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关于洪秀全族谱.doc
《社会学论文关于洪秀全族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关于洪秀全族谱.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洪秀全族谱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姓洪,今日已为妇孺皆知之事,但在几10年前却是1椿疑案。清朝的1些官书和私人记载有称洪秀全又姓朱者,有称洪秀全本姓郑而后冒姓洪者,直至310年代仍有学者认为秀全之本姓郑为毫无疑义。他们认为秀全之所以改姓洪,是为了同会党联系之需要,是为了符合于“复明”的宗旨。1936年简又文发表游洪秀全故乡所得到的太平天国新史料,1937年罗香林发表太平天国洪天王家世考,他们根据所见的洪秀全族谱介绍了洪秀全家族和世系的1些情况,改姓之说不攻自破,洪秀全本姓洪乃成铁案。此后,对洪秀全身世的研究,简、罗所介绍的材料乃成为重要的依据之1。 1979年,我因花县洪秀全故居纪念馆馆长欧
2、阳国同志的帮助,得到了他们馆藏的洪秀全族谱的抄本。这本族谱(以下称“馆本”)封面题“万代宗枝应元祖遗存民国3106年岁次丁亥季冬立记”。应元祖,查谱内世系,系指纬房107世洪应元,是洪秀全的族侄辈,生于同治元年(1862),终于民国3103年(1944)。简又文、罗香林见到的洪氏族谱也是抄本。简又文所见的是洪族父老“俊叔公”所藏。“馆本”中纬房109世辉利,注明系亚俊之子,疑“俊叔公”即亚俊。罗香林所见系“洪族长老洪师带”所藏,据他说是同治年间增本。查“馆本”世系,师带是经房107世官元之子。亚俊、师带都是洪秀全的侄孙辈。查对简又文、罗香林对他们所见族谱的介绍内容和文字,与“馆本”颇有异同之处
3、,可见并非同1抄本。1980年7月,我同英国学者柯文南博士1起访问官禄村,得知当年简、罗所见的抄本,今已失存。这就使今天馆藏的族谱更觉珍贵了。 关于花县洪氏及其族谱,还有1段传奇性的经历。抗日战争前,有1名叫矢野兴的日本官员,自称是洪秀全流落在海外的后裔,到官禄村祭祖。1939年,官禄村遭到日本侵略军的骚扰,洪氏宗祠受到破坏。这时有1名叫矢崎的日本军官从广州到官禄村,说是奉命来访问洪氏后人,宣布不准骚扰洪秀全的家乡,付给了修复洪氏宗祠的费用,同时也取走了洪氏族谱。以后虽然归还,但人们认为,交还的已不是原谱而是复制品了。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晋治先生基本上证实了这件令人感兴趣的故事。他在1980
4、年7月6日来信说,“我的老师增井经夫教授在410年代曾得见洪氏宗谱原本(1日本人在抗日战争中从花县得来的)而抄录了全文。”他复印了增井先生的抄本,承他的好意,寄赠给我1份。后来他又进1步谈到这本族谱的情况。因其有关史料,现在转录于下: “增井先生抄本的封面是万派朝宗,没有写年份。增井先生在1943年左右从1个日本人那里借览万派朝宗。那人告诉增井先生:我在花具得到万派朝宗。我想此人可能就是矢崎或矢野兴。此外,已故的东京大学和田清教授在1943年做过题为关于洪秀全族谱的讲演。和田先生说,他从南方军总司令官那里得到洪秀全家谱的抄本,这个抄本的封面是万派朝宗。我想,此人的万派朝宗同和田先生所见的万派朝
5、宗大概是同1件资料。” 小岛先生正在寻找原本,但迄今还未发现。我们希望将来总还有发现之日。不过,增井经夫教授既已就原本作了抄录,作为1种史料,它总算很幸运地保存下来了。 增井经夫先生的抄本(以下称“增本”)封面字句与“馆本”不同;在内容方面,也是详略互异,可见两本并非同出1源。总的来说,“增本”较详较胜于“馆本”;对“馆本”的脱漏、错简,也可以有所订正(如“馆本”所录宋乾道4年洪遵所写的增文安公序,有10几行叙元末洪族迁移情况,经校勘“增本”,知系清康熙5年洪敬登所撰原谱序错简搀入,“馆本”的原谱序则缺此段。又如“馆本”的洪氏世系源流,在10世祖秋公(晋太康年间)之后,复有9世祖炳公、10世祖
6、彦暹公(均北宋),经校勘“增本”,知“10世祖秋公”后脱漏101世至“2109世祖古雅公”,其后又脱漏“江西饶州府乐平县岩前派世系”1世祖玉公至8世祖士良公。)。但“馆本”除在40年代后增补的内容外,其他也有“增本”所无的记载,对历史研究者来说,也有稍胜于“增本”之处。将这两本族谱以及简又文、罗香林对他们所见族谱的介绍结合起来,我们对洪秀全的家世家庭,可以有较多1些的了解。 “增本”开篇有1篇洪氏议修宗谱叙,这是罗香林曾予介绍而为“馆本”所不载的。叙的作者洪轩,字歧西,写于嘉庆102年(1807)。叙说:“以我嘉应洪氏之谱言之,其谱创于康熙丁未6年,修于乾隆丙辰元年,迄今710余年,族欲修者屡
