到了国外。上述第一产业部门产品的各种使用量中,既包括了“对本国产品的使用”,也包括了“进口产品的使用”,如食品制造业所需的小麦
10、就有一部分需要进口,所以将“中间使用的总量”与“最终使用的总量”的合计减去“进口的543亿元”,再加上“统计误差357亿元”,才是2000年的第一产业总产出26488亿元。即:,2.纵向上:反映了最终产品及其各要素的部门构成。,这个第象限描述了各个社会部门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经济政策和制度。,(三)第象限,位于表的“左下方”,即“最初投入中间使用”构成的象限。又称之为“最初投入象限”或“增加值象限”,反映社会产品的初次分配情况。1.横向上,反映增加值及其各要素的部门构成。2.纵向上,反映各部门的最初投入(增加值)及其构成,主要是反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关系。,(四)第象限,是“
11、再分配象限”,位于“表的右下方”,是反映社会最终产品经过多次在分配之后形成的最终使用情况,例如:劳动者取得收入之后有多少用于消费,有多少用于储蓄和投资。但是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复杂性,使得数据信息的搜集和处理比较困难,因而现实中的投入产出表并没有这一象限,它只是在理论意义上存在。,三、投入产出表的两个恒等关系,(一)横向上看,由第象限和第象限反映社会生产各部门产品的实物使用状况和最终去向:一部分是提供给生产部门继续生产的中间产品,另一部分是提供给社会最终使用。因此,横向来看的经济意义是:,(二)纵向上看,由第象限和第象限反映生产要素的消耗情况:第象限是中间产品的消耗情况,第象限是最初投入(增加值投
12、入)。因此,纵向的经济意义是:,四、投入产出表的数学模型,(一)投入产出表的行模型产品实物平衡方程,模型表达式为:,一般地,第i部门有:,3.1,3.2,简记为:,3.3,对全社会有:,3.4,以上方程反映了任何部门和全社会的总产出都等与它们向各部门提供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之和,故称之为“实物平衡方程”或“产出方程”。,(二)投入产出表的列模型产品价值平衡方程,模型表达式为:,3.5,一般地,第i部门有:,式中:,3.6,简记为:,3.8,对全社会有:,以上方程反映了任何部门和全社会的总投入等于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之和,即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故而反映了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称为“产品价值平衡方程”
13、或“消耗方程”或“投入方程”。,3.9,(三)投入产出表数学模型的几条重要推论,推论1,当i=j时,有:,表明任何部门的“总投入=总产出”。,推论2,表明全社会的“总投入=总产出”。,推论3,表明全社会的“增加值=最终产品的价值”。,推论4,当i=j时,一般有:,表明一般来说,一个部门的最终产品价值不等于其增加值。,以上介绍的投入产出表及其数学模型,说明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为国民经济产业的规划、产业政策的制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依据。,3.1.4 消耗系数,一、消耗的概念二、直接消耗系数三、完全消耗系数,一、消耗的概念,这里的消耗,是指生产过程中对中间产品的消耗
14、。包括:(一)直接消耗是指在生产一种产品过程中,对另一种产品的直接耗费。例如:“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直接耗费。(二)间接消耗是指在生产一种产品的过程中对另一种产品的各轮间接耗费。例如:汽车生产 钢材 生铁 铁矿石 电力 电力 电力 电力(直接消耗)(第1轮间接耗电)(第2轮间接耗电)(第3轮间接耗电)(三)完全消耗=直接消耗+各轮间接消耗,二、直接消耗系数,(一)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和定义,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之为“中间投入系数”,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出所直接消耗的第i部门的产品的价值量,它反映两个部门之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数量表现。为了清楚地表现这个系数的性质,下面举例
15、进行说明:,例,假定农业部门的总产出为40亿元,而农业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工业产品为7亿元,则单位农业产品所消耗的工业品为0.175院(=7亿元40亿元)。这就是农业部门单位产品对工业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它反映了工业和农业两个部门之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关系。,令,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出”所耗费的第i部门的产品数量;,表示第j部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i部门产品数量;,表示第j部门的总投入(总产出);,则,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若将第象限每个部门的中间投入数据分别除以本部门的总投入,便可得到“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反映了各种产品在生产中的直
16、接的经济技术联系和直接消耗结构。aij越大,表明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需求和依赖性越强。,3.10,(三)直接消耗系数的性质,1,2,直接消耗系数的取值在0和1之间。即:,纵向上,每一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之和小于等于1。即:,想一想,为什么?,(四)行模型(产品实物平衡方程)的重要变形,行模型为:,把直接消耗系数变形为:,行模型可以变形为:,3.11,写成矩阵形式为:,3.12,其中,这就是行模型(产品实物平衡方程)的重要变形,它提供了通过“总产出(X)”来求“最终产品(Y)”的方法。整理之后可得:,3.13,式中,单位矩阵I:,(I-A)的经济意义,从矩阵的列来看,说明了每种产品投入和产出的关
17、系。若用“负号(-)”表示“投入”,“正号(+)”表示“产出”,则该矩阵的每一列含义说明:为生产一个单位的各种产品需要消耗(或投入)其他产品(包括自身产品)的数量。该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则表示“产品扣除自身消耗的净产出比重。矩阵的行元素则没有什么经济含义。,根据“直接消耗系数”的定义,可以证明:(I-A)是一个“非奇异矩阵”。(证明从略)即:行列式|I-A|0 所以,(I-A)可逆。于是:行模型(I-A)X=Y 可以改写为:,3.14,利用这个变形可以通过“最终产品(Y)”求出一定技术条件下的“总产出”。,式中,是(I-A)的逆矩阵。,(五)列模型(产品价值平衡方程)的重要变形,列模型为:
