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重庆大学艺术学院.ppt
《中国音乐史重庆大学艺术学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音乐史重庆大学艺术学院.ppt(1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音乐史,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约公元前21世纪前前11世纪),第一节 音乐的起源,摹拟自然说,求爱说,生性本能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发展了人类的双手、肢体、喉部器官、语言、大脑劳动也创造发展了艺术。因此我们得出音乐是在人们的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劳动说,第二节 远古及夏商的乐器,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工具也可以说是最原始的乐器。劳动工具随着劳动节奏而发响,与劳动呼声相协和,实际上起着乐器伴着的作用,从而也就启发了人们把某些劳动工具及生活用具转化成为乐器,例如骨笛、埙、磬、鼓等。,河南舞阳贾湖雌雄骨笛,骨笛狩猎时为了诱捕动物,发明了一种用禽兽骨头制成的,现在称为骨笛的工具,以模仿鸟叫兽鸣。,埙
2、是一种吹管乐器,多用陶土做成,所以又叫陶埙。,浙江河姆渡出土,骨笛和陶埙都是属于吹管乐 器,在我国的远古及夏商时代出现的乐器中,大部分是打击乐器,如罄、鼓、钟、鼗等。,磬的形状类似石犁和石铲等古代工具,商代时,广为流传,并且制作精美,为宫廷乐队所用。,钟世本、吕氏春秋等书均提到皇帝时期就已能制钟。,特钟,编钟,在远古及夏商时代出现的乐器还有一种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乐器鼓。,第三节 原始乐舞,结合劳动呼声、劳动工具打出的音响,再加上劳动动作,就构成了原始歌舞的雏形。,有关原始乐舞的史籍记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葛天氏之乐、云门、箫韶等,葛天氏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
3、歌八阙”。八阙分别为载民 玄鸟遂草木 奋五谷敬天常 达帝功依地德 总鸟兽之极,弹歌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一首反映狩猎生活的古老歌谣。在吴越春秋里面有记载,相传是皇帝时期的歌曲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六代乐舞:开中国古代雅乐之先河,代表古代乐舞之正统,是封建社会礼教的一种象征。,第二章 周秦的音乐(公元前11世纪前206年),第一节 乐器的发展及其分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音乐表现的需要,周代乐器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制作技术也相当进步,笙在当时流传的乐器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乐器。周代的笙大小不等,一般分为三种,最大的三十六簧,称为“竽”;中等的十九簧,称为“巢”;最小的十三簧,称为“和”。,笙,又名古琴
4、、七弦琴。琴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琴在周代已经广泛使用,并且出现了一批古琴演奏家和古琴曲。,琴,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现了一座于公元前433年入葬的曾侯乙大墓中,出土了各种乐器一百二十四件。其中以那套气势恢宏的编钟最为瞩目。,曾侯乙乐器出土实景,曾侯乙墓编钟,曾侯乙编磬,曾侯乙瑟,曾侯乙十弦琴,曾侯乙排箫,随着乐器形制和数量的增多,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进行了分类,即“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1、金类:指青铜类的乐器,如:钟、铙、镈2、石类:是以石磬为代表的乐器。3、土类:指用陶土制成的乐器,如埙、缶4、革类:最初是指蒙着动物皮革的鼓5、丝
5、类:丝类乐器分为弹弦和拉弦两类,如 琴、瑟、筝、筑6、木类:这类乐器是周代八音中的色彩性的乐器,主要有7、匏类:匏是类似葫芦的草本植物,匏类乐器是笙、竽8、竹类:是指箫、管、篪一类竹制的吹奏乐器,第二节 音乐家,周代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造就了一批流芳百世的音乐家。这时期城市里已经出现了各种带职业性的艺人,还有许多杰出的民间歌手和乐器演奏家,他们精湛的技艺为群众广为传颂。,歌唱,秦青,据列子汤问记载秦青曾收薛谭为徒。薛谭未尽得其艺欲辞归。秦青送行至郊外别时引吭高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闻之大惊乃放弃回归之念。,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韩娥,据列子汤问记载,当时韩国有一位歌手韩娥,据说她的歌声“余音绕
6、梁,三日不绝”,乐器演奏,高渐离,高渐离,战国末燕(今河北省定兴县高里村)人,擅长击筑),,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风萧萧兮易水寒,,伯牙,伯牙抚琴图,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伯牙绝弦,摔碎瑶琴凤尾寒,,欲觅知音难上难。,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流水,流水共有九段一个尾声。其结构可分为起、承、转、合四大部分。整个乐曲由静而动、由缓而急,由婉转到跌宕,由点滴到浩荡,在丽都和节奏的澎湃中,大自然的景物与人的情感在此达到了高度的交融。,第三节 先秦的音乐美学,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处于历史性的变