7、矣。余揭家谱核之,阙略居多。及回家园,恭邀族老,酌条规,举首事,商议修之。”罗香林认为,这就是花县洪氏族谱的缘起,花县洪氏族谱就是洪轩所创修。但细读其文字,并未有1字涉及洪氏有1支自嘉应州迁至花县;而且,无论“馆本”还是“增本”的花县洪氏世系人名中,均未见洪轩洪歧西之名,也未见叙中提到的他的族弟“名英”之名。故罗香林的看法,实是误解,洪轩所修的仍是嘉应州洪氏之谱。但这篇叙说到了嘉应洪氏几次修谱的简要情况,说到了洪轩因“劝捐宗祠两至江右”、“丙寅初冬偕族弟名英抵宜黄峡石拜访宗老,展忠宣父子绘像瞻之”,这些情况仍是谱牒学方面的有用材料。 洪秀全是客家人。族谱中记有洪氏历代世系情况,可以使我们了解洪
8、氏1族自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的移动踪迹。洪族的远祖,据说肇始于共工氏,至唐末而有1支因避乱而迁至江西饶州。这种过远的追溯,大抵出于附会,无甚意义。洪仁叙述的太平天国起义记追叙他们的远祖到宋朝的洪皓父子,今谱中有洪皓之子洪适、洪迈、洪遵为前谱所写的几篇序,又鉴于前面提到的洪轩所写的叙中所说的情况,洪皓父子为洪秀全1族之远祖似不无影响。洪适的孙子洪璞在南宋绍兴年间为进士,授福建泉州晋江尉,在那里落户。大约10世以后,福建的洪族有1支自宁化石壁迁往广东潮州海阳(谱中编次世系说:“移自宁化石壁。或自泉州移汀州自汀州移潮州,亦未可定。”案宁化县属汀州府。)。又4世,有念9郎者复移居广东程乡县,即后来
9、的嘉应州,今之梅县。念9郎迁居嘉应州的年代,谱中1说在明永乐年间,1说在明景泰帝时。大抵这时的嘉应州还是土旷人稀的地区,“民不患无田而田每以工力不给废”(光绪嘉应州志卷3102引石窟1徵云:“邑无北宋以前土著。或疑当日草莱未辟,今邑中旧族南宋来者亦复寥寥,当是北宋前甫启榛而南宋后叠遭兵燹,土著逃亡,仅存12,而遗黎凋翅,转徙他乡。历元而明,中原衣冠世族始稍稍迁至。杨诚齐入程乡界诗:长乐昏岚着地凝,程乡毒雾喷人腥,吾诗不是南征集,只合标题作瘴经。大有深林密箐景状。”又引谈梅云:文天祥兵败后,嘉应州“所余遗孑只杨、古、卜3姓,地为之墟。闽之邻粤者相率迁移来梅,大约以宁化为最多,所有戚友,询其先世皆
10、宁化石壁乡人。”)。客家人民南移对南方的开发有很大作用。但在封建社会,经济的开发又往往与人口逐渐稠密相联。到了清朝前期,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和生产力的低下,1方面是经济得到开发,另1方面却是人口渐多,贫苦者衣食难继,劳动者只好继续迁移(关于这种情况,清乾隆年间由嘉应州迁往广西桂平紫荆山的曾家的族谱有1段具体的描述:“梅西公生于广东嘉应州摺洋梅子墩,见桑梓里人稠,贫苦者衣食难继,壮岁之时偕妣揭(及)家子妇徙湖广衡州府县7都山,居5载,谢妣终焉,晚子没焉,长媳李氏死焉,丧去3人:公凄凉落寞之甚,携子复回家摺洋梅子墩。居2载,又携2子来西,3子寄著公家养,来至浔郡,囊无分文,东奔西驰,劳碌无家。后
11、至宣市生理年余,寻到紫荆山之3江开铺,生理顺利,遂造屋宇家焉。”见桂平紫荆山大冲曾氏族谱曾梅西公家传迁西源流序。)。念9郎的第101世后人洪3乃又由嘉应州迁到花县官禄村。 洪3是洪秀全父亲的高祖。他始迁到花县的具体年份未据载明,但谱中说3长子英经生于康熙甲子2103年(1684),估计迁移时间应在此前后。大抵始迁时同嘉应州老家还保持着不少联系,3本人葬于花县大水边芙蓉,其妻温氏却还是葬在嘉应州石坑堡老家,长子英经也仍葬在嘉应州,直到道光2107年才由其曾孙迁葬花县。 洪3迁居官禄时,正值花县建县之始。据当时广东的地方大吏说:“广东花山1带地方,绵亘5百余里,历代以来,向为藏奸之薮。自逆藩尚之信
12、僭窃以后,擅立王庄名色,分布党徒,占据田土。因有本地奸民凭依而附和之,聚为盗贼,劫掠公然,莫敢过问。当逆藩伏法时,几至交结为乱。”(光绪重刊康熙花县志卷4,艺文,巡抚都御史李请立县治疏。)清廷平乱以后,乃于康熙2105年(1686)分南海、番禺2县境始建花县,广1百2109里,袤1百01里,而才5千2百2102户。康熙花县志载知县王敏劝谋生说:“花邑新立,东西割南、番之1隅,荒陬僻壤。然土之旷者可耕,水之宽者可鱼,山之高者可以养竹树种茶梓,而下者可以艺桑麻培果蔬,即旱壤亦可以树菽粟植棉豆也。”(卷4,艺文续。)当时花县土旷人稀而宜农如此,洪3从艰于谋生的嘉应州向这里移动是很自然的事。 洪3始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论文 关于 洪秀全 族谱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2862541.html