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修改文章范例(二则) .doc
《名家修改文章范例(二则)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家修改文章范例(二则) .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名家修改文章范例(二则)教学设计广州市政建设中专学校 肖红【教学目标】1理解语言表达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文章语言的修改,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 2理解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对表达主旨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恰当地使用修改符号,养成修改文章地良好习惯。【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提高写作的水平。【教学方法】1引导法。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文章修改的方法。2总结法。文章修改完之后,学会总结两篇文章之间的异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中外的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文学家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大的骄人成绩,作品能够流传百世,除了他们本身具有的辛勤创作之外,还得益于他们
2、严谨的写作态度。马克思写资本论,据说从计划到草稿都经过了多年的的多次修改;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时也是历经十载,增删五次,才有今天的宏篇巨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位著名的作家,看看他们在写文章时是本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已写的文章怎样进行修改的。二、学生阅读课文三、介绍有关修改的知识。(课件展示)1文章修改的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推敲主题;二是斟酌材料;三是调整结构;四是润色语言;五是检查文面。通过修改要使文章主题更突出,材料安排更得当,文章结构更紧凑,语言更流畅,格式更规范。修改文章时常用的方法文章修改常用的方法有增补法、删除法、更改法、调整法这四种。增补法就是对能够突出或深化主题的内
3、容、文字表述中的疏漏部分进行补充;删除法就是去掉与主题无关,损害主题内容及重复、罗嗦的部分;更改法就是改动原来的主题及文字表述中不正确、不全面、不周密、不妥帖的地方;调整法就是在原有结构、文字范围内互相调适,使文章表述井然有序。修改文章常用的符号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
4、较多的字数。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复原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7离空号:#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置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算表示。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9空行号:、空行号是表示空行或缩行的符号。第一符号用于需要空一行的两行之间,标在行的左端;第二个符号用于应联结的两行之间,也标在行的左端。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能够明白无
5、误地标示修改的情况,避免造成文字混乱。四、引导学生学习藤野先生修改片段1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请同学了解并把握: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1926年10月12日写作的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生活的文章,本文选择的几个修改片段是根据鲁迅先生的手稿,运用目前使用的统一规范的修改符号整理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主要是针对语言方面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的,使表意更加准确和鲜明。在教学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理解修改的内容和方法。2 学生讨论得出每一片段运用什么修改方法怎样对语言进行修改的:增补法的运用: “花下”写出了人物的活动方位。“成群结队”极言“清国留学生”之多,具有讽刺意味。“里倒”“里”说明了洋房的方位,“倒”有“反而”
6、的意思。“有一间的”这里是定语,有限制作用。“咚”增加一个“咚”字,拉长了声音,表示持续之久。“许多”写出了数量多,与后文“我曾经订成三厚本”呼应。“鲜”表明所学的知识不仅“新”,而且是以前没有听过的,也是讲究韵律。“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写出了藤野先生的语态和他的性格。“了”助词的运用,表明是以前的事情。“大约是星期六”强调了具体的时间。“着”加上表时间的助词,表正在进行的事情。“一篇”指出论文的数量,更加准确。“看”加上这个动词,使人更加清楚是在什么状况下的“欢呼”动作。“这一声”目的是强调前一段中的“万岁!”这一句,“这一声”对鲁迅先生有着非常强烈的刺激,并改变了他日后的人生方向。“
7、来”改变了语义,说明自己前后的不同国度。 “我看见那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破折号的添加,表语义或语气的转折。“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写出了藤野先生对自己思想的影响力,突出了他的伟大的人格品性,同时也描写了自己当时的动作,给人强烈的真实感。五、小结 通过学生对文章修改的总结,可以看出几个片段中比较多地使用了增补法,修改后的文章,把未改前的表意不明的地方具体了,强调不够的方面突出了。六、作业1 阅读藤野先生修改片段此课未讲完的内容。2 尝试比较两篇修改文章的异同。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两千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发现有
8、相当的同学对修改文章这种枯燥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兴趣,一方面是我们对这篇课文比较熟悉,二方面是课文本身有直观的教学效果。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鲁迅先生和吕叔湘先生对藤野先生和澜沧江边的蝴蝶会的修改片段。二、再一次走进鲁迅和藤野先生 通过播放文章修改方法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上节课讲过的相关内容做一个回顾。并了解余下的内容主要运用了更改法和删除法。 更改法的运用:“是”“在”用“在”字,表达了事情发生的时间。“熟识” “精通”用“精通”一词,有讽刺的意味,而且两个词的词义差别较大。“新”“陌生”用“新”词容易引起误解,“陌生”比较准确,更能够表达鲁迅是刚到仙台医院,对什么都是陌生的。“身材”“八字须”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家修改文章范例二则 名家 修改 文章 范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