7、革时期,又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繁荣发达的时代。先秦诸子战争不同学派的立场上,著述立说,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倡乐,即提倡音乐和肯定音乐,他们充分肯定音乐对于建立正常社会秩序和改造社会风气的作用。,儒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二,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乐记中。乐记是我国最早一步具有比较完善体现的音乐理论著作。乐记总结了秦代以前音乐美学思想成果,是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8、。,乐记,一、关于音乐的本质:肯定音乐是表达感情的艺术。,四、关于对音乐美感的认识:认为音乐应该使人产生愉悦的感受,是人类生活所不可缺少的。,乐记的核心内容是系统的论述儒家的礼乐思想,对“礼”和“乐”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第一次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理论总结,主要内容可分为五个方面:,二、强调音乐反映国家的政治状况与社会风气,强调音乐的伦理教育作用。,三、认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把音乐的和谐看作是宇宙万物和谐规律的体现。,五、对礼与乐的联系与区别做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墨家是以墨子为代表的,是当时和儒家处于完全对立地位的学派。,墨家,墨子,墨子,名翟(d),鲁人。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
9、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非乐,墨子反对一切享乐,对音乐持否定态度,并提出了“非乐”观点。他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力主一国之治必须达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的最低生活要求。,主要观点:1、音乐既不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且还“将必厚敛乎万民”,徒增劳动者的负担;,2、音乐不但不可以治理天下,而且“其乐逾繁,其治逾寡”。,墨子这种从多数人民的利益出发,反对王公大人作乐享受的思想,无疑是有正确的一面,但是由于他对音乐的社会作用认识不足,只看到音乐可供娱乐的一面,所以他在反对统治阶级作乐享受的同时,将精神和物质
10、对立起来,忽视音乐的作用,则有失偏颇。,道家,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是这一时期另一个反对音乐的学派。,老子,老子,又称老聃、李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乐律理论,这
11、一时期乐律上突出的成就是“三分损益法”是中国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第三章 两汉三国的音乐(公元前206年公元205年),第一节 乐府民歌与相和歌,1、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乐府始于秦代,1976年2月6日,秦始皇陵出土一件“钮钟”钮上刻有铭文“乐府”二字,由此可知秦代已有乐府机构的建立,乐府钮钟,到汉武帝时,扩大了乐府机构及职能,其主要任务是广泛搜集民歌,并进行加工改编,以供祭祀、宴乐之用。,乐府的意义:乐府的建立在客观上起到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促成了汉代民间音乐的高度繁荣;,乐府一词作为秦汉时的音乐机构,之后,人们把汉代乐府官署采集的歌谣,以及魏晋直至唐代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模仿
12、乐府风格的作品,都统称为乐府。如汉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2、相和歌民歌经过乐府整理,加上丝竹乐器伴奏,就是所谓的相和歌。,宋书乐志说:“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特点:1、相和歌的伴奏乐队通常由笛等七种乐器组成。2、相和歌的歌词大都是叙事性的,有的相当长。,第二节 鼓吹乐的兴起从乐器配置和运用场合来看,主要可分为鼓吹、横吹、短箫铙歌三大类。鼓吹:包括天子宴乐群臣用的“黄门鼓吹”,和车驾从行是在马上吹奏的“骑吹”,主要乐器是排箫和胡笳横吹:是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主要乐器为鼓和角短箫铙歌:通常用于军队凯旋是在殿庭上奏唱,主要乐器为排箫和铙。,第三节 古琴音乐的发展,古琴,琴在汉代
13、时期已经逐渐确立了七弦的形制,演奏技法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涌现了一大批古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如汉代的司马相如、桓谭、蔡邕、蔡琰,三国时期的嵇康、阮籍等。,蔡邕,蔡邕(133-192),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蔡琰,字文姬,是东汉末著名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蔡邕的女儿。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胡笳是一种吹管乐器,起源于匈奴地区。胡笳的音色悲凉,故又有悲笳、哀笳的别称,十八拍就是十八段,蔡文姬在写胡笳十八拍时借鉴了胡笳的音调。,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前179年 约公元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今四川省南充人)。
