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团圆与大毁灭.docx
《大团圆与大毁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团圆与大毁灭.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团圆与大毁灭摘要:戏剧是生活的一种反映,悲剧是千百年来在戏曲舞台上扣人心弦的表演,但对于悲剧的结局在中西方却有极大的差异。形成了大团圆和毁灭两个极端的模式。从对悲剧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不同的审美心态,也可以看出促成这种心态形成的深层文化积淀的原因。也可以看出中西方对待人生与命运的区别。关键词:戏剧;悲剧;艺术戏剧是一门表演艺术,它反映的是现实的生活,不是与现实绝缘的。因此,戏剧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戏剧,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最为感性的具体体现,其中有民族灵魂的沉思和民族文化的凝聚。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审美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是因为中西方在审美心理上存在
2、着差异。尤其对悲剧结局的处理上更是能显示出中西方的审美心理差异。西方自古希腊时候起,所产生的悲剧就有一种净化人心灵的作用。古希腊的悲剧正如亚里斯多德所主张的那样,要给观众带来怜悯与恐惧之感。而中国却缺少这种能引起人的怜悯与恐惧情感的纯粹悲剧。西方的戏剧一直以来很少打破这种规矩的约束,只要是悲剧就会以悲到底。悲剧主人公最后的命运不是毁灭就是死亡。悲剧的主人公却并不是十恶不赦的罪恶之人,他的悲剧只是因为性格上的缺陷或是不经意的错误而致,这样一来就会给观众带来莫大的震撼。在中国,悲剧虽然在过程中是大伤大悲,但到最后都会有一个欢乐的尾巴,这就是中国的大团圆结局。这样的团圆结局正是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
3、一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好人一定不能有悲惨的结局。1大团圆与毁灭悲剧往往表现的是美的事物或审美理想被毁灭,以此来昭示作家对美的憧憬和希冀。窦娥冤是中国较为著名的悲剧。主人公窦娥的命运从开始就带上了悲剧的烙印,父亲由于没钱,于是将她送与人做童养媳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但她对于这样的命运没有反抗,以常人难有的忍耐守着婆婆度日。如果没有张驴父子的纠缠,那么窦娥将会侍奉婆婆到死,自己将会守一辈子寡,那么窦娥的命运也是一场悲剧。然而命运偏偏以另外一种形式的悲剧结束了窦娥的生命。年轻、善良、美丽的窦娥蒙受不白之冤,发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的悲鸣。那份悲情让天地动容,鬼神共泣。那
4、股冤气使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但即使主人公的命运已经这样悲惨,作者仍不忘给这出悲剧安上一个快乐的尾巴。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衣锦还乡,惩治恶霸,杀死昏官,替女儿报了仇。也只有中国才会有这样的悲剧结局,这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特征。假如没有这个欢乐的尾巴,让善良的人最后结局悲惨,而坏人则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观众心理上则会难以接受。这种审美心理特征正是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生长起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悲剧,这对恋人倾心相爱,但却敌不过旧社会的封建礼教。祝英台深爱梁山伯却无法违背自己的父亲,梁山伯终因思念与气愤而死。祝英台见自己深爱之人已死,便殉情而死。相爱的人不能相守,却双双被封建礼
5、教迫害而死。这是多么悲惨的事情,但在中华民族的那追求大团圆的审美心理的影响下,这样的悲剧却以梁祝二人化作蝴蝶双宿双飞而结尾。在这样的结局中,有中华民族的那种期盼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牡丹亭也是悲剧以欢乐尾巴结局的典型代表。杜丽娘在花季之年饱受压抑,是为悲,压抑的欲求通过一场美梦得以暂时的释放,但当梦醒之后却发现一切都是一场空,好梦却已然不再,是以愈悲,寻梦不着,在杜丽娘进行了激烈的“情”与“理”的斗争之后,凄然早殛,是悲之极也。最后杜丽娘因情而复生,但通于生死幽冥的至情却不能通达与现实。这让杜丽娘的命运更加悲惨。悲至如此,作者却让柳梦梅高中,最后才子佳人,终成眷属。又是一个欢乐的尾巴。这不
6、仅满足了作者的心理需求,也满足和慰籍了观众的道德情感和审美心理。对于中国悲剧情节结构的内在意蕴,王国维从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中挖掘出了最深刻的根源,“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剧小说,无往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非是,而欲厌阅者之心,难矣”。1西方悲剧最早是从祭祀的庆典活动起源的,西方古代戏剧大都取材于神话、英雄传和史诗,所以题材都比较严肃。亚里斯多德提出悲剧的含义,并认为悲剧的目的在于引起观众的恐惧和怜悯,从而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净化。西方的悲剧中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西方悲剧中的人物都是一些上层社会的人。在西方戏剧家看来只有
7、这样才会带来更大的震撼,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悲剧的主角要不就是国王或者王子,就是神。这些伟大的人富有正义感,但却无法与命运抗争,无法与克服自己性格上的软弱之处,致使自己陷于困境之中,最终走向毁灭。命运悲剧的一个杰出代表就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出生之时就被预言会杀父娶母,于是就被送出国家,但命运却仍然不停的捉弄他,在偶然之中杀死亲身父亲,降服斯芬克斯之后又娶了自己的母亲。是命运让他陷入了这样尴尬的境地,让他与既是母亲又是妻子,既是父子又是兄弟的人生活在一起。在这出悲剧中,主人公预知自己的命运,极力的逃避,极力反抗,却无法挣脱早已为他预设的命运之网。他注定要成为罪人。于是,俄狄浦斯
8、的结局只能是那样的悲惨,要刺瞎双眼,被命运放逐。在悲剧中,命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就时时处处存在着,摆布着一切。它是如此的至高无上,让你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让你经历什么,承受什么,命运都已经为你做了安排。就连对命运的反抗也是你命运的一部分。就如人类无法认识自身一样,人类永远不能反抗自己的命运。这是存在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悲剧主人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显示出强烈的悲剧精神,悲剧主人公的痛苦、死亡与毁灭则会使悲剧的审美精神得到了更高的升华。这样的悲,不是悲切,不是凄惨,而是严肃。这和我们中国对悲剧的认识有所区别,但却不难理解。这是命运的悲剧,他们无法抗拒,于是他们就用戏剧来表达。他们不因自己无法
9、抗拒命运而悲惨凄切,声泪俱下控诉命运的残酷,而是以一种严肃的近乎于研究的态度把命运描绘出来。让那种痛彻心扉的悲剧强烈的敲打人们的心灵。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可以说是西方悲剧较高成就的代表。悲剧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生性乐观、热爱生活的王子。但他却有性格上的缺陷,那就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因此,他在父亲被杀害,母亲嫁给自己篡权的叔叔时,他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他的痛苦是由于父亲的死以及母亲的背叛。此时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已经被宫廷中的险恶斗争所淹没。他悲痛欲绝,发誓报仇。但当他真正面对自己的强敌之时,却又不免犹豫。任务的艰巨和性格上本身的犹豫使得他报仇的行动迟迟不能执行。为了报仇,他欺骗了自己最心爱的女孩。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团圆 毁灭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3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