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应力状态分析.ppt
《八应力状态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应力状态分析.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描述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解析法和图解法(应力圆)主应力、主平面、最大切应力 广义胡克定律 结论与讨论,第八章 应力状态分析,一、应力状态的概念,1、为什么要研究应力状态?,请看下面几段动画:,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应力状态的概念及其描述,低碳钢,?,韧性材料拉伸时为什么会出现滑移线?,铸铁,铸铁,低碳钢,?,为什么脆性材料扭转时沿45螺旋面断开?,重 要 结 论,不仅横截面上存在应力,斜截面上也存在应力;,因此,不仅要研究横截面上的应力,而且也要研究斜截面上的应力。,斜截面上的应力有时会先达到强度极限;,基本变形构件的强度条件:,危险点:,或,强度
2、条件:,或,?,若横截面上的危险点既有正应力又有剪应力,强度条件又如何?,2、应力的三个重要概念,应力的点的概念;应力的面的概念;应力状态的概念.,横截面上正应力分析和切应力分析的结果表明:同一面上不同点的应力各不相同,此即应力的点的概念。,可以看出:同一点不同方向面上的应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此 即应 力 的 面 的 概 念,过一点不同方向面上应力的集合,称之为这一点的应力状态,应 力,指明,3、一点应力状态的描述,单元体(Element),用单元体表示一点的应力状态,应力单元体的特征:,1.单元体的尺寸无限小,每个面 上的应力为均匀分布;,2.相互平行的截面上的应力相同;,3.同一点处的应力状
3、态,若所取单元体的方位不同,则单元体应力状态的表示不同,但是他们之间是等价的。,空间应力状态,4、一点应力状态的分类,一点应力状态可以由六个应力分量完全确定。,平面应力状态,单向应力状态,纯剪切应力状态,空间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主平面,:剪应力为零的平面,主应力,:主平面上的正应力,主方向,:主平面的法线方向,可以证明:通过受力构件内的任一点,一定存在三个互相垂直的主平面。,三个主应力用1、2、3 表示,按代数值大小顺序排列,即 1 2 3,应力状态的分类:,单向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中只有一个不等 于零.二向应力状态(平面应力状态):两个主应 力不等于零.三向应力状态(空间应力状态):三个
4、主应力皆不等于零.单向应力状态也称为简单应力状态.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统称为复杂应力状态.,例如:,二向和三向应力状态的实例,圆筒形薄壁压力容器,内径为 D、壁厚为,承受内压p作用,三向应力状态,一、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任意方向面上应力的确定 最大应力的确定 平衡方法的应用,平面应力状态分析,1、正负号规则,对于正应力:,使微元或其局部顺时针方向转动为正;反之为负。,对于切应力:,1、正负号规则,对于角:,由x正向反时针转到x正向者为正;反之为负。,1、正负号规则,2、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平衡原理的应用,微元局部的平衡方程,平衡对象,,,平衡方程,参加平衡的量,2、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平衡原
5、理的应用,微元局部的平衡方程,-用斜截面截取的微元局部,-应力其作用面积,0,2、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平衡原理的应用,微元局部的平衡方程,,,0,2、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平衡原理的应用,微元局部的平衡方程,即:,2、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平衡原理的应用,微元局部的平衡方程,例,求图示斜面上的应力。,解:,已知:,即:,3、主应力、主方向、主平面以及最大切应力,即:,主平面(Principal Plane):t=0的面主应力(Principal Stresses):主平面上的正应力,(主平面定义),主应力排序:,下面介绍最大切应力所在平面的方位:,最大和最小切应力所在平面与主平面的 夹角为,1、应力圆方
6、程,利用三角恒等式,可以将前面所得的关于 s和 t的方程进行变换:,二、平面应力状态分析(图解法,又称应力圆法),应力圆,2.应力圆的画法,在t-s坐标系中,标定微元A、D面上 应力对应的点a和d。,连ad交 s 轴于c点,c即为圆心,cd为应力圆半径。,A,D,应力圆,A,D,3、几种对应关系,点面对应应力圆上某一点的坐标值对应着微元某一方向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转向对应半径旋转方向与方向面法线旋转方向一致;二倍角对应半径转过的角度是方向面旋转角度的两倍。,点 面 对 应,转向对应、二倍角对应,4、应力圆的应用,任意方向面上的应力,d,a,c,B,E,B,E,主平面、主应力与主方向 最大、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力 状态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3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