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学习.ppt
《涵洞学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学习.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涵 洞,内容提要,涵洞的基本知识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铁路涵洞CAD辅助设计软件,涵洞的定义,涵洞是用来跨越河流、灌溉渠、道路等障碍的建筑物,主要功能是上面行车、行人,下面可供排洪、立交、灌溉等正常运行。,涵洞的分类,按构造形式分类:盖板箱形涵洞、圆形涵洞、框架涵、拱形涵洞、倒虹吸管、泄水隧洞等。按建筑材料分类:钢筋混凝土涵洞、混凝土涵洞、石砌涵洞按用途分类:排洪涵洞、灌溉涵洞、立交涵洞、组合功能类型涵洞(如排洪兼立交)按施工方法:现浇法、预制顶进施工按与线路的关系分:正交涵洞、斜交涵洞,施工中的框架涵,双孔涵洞,排洪兼立交涵洞,排洪涵洞涵位的选择,小桥涵位置的确定,应根据汇水面积图,线路平面图及
2、线路纵断面图,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就地确定。原则上应逢沟设涵。纵断面上为填方的地面下凹处亦应考虑是否增设桥涵。在平坝漫流地区桥涵宜分散不宜集中,孔径宜扁平不宜高窄。确定小桥涵位置时,必须与线路排水系统密切配合,使线路上游侧的全部水流引导到各桥涵处通过。在设计路基排水系统(侧沟、天沟、排水沟、取土坑等)时,应从线路上各桥涵相应汇水区的分水岭开始,按一定的坡度(一般不小于2)设置排水沟通向桥涵。确保排泄通畅。站场范围内的桥涵定位,必须与站场股道设计、排水系统布置密切配合整体考虑。排洪涵洞主要为排泄汇水区范围内汇水而设,涵洞位置一般选择在汇区范围内较低洼处。如果有明显沟形的,应结合沟形与线路的平面关系
3、,合理确定涵洞位置。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情况:原沟位置设涵:沟与线路法线夹角较小(15度以下按正交设计)移位设置涵洞:沟与线路法线夹角太大(超过45度的),以出入口改沟工程量的最小的原则合理确定涵洞位置。,立交与灌溉涵洞位置的选择,立交涵洞原则上采用原位立交,可以尽量减少出入口与既有道路的连接处理工程。当斜角角度太小,需与线路专业协调,结合道路改移等综合确定涵洞的位置。灌溉涵洞原则上采用原位设涵,当需改移灌溉渠时,可以结合沟形,综合考虑。,常用涵洞的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泄洪能力大,较其他结构形式有较大的过水面积。通过错台布置等形式,适用于沟床纵坡较陡的河沟上。结构高度较小,盖板为钢筋混凝土
4、板结构,结构高度相对较低,涵下有更大的过水及通行空间。对地基要求较低,一般情况下当基地容许应力大于150KPa即可满足。为简支结构,由于基础沉降等原因破坏造成的结构损坏较小。墙身及基础以采用素混凝土,造价相对较便宜。盖板可以预制,方便施工,施工工期短。,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图号:单孔:二设桥参(2005)3221图号:双孔:二设桥参(2005)3222,孔径:单孔:0.75、1.0、1.25、1.5、2.0、2.5、3.0、3.5、4.0、4.5、5.0、5.5、6.0m孔径:双孔:0.75、1.0、1.25、1.5、2.0、2.5、3.0、4.0、5.0、6.0m出入口铺砌(附属工程)出入口(
5、帽石、端翼墙)涵身(盖板、边墙、基础、沉降缝),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帽石,翼墙,边墙,盖板,出入口铺砌,边墙,边墙,墙顶,刚性联合基础,出入口,帽石:出入口板顶及翼墙顶部为挡土而设。一般采用20cm厚,40cm宽的C30混凝土。端(翼)墙及其基础:常用的有八字翼墙、端墙形式。一般填方地段均采用八字翼墙的形式,有利于挡涵后路基填土。当处于挖方内设涵时,可以考虑采用端墙式。通常采用C20混凝土或C20混凝土块。八字翼墙一般包含1m的盖板,端墙一般为2m,在既有线增建二线接长涵或其他特殊情况时,根据涵节调整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出入口长度。,涵身,盖板:为避免板顶积水,一般做成采用两端稍薄,中间厚的梯形
