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00周征文2篇.doc
《辛亥革命100周征文2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100周征文2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辛亥革命100周年征文2篇 伟绩永远绽放光芒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社会,专制制度不仅严重阻碍了文明大国的前进步伐,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停滞,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世界,而且严重地剥夺了民众的自主权利,造成只有封建统治者发号施令而广大人民则“万马齐喑”的局面。邹容在革命军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之所谓二十四朝之史,实一部大奴隶史也。”而康有为也认为在那样的制度下,“君之专制其国,鱼肉其民,视若虫沙,恣其残暴”(康有为:大同书),是只有“臣民”,而没有“人民”的社会。所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几十年间,中国思想界一直奔涌着一股滚滚的历史潮流,那就是人民觉醒的潮流。觉悟到专制主义压迫的人们深
2、刻地认识到:“故夫中国群治不进,由人民不顾公益使然也;人民不顾公益,由自居于奴隶盗贼使然也;其居于奴隶盗贼,由霸者私天下为一姓之产而奴隶盗贼吾民使然也。”(梁启超:新民说)他们向维护这种制度的“三纲”发起攻击,宣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统统是伪道德,是“奴隶之木本水源”。而自由平等博爱,才是“根于心理的天然之道德”。如果说专制制度是用暴政强制扼杀人的本性,那么“三纲”则是以精神力量来否定人。辱莫大于心奴,这是觉醒者所不可容忍的。从谭嗣同“冲决罗网”的呐喊,到陈天华“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的檄文,再到秋瑾“家庭革命”、“女界革命”的倡言,他们把批判的投枪集中对准君主专制制度及其意识形态,
3、在社会上造成巨大的影响,为辛亥革命制造了舆论,也弘扬了一种在专制制度下从未有过的追求人权的精神。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专制统治者勾结帝国主义列强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尖锐批评“昏昏沉沉而不之醒”的“奴隶根性”的精神状态。他们宣称: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无尊卑贵贱之分,皆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国家,是国民自己的,是为国民服务的机关,靠国民来监督和保卫。他们指出,奴隶主义在中国集中表现为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合群、群治的公德,缺乏民主国家的观念与权利、义务思想。“自秦灭六国,废封建而为郡县,焚书坑儒,务愚黔首以行专制,历代因之,视国家为一人之产业,制度立法,多在防范人民,以保全
4、此私产;而民生庶务,与一姓之存亡无关者,政府置而不问,人民亦无从监督政府之措施者。故国自为国,民自为民,国政庶事,俨分两途。”(孙中山:支那保全分割合论)他们认识到:“二千年来,政界沉沉,更无进化,内力苶弱,至为他族陵逼者,可综合为二大原因:一曰不知个人之有自由独立,二曰不知机关之性质。”不讲独立,惟有依赖,实则无一人之可依赖者,终不免一盘散沙;不懂得国家为何物,只知道忠于皇帝,侍奉主子,到头来无一人视国事为己事,“国之兴废存亡若与己漠不相属”,就必然落后挨打。1905年,孙中山领导创办的民报在创刊词中公开提出:“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是三大主义皆基于民”。
5、这样,“人民最大”的理念终于书写在了中国历史上。而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革命实现了中国国家政权的新旧更替,南京临时政府明确规定立国的基本原则是“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历史的发展是曲折的,辛亥革命的果实一度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篡夺了去,后来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也没有真正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而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更打断了中国向民主共和国发展的道路。但是,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追求人民民主的努力,因为那是中国社会的进步方向,是中国革命的目标之一。今天,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真正完成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专制政治制度的任务,在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方向前进的时候,更感到辛亥革命给予我们的精神财
6、富的意义。“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中最值得歌颂和弘扬的,是为了救国救民而“舍身取义”的英雄主义精神。在辛亥革命前后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有多少爱国英雄竞折腰!他们永远值得后人纪念、崇敬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轻生尚气”的侠士之风,而在近代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之际,那种侠士之风终于升华为一种献身祖国的时代责任感。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人们向往正义之实现,期待英雄或自己愿意献身成为拯救家国的英雄,决心以生命唤起更多的人们觉悟,其精神千古不堕。维新志士谭嗣同在“戊戌政变”发生时本可逃脱,但他对劝其出走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7、。有之,请自嗣同始!”谭遂成为戊戌喋血的“六君子”之一,他的“我自横刀向天笑”绝命诗感召了无数后来者。1907年,革命者禹志谟不幸被捕后受尽拷打,全身体无完肤,有人不忍他受此折磨,给他送进掺有毒药的饭食,他表示:“谢谢大家的好意,但大丈夫当光明磊落,行刑法场,观者看那情景,相互传述,使国民知官府之残酷,各励其志,奋起斗争。这样,我一人虽死,而后亿万人可全生。”临刑前,他用已经被打折了的手指写下“躯壳死耳,我志长存”的告同胞书,慷慨就义。广州黄花岗起义中牺牲的烈士林觉民在参战头一天给妻子留下绝笔书道:“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他说自己十分留
8、恋与妻儿的幸福生活,但因国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天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的不计其数,故“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他劝妻子在得知自己牺牲的消息时,不要过于悲伤,“于涕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林觉民这份包含高尚情操、感人至深的“与妻书”,后来作为教科书,被每一个中国人所诵读。孙中山在纪念黄花岗起义烈士的时候,特别表彰他们以死唤醒国民,为人类献身的“新道德”。他说:“七十二烈士有许多是有本领学问的人,他们舍身救国,视死如归,为人类来服务的那种道德观念,就是感受了这种新道德的潮流。”人生自古谁无死,而当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辛亥革命 100 征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2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