18、,把直接消耗系数变形为:,列模型可以变形为:,3.15,于是得到价值平衡方程:,3.16,写成矩阵形式为:,3.17,令:Ac表示该矩阵的“对角矩阵”则:前面的矩阵公式可以简化为:ACX+N=X于是可得:(I-Ac)X=N 这便是“列模型”的重要变形公式,它提供了通过“总产出”求“增加值的方法。其中:对角矩阵Ac,其实就是中间消耗系数矩阵。根据“对角矩阵”的性质可以证明(I-Ac)矩阵可逆,于是上述变形公式又可进一步变形为:该式提供了通过“增加值”求“总产出”的方法。,3.19,3.18,3.20,三、完全消耗系数,(一)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和定义,“完全消耗系数”是指两种产品之间“完全消耗关系
19、”的数量表现。若记:bij为“完全消耗系数”,它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第i部门产品的“全部数量”完全消耗=直接消耗+无数次间接消耗可以采用“无穷级数”的形式,建立“完全消耗系数”公式。(具体推导见下面),以“汽车生产(j)”对“电力(i)”的消耗为例:,汽车生产,钢材,生铁,铁矿石,轮胎,橡胶,煤,引擎,钢材,生铁,直接消耗,第1轮间接消耗,第2轮间接消耗,第3轮间接消耗,电力,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直接和间接消耗,汽车生产对其他中间产品的直接和间接消耗,图3-1 汽车生产的直接和间接消耗,1.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直接消耗:,汽车生产(j),钢材(1),轮胎(2),引擎(3
20、),电力(i),(k),2.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第1轮间接消耗:,3.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第2轮间接消耗:,汽车生产(j),钢材(1),轮胎(2),引擎(3),(k),生铁(1),橡胶(2),钢材(3),(s),电力(i),4.汽车生产对电力的第3轮间接消耗:,汽车生产(j),钢材(1),轮胎(2),引擎(3),(k),生铁(1),橡胶(2),钢材(3),(s),铁矿石(1),煤(2),生铁(3),(h),电力(i),其余以此类推。,5.汽车生产对电力的完全消耗:,即,(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计算出每一个“完全消耗系数(bij)”,如:便可以构成“完全消耗系数矩阵”,记为:,3.21,3.22,从“完
21、全消耗系数(bij)”的公式可以看出:bij包含了一轮一轮的间接消耗。而且包含次数越多的消耗,则涉及的产品越多。故:bij比aij更能全面深入地反映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所以,完全消耗系数的公式,可以改写成矩阵形式:,3.23,式中,B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将其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的计算展开,就是计算bij的形式,两种计算方法是等价的。由于矩阵乘方运算复杂,为了简化运算过程,在3.24式两边同时加上“单位矩阵I”,有:,3.24,(这里利用了微积分中的无穷级数的求和方法,已经超出了范围,故不赘述。),于是得,3.25,3.26,这样,只要求出(I-A)-1,
22、就可以比较简便地计算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例:已知A,求B,(三)投入产出表行模型的又一重要变形,于是行模型:,可以变形为:,该式提供了通过“完全消耗系数”和“最终产品”求“总产出”方法。,3.27,国外将,称之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国内则将,称之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四)完全需要系数矩阵(I+B)的公式和意义,(I+B)矩阵的经济意义在于:“完全需要”而不是“完全消耗”。(1)从“列”来看,每一列中的bij,反映了一个部门生产一种最终产品所直接和间接地消耗各种中间产品的全部数量,反映了社会对中间产品的需求。(2)主对角线上的那个1,反映的就是“一件最终产品本身”;(3)整个纵列
23、,既反映对“中间产品的需求”,又反映对“最终产品的需求”。故称为“完全需求”。,3.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3.2.2 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3.2.3 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3.2.4 进口的处理,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第1章曾经介绍,国民经济核算中所涉及的两类部门机构部门和产业部门。机构部门基于“机构单位”来定义,一般分为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为居民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和居民住户等部门,这与“以产品分类为基础的投入产出表”无关。投入产出核算中应用了“产业部门”,但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而是更具有“同质性”的“产品部门”。,一、产业部门
24、与产品部门,(一)产业部门(industry),产业部门基于“基层单位”来界定。所谓“基层单位”(establishment),根据联合国SNA-1993的定义,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仅从事一种(非辅助性)生产活动或其主要生产活动的增加值占绝大部分的一个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产业部门,就是指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基层单位构成的部门。,产品部门则是基于“同质生产单位(homogeneous unit)”来界定的。即:产品部门是指从事相同活动的同质生产单位构成的部门。“同质生产单位”与“基层单位”的区别在于:,(二)产品部门(homogeneous industry),同质生产单位,既包括,也包括
25、,主要生产活动,次要生产活动,基层单位,只能包括,一种生产活动,例如:,某企业,主要生产活动,炼焦,次要生产活动,发电,供热,则只要次要生产活动“发电”和“供热”的规模较小,这家企业整体上仍然是一个“基层单位”,但不是一个“同质生产单位”。因为:根据定义,其主要生产活动“炼焦”将单独构成一个“同质生产单位”;两项次要生产活动“发电”和“供热”应分别作为“两个同质生产单位”。所以,这家企业要分解成“三个同质生产单位”。,三个同质生产单位,(三)产业部门和产品部门的异同,1.共同点:二者都是按照“生产活动的类型”来划分部门,且划分出的各部门名称一般也相同。2.不同点:二者的核算口径不一样。,例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民经济 核算 教学 PPT 投入产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