6、截面钢筋混凝土盖板。普通填土盖板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高填土盖板涵填土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盖板一般按每块1m宽预制,特殊情况下使用0.75m宽的盖板。斜交盖板做成平坡,板顶通过C15混凝土形成流水坡。边墙:放坡的混凝土梯形截面墙身,C20混凝土。起支撑盖板作用,墙顶做成企口,以固定盖板。当填土高度较高时,也有采用穿孔锚钉将盖板连接在边墙上的。基础:涵洞基础作为涵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结构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础厚度一般按照参考图办理,采用明挖扩大基础的形式。一般地基情况下,当基底应力大于150KPa时,采用刚性联合基础,即可满足设计承载能力的要求。刚性联合基础就是把两边墙底部基础
7、连接成为整体,并满足规范关于刚性角的最小要求,所以,刚性联合基础的厚度是随着孔径在变化。但是,涵洞基底地质情况千变万化,基础的处理是必不可免的:1、基底地质情况变好:当涵洞基底为岩石的弱风化带时,为减少岩石开挖及基础圬工,可采用分离式基础或将刚性基础适当减薄。2、基底地质情况变差:当基地应力达不到150KPa时,基底应予以加固:(1)基底软弱土层厚度小于3m时,换填砂夹卵石或砂夹碎石处理。(2)基底软弱土层厚度大于3m的,采用桩基础处理,常见的有碎石桩、喷桩等。3、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基础适当配置钢筋、减少混凝土用量,采用钢筋混凝土刚性联合基础也是可行的。,涵身分节及涵洞沉降缝,涵洞洞身一般分成
8、若干个35m的管节,相邻管节间用3cm的沉降缝断开,可以避免由于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涵身破坏。陡坡及地质较差地段分节宜短,地质良好则可采用较长管节。岩石地基可视岩层情况少留或不留沉降逢。沉降缝处采用塞木板、填黏土、敷设防水层等措施防止涵内流水流入路基及地基土中。涵身分节时,出入口节均自成1节,节断长度在前述出入口已交代。,涵洞设计的一般规定,涵洞长度与净高的关系h1.25m,涵洞长度不宜超过25mh=1.5m,长度不受限制对0.75m盖板涵,h=1.0m,长度不宜超过15m涵洞最小孔径的规定0.75m盖板涵仅适用于无淤积的灌溉涵排洪涵孔径不应小于1.25m。板顶填土高度不应小于1.2m,涵洞设计一
9、般步骤,外业测绘:收集涵洞的勘测资料,包括涵洞轴向断面(必要时有辅助断面和1:500地形图)、涵洞设计资料调查表、有沟或路的应测绘沟(或路)与线路的平面关系。根据汇水面积确定涵洞的设计流量(p=1/100)。相关资料的准备:线路平剖面资料、填挖高度表、地质资料等。路基设计资料:路基断面的形式(路基宽度、路基边坡、坡面防护等)、出入口排水侧沟的沟底标高资料。涵洞孔径式样、出入口铺砌类型的拟定。根据涵洞功能、相关资料合理确定。孔径宜大不宜小,宜宽矮不宜高窄。出入口泄水面标高的拟定(排洪涵主要系为排除汇区内汇水而设,涵洞出入口标高均应较路基排水沟低。入口低,可以接引侧沟汇水,出口低,是因为涵洞一般均
10、设置在汇区内地势最低洼处,出口侧路基侧沟均汇至涵洞出口处,并通过出口铺砌,排至下游。因此当遇到地势相对平坦,出口太低无条件排水时,应提请路基合理调整排水系统设计。涵身坡度一般不小于4以利排水。)涵洞长度的计算、涵身分节与涵长调整(后面单独介绍)涵洞基础的设计(当涵洞基地应力不满足要求时,基底应进行加固处理,常见的有换填、碎石桩、旋喷桩等。)工程数量计算及汇总出图,涵洞孔径的确定,排洪涵洞:根据涵洞设计流量(Q1/100)确定涵洞的最小孔径。并应满足前述涵洞设计一般规定的有关要求。立交涵洞:根据既有路面情况,结合与相关主管单位签订的协议确定。灌溉涵洞:根据灌溉沟的设计流量、相关主管单位签订的协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涵洞 学习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