14、西汉大辞赋家。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凤求凰 凤求凰传说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古琴曲,演义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借琴表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这种直率而热烈的表白,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阮 籍,三国魏诗人。字嗣宗。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欣赏酒狂 阮籍对当权的司马氏残杀异己、阴谋篡位的行径甚为不满,常以醉酒来逃避现实,消极反抗。酒狂就是阮籍创作的一首借酒佯狂、宣泄心中不
15、平的古琴曲。旋律生动的刻画出作者狂放不羁、步履维艰的醉态。,嵇康 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欣赏广陵散,“广陵”是扬州的古称,“散”是散乐之是一种民间音乐。广陵散的标题说明这是一首流行于古代广陵地区的琴曲。,西域音乐的传入,自张骞、班超两次通西域以来,历经魏晋南北朝各代,中西交通一直畅行无阻。随着政治经济的交往,中国与西域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交流。,筚篥,又称悲篥、笳管、头管、管子,是由古代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的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簧管乐器,这个乐器名称就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的。筚篥的音色或高亢清脆,或哀婉悲凉,质感鲜明,在法曲等演奏中常为领奏器乐。筚
16、篥它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多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羯鼓是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据说来源于羯族。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它发出的音主要是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古时,龟兹、高昌、疏勒、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羯鼓。,铜钹又称铜钹子、或铜钵子、亦称铜盘、铙钹等。用响铜所造,其形如圆盘,中央隆起如丸状,中心穿一小孔,系以布缕,两片互击而鸣奏之。,西域音乐广泛传播的两个途径1、和亲2、佛教的盛行,音乐理论,律学:京房六十律,荀勖(xu)笛律,第四章 唐宋的音乐,第一节:隋唐宫廷音乐,隋唐宫廷燕乐,又称宴乐一、多部乐 发展:1、隋代七部乐 2、隋代九部乐 3、唐代九部乐 4、唐代
17、十部乐,二、唐代二部伎1、形成:“坐部伎”和“立部伎”是唐代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唐太宗时期、奠定于武则天时代,最终确立于唐玄宗时期2、区别(1)、表演形式(2)、规模(3)、技术要求,欣赏:秦王破阵乐,三、歌舞大曲、法曲 唐代的“歌舞大曲”在相和大曲、清商大曲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音调发展而成集器乐、歌、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大曲的结构:散序、中序、破,阿炳,阿炳,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江苏无锡人。主要代表作: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首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二泉映月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
18、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二胡曲听松作于20世纪40年代。关于听松阿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宋朝时候,金兀术给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二胡演奏家赵寒阳先生在论及听松时说:“如此短小的乐曲能有如此磅礴的气势,遭中国民族音乐史上实属罕见。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件瑰宝。”,听松,昭君出塞 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
19、刘天华,刘天华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我国优秀的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军号及军笛。2年至1914年参加上海开明剧社乐队,开始学习钢琴、小提琴和音乐理论。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月日去世,终年只有37岁。,刘天华简介,艺术成就,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和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1929年,刘天华应京剧大师梅兰芳邀请,用五线谱记录了梅兰芳的唱腔,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音乐史 重庆 大学艺术学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